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谈者:张倩(中国出版传媒商报记者)
作为历史图书畅销作家,杜君立可谓一个异数。他既非历史专业,也非中文专业,写作于他纯属业余爱好。但他的历史著作,不仅大众读者青睐热捧,专家学者也一致点赞。与许多“文学爱好者”不同,杜君立曾是一位职业机械师,甚至接受过两年机械科班训练,这也是其最高学历。或许正是这种职业天性,使他能够别开生面,饶有兴趣地探究那些一般人不太关注的“历史的细节”。
《现代的历程》是杜君立的最新历史著作,获2016华文好书评委会特别奖,书中延续了《历史的细节》中的细致梳理和思索兴趣,以极其丰富的素材书写了一个“古老”而又“新鲜”的话题。作品采用多重叙事结构,以机器发展史再现人类文明发展史,从时间机器(钟表)开始,经文字机器(印刷机)、效率机器(纺织机)、力量机器(蒸汽机),到智能机器(计算机)结束,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机器演化史,以小见大,见微知著,为了解人类现代史提供了一个独特新颖的视角。作者巧妙地将诸多众所周知的历史事件,如文艺复兴、工业革命等,置于一个由机器文化构建的整体框架中,使人既感熟悉,又觉新奇。这既是一种对历史的重构,也是一种对历史的颠覆。
科学史学家乔治•萨顿说,科学技术的历史虽然只是人类历史的一小部分,但却是最本质的步伐,是唯一能够解释人类社会进步的那一部分。正如暴力体现了人的野蛮和愚蠢,技术传递的是人的文明与智慧。杜君立认为,所谓现代,其实是从时间革命开始的;从这点上来说,现代工业时代的关键机器也应当是钟表(时钟),而不是蒸汽机。作为曾经的职业机械师,杜君立眼中的历史到底有何不同?作为时间机器的钟表又是如何改变了人类的生活?等等上述问题,书中都有详细解答。
访谈实录
机械是距离现实最近的一段历史
华文好书:写作这部作品的初衷是什么?想通过该书向读者传达什么信息?
杜君立:从本质上来说,所有的写作都是一种自传。《现代的历程》正是我们这一代人自身的经历,从童年时的传统乡村到如今高楼大厦车水马龙的城市,这一巨变影响非常大。我们身处其中,陶醉其中,却少有人对这一历程进行打量。当下社会的很多问题都与这段历史进程有关,要理解当下,就必须打开现代史。我小时候正赶上“四个现代化”浪潮,“现代”二字到底意味着什么,当时不是很懂,现在很多人也不见得完全理解。这本书不仅是一部现代史的书,也是一部关于现代文明的书,现代不仅是一种物质文明,也是一种精神文明。
华文好书:有读者留言说“该书是当下人们理解整个人类社会发展史和中国文明进化史的一个独特文本”,与同类著作相较,你认为该书的独特之处在哪里?
杜君立:机械史的专著和现代史的专著都有不少,但从机械史的角度解读人类现代史,该书似乎是唯一一部,至少在中国目前还没有发现类似作品。专业的机械史著作都比较枯燥,大多数现代史著作都是宏观性的,宏大叙事,我个人觉得有点空。以机器为切口,这部现代通史就显得粗中有细,有虚有实。形而上之谓之道,形而下之谓之器,将机器作为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物,更容易理解历史——尤其是现代史的大体脉络。这种方式其实并不是我个人创新,人类早期原始社会的发展就以旧石器和新石器来命名。
华文好书:为什么会选择从机器进化这个角度来书写历史?
杜君立:首先我个人偏好机器,从职业上也与机器有关;其次,在我们这一代人成长的过程中,整个社会对机器的崇拜贯穿始终,比如“四转一响”等。此外,我们当下社会几乎完全被机器所主宰,衣食住行全部依赖于机器。机器的无远弗届、泛滥成灾,完全是传统时代的古人所无法想象的。机器带给我们丰裕便捷的物质生活,也带来诸多不确定性。机器文化对现代人的影响之大,用什么语言来形容都不为过,比如汽车和手机。我们面对现代社会,不得不有所反思,而首先就要重新认识机器和机器带来的一切。这种对历史的思考角度,向来是很多历史写作者所不屑一顾的,他们往往更关注于传统皇权宫廷的权谋斗争。我觉得既然没人写这个,我就尝试着做做,毕竟这是距离现实最近的一段历史。
华文好书:写作该书之前,你是否有预设它的目标读者?这部著作主要是写给哪些人看的?读者定位是什么?
