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灵敏:中国的国际形象危机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979 次 更新时间:2013-03-04 20:56

进入专题: 国际形象  

赵灵敏  

从中国军方黑客事件到钓鱼岛争端中的强势姿态,从谢长廷微博被封到在国际航班上偷拿红酒和打人,近来,中国遭遇了新一轮国际形象危机。

从大处看,中国国家领导人多年来在不同场合一再重申,中国寻求和平崛起,致力于构建“和谐世界”,中国将坚定不移地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现在不称霸,将来也不会称霸。尽管如此,西方的政界和学界人士,相信此战略的可谓凤毛麟角。更多的人则相信,伴随着国力的上升,中国正变得日益强硬和咄咄逼人。而在黄岩岛和钓鱼岛争端中,国际舆论更是一边倒地指责中国恃强凌弱。

而从小处看,谢长廷微博被封,成了中国缺乏新闻自由和进行新闻审查的活例证;国际航班上的蛮横表现,则进一步印证和强化了中国人不讲公德、素质差的固有印象。

自北京奥运会以来,中国致力于提升软实力和国际形象,在全世界开设孔子学院,到纽约时报广场播放中国国家形象宣传片,并大力开展公共外交,但从目前的情况看,效果并不明显。

声音大不见得效果好

关于中国国际形象的不佳的原因,几种广为流传的说法包括:西方媒体对中国有偏见,所以在有意识地妖魔化中国;中国不掌握国际传播的话语权,所以要加大对外宣传力度;外国民众不了解中国,所以要搞公共外交,让普通西方人认识到中国所取得的进步。

但细细追究起来,这几种说法都有明显的漏洞:西方媒体对中国的报道确实是以负面为主,但他们对本国和本国领导人的报道,也同样以负面为主,这是由新闻业本身的特点决定的。如果负面报道就是“妖魔化”,那么可以说西方媒体“妖魔化”一切人。大国崛起,必然会遭遇各种阻力,这是一个大国必然要面对的现实。美国做世界老大,付出多少代价?它的国民在国外某些地区是恐怖分子猎杀的目标;无论它走到哪里,抗议示威如影随形。美国不是照样是美国?

如果只想享受身为大国的好处,而似乎不愿承担随之而来的误解和指责,那中国就还不是一个合格的大国。对外接触和宣传是从一个信息流通相对不自由、不透明的环境,跨入一个信息远远更为自由、更为透明的环境。一旦离开自己的国门,就不可能不让人家提出不同的、挑战性的观点,更不可能阻止人家提供不同的信息。动辄把不同利益群体提出的不同的利益诉求,扣上“别有用心”“政治阴谋”的大帽子,只会给国际社会留下个回避交流对话的生硬粗鲁形象。

目前的国际传播格局确实是由西方媒体主导,但这并不意味着处于非主导地位的国家,就一定没有好的国际形象。认为只要声音大、报道多、翻译成多种外文就能有好形象,这是中国人自己的思维方式,在信息充分披露的西方社会是行不通的。当然,宣传的手法应该改善,如何用西方乐意接受的方式来诉说中国故事,信息如何刺激,才能打动人心引起情感共鸣,才能留下记忆实现有效传播?丰富传奇的中国故事怎么表达,才能吸引观众?如何提高国家的修辞能力?这是中国真正走向世界,获取好感和拥戴的重要手段。但仅仅有技术上的改进还远远不够,更重要的是宣传什么,没有原创性的思想,没有普通人的悲欢离合,只是背诵和重复某些教条,声音再大,手段再精致,效果也不会好。

很多西方人确实不了解中国,但不了解有不了解的好处。在改革开放之前,中国的封闭状态使得外国人对中国的情况所知甚少。由于在这一时期,中国在外交上支持第三世界的民族独立运动,很多国际上的左派认为中国是一个敢怒敢言、敢于对抗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独树一帜的国家。而熊猫、功夫、长城等更让不少西方人,对中国产生了乌托邦式的浪漫情怀。改革开放后,随着了解的加深和交流的增多,当中国内政的真实面貌渐渐凸显,当一些中国人把陋习带到国外,交流越多可能越会坏事。

这一点在近期的中港矛盾中表现地最为明显。事实上,中国国际形象变差的过程,也是中国企业在全世界投资开矿,中国人出境游屡创新高的过程。因此,外国人不了解中国显然不是中国形象不佳的根本原因。中国外交确实应该改变只和高层与当权派打交道的固有做法,建立与西方民间社会和普通民众的联系,但是,切不可对此有太高的期望值。

内政是关键

应该看到,近年来严重影响中国国际形象的事件,从王立军事件到薄熙来事件,从三聚氰胺牛奶事件到动车事故,还有层出不穷的中国游客在当地不受欢迎的事件,归根到底都是中国的内政问题,和“反华势力”没有半点关系。

王立军和薄熙来事件的发生,显然不仅仅是个人的问题,更与现行的政治体制密不可分;在三聚氰胺牛奶和动车事故中,官方遮遮掩掩的处理方式,才是最为外界诟病的地方;有关部门之所以对封杀谢长廷微博这类事件毫无敏感度,是因为它在国内一贯如此,想封杀谁就封杀谁,习惯成自然;在国际航班上偷东西和打人,左右离不开特权的蛮横与积非成是、久而不闻其臭的国内大环境。

国际媒体固然对此进行了“热议”和批评,其中不乏借题发挥和上纲上线的言论,但中国国内的民众因为有切肤之痛,对相关事件的处理恐怕更不满意,怨气更大;对那些“丢人丢到国外去了”的不文明行为的嘲讽和抨击,也更为辛辣和刻薄。如果中国的老百姓对三聚氰胺奶粉、随地吐痰这类的事情毫无怨言的话,那西方媒体的报道才真算是“扭曲”了中国的形象。

所以,提升中国国际形象的根本,是把中国自己的事情做好,好的国际形象的根本是好的国内形象。如果中国不能杜绝类似三聚氰胺牛奶这类让人匪夷所思的重大事故,不能做到危机时刻的公开透明,不能把权力关进笼子、让人民拥有免于恐惧的自由的话,开多少间孔子学院,进行多少次公共外交,都无助于提升中国的国际形象。

当然,中国要有好的国际形象,不仅仅是政府的事情,社会、企业和个人也都要努力。政府的公关无法代替公民个人和企业的行为。现在,很多外国人认为,凡是举止得体、整洁有礼貌的东亚人都是日本人或韩国人,与之相反则为中国人。这种对中国人日益固化的负面认知,是中国国际形象的大危机。一个人对外部世界的认识难免以偏概全,一个西方人不可能在认识13亿人后才对中国人下判断,而必定是通过接触过的有限的人和事来下总体判断。所以,每个人的对外交往都是在塑造国家的形象,吐痰、喧哗、不讲诚信,一个旅行团的不良印象,可能需要10个旅行团的好印象来纠正。而如果在国内没有养成遵纪守法、文明优雅的好习惯的话,又怎么能奢望个人和企业出了国就一下子文明起来?因此,中国的学前和小学教育,最应该教的不是如何爱党爱国,而是如何做一个文明有教养的公民。

作者是中国资深媒体人

来源: 联合早报

    进入专题: 国际形象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国际关系 > 国际关系时评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61774.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