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粹 房文斋:天涯归来兮,人大之魂

——林希翎温岭归骨遥祭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4369 次 更新时间:2010-12-21 13:19

进入专题: 林希翎  

甘粹   房文斋  

一个寒风凛冽的夜晚,得知林希翎归骨追思会在浙江温岭成功举行,一丝暖意,弥漫心头。此前得到消息,骨灰拟分别安置在她仙逝地巴黎,母校人大和故乡温岭。我们做好了参加母校归骨追思会的准备。不知什么原因,作为母校的人民大学,居然没接受自己学生的忠骨。这再次让我们记起母校的“伟行”与冷酷。英灵的骨灰,只能寂然南归,独眠故里。希望幻成了泡影。我们只能在人大校友敬送的、题着“民族之光、人大之荣”的花圈上,书上名字。花圈题祠,便是我们发自内心的呼喊、祝祷英魂安息的一瓣心香。

此刻,遥望南天,撒泪遥祭。历历往事,齐集心头。

1957年,在那个不平常的春天,人民大学春意迟迟,一派死寂。近在咫尺的北京大学,却传来“是时候了”的冲霄呼喊。 5月23日,人大法律系学生林希翎,应北大同学之邀,作了一场报告。据说学子欢呼,燕园震动。像一声报春的惊雷,又像吹皱满池春水的劲风,为脚步迟迟的春讯,平添几分暖色。未名湖冰消雪融,涟漪幻成波涛;“五一九”民主航船,涨满了风帆,一往无前。民主墙上,五彩缤纷的带刺玫瑰,直刺邪祟阴霾;“广场”内,直抒肝胆、忧国忧民的醒世文章,铺天盖地……

消息传来,人大的师生坐不住了。林希翎是人大的学生,她那超前的觉醒与真知灼见,那吹融坚冰的暖人春风,为什么舍近求远,在北大激越地吹拂,作为母校的人大,反而万籁俱寂呢?足见,“一潭死水”、“教条主义大峰窝”等美誉,以胡锡奎为首的人大党委当之无愧。不知是无法抗拒全体师生的恳求与反抗,还是已经有了“引蛇出洞”的大韬略——即英明独创的“阳谋”。七天后的5月30日,千呼万唤的林希翎,终于站到了海运仓礼堂的讲台上。

不料,报告人貌不惊人,声不激昂。就连那褪色的军服,幅度不大的手势,也给人一种朴实平易的感觉。教授讲课尚且有讲稿,而她的手里,既没有讲稿,也没有一纸提纲,仿佛是想到那里就说到那里。我们不由怀疑,这位扎着两只刷子的廋削女孩,究竟能讲出什么让人折服、且不平凡的见识与是非判断?

可是,眨眼之间,气氛突变。被紧紧吸引和震慑的听众,发出了阵阵欢呼与感叹。这位细语娓娓的弱女子,句句是忧患社稷的浩叹,声声是恫瘝黎庶的痛彻。不啻是手执铜钹的关中大汉,挚语惊心,豪气动魄,目光洞彻,觉醒超前。她的关注和焦灼,无不紧紧联系着九州苍生,四海风云。礼堂内,感叹和雷鸣般的鼓掌声、欢呼声,此起彼伏。说她的讲演是惊醒蛰虫的滚滚春雷,丝毫也不是夸张。

她讲了七八个问题:诸如社会制度,即上层建筑存在的问题;教条主义的危害与来源,“三害”的根源;统治阶级共同的局限性;法律的不健全和形式主义,进城后腐败现象已经露头,当心出现特权阶层等等。对于国际上,特别是苏联存在的问题,她也毫不隐晦。她甚至说,对现实不满,是好现象,说明是关注国计民生。她义正词严地高呼:胡风不是反革命!在牵扯到国家体制、政治制度等重大问题上,有几人有着如此清醒的认识?又有几人有着如此无私无畏的气魄与胆识?有人即使有察觉,不仅不敢畅所欲言,反而疑虑重重,噤若寒蝉。担心一再鼓励的“大鸣大放”,不过是奉命做戏,绣口文章。因此,说她超前觉醒,不愧是一位民主先行、忘我的播火者,丝毫不是过誉和夸张。

一腔忠悃,惟记社稷忧患;两只窄肩,担起天下道义。就是林希翎当时给我们留下的印象。

她的报告,可谓是惊世骇俗。人民大学一夜沸腾,鸣放高潮此起彼伏。房文斋就是被唤醒的一个。听了林希翎的发言,他搜索枯肠,尽倾忠悃。无奈,忠言逆耳,懵懵懂懂成了异类。

林希翎的第二次讲演,竟然成了批判会。她的支部书记紧跟监视,党委书记胡锡奎亲临把场。名为辩论,实为批判。事前导演好的发言,如冰雹打头,乱棍封口。当被质问到,赫鲁晓夫的秘密报告是否属实时,她作了肯定的回答。气急败坏的胡锡奎,急忙来到台前厉声驳斥。反问林希翎,是否成了美联社与路透社的传声筒?因为,所谓秘密报告纯属子虚乌有!一石激起千层浪。一时间,泰山压顶,万箭齐发。孤立无援的林希翎,宛如因为给人类盗来天火,而被缚在高加索山上被兀鹰啄食肝脏的普罗米西斯。依然愠而不怒,从容笑对。主持会议的学生会秘书长、共产党员甘粹,心下不平,坚持辩论应该公正,林希翎也应该得到发言机会。结果犯下了“包庇罪”。同情右派,就是右派!他一个意见未提,一张大字报未写,仍然难逃右派的网罟!

