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李大钊首先把马克思主义介绍到中国来。他那篇著名的文章《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上下两部分,分别发表在1919年《新青年》杂志的五月号、六月号上,这在思想发展史上有着“里程碑”的地位。不仅如此,他主编的这期杂志(《新青年》是陈独秀负责,但李大钊等参与轮值分工操作)是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专号。
打开这近一个世纪之前《新青年》杂志的合订本,那书页已经发黄,期期洋溢着活泼的思想和个性化的文字。第五期上居然有八篇文章是宣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的,题目是:
一、马克思学说 (顾兆熊)
二、马克思学说批评 (凌 霜)
三、俄国革命之哲学的基础 (赵明泽)
四、马克思的唯物史观与贞操问题 (陈启修)
五、马克思的唯物史观 (渭 录)
六、马克思奋斗的生涯 (渊 勇)
七、马克思传略 (克 永)
八、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李大钊)
是不同的作者撰写,可见马克思主义已为中国先进的知识阶层所关注,对之积极研究与宣传,不仅是李大钊的一篇文章了。这时已是俄国“十月革命”的第三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前的一年(建党是在1920年,第三国际派维经斯基来,在上海推动陈独秀完成了建党的全部工作,一年后安排召开党的一大)。
李大钊作为杂志的编者,把顾兆熊等先生的文章放在前边,重点推荐,而把自己的文章放在后边,当是出于礼貌和谦虚。对这些作者的文章的观点,李大钊总体上当然是认同的,有的或是支持一种严肃的探讨态度,培养一种民主自由的学风。
二
那是在高扬“民主与科学”的“五四”时代,时值建党前夕,作为先觉者的李大钊是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呢?
李大钊是真正研究了马克思主义的。 他在其文章的开始即谈到:“马克思的书卷帙浩繁,学理深晦。” 说“一个德国人说过,五十岁以下的人,说他能了解马克思的学说,这是欺人之谈。” 谈到其《资本论》是2135页,第一卷是生前刊行的,第二、三卷是马氏死后,他的朋友恩格斯代替他刊行的”时,李大钊特别指出:“第一卷和第二、三卷之间,有矛盾冲突的地方……,是越发难解了”。这是为叙述马克思,特别是恩格斯的思想发展留下了伏笔。所谓“前后矛盾”,原因盖出于他们思想的“与时俱进”,具体内容是“且昕下回分解”。 在卷帙浩繁的著作中,涉及问题太多。但李大钊首先指出这一点,可见他也认为这是马恩思想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之点。
文章的主体部分,是详细介绍马克思的学说。 ——介绍他的哲学“唯物史观”和“阶级竞争说”(他把“阶级斗争”均译为“阶级竞争”,以李用词谴字的水平,对这样关键性的词语,他当然是推敲了的),介绍他的“经济论”,既是详细的,又是简明扼要,是用通俗的口语,准确而逻辑严谨,他认为“马氏的社会主义理论,可大致分为三部分:一为关于过去的理论,就是他的历史论,也称社会组织进化论。二,关于现在的理论,就是他的经济观,也可称资本主义的经济论。三,关于将来的理论,就是他的政策论,也称社会主义运动论,也就是社会民主主义。” 值得注意的是,他没提“无产阶级专政”,只谈民主主义,这和马恩晚年的思想转变有关。后来我们的提法却是“只有承认无产阶级专政才是马克思主义”。
李大钊在介绍为主的同时,也有自己的评说和思考,他说:“马氏学说受人非难的地方很多,这唯物史观与阶级竞争说的矛盾冲突,算是一个最重要之点。盖马氏一方面确认历史的原动为生产力。另一方面又说从来的历史是阶级的竞争的历史。对此自相矛盾的地方,马氏学说虽是尽力自圆其说,总觉有牵强”。
