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民党在7月29日举行的参议院选举中遭惨败后,安倍晋三当即表示拒绝辞职,自民党也于7月30日决定支持安倍首相留任。这引发了日本民众和在野党乃至自民党内部多位重量级人物的质疑。著名政治评论家森田实说,“在自民党历史上,还没有一位首相在遭遇全国性选举失利后拒绝下台。”日本共同社7月31日公布的民意调查显示,49.5%的选民认为安倍应辞职下台,同时也有43.7%的选民支持安倍留任。
正当安倍面临在野党逼宫、党内有人倒戈的困境时,美国总统布什及时地通过白宫发言人表示“我们支持安倍首相,他是一个值得尊敬的重要盟友”。有媒体分析认为,布什政府在这个关键时候“拉安倍一把”,是希望安倍政府能够投桃报李,继续强化日美同盟。
布什要“拉安倍一把”
由于战后以来日美之间的特殊关系,美国国内政局对日本国内政局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一个明显的事实是: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在美国民主党执政期,日本的政权大多带有稳健保守的色彩(比如,杜鲁门—吉田茂、肯尼迪—池田勇人、卡特—大平正芳、克林顿—村山富市、桥本龙太郎、小渊惠三等);而在美国保守党执政时期,日本的内阁大多带有鹰派保守的色彩(比如,艾森豪威尔—岸信介、尼克松—佐藤荣作、里根—中曾根康弘、布什—小泉纯一郎等),其中特别长命的政权也是与美国关系特别紧密的政权,如吉田茂、中曾根、小泉纯一郎内阁。可以说日本内阁寿命之长短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同美国的关系搞得怎么样,取决于太平洋彼岸吹来什么风。
这次,尽管布什希望他的表态能对日本国内政局产生一些影响,但从目前布什自己在国内的处境看,由于其任期已所剩无几,因此对安倍支持的效果不能不大打折扣。正如美国《洛杉矶时报》上题为《安倍:日本的布什》的评论所指出的那样,布什和安倍有很多共同点,他们在政治上都属于强硬保守派,都在国会选举中遭遇失利,都在内政和外交上面临一系列丑闻和麻烦、两人的民众支持率都节节下降。
或许,正是这种同病相怜之感成为布什匆忙力挺安倍的一个重要原因。
日美关系龃龉不断
自安倍上台以来,日美之间的蜜月外交明显降温,日美关系发生了一系列龃龉。例如:切尼副总统于2007年2月访日时,拒绝与防卫大臣久间章生举行会晤,其原因是久间此前批评“布什总统错误地发动了伊拉克战争”和指责美国在美军基地调整问题上态度傲慢等。在日本拥有读者最多的报纸《读卖新闻》于3月20日突然对美国的核保护伞提出质疑,日本防卫省官员也表示,日本有必要知道,“在受到朝鲜核武器袭击时,美国将在何时使用核武器?美方如何通知日本?日本必须事先了解美国到底会不会真的使用核武器”。美国北美防空司令部突然公开日本最新发射的两颗间谍卫星的绝密资料,令日本军方和政府大为不快,据分析称美国的目的就是对意欲摆脱对美国情报依赖的日本发出警告。在朝核问题上美国“越过”日本同朝鲜直接交涉,在日本最为关注的“绑架问题”上敷衍搪塞。美国在7月决定继续对最新式战斗机F-22实施出口禁令,令日方颇为失望。美国国会提出要求日本就“慰安妇”问题道歉的提案后,日本首相官邸相继派出两名辅佐官前往美国试图阻止提案通过,但白宫及国务院却以种种理由拒绝会面,这项提案终于在日本参议院选举结束后次日获美国国会通过(在日程安排上给了安倍一些“照顾”)。
其中,需特别指出的是朝核问题。近来在伊拉克问题上搞得焦头烂额的布什总统为了国内政治需要,“不想看到办公桌上再出现有关朝鲜问题的文件”,其幕僚心领神会,迅速开展与朝鲜的直接对话,实际上把日本甩在了一边。这被日本某些专家评论为是“又一次越顶外交”,意味着安倍对朝外交的失败。在日本参议院选举前的关键时刻,朝鲜问题的缓和也使安倍失去了一张重要的“鹰牌”,因为安倍在去年10月众议院补选获胜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利用“朝核威胁”和“绑架问题”煽动国民情绪,使感到愤怒和不安的大批民众投了支持自民党的票。此外,日美在慰安妇问题上的摩擦则显现出从布什到“后布什”的过渡期日美矛盾的新动向,因为如果不是民主党发挥的影响力,慰安妇问题很可能被布什“捂住”。
安倍访美被迟迟拖延到他上任七个月之后(访问天数从原来的一周缩短至两天,而且在此期间日本的外务大臣、防卫大臣均未访美,这在战后历届首相上任后大多首先朝拜美国的惯例中实属罕见),以至2007年1月安倍访欧期间,布什急不可耐地给访欧途中的安倍打电话,名义上是向安倍说明美国的新伊拉克政策,真正动机是询问“何时来华盛顿”。当时,布什政府决定向伊拉克增兵,并策划武力阻止伊朗的核开发活动,希望日本能继续派遣自卫队和提供资金。安倍对陷于困境的布什政权不是赶紧伸出支援之手,而是悠悠地出访欧洲,让布什感到难以容忍。其后安倍访美时还提出要跟布什一起打高尔夫,居然不懂此时的布什哪有这等闲情逸致。在今年5月,尽管安倍强使众议院通过了将“伊拉克特别措施法”延长两年的法律,但安倍对布什的态度显然不如其前任小泉那样“热情”。
安倍:中曾根“第二”?
