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力:中国如何走出包围圈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251 次 更新时间:2012-06-24 22:42

进入专题: 包围圈  

丁力  

中国正在讨论是否继续韬光养晦,同时,中国与日本有关钓鱼岛主权的争端正在激化,双方都不肯让步。现在,主动权掌握在日本手中,因为它仍然扣押着中国渔船的船长。朝鲜绑架日本公民,日本至今不能原谅,这个立场完全正当。当然,日本的行为没有那么恶劣,但它在有争议海域(从中立的角度看)抓走中国公民,长时间扣留不放,打破了两国之间的和谐。这种行为不是日本独有,但仍不是好的示范。日本做的事中国也能做,也许可以做得更多。

其实,这不仅是一个扣押或绑架的问题,也不仅是领海争端。日本政府态度强硬,有国内政治的考虑,也有改善日美关系的思量。日本还试图以钓鱼岛为方向扩军。中国不应该咄咄逼人,却有必要像日本一样成为“正常国家”。大国也有保护领土(海)的权利,更何况在东海,中国的军力不占优势,没有欺负弱者的嫌疑。中国暂停省级官员前往日本旅行,停止花钱请很多日本人来参观。这些算不上是有效的反制,虽然赢家可能是中国财政。

中国的崛起正在改变东亚 (以及更大范围内)的力量对比,地区各国和区域外大国必然有反弹。这很自然,各国需要学习适应中国,同时,中国也需要理解其他国家的一些担忧。周边地区正在进入不稳定时期。日本站在岔路口上,还不能确定是继续接受美国的保护,还是回归亚洲;它在试探,却没有目标。其他一些国家享受了发展,因此自信心和利益范围都在扩大,彼此难免冲突。另一些国家则陷入贫困与战乱或处于贫困与战乱的边缘,同样对地区安全构成威胁。

地缘环境分析

中国的实力在增长,却还没有学会在国际上老练地使用各种力量,而且国内问题正在聚集。这时很容易顾此失彼。因此,在大战略层面上非常有必要“谋定而动”,不宜轻易接受挑战。

中国处在不止一个 “包围圈”之中,其中有核武器、贫困、动荡、恐怖主义的环形分布,也有美国在亚洲驻军的环绕。美国的主要目的是维持它在欧亚大陆的存在,不是专门与某个国家对抗。中国现在谈论“突围”可能略早了一点,因为中国的繁荣与强盛仍然只是一个假设,否则国人对这些包围圈不会有强烈的感受。现在的重点应该是缓解国内矛盾,保证今后的发展。未来中国真正繁荣之后,一些包围圈很可能不攻自破,另一些包围圈也可望自行后退。

中国是一个封闭的地理单元,在清朝时接近当时技术所允许的最大版图;中国是一块“风水宝地”,以东方为上方看,则背靠高山,前临大海,左有沙漠,右有森林,必受堪舆家青睐。

陆地的现状是稳定的。即使中国不占有优势,版图也不会有大的变化,数百年来历史就是如此。即使在最贫弱的时候,中国也只在北方有所失,后来基本收复俄国之外其他国家侵占的土地。

在利益方面,陆地上也大致是稳定的,中国或许还有所得。俄国正在复苏,但相对于中国,它的影响力在下降。为寻求发展,俄国有一天也许会向西方退缩,加入欧盟和北约,成为一个主权有限的欧洲国家,不再是独立的世界力量,不再与中国有重大利益交集;印度的发展前景不错,但在中印的发展竞争中,印度仍暂处下风。两国有领土争端,中国在西藏高原上居高临下,在印度的东西两翼都有友好国家。所以,印度有些担心中国对它的包围圈——可见“被包围”是一些国家的常见心态。在可预见的未来,这种担心不会消失,但也不会被证实。

中国与巴基斯坦和中亚国家保持友好关系,这些都是伊斯兰国家。中国派重装部队进入中亚进行联合军事演习,这是国家之间深度信任的标志。极端主义威胁到中国西部的稳定,在各国的共同打击下,这些威胁很难扩大,而一个宽容、公平的社会将削弱极端主义的存在基础。

越南和朝鲜半岛是中国的南北两翼,向前伸入海洋。中国和越南已经解决了陆地边界问题,但在海洋上,两国立场相距甚远,实际上,越南是占领南沙岛礁最多的国家;朝鲜是中国的友好国家,但中国并不能影响朝鲜的国际行为。韩国舰艇沉没后,韩国指责朝鲜,中美在东海、南海都发生了激烈的争执。这次日本很可能试图利用这个机会,抓住美国为它的钓鱼岛主张背书。中国今后应该主导本地区的安全与稳定,不给任何企图浑水摸鱼的家伙以机会。

中国没有觊觎别国领土的政治需求,而且中国是一个相对封闭的地理单元,没有扩张领土的心理需求。陆地边界问题可以通过谈判来解决,各方做出让步,除非出现重大变故,边界将基本上维持现状。陆地边界的不确定限制了中国在海洋上的发展,因此应寻求适当机会解决。

然而,随着经济的增长,中国必然要 “扩张”。这个“扩张”是一个中性词,指影响力和利益范围的扩大。无论在哪里,中国只是推进利益,维护利益,尽可能与其他国家互利,至少不侵占其他国家的合法权利,更没有领土或领海野心。别的国家应该理解和接受这种“扩张”。

中国的用力方向

中国大陆的东方对着海洋,台湾岛挡在正面,日本、越南、韩国等国家与中国有领海争端。

长期以来,中国在陆地上面临国防压力,因此对海洋利益照顾不周,形成今天的被动局面。在近年,中国在东海、南海问题上仍嫌不够果断。韩国一直在长江口外的苏岩礁上进行 “科研”;日本长期驱赶中国的保钓者,造成伤亡,现在更是抓捕船员,使中国难以“韬光养晦”。

薛理泰先生 (美国斯坦福大学国际安全和合作中心研究员)大致是正确的。他认为,其他方向上的威胁都是可控的、相对次要的,而来自西太平洋的军事挑战最有可能构成巨大威胁。挑战者之一可能是卷土重来的台独势力 (现在暂时还没有得势)。他们的背后有美国以及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其他军事盟国。中国大意不得。

其实,美国将是最后的出场者。在前期冲突中,美国不太相干,还可能是有益的平衡力量,不让本地区任何一个国家走得太远。这个状态对中国也是有利的。中美可以分享权力,共同管理西太平洋地区。中国走出包围圈,目的是改善自身处境,不是为了压制、对抗某个国家,这个过程有利于本地区的稳定与繁荣。如果非要有一些对抗意识,亦须知古人的“远交近攻”。

中国在本地区的作用不应该只是 “反对”,而应该更具建设性。建设性需要智慧、勇气、良心和责任感,不是喊一两句口号可以糊弄过去的。在国际上,没有人承担空喊口号者的工作。

这个面向海洋的战略只是国家的大方向。各地民间的力量、文化与商业的力量,自有其擅长的突破口。自由的社会最具扩张力。13亿勤劳国民的力量一旦释放出来,必然不可阻挡。

海洋利益太大,局势还不太确定。破围应该从海洋开始,钓鱼岛是一个不可错过的起点,而且政府也承担不起放弃领土主张的后果。我们还需要仔细谋划,目标必须是长远的、有限的。

来源:经济观察报

    进入专题: 包围圈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国际关系 > 国际关系时评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54713.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