杜君立:我的写作,纯属兴趣爱好,为了满足自己。所有的写作都是自觉自愿,写我自己感兴趣的、想写的东西,写完之后,有出版社愿意出,那就更好,有读者喜欢,皆大欢喜。写作的最大好处,是可以认识很多素未谋面却相知甚深的朋友。对我来说,世界上没有比这更开心的事情了。就我写作的题材而言,都是一些简单的常识类知识,只不过我选择了历史。因为历史比较容易介入,也比较容易理解。在这些历史写作中,我融入了大量自己个人对世界对社会的理解和感受。就写作风格而言,我喜欢文史哲贯通的写法。阅读的目的便是为了激发人思考,思考历史,认识当下。一本书有一本书的命运,就如同一个人有一个人的身高体重,命里注定的事情,作者只是把它完整的写出来。这本书从内容而言属于大众读物,但从叙述风格而言,需要读者具有一定的阅读习惯。没有阅读习惯的人,看这本书或许会有点困难,最大的问题不在于理解能力,而是耐心。
作为人类智慧,技术比权术长久
华文好书:在书中“钟表的隐喻”一节中,你写到“钟表是权力的象征”。请问这句话怎么理解?
杜君立:钟表诞生于中世纪的教堂,钟表的功能在于发布时间。对时间的主宰不仅意味着它控制了人们的生活,也暗示它控制了自然和世界。钟表从一开始,就扮演了一种现代权力的身份,从中世纪的教堂钟楼、到清代宫廷的西洋钟,直到几十年前的手表崇拜。
华文好书:为什么说钟表的出现催生了科学革命?
杜君立:科学革命的发生实际上是一系列历史现象构成的,钟表是其中典型和重要的一节。钟表即机械表,与传统的日晷和水漏等计时装置相比,机械表具有准确和非自然的特征,或者说是理性,钟表所体现的这种“理性”和“精确”构成一切科学思想的精神基础。
华文好书: 机电专业科班出身的历史学家黄仁宇所倡导的大历史观,其核心主张也是“从技术上的角度看历史”,而您的观点似乎与他不谋而合,您也曾经说过,历史的“棘轮效应”更多地是基于技术而不是政治,技术作为人类智慧远比权术更加长久。你是否认为“历史是由技术决定的?”
杜君立:技术会影响和改变历史,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但历史并不完全是由技术主宰和改变的。传统的中国历史观往往忽视技术的因素,过于崇尚权谋和暴力,这其实也有失偏颇。与暴力权谋相比,技术是更文明的东西,或者说,技术是文明的创造。在原始社会,人类技术落后,只能依赖暴力和阴谋。与暴力阴谋相比,我觉得技术对人类历史的影响会越来越大,这就好比在高科技时代,先进的武器会让高明的战术立刻失效。
互联网时代有益于个人写作
华文好书:写作的人都认为,写作既是一种欣喜,也是一种遗憾;作品既是一种创造,也是一种修正,作为非职业作家,你写作的最大动因是什么?
杜君立:我写作纯属意外。40岁时,很偶然地发现自己喜欢写作,而且比较擅长写作,喜欢整理一些句子和文章,喜欢表达一些对社会和世界的浅见。我最大的幸运是赶上了图书丰裕的互联网时代,可以通过阅读得到各种知识和信息,这使得我的写作可以跳出“自传”式写作的传统窠臼,能就更大的历史过程展开观察和思索。在我看来,写作是人世间最值得做的一件乐事,整理前人的智慧,不与人争利,不求人,独自在家就可以进行,对社会和世界都有益。
华文好书:这部大作已经圆满收官,接下来有什么新的写作计划吗?
杜君立:在我写作之初,《现代的历程》是我最想写的一部大书,当时想写一部书,来解释当下社会。现在我终于完成了这桩心愿。我从40岁写作,已经写了八年,出版了近10本书,比较满意的就是《历史的细节》《历史的慰藉》和《现代的历程》,我自诩为“历史三部曲”。未来一段时间,我打算对这些已经出版的作品再做些修订。如果可以,我希望能在未来8年完成两部书,一部是《身体:一部历史》,一部是《1776:现代元年》。这两部书我已经筹备了好多年,但写作仍是一个艰辛和未知的过程。我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开始写,也不知道能不能完成,看机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