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2年9月日本将钓鱼岛国有化以来,中日关系进入了新的不稳定期。安倍晋三再次上台出任日本首相后,声称要修改有关历史问题的三个谈话(有关日本侵略历史的“村山讲话”、有关慰安妇问题的“河野讲话”,以及有关历史教科书问题的“宫泽讲话”);对于日本的侵略行为,他声言“关于侵略的定义,不管是学术界还是国际上都尚无定论”;在钓鱼岛问题上,安倍也是寸步不让;2013年12月26日,在就职一周年的日子,安倍还参拜了靖国神社。自1978年10月靖国神社当局秘密将14名二战甲级战犯的牌位移入以来,共有中曾根康弘、桥本龙太郎和小泉纯一郎三位首相以官方身份参拜,安倍是第四个。
这一系列举动特别是参拜靖国神社,彻底激怒了中方。除了外交部和媒体的严厉谴责之外,中国最近又发动了新一轮的外交攻势,迄今已有49位驻外大使在国内外媒体上60次发声,对日本政府和安倍本人口诛笔伐。即便如此,目前还看不到安倍政府有在中国的压力下改弦更张的可能。1月19日,安倍在自民党第81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致辞时就强调,2014年的主要工作是要形成良性循环的经济结构,并完成宪法的修改。这样一来,虽然过去一段时间中方看起来声势浩大,雷霆万钧,但由于产生的效果有限,实际上已经落了下风。
一意孤行的安倍,对中国外交提出了一系列的考验和难题:
中国软硬实力对日本不具优势
首先,安倍的所作所为有相当的民意支持率,其背后并不是中方一厢情愿的“一小撮”右翼。自小泉下台以来,日本政坛出现了“七年七相”的乱局,首相走马灯似地换,无领导力的日本成了国际笑话,也让日本民众厌烦不已。安倍上台以来,无论是在开动印钞机的经济问题上,还是在钓鱼岛这样的外交问题上,其果断作风让日本民众耳目一新,所产生的效用和普京上台一扫叶利钦时代颓势的情形有异曲同工之处。目前,虽然经历了强推《保密法》后的挫折和参拜靖国神社的外交纠纷,安倍的支持率不降反升。据日本《读卖新闻》于1月10日至12日进行的民意调查显示,安倍内阁的支持率达62%,比上次的55%上升了7个百分点。
而日本内阁2013年11月发布的舆论调查显示,80.7%受访者对中国没有亲近感,创下自1978年开始调查以来的新高。由于当下自民党在日本参众两院都占多数,未来三年又没有大的选举,安倍很有可能一鼓作气,向修宪和普通国家的方向一路狂奔。可以预见的是,日本将根据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原则推行自己的政策,而不会把中日关系放在至高无上的位置。中国必须面对现实,拿出切实的应对之策,仅有口头谴责没什么用。
其次,中国的软硬实力并没有对日本形成明显优势,这是安倍可能并没有真的把中国的强烈反应放在眼里的重要原因。自2010年中国的名义国内生产总值(GDP)超越日本以来,再加上此前中国媒体对日本“失去10年”的渲染,“日本已经不足道”的看法近年来一直在中国甚嚣尘上。一些人被中国经济迅猛发展而日本陷于停滞的表象所迷惑,认为日本已经日薄西山。北京曾盛传着一个笑话,说将来全球只要有三个经济学家就够了,一个懂美国经济,一个懂欧洲经济,还有一个懂中国经济的。至于日本,回答是轻蔑的一笑:“哈哈,日本可以不用管它了!”
但正如现任牛津大学名誉校长彭定康最近在评论一本关于日本的新书时指出的,“自2002年以来,日本的人均收入每年增长0.9%,高于美国和英国;即便在经济衰退最严重的年份,失业率也从未高于5.5%,2012年底的失业率为4.1%;社会凝聚力依然强大;通过巨额海外投资,日本公司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面向全球。日本目前仍然以相当大的优势,保持全球第三大经济体的地位,从平均水平讲,日本公民的富裕程度是中国公民的8倍”,日本并不如人们想象中的那么不堪。
而从软实力来看,就以言论自由为例,中国驻日大使程永华能在安倍参拜后在日本《每日新闻》上发文驳斥,反过来,日本驻中国大使能在《人民日报》或中国国内任何一份报刊上发文批评中国吗?至少目前还看不到这种可能性。
“水谷章之问”的困惑
第三,如何看待“水谷章之问”?1月15日,在中国驻德国大使史明德关于中国和中德关系的报告会上,日本驻慕尼黑总领事水谷章提了一个问题:“关于日本首相参拜靖国神社问题,据我所知,在1985年之前,日本首相到那里参拜的有61人次,但中国为什么在此前没有表示反对?”史明德没有正面回答,只是强调日本政要“拜鬼”的次数越多,越能说明日本不能正视历史,越能表明日本缺乏和平的诚意。
应该说,日本政要不能以过往参拜无人抗议作为今日参拜合理化的理由,但“水谷章之问”却不能不正视:就是在中日蜜月般的1970年代,就有以东条英机为主角的电影的上演,有极右作家三岛由纪夫的切腹自杀,有战后第一个国防白皮书的出台,但为什么相关问题在近些年才爆发出来了?这个问题的要害在于,中国对参拜的抗议更多是出于朴素的义愤,还是国际和国内政治方面的需要?是否真如外界所论,中国政府对涉外民族主义是收放自如的?
第四,日本是中国的一面镜子。对大多数中国人而言,心平气和地谈论日本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早年,中国人基于华夷思想一直蔑称日本为“东夷”,但这个蕞尔小国后来竟能打败大清帝国,后来居上。被一个自己从来不当回事的对手打败,这使中国人的反日情绪始终在自卑、自大和愤懑之间徘徊,而难有客观务实的眼光。因此,对日本的鞭挞从来不遗余力,但问题是,中国人批评日本的很多问题,在中国人身上也同样存在。
清华大学刘江永教授从文化观上这样分析日本人:亚洲其它国家是垃圾,而自己是垃圾旁的大厦,鹤立鸡群。言下之意日本看不起被它侵略过的国家。但中国人又何尝不是,在许多国人的眼里,这世上的国家要么是中国人的臣属,要么是要征服中国人,唯独没有平等的意识。虽然中国从19世纪末被日本侵略欺负,但是在中国人眼中,日本始终是“小日本”。对其它国家,则往往蔑称为“棒子”、“阿三”,不屑一顾。更严重的是,很多时候中国人和日本人一样缺乏自省意识,都认定错在对方,自己没有问题。中国近年的军费预算连年以两位数增长,对外界的质疑,中国一概驳斥,却对日本自卫队的一举一动都非常敏感,是为一例。
近代以来,日本是极少数真正改变了自身命运的国家,其优胜之处不容抹杀。但在很多方面,日本离大国仍然很远:在精神上没有勇气面对自己的错误和过失,以为死不认账就可以蒙混过关;在国家战略上,经常一叶障目不见森林,在技术上能做到极致,却对大格局的变迁懵懂无知。而今天的中国醉心于经济成就,外交上的强势作风让外界忧心忡忡,日本的覆辙,正是中国人的镜鉴。
作者是中国资深媒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