杜君立:一书一世界

——写在世界读书日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4861 次 更新时间:2022-07-05 12:53

进入专题: 历史的细节  

杜君立 (进入专栏)  


世界兴亡多少事,往来通鉴成春秋。

草根家食无所好,著书不为稻粱谋。

流水今日新煮酒,明月当年旧沉钩。

五千年来谁著史?地球村里说自由。


人类之伟大,在于文明,改变文明的不是伟大和枭雄,而是人类的智慧,而技术是这种智慧的最典型体现。比如我们所身处其中的互联网。互联网之伟大,不仅打破了写作的垄断,也击碎了阅读的禁锢。这是一种分享式的写作,也是一种自由的阅读,每个写作者都是一个分享者,每一个阅读者都是一个自由公民。

作为一种自媒体,互联网使每一个人都有参与历史的可能。通过全民性的写作和阅读,启蒙成为一种不可阻挡的世界潮流。人类正从"自然人"和"经济人"走向"社会人"和"历史人",而精神自治永远是公民自治和社会自治的基础。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从思考到表达,从阅读到写作,因为文字,人超越了时间和空间,因而也超越的自我和历史。写作是自由的产物,自由使人孤独,因而写作是孤独的;因为孤独,人才发现了自我。俞伯牙与钟子期、金圣叹与施耐庵、脂砚斋与曹雪芹,我不知道,从读者到作者的距离有多远,但至少有一点,就是那种对知识、智慧和审美的特殊嗜好都是一样的;这甚至不能用学术和体制的语境来定义,它更多的来自热忱、兴趣和性情,这完全发自于人类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读史使人明智,历史的意义在于其承载的人类良知与智慧。罗马人和希腊人早已灰飞烟灭,但却在千余年后唤醒了文艺复兴时代的欧洲精神,这就是历史的神奇。民国时代,中国教育学家陶行知曾多次请翦伯赞给学生们讲历史,其初衷就是为了"给他们以做一个合格公民的知识"。

"数百年旧家无非积德,第一件好事还是读书。"现实的困惑应当是许多人在走出故乡和童年之后的共同体验。正是这种无法回避的困惑,使我开始观察这个世界,进而"被迫"去阅读。在涉猎了诸多门类的一般知识之后,这种困惑并没有减少,现实仍然那么"不可思议"。直到有一天,我开始进入历史,眼前这个世界才突然之间豁然开朗:万物皆历史。

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4月23日为"世界读书日"。4月23日是西班牙著名作家塞万提斯和英国著名作家莎士比亚的辞世纪念日。莎士比亚曾经说过:"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

世界读书日的主题宣言说:"希望散居在世界各地的人,无论你是年老还是年轻,无论你是贫穷还是富裕,无论你是患病还是健康,都能享受阅读的乐趣,都能尊重和感谢为人类文明做出过巨大贡献的文学、文化、科学、思想大师们,都能保护知识产权"。

读书是人类最高贵的姿态。文字使语言跨越时空,一个读书的人可以通过书籍与任何一个有思想的人对话,无论他是外国人还是中国人,无论他是今人还是古人。相比之下,一个不读书的人其思想和视野只能局限于他认识的熟人范围。

从某种程度上,读书也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标志。在法国,平均每人每年要读11本书 。

在东亚最为文明发达的日本,有六成人有读书的习惯。日本读卖新闻社对全国的读书情况作了一次调查显示:每天读书1个小时的占14%,读书半个小时的占19%,读20分钟的占10%,读10分钟的占9%,不读书的占27%。无论日本人还是法国人,他们并不是读书最多的。以色列每人平均每年买44本书,相比之下,韩国人一年只买12本书。在经历过长达近千年野蛮游牧部落暴力统治和文革浩劫的中国,读书已经近乎绝迹,如果官方对民众进行强制洗脑的课本和争权夺利的成功学不算书的话,那么中国人几乎无人读书,有统计说中国人平均每人每年会买0.5本书,而事实上,图书这种商品在任何一个国家都没有中国更廉价。

今天适逢世界图书日,在当当和亚马逊发起的营销活动中,《历史的细节》以良心价五折销售,仅售19.90元。按一本书650克计算,一市斤只合到15元左右,比猪肉还便宜。充其量不过一包廉价烟,或者一碗面条的价钱。即使如此,仍有很多人不愿去买书。另一方面,随着人们富裕程度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囤积成瘾,藏书的人远比读书的人更多。

作为一个资深网友和阅读者,我很庆幸生活在一个资讯发达、知识免费的互联网时代。技术的力量远远胜过无数伟人的恩赐,是技术为我们带来了一个知识民主时代。在这样一个时代,启蒙完全是一种自觉行为,除非你拒绝读书。这也是《历史的细节》想要表达的思想。对一个前公民时代的中国来说,历史无疑是一条最便捷的启蒙之路。我希望每一个中国人都可以放下权谋与功利,带着思想与智慧,去读一本真正的历史。

作家保罗o奥斯特说:"每一本书都是一幅孤独的图景。"对一本书来说,读者与作者互相镜像,彼此都可以在字里行间照见对方的影子。阅读和写作貌似孤独,其实这是最不孤独的时刻。

