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亚海域是当前世界的最热点地区,超过了中东。领海争端从东海到南海绵延不断,中国都卷入其中。今年夏天以来,在与菲律宾的黄岩岛之争暂时平息之后,与日本的钓鱼岛之争又起,中国再次被推到风头浪尖。值得称赞的是,在这两次争端中,中方采取了相对强硬的姿态,不仅为本国权益呼喊,还活动手脚热身。这些动作迥异于常年的低调吟唱,甚至无声无息。这个变化也许会让几个邻国感到不快,却证实了中方在试图履行保护国家主权的职责。
争执国各执一词,互不相让。它们有理无理,第三国无缘置喙。每一个国家都有保护本国领土和领海的权利,中国当然也不例外。在这些争端中,如果非要说中国也有错,那只是因为中国太庞大,显得两造不太平等,这主要是祖先留给我们的优势。然而,如果统治者缺乏对国家利益的认识和认同,大国将和弱国一样无外交。自晚清以来,外交一直是中国的弱项。
从甲午战争之后到1980年代之前,中国一直被困在陆地上,海军弱小。但在1974年和1988年这两年,中国都曾派出小艇为黄水以远的南海岛礁而战。中国真正注重海洋权益不过是最近20年的事情。从领土之争到领海之争,这是中国近代史的一个重大转变,是国家实力大幅度增强的结果。转变很缓慢,很谨慎,在这个过程中,大部分争端都被刻意淡化甚至掩饰了。
钓鱼岛争端
9月2日,东京都派25人在钓鱼岛沿岸“调查”。东京都知事(相当于首都市委书记兼市长)石原慎太郎表示,他将在10月登岛。今年4月,石原曾表示他的东京都将收购钓鱼岛,挑起了这一轮中日关于钓鱼岛的争端。9月3日的新闻说,日本政府已经启动了收购钓鱼岛的谈判,把群岛“国有化”,避免落在东京都的囊中。现在岛屿在日本的法律上属于私人所有。
钓鱼岛的所有权转移只能减少日本的国内矛盾,不会减少中日间的争端。既然中国不承认日本拥有钓鱼岛主权,那么,对于中国,该岛的所有权和所有权转移当然都是非法的。所以,事态仍将继续发展。两国政府会至少保持表面上的克制,对立双方主要是中国民间和日本地方政府,中国两岸三地的保钓运动还在发展中。如果日本警方再次在钓鱼岛海域抓捕中国保钓者,中方不能坐视不管。
9月3日,马英九说,台湾在东海主权上不可能有任何让步,“一寸都不让”。他提出了一个“和平倡议”,还计划在9日乘直升机靠近遥望钓鱼岛。1970年,美国还没有把钓鱼岛的管辖权移交给日本,台湾的保钓运动已突起。年轻的马英九在运动中崭露头角,预示他以后的从政道路。香港的保钓人士也很活跃,他们在上个月又一次登上钓鱼岛。大陆多个城市也爆发了保钓的游行示威。
石原已放言登岛。来而不往非礼也。今年10月的时候,我希望看到一位与他同级的中国官员,在钓鱼岛上亲切会见到访的石原慎太郎都知事,双方就共同关心的双边问题坦率地交换意见。其实,如果举办官员登岛比赛,中国极其丰富的人力资源远非日本可比,美国的支持也完全不在话下。
在与邻国的边界谈判中,双方都需要做出让步。这是和平解决方案所必要的,中方已有多个先例。中国曾多次在陆地上和邻国发生军事冲突,与印度、苏联、越南的战事都不是为了争夺领土,主要受各国内政的驱动。唯有与日本的钓鱼岛争端,中方很难有妥协余地。因为这不仅是几个岛屿的问题,还牵涉到许多中国人的民族感情,掺杂了很多历史怨恨和记忆,中方不可不慎。在另外一边,日本实际控制着钓鱼岛,不可能主动放弃。在这样的对峙中,双方都不让步,军事冲突的危机在加大。
钓鱼岛之争已经够复杂了,而中方在坚决保护钓鱼岛的同时,还必须兼顾其他地方。
环滁皆山也
欧阳修在《醉翁亭记》写道:“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中国与多个邻国有领土和领海争端;在非官方层面,各国人士更有很多领土和领海想象,有的有一些历史依据,有的则全是幻想。这些争端和潜在争端如环滁之山,绵延不断,环绕中国。当前的“林壑尤美”者是钓鱼岛。
但是,地缘政治的风景可能在短期内改变。二战之后,中日之间有过多次争吵,但没有大的利害冲突。虽然两国之间的政治关系不热络,共同的商业利益却在日益增加,经济的相互依赖程度很高。近些日子出现了中日军事冲突的猜测,是双边关系中的一个大变化。
热点不止钓鱼岛。在本轮中日争执之前,中国渔政船和菲律宾军舰在南海黄岩岛海域对峙,成为一时的热门新闻。两国还在更多岛屿归属上有争议,但黄岩岛对抗没有扩散。此后,菲美军事合作增加了。