联系中国半个多世纪的情况看,这个理论上的矛盾不是小事了。三十年河东,强调阶级斗争,达到极致,创造了动乱的“史无前例”;三十年河西,突出经济建设,“只要三个有利”,社会的发展之速也创造了“史无前例”。生活本身,对李大钊在理论上的质疑,作出了回答。
虽然时间已经到了1919年,李大钊谈到马克思学说在国际工人运动中的影响时,只是一再谈到“社会党” ,即恩格斯领导下的第二国际的组织,这也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建党时,陈独秀为什么主张用“社会党”这个名字不是偶然的。
这一时期,马恩早已实现了思想的转折。看看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情况,认为“消灭私有制”为时过早了,通过议会道路和平过渡已有可能。李大钊在其文章中,对早期马克思主义同样有了反思。
例如,他说:“有许多人深病‘马克思主义’的原故,都因为他的学说把伦理观念抹煞了,那阶级竞争之说,尤其使人头痛。(其实)他并不排斥个人高尚的愿望,社会主义的伦理观念,就是互助博爱的理想。只是阶级竞争的经济现象,天天在那里破坏,所以总不能实现。近来哲学上有一种理想主义出现,可以修正马氏的唯物论,救其偏蔽。现在,各国社会主义者也都有注重于伦理的运动、人道的运动的倾向,这未必不是社会改造的曙光,人类真正历史的前兆。” 他认为:这是“马氏所理想的人类真正的历史。”
这儿李大钊对马克思主义早期主张的暴力革命,在事遂之后(十月革命之后)婉转地作了评说。他还是强调建立和谐的社会。他说:“在这过渡的时代,伦理的感化,人道的运动,应加倍努力,以铲除人类所受到的恶习染,所养的恶性质” (普列汉诺夫认为,暴力革命必然导致以流氓无产阶级为道德取向。所谓“兵不厌诈”、“革命不是请客吃饭”都是这个意思。) 他还认为“不可单靠物质的变更,这是马氏学说应纠正的地方。”
李大钊这样庄严宣称自己的基本 主张:“我们主张以人道主义,改造人的精神;同时以社会主义,改造经济组织。不改造经济组织,单求改造人的精神,必致没有效果。不改造人的精神,单改造经济组织,也不能成功。我们的主张——物心两面改造,灵肉一致改造。”
李大钊在讲述马克思的经济学说之后,最后说:“本篇暂结于此”。按前设的提纲,似还应写“政策论”一部分。即论述马克思对国际共运的指导。非常遗憾,付之阙如!是因为社会的干扰,不幸罹难吗?还是因为他编发的许多文章,已说了许多呢。
三
读李大钊的著名文章《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体会有三:
一,李大钊亡故予l927年4月,被北洋军阀所杀害,享年38岁。为追求革命的真理,他是认真读了马克思的书,认真作了研究的,说明他是一个先觉的革命家,最后为革命而捐躯,是一个完美的光辉楷模。
二,李大钊对马克思没有“个人崇拜”,而是以“五四精神”面对,追求民主自由之精神,追求科学的真理,做到了“吾爱吾师,但吾更爱真理。”
三,他把马克思主义视为一个发展过程,不是凝固不变的“经典”。
我们常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情况并非如此。李大钊所介绍来的,恰恰是十月革命之前,马恩晚年思想转折之后形成的观念。显然,他对“十月革命”未加重视,他对列宁主义未加关注。我们对“十月革命”曾称之为开创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李大钊不应对之大书特书吗?可是他主要谈及“社会党”的观念和业绩,把他们看作是马克思主义的正统。
李大钊告诫后人:要以“与时俱进”的观点对待马克思主义。他说“总之,一个学说的成立,与其时代环境,有莫大的关系。马克思主义只产生于马氏的时代,因为当时的环境,有使他产生这种学说的必要和机会。” “我们批评和采用一个人的学说,不要忘了他的时代环境和我们的时代环境就是了。”
——这恰是马克恩主义的一个基本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