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两国国民的相互印象,一直深受两国政府、舆论的关注。8月26日,由中国日报社与日本言论NPO共同实施的中日关系舆论调查结果显示:两国均有超过九成的受访者认为两国关系很重要。 但与此同时,也有高达七成以上的日本人对中国印象不好。
“既说‘很重要’却又印象不好”,这说明理性与感性之间存在差距,原因也关乎多个方面:对于日本人来说,毒饺子、所谓“中国人反日”等形成的心理阴影难以消弭;而对于中国人来说,日本发动的侵华战争以及日本人对待历史的暧昧态度,令人难以释怀。
据笔者的观察,这些年来日本普通民众明显感觉到了中国的重要性,他们认为中国市场的重要性已经超过美国,日本经济复苏和持续发展离不开中国,因此他们认为对华关系关乎到自己的国家利益。但另一方面,日本民众对中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貌和真实缺乏了解,甚至存在着一些疑惑和偏见。
对日本民众的中国印象,不管是理性的,还是感性的,日本媒体都起到了左右作用。最鲜明的例子就是“毒饺子”事件。事发时,笔者正在日本出差,当天晚上日本电视台(NHK)就铺天盖地报道中国“毒饺子”,一会连线这个地方的观众说他吃了中国产饺子感到不舒服,一会连线那个地方的观众,……整个氛围即使形容为“全民皆晕”也不为过分。
有一个电视特写镜头令笔者至今难忘:一位日本老太太在超市购物,戴着老花镜仔细端详食品包装上有没有“中国”字样,一发现有“中国”两字,就像触电般地放回原处。后来,有一名日本家庭主妇问笔者:“是不是中国特意把有农药的蔬菜给日本人吃,把没有农药的蔬菜留给自己吃?”笔者听后,感觉又好笑又可气。
显然,“毒饺子”已经成了日本民众对中国印象的象征符号了,而以往类似的符号也不少,这些都得“归功”于日本媒体的渲染和炒作。比如2004年8月举行的亚洲杯足球赛场上中国球迷向日本球队喝倒彩,还有2005年中国国内一些城市发生的游行活动,那些特意突出少数中国人的过激行为的画面传递到日本国内电视、网站、报纸上,导致日本人对中国的厌恶情绪进一步上升。而日本人这种情绪传递到中国时,又激发了中国人的“厌日”情绪,两国国民日益陷入相互厌恶的恶性循环。
这样的情绪于两国关系发展有百害而无一利,但要跳出这样一种不良情绪,显然两国都还有很多的事情要做。作为日本一方,应该对侵略历史有明确、彻底的交待,否则难免让中国人心存疑虑和不安。另外,正如日本防卫大学校长五百旗头真所说,日本的学界和媒体应该向国民展示中国发展的“全貌”,帮助日本国民形成一个符合实际的“中国印象”。而作为中国一方,则需要进一步理解、研究这个一衣带水的邻国,摆正心态理性看待它,与之加强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