越南在南海占有的岛礁最多,近日在抗议中国的海上油田规划。为平衡中国的力量,越南有意挟洋自重。美国和苏联都曾在金兰湾驻军,现在仍对这个港湾表现出强烈的兴趣——那是便于控制南海的优良军港。俄罗斯还把先进的海空武器和武器平台卖给越南,对中国却有所保留。印度也扭动脖子“向东看”,拉近与越南等东南亚国家的关系,其用意也在牵制中国。
中印在藏南有大约9万平方公里的争议地区,两国在1962年爆发过边界战争。领土问题没有进展,两国从此互不信任,积极在边界地区排兵布阵,为可能的下一场战争做准备。8月30日,在中国国防部长梁光烈即将访印前,印度外交国务部长艾哈迈德重申印度的一贯立场:中国对藏南地区的要求是“非法的”,整个藏南地区都是“印度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这些是政府之间的公开争端。政府和民间的领土想象更多,如韩国人所谓的“间岛”。
2011年9月19日,韩国外交通商部向国会提交一份资料,声称日本占据朝鲜的1905年《乙巳条约》无效,所以1909年划分中朝边界的《中韩界务条款》也无效,因此推定中朝边界(中韩不接壤)无效。据此,韩国对中国东北的大片领土提出要求,称之为“间岛”。韩国不仅指导中方改动汉语词汇,而且还对“岛”字提出了全新的解释——不是水中的陆地。
可是,在日本吞并之前,朝鲜是清朝的藩属,同样没有完全的外交自主权,“有效的”边界又从何谈起?假设韩国外交通商部能够成功地否认现有边界,那么,中国也必然能够据此对朝鲜半岛提出领土要求,可能还有充分的历史依据。实际上,中方反而出让给朝鲜一些土地。如果鸭绿江是一条像黄河那样泥沙含量高的河流,终有一日,大连将成为一个与朝鲜接壤的城市。
韩国外交通商部并不鼓动韩国现在就夺取“间岛”,因为目前不可行。可他们总在惦记着。李明博总统在上台前出席过主张“收回”“间岛”的大会。当石原在钓鱼岛问题上挑衅中国的时候,李明博总统不失时机,登上韩国控制的、与日本有争议的独岛(竹岛),温柔地从背后捅了日本一刀。然后他又轻轻转动刀把,拒收日本首相野田佳彦的来信。此前,在有争议的“北方四岛”,俄罗斯总理梅德韦杰夫又一次登岛了。石原在钓鱼岛挑起事端,结果是日本顾此失彼,得不偿失。这说明在利害交织的国际社会,每不当地多走一步都将付出代价。
中国的实力已非晚清时可比,目前没有被“瓜分豆剖”的危险。但“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这样的贼不止一个。对所有的觊觎,中方不能再保持沉默——沉默不能为中国的权利登堂呈供。“韬光养晦”已经时过境迁。只有出现肆意挑起争端的最坏可能,“韬光养晦”才是一个更好的选择。只要中方对自己有一些信心,就应该为国家利益多做一些事情。
即使中国不放射“光”,扩张老手俄罗斯也在担心中国的扩张。他们熟悉国际政治游戏,擅长使用武力。俄罗斯舰艇数次炮击中国出境的商船、入境的渔船,虽说是执法,却毫不关心生命安全。8月9日,总理梅德韦杰夫要求政府“警惕邻国移民的过度扩张”,他所指的显然主要是中国。总统普金把远东地区开发当作“最重要的地缘政治课题”。克里姆林宫把今年的亚太经合组织会议(9月2日-9日)安排在远东的符拉迪沃斯托克,拨出合206亿美元的资金,开发这座城市的基础设施。然而,对俄罗斯领土的威胁主要还来自内部。9月2日,普京在5天内第二次呼吁全国“保持团结”,路透社解读为他在担心国内分裂力量的壮大。
看得见的美国之手
在所有这些国家的背后,都有美国的影子。驱动各国相争是超级大国的本能。8月31日,在库克群岛召开第43届太平洋岛国论坛领导人会议,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屈尊出席。她在会上承诺,美国将继续成为任何主导该地区某大国的反制力量。如梅德韦杰夫说的“邻国”,“某大国”显然也指中国。去年,在美国国会谈到南太平洋的投资机会时,她抱怨中国“试图从我们的背后或者我们的眼皮底下钻空子”。不过,她在库克群岛还说,美国要与中国以及其他国家在广阔的太平洋地区合作,“太平洋十分巨大,足以容纳我们所有人。”
美国想维持它的全球主导权。在东海和南海,美国同样想限制中国的战略空间。如果限制不可行,它期望中国保证它在这些地区的利益,如自由航行权。这就是国家间竞争与合作的精髓,也是中国能够接受的安排。实际上,长期以来,在世界很多地区,美国在维护秩序,中国在搭便车,并没有明显感到不妥。现在的变化是,中国有能力分担美国的一部分负担。
