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志浩:异哉所谓“大学专业设置对应社会需求”者也!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3372 次 更新时间:2011-01-29 18:53

进入专题: 教育   社会需求   文化  

谢志浩 (进入专栏)  

2011年1月10日,学校召开教代会。笔者作为教师代表,在艺术楼文科教师代表小组会上,就降低教师工作量、取消错峰上下课、增加考核人性化,三个提案,做出说明。同时,还就设立学术沙龙、创新考试形式,发表了见解。

就是在小组会上,听到一位代表,在会上吹风,学校应该实行专业末位淘汰,打破只能上、不能下的惯例。这位代表的吹风,引起我的注意。所以,针对这种新奇的说法,当场进行回应。

大学的专业设置,笔者从来不认为是合理的。比如说,很多工科大学,大干快上,设置文学院,但是,从未考虑设置哲学系和历史学系,人文学科的两个灵魂,没有在工科院校落地生根,怎么能够说这是一所真正意义上的大学呢?

众所周知,院校合并和扩招,都不是大学自身的安排,而是政府行为。如果,现在,我们还看不出来,教育质量的下降,与院校合并和扩招,互为表里,那么,还有什么可说的呢?

至于大学的具体专业,哪个专业扩招多少,不都是接受教育官厅的指示吗?问题在于,教育主事者和大学管理者,即使再幼稚,也不会让那些冷门专业扩招,至少,当年的就业行情不错,才能进行扩招;就业行情特别好的专业,扩招的数量,更是惊人。其实,这正是教育主事者和大学管理者,真正幼稚之所在。

计算机、法律、英语,只要社会比较热门,那么,幼稚的大学主事者,被热门冲昏头脑,大干快上,争取更多的份额,幼稚的教育管理者,看到下面学校,上的都是当年的热门,大笔一挥,圈阅。

中国教育主事的幼稚到,连大学流程是四年,都来不及考虑,就通过扩招,把读书种子划分到自己的势力范围,而计算机、法律、英语专业的学友,四年之后,大概竞争多少职位,也是,只管当年扩招,遑论四年之后,“洪水滔滔”!教育主事者,对高等教育就业市场的唯一“贡献”,可能就是哄抬了就业门槛。

幼稚的教育主事者,幼稚的大学管理者,当年眼红心热,把学友们招进来,难道不是你们的主意?就业率下降了,这是太正常不过的事情了,反映着高等教育的生态平衡。当年招进来的时候,有多么“热”,四年之后,学友们毕业的时候,必然有多么“冷”。因为,跟头轱轳,这所学府弄的热门,其他学府彼此彼此。

事实上,曾经扩张很厉害的专业,已经根据就业行情,自行裁减。但是,折腾依然在继续,主事者要把折腾进行到底。主事者进行折腾,台前幕后,都有“知识保镖”支招。遥想当年,亚洲开发银行驻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汤敏,忽发奇想,大学扩招对中国经济贡献的增长率,不可小觑,主事者朱镕基言听计从。现在,那些经济学家鼓吹,扩招对中国经济贡献率没有那么大,既然如此,早就该把本三学友一年一万元的超额学费,降到本二学友的水准了。这里,不经意间,发现扩招是为了GDP这个天大的秘密。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张静,平素谨言慎行,是令笔者尊崇的教授。2011年1月27日《中国青年报》七版,『人物说话』栏目,张静教授回答该报记者向楠提问时说:“大学专业结构的变化明显滞后于社会需求的变化,大学专业设置常年无法对社会需求作出反应,就是不正常。”“大学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脱钩,从根本上加剧了大学生就业难。”

张静教授研究政治社会学,难道不清楚,政府为了甩包袱,才想到大学扩招?这里,不能不“表彰”一下纪宝成先生,当年纪氏担任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司长,生怕雷厉风行的朱镕基,把扩招是为了应对东南亚金融危机,将就业压力后移,直接说出来,十万火急,给中南海递折子。

张静教授这番言论,起着“折子”的功用。说给主事者听的。要是哪位有心的主事者听到这番“很有道理”的言论,志浩敢说:中国教育的又一轮“折腾”就开始了,中国大陆的大学,接着“折腾”,而广大无辜而可怜的老师和学友们,怕是接着受到不应有的损害。到时候,张静教授,就是反省自己,怕也难辞其咎!

