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弘:林希翎悼念——中国政治生态的一面镜子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3347 次 更新时间:2010-09-30 18:52

进入专题: 林希翎  

丁弘  

2009年9月22日,不断有人从网上传来林希翎在巴黎去世的消息,说明天南地北的朋友都关心此事,使这一天成为一个悲悽的日子。她的音容笑貌驱之不去。萧蔚彬先生在信中说:“……我不知道还有多少人能记得她。她享年74岁,终于没有等到关押她15年,断送了她的青春的人,对她说一句:‘对不起’。终于没能回到她日思梦想的祖国。终于还是让法国政府给她养老送终。唉!我只能发出一声哀叹。”

他转来了一张照片,据说这是9月1日在巴黎的病房中拍的,可能是她一生中的最后一张照片了。

杜光先生立即写出了悼念的文字,其中提到“当年我到人民大学去听她的报告”。

我和林是人民大学的同学。她在法律系,我在新闻系,都住在海运仓那个大院里。她当时只有23岁,个子不高,我们这些高龄的调干生,把她当小孩。她的特点是总穿着那退了色的军装,显示她有光荣的军籍,和革命的传统。1956年那时,一些女同志已穿有彩色的衣服了,有的是连衣裙。

那天,我们提着马扎去礼堂听她的演讲。地上都坐满了,我就从后边上后台,挤在里边,虽在林的背后,距离近,听得清楚。更大的优点是鸟瞰全场,看到窗台上坐满了,窗外也有许多人。中央党校、中宣部来了许多人。

在她讲的过程中,全场氛围的激动、亢奋是空前的。宁静、肃穆也是空前的。曾有人高呼抗议的口号,也有人高呼表示支持。但立即又鸦雀无声了。听她侃侃而谈。

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外交和对一些运动的评价,一个上午没讲完。我在1999年即30年后的《流年回眸》一书中,对她的这次演讲,还有记述,可见当时对我思想引起的震动。

当然,各人的感受不同,最叫我激动的是两点。

一、她朗读了赫鲁晓夫那“秘密报告”的一部分。这是她从耀邦同志的秘书那儿搞来的。这位秘书受到处分,后果严重。罪名是泄密。其实,美国的《纽约时报》早全文发表了。而赫鲁晓夫所揭示的不过是斯大林暴政的冰山一角。

二、对毛主席写许多按语所发表的胡风反革命集团材料,她说:“我是学法律的,我看那些材料,不够反革命罪。”她说:“我们今后不讲法律就算了。如还讲法律,毛主席就尴尬了。可能他现在已经感到尴尬了。”当时,中国社会正在从党的专政,向个人独裁发展。她这话真是胆大包天,石破天惊。一些人认为对毛主席怎么可以这么讲呢?后来知道,中央有些同志,并不同意毛的主张,专案组一些人也认为材料不够。罗瑞卿(公安部长、专案组副组长)说:“只能按毛主席的意见办。”

在定为“右派”之后的漫长岁月里,她一直坚持自己的观点,以致“罪行”越来越重,从“极右”又被定为“反革命”,判刑15年。形势好转之后,争取平反,又是曲折坎坷的过程。千回百折,留下太多的故事。

现在,她走了,她留给我们什么呢?她聪明,智商高,先天的东西是不好学的。当时觉得她勇敢、无私,她勤奋、好学。有同学说她走上层路线。她是文艺界、民主人士、党政领导干部家里的座上客,会串门。郭沫若也说她是才女。实际上,她是走和“上层路线”相反的路线。她是真心关心国家的命运,热情地追求真理,“法”是她灵魂。

她这样小的年纪,居然成了中国社会的一面镜子。她以血肉之躯,验证出中国上层政治生态的真实情况,给了我们生动具体的教益。

我们的校长吴玉章是中共的“四老”之一,德高望重啊!他认真了解了林这个学生。报上点了林的名。吴老有自己的看法,他不同意公开批判。林戴上右派帽子,吴老派外孙去看望她,又叫人喊她到自己养病的地方,抱病和她长谈,劝慰她。还叫她永远做一个敢说真话的老实人!后来,在会上宣布右派名单时,他有意略去林。其实略去也没有用。他是不忍心通过自己的嘴,宣布林是右派。他的外孙是人大的学生,可能是认同了林的某些观点,也打成了右派。对此,吴老是什么心情?林在演讲中为胡风不平,而吴老刚保护一位不是“胡风分子”的胡风分子。不果。(这位同志是前重庆《新华日报》的记者,只不过是奉命采访过胡风。公安部说:“没办法,主席的意见。”这位同志站出来说:“不能叫吴老为难,我去坐牢!”一坐七年,他就是我们的副校长谢韬。)