众所周知,小泉的“亲美”热情可说是超过了战后任何一届首相。但是,作为鹰派保守政治家的小泉的“亲美”,其实是“亲”布什,“亲”美国的新保守主义势力。然而,对于安倍来说,面对的是一个在美国中期选举中遭到惨败、已成为“瘸腿总统”的布什,他需要考虑如何摆平亲“布什的美国”与亲“布什后的美国”这两者的关系。从安倍的鹰派保守政治理念看,当然是保守党领袖布什更可“亲”,但他却没有小泉那样的运气,将不得不在一年多以后面对一个新面孔的美国总统,还得适应随之而来的美国政治新潮流,尤其是需要防止自民党内部的稳健保守派乃至在野党利用初露端倪的美国政治潮流变化夺取政治优势。
小泉在很大程度上依靠日美外交“蜜月”维持政权长达五年零五个月,安倍为了实现修宪目标,摆脱“战后体制”,曾表示要执政六年。但如果美国民主党在一年多后夺得政权,安倍能否抵御美国刮来的政治新风继续推行其鹰派保守政策,抑或是使其保守政策转向稳健(这有悖于安倍的政治理念,恐怕很难做到)?在修宪问题上,美国鹰派政治家支持日本修宪的目的是让日本自卫队“名正言顺”地走上美国在世界什么地方进行的战争的最前线,同美军一起作战。这意味着,如果说当今日本宪法是美国“强加”给日本的话,那么,修宪显然具有更浓的“强加”色彩。然而,安倍的修宪是否会超出美国所容许的范围,出现“宪法高于同盟”的倾向,致使修宪后的日本追求“政治独立”,变得不那么听话,这点是美国担心之所在。
在日美同盟问题上,中曾根曾经发出过日本要发挥美国在远东地区的“航空母舰”那样的作用,赢得了美国的高度评价。然而,随着美国军事战略从“基地网络型”向“机动反应型”转变,以“日本提供基地换取美国‘保护’”为特征的日美安保条约如何适应美国全球军事战略的不断变化,在追随和适应这种变化的过程中,安倍的外交、安全政策会不会出现某种程度的“脱轨”(偏离美日安保条约的轨道),这是美国另一个担心之所在。
日美虽然结成同盟关系,但两国利益并不完全一致,不可能没有矛盾。在小泉政权期间,小泉与布什之间“蜜月”般的个人关系和各自在国内政治的强势地位有效地缓解了双方的潜在矛盾,而随着布什在中期选举遭到失败,以及作为小泉继任者的安倍首相在国内政治问题上面临重重困难,就不能不令人怀疑处于政治弱势的两国领导人还能否继续有效地管理和控制日美关系的内在矛盾。
在去年自民党总裁选举之前,有学者曾在日本的《中央公论》上发表文章,期待十分可能当选的安倍“学学中曾根”。因为中曾根虽是鹰派保守政治家,但比较注意对美、对中关系的平衡,他曾说过:“我跟里根总统是好朋友,跟中国领导人胡耀邦也是好朋友。”1985年他正式参拜靖国神社,遭到中韩等国的强烈反对,于是第二年就停止了参拜,说要顾及受害国人民的感情。
安倍任首相后,首先求教的人物就是中曾根。他迅速出访中韩两国,并与中国领导人就建立“战略互惠关系”达成了共识。但是,如果一方面与中国改善关系,另一方面却坚持强硬保守路线,继续强化在很大程度上具有“剑指”中国性质的日美军事同盟,那么,这将是一种充满矛盾和危险的策略游戏。日本防务专家称“日本安全保障的最大威胁是中国的‘对日和解战略’”,其实,他所说的“威胁”只是日本鹰派右翼自身的感觉,中国的“对日和解政策”对日本绝无威胁。
总之,安倍在硬着头皮闯过参议院选举败局坚持执政之后,能否在政权运营变得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在被在野党夺得多数席位的参议院继续推行其鹰派保守政策;能否像他本人所期待的,成为执政六年的长命政权,目前看来还充满着未知数。
来源:世界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