在志浩看来,大学对应就业,那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大陆的大学,在这方面,应该做的事情,还有好多。但是,大学要学会独立行走,不能做幼稚社会环境的应声虫。就业率作为考量大学的四条绳索之一,应建立在长效、理性、客观、公正的基准之上,而不是扭曲的就业率。

因为,大学调整,无论如何,也是四年流程,相对于中专与技校,大学更可贵的是,培养全人格的通才教育。要是学习动手能力,大学工科专业的学友,恐怕也未必是人家技校学友的对手。改良大学是对的,但是,绝对不可能把大学中专技校化。拿中专、技校的长处,来比大学的短处,那么,大学改良的方向,干脆取消大学好了。

不少学友,深有体会,要是大学毕业之前,没有一个录用单位的公章,是拿不到毕业证书的。这时候,要是没有签订就业合同的学友,到哪里整公章去呢?不去适应潜规则,行不行?学友们是刻骨铭心的。

这些年,大学生热衷于国家公务员考试,有何过错?这里面反映的社会问题,难道张静教授,就一点都不知道吗?国家公务员的录用环节,存在着匪夷所思的权力寻租,这里,暂且不去多说。

千军万马挤独木桥,这是说的高考,千军万马考公务员,直接反映,大学生就业市场,存在的严重问题。

按理说,中国GDP,每年不都是超过百分之八吗?理应能够吸纳很大部分大学生就业者。也就是说,常规的经济增长,据说, GDP每增加一个点,就可以带来320万左右的非农产业就业量。近些年大学毕业生,面对的是“国进民退”的经济生态,进入垄断的国有企业,凭借的不仅仅是专业和技能,往往是专业和技能之外的“功夫”。能够吸纳大量就业的民营企业,遇到了发展的瓶颈,无疑,使得大学生就业雪上加霜。

按照张静教授的思路:“大学专业设置与社会职业需求之间,应建立有效的联系与共变机制,推动那些没有社会需求、亦非精英教育的专业转型,让大学的人才培养与社会上的人才需求对应起来,改善大学生的就业环境。”

照着张静教授所开的“方子”吃药,那么,大陆的大学,仅存的一点精气神,必然被折腾得荡然无存,中国大学,必然进入万劫不复之境地。

依照张静的逻辑,进行推导,就业率不高的专业,主事者就要举起达摩克利斯之剑,一剑封喉。第一剑,社会不需要哲学家,砍掉哲学系;第二剑,社会不需要历史学者,砍掉历史学系。社会需要当官的,所以,要赶紧设立“公务员系”;社会需要大款,所以要设立“发财系”。

如是折腾两三回,大学和中专、技校之间的区别,差不多就被削平了。所以,志浩要愤怒地谴责张静教授,因为,张静教授,为了所谓肤浅的就业率,而成为中国大学的终结者。

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开始妖魔化八十年代,刘道玉先生在八十年代,开始做的努力和尝试,被付之东流。

进入2000年之后,原本日益没落的大学,因为,获得了经济利益,在没落的道路上,变本加厉,八十年代大学的书卷、大气和简朴,转换成势利、小气和奢华,彻头彻尾往行政机关靠挂。

至于是否尊重学友的兴趣?是否按照通才教育模式?幼稚的大学管理者,哪里还想得到这么多!连笔者曾经尊崇的张静教授,思路都如此肤浅,也就休怪人家主事者幼稚了,因为,肤浅的思路和幼稚的行为,存在着有效的联系和共生机制啊!

(2011年1月28日,2:29分,书菜楼)

进入 谢志浩 的专栏     进入专题: 教育   社会需求   文化  

本文责编:zhenyu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教育学 > 教育学时评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38678.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