有这样一个故事,路人见盲人打着灯笼,有些不解,就询问缘由。盲人说:"听说天黑以后,世人跟我一样什么都看不见,所以才点灯为他们照亮道路。"路人很感动,说:"原来你是为了众人才点灯,你很有善心啊。"盲人却说:"不,我其实也是为自己点灯,因为点了灯,黑夜里别人才看见我,不会撞到我。"事实上,写作又何尝不是如此,看似写给别人看,实则是写给自己。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相交不如神交。在这样一个读书人的节日里,恰逢新书《历史的细节》面市并热销,作为一个草根写作者,我对每一个长期以来关注并阅读本人作品的网友和读者表示诚挚的谢意,同时也对自己的写作历程做以检讨,对《历史的细节》一书的写作前后做以说明。

首先,感谢您以及其他网友诸君对本人博客的厚爱或错爱。在过去三四年中,您花费大量的时间来阅读我的博客,这令本人深受鼓励,也倍感压力。一些更为热心的网友甚至把我的文章转帖到他的博客空间,一些文章还得到了程益中鄢烈山许纪霖杨恒均颜昌海胡星斗肖鹰等大家的转帖……

随着文章的传播,一方面暴露出本人学识浅薄的缺陷,另一方面也因为博客写作的随意和轻率,很多文章过于粗糙和偏激,质量并不高,甚至有粗制滥造之嫌。现在我决心改变这种局面。为了对得起大家的厚爱,我决定认真地、带着专业精神来进行写作。这不仅是我对朋友的诚意,更是我对自己的诚意。我并不认识几个网友,但通过不可思议的点击率和大量热评,我知道有很多人在关注我的文字;从某种程度上,他们的阅读甚至比我的写作更加真诚。现在,该是我改变自己态度的时候了。文章千古事,我对写作要更加虔诚和严肃,甚至说,要把每一个字当做遗书一样写出来。人会很快地死去,只有好的文字和思想可以继续流传。

出于这种强大的精神激励,我决定用一年时间认真地读书和写作。就这样,我撇下工作回到自己的斗室,"闭关"了整整一年。对混迹工地艰难谋生的我来说,这种勇敢和超脱是从未有过的--我从未想过我会爱上写作,乃至耐住贫寒与孤独"专门"写作。我记不得我翻了多少书,但这一年我的阅读量比我前几十年的总和还要多,我想搞明白我们眼下这个世界是如何形成的,我带着这样"宏大的命题"一头扎进"互联网图书馆"……

这一年中,我继续写着博客,但越来越像写文章了,直到我学会了认真的写作,当我有了一点信心之后,我开始写一本历史书,我把它命名为《历史的细节》。之所以写历史,是因为现实的很多困惑只有回到历史语境中才可以豁然开朗。我一边写,一边陆续把它们贴在网上。既然我从网上完成了阅读,那么我也有义务将自己的习作--如果有所价值的话--给大家一起分享。

在凯迪、天涯、共识网和我的博客上,您都可以阅读到这部《历史的细节》。与我以往的博客不同,这是真正意义上"写作"出来的,可以称之为"作品"的东西,甚至可以说,它具有研究的姿态,当然它与真正的学术仍然风牛马不相及,但它绝对算得上是一部足够严肃和严谨的作品。在这部60多万字的"大书"中,我试图将自己对文学、思想和历史的浅陋见识和微薄能力发挥到极致,而事实上我确实尽力了。

在《历史的细节》中,我希望您可以更好地体会以往那种阅读快感,在历史和思想的崇山峻岭间翱翔,这里的空间更加宏大,一切更加完美和妥贴。比起我以往长篇大论的博客来,这本书更从容和宽松,也更成熟和完整。在我提供的链接网页上,您可以阅读,也可以下载。不仅如此,大量精心制作的配图会带给你更充分的信息和阅读享受。您大可放心的是,阅读和下载都是免费的。

如果你喜欢本书,却不喜欢在网络上长时间阅读(容易视力疲劳和电磁辐射),或者喜欢翻阅传统纸质书的美妙感觉,或者喜欢本书到了要收藏的地步,那么,我希望您点击下面的链接,购买这本由三联书店出版的纸书,这样不仅可以给作为作者的本人带来一点点稿费,让我有可能实现"坐家"梦想,也可以舒缓一下您这三年因为"无偿"阅读我的文章而"过意不去"的心情。

令本人稍感欣慰的是,这本非常厚重的大书定价并不贵,26万字,260多页,仅售39.80元。今天适逢世界读书日,各大网站酬谢读者,慷慨半价,仅售19.90元。

最后,给立人乡村图书馆做一次广告。这是一群致力于推动中国乡村思想启蒙和公民教育的义士。正如他们不遗余力地支持乡村一样,我们也有理由支持他们的义举,因为我们都来自乡村。您每买一本拙作《历史的细节》,也等于给"立人乡村图书馆"捐助了一毛钱。与官方重税和捐款相比,杯水车薪,但这杯水一定会替您送到中国的乡村。拔一毛而利天下,何不为也?

进入 杜君立 的专栏     进入专题: 历史的细节  

本文责编:zhenyu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爱思想综合 > 书评与书讯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63274.html
文章来源:爱思想首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aisixiang.com)。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