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家珅:乘“北京-东京论坛”之风开启中日民间交流新篇章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207 次 更新时间:2024-12-09 18:56

进入专题: 中日关系  

孙家珅 (进入专栏)  

 

12月4日至5日,第20届“北京-东京论坛”在日本东京举行,本届论坛的主题是“中日携手推动重塑多边框架下的国际和平秩序”。此次论坛不仅是一次高层次、多领域的对话与交流,更是中日两国官民互动的重要见证。通过这一平台,两国政要、专家学者以及社会各界人士坦诚对话,深入沟通,共同为中日关系的未来发展提出宝贵意见。

“北京-东京论坛”自2005年创办以来,已走过近二十年的历程。论坛不仅见证了中日关系的跌宕起伏,更是在中日两国官民互动和民间交往过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论坛秉持“增进中日民间交流,推动两国关系良性发展”的宗旨,通过加强两国各界人士的意见沟通,形成共识,为两国政府提供政策参考,引导媒体舆论,推动中日国民相互理解。

在中日关系面临挑战和困难时,“北京-东京论坛”更是成为两国友好交往的重要桥梁。例如,在2005年,中日关系因时任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参拜靖国神社等错误行径降至冰点,两国关系气氛紧张。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北京-东京论坛”应运而生,为两国各界人士提供了一个坦诚对话、深入交流的平台。

“北京-东京论坛”经历了二十载的风雨考验,中日两国在经贸、文化、教育等领域的交流合作取得了显著成果。在经贸领域,两国企业通过开展技术交流、人才培训等合作实现互利共赢。本届论坛发布的中日关系舆论调查结果显示,经贸合作仍然是中日关系的压舱石和推进器,两国超半数受访者视对方为本国重要经贸伙伴。

在文化领域,中日两国的交流合作取得了丰硕成果。通过举办展览、演出等活动,两国艺术家们不仅展示了各自的艺术才华,也促进了文化艺术的交流与融合。今年11月25日,百余名中日少年儿童在日本埼玉县共同举办“欢乐颂”音乐会,演绎两国经典艺术名曲。此外,绘画、茶道、影视作品等文化活动的举办也为中日两国文化的相互了解和传播提供了重要平台。

在教育领域,中日两国也开展了广泛的交流合作。通过互派留学生、开展课堂交流等活动,两国青年增进了相互了解和友谊。例如,近年来,中日两国多所高校建立了合作关系,共同开展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项目。这些交流活动不仅有助于培养两国年轻一代的友好感情,也为青年未来的职业发展提供了更多学习机会。11月13日,以“新时代中日教育交流合作的新思维新场景”为主题的第十届中日教育交流会在东京举行,来自中日两国200余所高校、中等院校的代表就深化两国教育合作和人文交流等议题进行了探讨。

值得一提的是,“北京-东京论坛”还吸引了两国媒体的广泛关注。在论坛期间,两国媒体积极报道论坛动态和成果,为两国关系的稳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通过媒体的报道和传播,两国人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彼此的文化和发展现状,为两国关系的未来发展奠定了更加坚实的民意基础。

此次“北京-东京论坛”的成功举办,再次证明了中日两国民间友好交往的强大生命力和广阔前景。论坛的新十年合作框架协议签约仪式也在东京成功举行,未来十年,应继续发挥“北京-东京论坛”的作用,加强两国各界人士的交流与合作,推动中日关系不断向前发展。通过这一平台,两国人士逐渐增进了相互了解,为中日关系改善奠定了基础。正如本次论坛所展示的,中日关系并非简单的“零和博弈”,而是一个复杂的多维互动过程。民间交往以其真诚、温情和持久的影响力,架起了中日之间最坚实的友谊桥梁。在两国关系的波动中,民间交往不仅可以增进两国人民的交流与理解,还能成为维护区域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重要力量。

“北京-东京论坛”再次书写了中日民间交流的新篇章,展望未来,两国关系的发展仍非一番坦途。期待日本维护好两国关系的政治基础,在历史、台湾等重大敏感问题上重信守诺,与中方一道恪守“全面推进战略互惠关系”这一正确定位,践行“互为合作伙伴,互不构成威胁”的重要共识,为构建契合新时代要求的中日关系作出贡献,我们有理由相信,两国人民的友谊之花将持续绽放,成为推动东亚乃至世界和谐发展的重要动力。

来源:习近平外交思想和新时代中国外交网站;

作者:孙家珅,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进入 孙家珅 的专栏     进入专题: 中日关系  

本文责编:SuperAdmin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国际关系 > 国际关系时评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57364.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