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末了,《南方都市报》编辑让我推介2018年出版的3本书,我目力所限,想了想,就推荐以下3本书吧。
《五库斋忆旧》
古有《思旧录》,今有《思痛录》,都是回忆;或点点滴滴,或幡然醒悟。何龄修是已故中国社科院荣誉学部委员、历史所研究员,作为20世纪一代知识分子个体,其《五库斋忆旧》不是一部严格意义上的回忆录,却又胜似回忆录!在作者自述家世、求学、治学经历以及所见所闻的字里行间,觉得考据惯了的何先生,这时才收放自如,信手拈来,或亲情友情,或人事片断,读来耐人寻味。书中实录了商鸿逵、侯外庐、顾颉刚、向达、邓恭三、杨向奎、俞平伯、王毓铨、谢国桢、顾准等一代知识分子在这个大时代的生活情状,还有不少学林掌故,如科学家苏秉琦“蒸红薯”的故事,更是一个黑色幽默。尤其是书中偶遇思想家“顾准推车”的那一段对话,更是丰富了20世纪思想史细节。
(《五库斋忆旧》,广东人民出版社2018年7月出版)
《楚辞解译》
陈抡先生深受焦循《孟子正义》和罗常培《中国方音小史》的启发,一生致力于探讨中国古籍里的古方言词语。30多年前,湖南教育社出版了他的《历史比较法与古籍校释:越人歌·离骚·天问》,他用“历史比较法”研究先秦古籍,发现了大量的古词、古方言词和古特殊语法结构。先生去世26年后,中华书局又出版了他的《楚辞解译》新版,全书包括《离骚》《天问》《九章》《九歌·山鬼》等。陈抡先生认为阅读古代典籍应当还原历史语境,《楚辞》是楚国的方言所写,里面有大量的方言俚语和特殊的语法结构,因此需要把这些方言的本来面貌揭示出来,才能更好地理解《楚辞》。比如在《离骚》中,他一共探讨了216个古方言词语;在《天问》中,一共探讨了416个古方言词语。现代著名训诂学专家、北师大教授王宁作序说,陈抡先生用方言等典型语料比较互证的训诂方法,“的确是中国传统语言文字学具有创新价值的有效方法”。他的探索和努力,在某种程度上说,也可以说是训诂学上的一次革命。
(《楚辞解译》,中华书局2018年2月出版)
《长安与河北之间》
在中国历史上,中晚唐有长达两个半世纪缓慢的“衰落”,但如果不是黄巢起兵这一意外事件,历史的走向或许仍悬而未决。仇鹿鸣先生的新著《长安与河北之间:中晚唐的政治与文化》,其研究虽仍集矢于唐廷与藩镇这一旧议题,但观察的角度力求与前人不同,尝试从政治的动态演变与藩镇内部的变迁入手,考索中晚唐政治运作中的惯例与默契。作者熟练运用新出的石刻资料,并与传世文献融会贯通,在个案研究的基础上,勾勒与以往不同的历史演进线索,别开生面。
象牙塔里的仇先生曾著《魏晋之际的政治权力与家族网络》,几年下来卖了好几万,几成畅销书,所以开始关注他的研究。这本“长安与河北之间”有极高的学术价值,也为研究中晚唐历史开辟了一个新路径。
(《长安与河北之间:中晚唐的政治与文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年12月出版)
(原载《南方都市报》2019年1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