美国的外交政策是灵活的,总是尽可能为今后留下选择余地。白宫声称《日美安保条约》适用钓鱼岛,但它的解读没有提到美国将直接为日本而战。如果有战事,不排除美国只提供一些后勤支援,敷衍了事。8月底,美日举行了夺岛的联合军事演习,假设的前提是中国军队已经占领了钓鱼岛,透露的信息好像是美国不打算帮助日本阻止中国出兵登岛。美国还保留了钓鱼岛地位的解释权,以置身于中日主权之争之外。当然,一旦中日爆发军事冲突,美国也可能采取所有最有利于日本的行动。但目前它还保持灵活的姿态,以谋取最大利益。
钓鱼岛之争,表面上是中日之争,根子却在美国。二战末期,美国攻占冲绳,南端之外的钓鱼岛也落入美国之手。中美同是二战战胜国,享有一些共同权益,只是中国因为内战而放弃了。1950年,大陆与美国成为敌人。1972年,尼克松总统访华,中美关系改善。在这一年,美国向日本移交了钓鱼岛的管辖权,但不是主权。此举是为了安抚失落的日本并为中美关系继续改善减少障碍。中国要讨还钓鱼岛,去找日本,与美国无关了。鉴于钓鱼岛的历史,如果没有特别的紧急事态,美国今后不会在支持日本领土主张方面走出很远——除非它愿意否定它以及盟国在二战中的正义性。在恰当的时候,美国的立场是可以通过交换而改变的。
为了应对中国发展带来的挑战,美国正在把军事力量的重心转移到亚太地区,但其他地方的局势也不容美国乐观。结束了伊拉克战争之后,中东仍然是美国的软肋。美国最关心的不是石油,而是以色列。“阿拉伯之春”给中东国家带来了新气象,也增加了以色列的不安全感。原因很简单:与自私自利的专制政府相比,民选政府能够(或不得不)更好地维护国家利益。
革命成功后的埃及没有出现极端宗教化,执政的穆斯林兄弟会没有出台偏激的政策,这些是美国担心的。埃及总统穆尔西显示出对世俗事务的精通。8月30日,不结盟峰会在伊朗召开,120个国家的代表出席,不少国家支持伊朗和平利用核能的计划,美国孤立伊朗的企图落空,以色列感到危险逼近。而美国和以色列出现重大分歧,美国不愿意打击伊朗核设施,以色列在考虑自己动手。
埃及和伊朗接近增加伊斯兰国家在中东的权重。叙利亚也在变化中。俄中反对联合国安理会谴责叙利亚的阿萨德,把美国暂时从两难困境中解脱出来。美国既想制止阿萨德屠杀本国人民,又担心胜利后的自由军不站在美国和以色列这一边,像革命后的埃及一样。
美国可能将不得不“重返中东”,从而减少在东亚的存在。当然,美国在东亚有很深的根基。它是菲律宾的前宗主国、日本和韩国的现宗主国,还在越南卷入消耗战。现在,美国试图在东亚组织一条抗衡中国的战线,并告诉蹲守在战壕里的那些国家,美国留在后面做它们的预备队。牵制或围堵一个大陆国家,过去有过成功先例,如英国反对拿破仑的“反法同盟”、美国反对苏联的几个条约。但是,中国不会像拿破仑的法国、共产主义的苏联走得那么远,招致众多邻国的坚决反抗,而且中国还是一个贸易大国,与邻国有很大的利益重叠。9月3日,希拉里·克林顿到达印度尼西亚,这是她在库克群岛和北京之间的一站。她鼓动东盟十国在南海问题上站在一起,印尼反应并不积极。在军事上,如果有一点被突破,战线就难以守住;在外交上,缺一两个国家(点)一般不会导致全线崩溃。可是,要组织起一条对付中国的战线,美国显然还缺好几个点,而且这些点很不易得。
想蹲进战壕里的国家也不会安心地脱亚入美。它们蹲下之后将面对一个难题:如何返回亚洲?
醉翁之意不在酒
《醉翁亭记》是一篇游记。游人只管去那景色优美的地方玩耍,不必在意其他方向的林壑。在领土和领海纠纷中,当权者必须守住每一寸土地。所以,他们不应只盯住一个地方。
没有永远的国家,更没有不变的国界和国土,边界总是在变动中。如果把一个国家的历史地图像动画一样连续放映,它的版图将像阿米巴变形虫一样蠕动。国家在弱小时只求自保,守住遗产(国小而谋大,非国家之福);国家兴盛时,恢复祖业的愿望就会强劲起来,更不甘受制于他国。这时,它容易与其他国家发生冲突,特别是维护既得利益的现有大国。这是20世纪两次世界大战的深层起因之一。
进入现代之后,土地和自然资源对一个国家的重要性相对下降。扩张不再是国家强大的原因,相反,过度扩张是大国衰落的根源。国家间竞争的胜负更多取决于政治制度、人口活力、创新能力和勤劳程度等人为因素。有了强大实力,在竞争中胜出,争议中的土地将成为囊中之物——这个因果关系不可倒置。在此之前,我们坚持立场是为了维护国家的尊严,而不是寻求改变现状。我们绝不放弃一寸土地,在不得已时不惜一战;同时也会仔细思量,不为争一时之气而妨碍国家的长期发展。
欧阳修说:“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酒乎?山水乎?山水之间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