精心部署的闹剧,激怒了有正义感的学子。到处是不平的声音,随时可以听到詈骂。一班的共产党员虞耀林愤而上书毛主席。六班的潘俊民、汪廷煌和岳文伯,径直去北京市委投诉。上书成了“污蔑党委”,投诉被诬为“请愿闹事”,罪加一等,统统成了“极右分子”。

今年第十期《炎黄春秋》上,刊登了人大原副校长谢韬老的文章:《我们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文中对李慎之有着公允的评价:“一是以天下为己任,天下兴旺,匹夫有责,常思奋不顾身以殉国家之急;二是傲视权贵,为民请命;三是敢于独立思考,勇于讲出真话。”对民主先驱,李慎之一生的准确概括,放到林希翎身上同样十分贴切。让我们听听她晚年的痛切感叹吧:

“我在中国看到的是一种愚昧的幸福,很少有所谓的愚昧的痛苦了。可惜,我至死不会愚昧。我恐怕与任何当权者都难以合作,是一个永远的批判者。幸运的是,在民间,我有大批朋友和志同道合者。”

林希翎过早地清醒,自然“至死不会愚昧”,就像苏东坡讥笑自己一样,“一肚子不合时宜”。“愚昧的幸福”自然要离她远去。而要做一个“与任何当权者都难以合作”、“永远的批判者”,更是曲高和寡,祸患自招。因此,不论走到那里,失望甚至冷眼,都是对她“最恰当”的馈赠。据说,她两次去台湾的“收获”是如此,在深情收留她的法国,也遇到过类似的“深情厚谊”。但她永不退缩,像一尊水晶雕成的飞天,通体雪亮,一尘不染,乘风来去,俯视九寰!她永远是一个暗夜的探路者,一位离群索居的独行侠。

圣女林昭,对她的独立特行,赞赏有加。在我们与林昭相处的日子里,她常常赞扬林希翎的锐敏洞察与超常胆识。每当谈起林希翎,总是神色肃然,崇敬之情溢于言表。难怪她要把心仪的林希翎认作“家姐”了。

2009年3月5日,《南方周末》刊出一篇《我为林昭拍了一张照片》的文章。文中附了林昭与甘粹在景山公园的合影,持机者就是本文作者之一。记得我们三人在拍摄那张珍贵的照片时,她再一次谈到她的“家姐”。几声轻嗽之后,低声叹道:“我们虽然时时被监视,却能偷偷出来逛公园拍照片。我的家姐林希翎,此时大概正在鹰凖们的监视下,抚着病伤的腰肢,声声喘息呢。”上了中央新闻纪录、全国著名的右派林希翎,没有像潘俊民那样,立即押送劳教所,而是钦命留校,作了“反面教员”。

“唉,她目前的境况,比我们糟得多呀!尔后恐怕……”话没说完,林昭又是一阵咳嗽。

林昭毕竟有着哲人的洞察,她的判断果然应验了。一年后,“反面教员”林希翎,就被公安部长罗瑞卿亲自“接进”了监狱——判刑十五年。九年后,“蒙圣恩”提前释放,返回家乡结婚生子。继去台湾谋生,最后辗转定居巴黎。晚景安宁,喜到善终。而宁死不屈的林昭,却双铐加身,头戴血写的“冤”字,辗转黑牢。重重镣铐能锁住她的弱驱,却锁不住她清醒的头脑。不管她写出的血书,蕴含多少雄辩的真理,准备把牢底坐穿的决心多么坚定。懔然惊心的强暴者,还是亮出了毒招。几声罪恶的枪响,圣杰鲜血溅地,含冤长逝……

恨泪早竭,长歌代哭!

惟一使我们感到欣慰的是,林希翎和林昭以及此前惨死的张志新烈士,都是人民大学的学生。三位先知先觉、浩气冲天的女英同出一校,人民大学可谓“功德无量”!这惨烈而罕见的惨剧,卫道者们会感到羞耻,我们却认为是人大的殊荣。

“民族之荣,人大之光”! 我们敬献于林希翎的挽辞,正是对她一生的准确概括,相信也是浩浩人大师生的共同心声!

如今,林希翎魂归家乡白峰山太平公墓,林昭早已长眠于苏州天平山麓。两地相距不远,两位“东方玫瑰”,一对“本家”姐妹,肯定会频频往还,倾吐肺腑。我们相信,她们还会邀上秋瑾、张志新、李九莲、王培英等女杰,以及遇罗克等先烈,作几番天国义聚。俯瞰神州,抚今思昔,泪雨尽倾,集谋觅计——利剑诛尽奸宄,甘霖普降神州!是为祭。

甘粹 房文斋 2010年11月30日洒泪遥祭

    进入专题: 林希翎  

本文责编:zhenyu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笔会 > 散文随笔 > 大浪淘沙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37913.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