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士存:对南海仲裁非法裁决,需彻底"消毒"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6728 次 更新时间:2024-07-11 22:33

进入专题: 南海问题   南海仲裁案  

吴士存 (进入专栏)  

 

在南海仲裁案非法裁决(下称“仲裁裁决”)出炉8周年之际,南海形势出现了一些令人不安的变化:菲律宾以坐实仲裁裁决为目的的法律动议和海上行动增多,一些域外国家在南海地区的军事活动增多,个别当事国以固化和扩大既得利益为目的的单边行动增多。仅菲律宾就有在仁爱礁问题上违背承诺、改变现状、图谋长期占领仁爱礁,还试图重返黄岩岛,并企图在铁线礁和仙宾礁重演船只“坐滩”等一系列闹剧。6月中旬,菲律宾又向联合国大陆架界限委员会提交了确定南海部分海域200海里以外大陆架外部界限的申请,还不时扬言准备再度提起新的国际仲裁。

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菲律宾现政府已基本将前几年中菲双方妥善处理南海问题、管控海上分歧的成果破坏殆尽。中菲关系好不容易逐步走出南海非法仲裁案的阴影,现在看起来又“归零”了,甚至还出现了大幅的倒退。

随着海上形势再度趋紧,中国与部分域内外国家围绕“南海争议的实质”“谁是南海和平稳定的麻烦制造者”“中国南海权利主张的合法性”“谁在南海搞军事化”“如何看待仲裁裁决”等问题的交锋,已成为南海话语叙事之争的焦点。

从目前国际上对2016年那次仲裁裁决的认知来看,国际社会已广泛知晓中国“不接受、不参与、不承认”的立场,但一些国家并没有从根本上认识到裁决对当事国妥善处理南海争议、对南海地区的规则构建、对国际争端解决机制的公正性和权威性、对基于国际法的国际秩序所造成的严重破坏和巨大危害,还对其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近年来,菲律宾与西方国家一唱一和,编造“裁决就是国际法”“不执行裁决就是违反国际法”的荒唐逻辑和话语叙事,每逢仲裁案裁决周年前后便公开要求中国接受、执行所谓的仲裁裁决。对于菲律宾滥用《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争端解决机制、无视中国坚持通过谈判和协商方式管控分歧解决争端的一贯立场而单方面提起仲裁,中国政府坚持“不参与、不接受、不承认”:中国政府不会承认仲裁庭作出的非法裁决,也不会接受任何基于该裁决的主张和行动。中国政府的上述立场在一系列官方文件中得到重申,而且有充分的国际法依据。

从目前菲律宾频繁挑衅中国南海权利和主张的所作所为来看,菲现政府不仅没有继承中菲两国过去达成的“不以仲裁裁决为前提讨论南海问题”的谅解和默契,反而变本加厉地利用裁决改变现状、固化非法所得,扩大侵权范围。总统马科斯上任以来,菲律宾言必称裁决,以其为所谓“依据”来攻击、抹黑中国海警在仁爱礁和黄岩岛的正常维权举措。事实上,仲裁裁决在法律解释和适用、事实认定、证据采信等方面存在重大谬误和瑕疵。中国“不接受任何基于裁决的主张和行动”恰恰是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维护海上和平稳定、维护国际法治的正义之举、正当之举。

回首裁决出炉8年来起伏不定的南海形势,可以断言:裁决并没有,事实上也绝不可能给南海带来和平与安宁。如今,仲裁裁决已成为南海和平稳定的“麻烦制造者”、中国与有关当事国双边关系的“搅局者”、全面有效落实《南海各方行为宣言》和有序推进“南海行为准则”磋商的“拦路虎”。

要看到,仲裁裁决对中菲各层级政治互信的影响是极其负面的。而除菲律宾外,一些争端当事方也不时提及或援引仲裁裁决,以此作为各自相关主张的依据。还有部分域外国家将仲裁裁决奉为圭臬,施压中国“尊重”或“执行”裁决。所以,让域内外有关国家认清裁决的本质及其危害性,推动有关国家重回“以谈判磋商解决争议、以海上合作淡化分歧、以规则建设管控危机”的正确轨道是解决南海问题的重中之重。

至于菲律宾扬言要再次提起针对中国的新仲裁,某种意义上也是仲裁裁决余毒未尽的表现。无论菲律宾政府如何包装所谓的“二次仲裁”,其内容必定与仲裁裁决的若干错误产生关联。中国对南海诸岛及其附近海域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也是南海有关海洋划界争议的当事方,需要从南海有关争议产生的历史经纬和事实真相出发,反复地、持续地对仲裁裁决进行“釜底抽薪式”的消毒,从法理上将这个长期破坏国际法治的“毒瘤”彻底切除。

对仲裁裁决和域内外国家的错误言论进行批驳,不是为了挑起新一轮法律论战,而是针对依据仲裁裁决破坏南海和平稳定、干扰中菲关系和借裁决渔利的势力和行为所作的正当回应。这将进一步向整个国际社会深刻揭示仲裁庭的政治背景和仲裁裁决的历史性错误,将裁决对国际法治和海洋秩序所造成的不可逆的严重危害大白于天下。(作者是华阳海洋研究中心理事长、中国南海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席、厦门大学讲席教授)

进入 吴士存 的专栏     进入专题: 南海问题   南海仲裁案  

本文责编:SuperAdmin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国际关系 > 地区问题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53356.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环球时报,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