不仅吴老欣赏林希翎的正直,最高法院的院长谢觉哉(也是党的四老之一)更是如此。因为职务所在,有更多的“法”的意识吧。他早已了解林希翎的一些法律观点,叫秘书吉世霖和她联系、交谈,表示关心和赞赏。吉给她的信后来又成为“罪证”。也打成右派,开除党籍,发配回乡当农民。老婆离婚,母亲上吊而死。试想谢老何堪?谢老只能利用视察监狱的机会,看望林希翎了。问题的严重在于,这几十万的右派,定性和放逐,无期的劳役是否应通过法律程序呢?以言定罪不是违宪了吗?作为最高法院的院长,他不会想到这个问题吗?他的心会平静吗?

若干年后,林以“反革命”之身前往八宝山给吴老扫墓,吴老死而有知,会说些什么呢?他一定会以老党员的身份对她说:“我们实在是对不起了!”

当然,林希翎的全家都遭了殃,无一幸免。母亲丢了工作,成为反革命家属。全家下放到宁夏,弟弟妹妹个个背上了“黑锅”,成为农村的贱民。

她最痛心的是殃及了初恋的对象,他在结婚的前夕也被打成右派,开除党籍,下放农村。这位曹治雄是耀邦同志的秘书,耀邦不仅不能保护,而且要作自我批评。

林希翎经过入狱、出狱、流放,反复的折腾,许多年过去了(狱中15年),到1978年中共中央下达文件,宣布摘去全部右派的帽子,既然是“全部”,当然是包括林希翎了。

不然,在全国学生右派中只留了林一人!

为什么?

用她一个人来证明“反右”还是对的,不过是扩大化了。这是面子问题,“面子是中国的纲领”(鲁迅语),这在逻辑上是不通的。即令对一个人是对的,怎么能证明“运动”是对的呢?从今天的观点看,林希翎这一个人又错在哪里呢?

耀邦同志当了总书记之后,他先后三次根据下边——“中办”同志、新华社同志的报告和邓颖超转来的申请报告,一再批示,“改正为宜”,还致信给林,说“愉快地和过去告别,勇敢地创造新的生活”,很有人情味呀!但改正的建议终于是不起作用。说明他虽是总书记,还是在所谓“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这是封建等级观念的表述,林希翎的遭遇说明了社会的体制,具体反映出当朝的政治风光。这比历史学家学究式的论证“社会发展阶段现在是什么社会?”答案清楚得多。

林希翎至死没有平反,也未能回到争取回到的祖国。她的一生是一个悲剧,但她天真无邪、英勇无畏地和邪恶的专制主义斗争,她走在前边,不屈不挠,坚持民主、法治的理念,她的一生又是光彩、亮丽的。文天祥写了《正气歌》,其中讲述了许多中华民族浩然正气的故事。林的故事放到里边是当之无愧的。她早在“反右”的运动中被突出起来了。这大大提高了她的历史价值,她成为中国当代史上的一面镜子。虽然她去世了,这种价值是不朽的,一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增值。

很快收到南京范祓先生来信,他提供了林希翎临终前留下的文字,她写给中共中央的信。现在看来,这实际上是她的遗言了:

“……当历史需要把我作为祭坛上的羔羊和十字架上的耶稣来钉死的话,我只好如此了。耶稣在死后三天就复活了,我的青春,我的爱情,我的生命,都可以在十字架上被钉死,但是我确信我的灵魂是钉不死的,也总有一天会复活的。出卖过我的刽子手们,以及那些伪善的法利赛人们,请记住我的话吧!”

我看到萧转来的那张照片,她坐在病床上,有了一撮白发。面部红润,没有皱纹,微笑着面对镜头,是乐观的神采。只是上牙落了一颗,这容易补起来的,只是现在也不需要补了。

2010年8月 炎黄春秋网刊外稿

    进入专题: 林希翎  

本文责编:zhenyu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笔会 > 散文随笔 > 往事追忆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36328.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炎黄春秋,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