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周报:你如何理解刘禾发起支持汪晖的联名信?
向继东:这些支持者,也许大部分是被授意签名的。因为其中不少外国学者不一定都懂中文,他们如何辨别汪晖的文章是否抄袭?其实在我看来,那封80人联名信并没有为汪晖争得多少分,只能使汪晖陷入更难堪的境地。当然,有了这封信,作为清华大学有可能做出的反应是:“汪晖抄袭事件在学界还有争议,学校不会介入。”
时代周报:这件事情已经曝出几个月了,你认为汪晖的沉默是正常的吗?
向继东:我觉得汪晖一直保持沉默,反而对他不利。倒不如勇敢地站出来,坦然地面对。假如我是汪晖,肯定会站出来,直面这个事件。这样对自己造成的伤害反而要小。我们都是从那个时代过来的人嘛,写一篇文章说明当时的研究环境,是疏忽或是其他原因等,可能事情就不会发展成现在这个样子了。昨天网上看到7月11日《东方早报》文章:《上海大学教授朱学勤博士论文被指涉嫌抄袭》,先是一惊。原来有位叫“Isaiah”的网友在网上发表系列长文《朱学勤:学术界的又一个 “汪晖”?》,指出上海大学教授朱学勤早年的博士论文《道德理想国的覆灭》存在抄袭嫌疑。朱先生接到《东方早报》记者电话时表示:他会在适当的时候作出正式的回应,特别是Isaiah能表明真实身份之后,会和他(Isaiah)做学术上的探讨。”7月12日,朱学勤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说:“不会像汪晖那样一言不发,不会成为第二个汪晖。”当然,朱先生何时正式回应现在还不知道,但至少他有了个明确态度。
时代周报:在刘禾发起的致清华大学的信中,认为“汪晖事件”是“有组织的媒体攻击”。强调“当媒体文化针对一个特定的学者发起无端的攻击时,大学作为机构就被削弱了”,你认为“汪晖事件”是“媒体攻击”吗?
向继东:中国学界浮躁之风由来已久,批评一下,我认为这是媒体的良心发现,也是媒体人的良知。还有,当下媒体的禁忌很多,要吸引眼球,当然要找新鲜的话题,怎能算是“媒体攻击”呢?同时需知,“扒粪”是媒体的天职啊。再说了,发表文章批评汪晖的王彬彬、项义华都是学者,也不是媒体人。媒体只不过是一个平台,也发表了很多为汪晖辩护的文章。
时代周报:“汪晖事件”到现在几个月的时间里,社会各界的争论已不仅仅局限在这件事情本身,问题变得复杂起来,你认为为什么会这样?
向继东:问题复杂是肯定的。我觉得支持汪晖的人,肯定跟汪晖或多或少有一定的渊源关系;但支持王彬彬的人,大多跟王彬彬也许没什么关系,站出来说话纯粹是出于一种正义。我看过王彬彬那两篇文章,写得很扎实,有理有据。尤其是对汪晖文风的批评,一针见血。什么是真正的大家?我觉得能够把最深刻的道理用最简洁易懂的话语,像面对面交谈一样说出来,而不是相反。而汪晖们总是要构建这样一个话语系统——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使你看不懂。这种不良文风,当然属于学风问题,但批评一下也无妨啊。
时代周报:你认为这件事对中国学术界有什么样的启示?
向继东:希望通过这件事能够改变当下不好的学风。现在的学术界太浮躁,很多人不愿坐冷板凳,所以频繁出现抄袭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