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铭葆:小岗村的历史定位及其他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2322 次 更新时间:2008-10-31 17:17

进入专题: 小岗村  

叶铭葆  

在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召开前夕,胡锦涛总书记于9月30日专程前往安徽凤阳县小岗村考察调研,与当年率先实行大包干的农民代表及各级干部共商农村改革发展大计。总书记的光临,使小岗村又一次成为舆论的热点。在一片赞扬声中,也有贬低以至反对的声音不时传来。反对的理由,无非是说小岗村还没有富裕起来,与华西、南街村相比,经济发展水平差距明显,并由此得出结论,集体经济无比优越,而大包干则是一条错误的道路。这样一种论调,缺乏起码的历史眼光和科学态度,无实事求是之意,有反对改革之心,因此有必要加以批驳。

邓小平曾经说过:“中国的改革是从农村开始的,农村改革是从安徽开始的。”循着这样的思路,追踪安徽农村改革的源头,小岗村无疑是一个典型的代表。30年前,小岗村18户农民冒着杀头坐牢的危险,在实行包产到户的契约上按下鲜红的手印,为中国农村改革打开了一个突破口。小岗村的意义,主要是体现了一种敢为天下先的改革精神。我们今天讨论小岗村的意义,应当抛弃“农业学大寨”的传统思维,打破“全能典型”、“永远先进”之类的典型神话,实事求是地评价小岗村。从农业合作化开始到1978年,小岗村没有向国家做过任何贡献,年年吃返销粮,领救济款,还要经常外出逃荒要饭。实行大包干的第一年(1979年),就创造了增产增收的奇迹。粮食总产132370斤,油料总产35200斤。全年粮食征购任务2800斤,过去23年一粒未交还年年吃供应粮,这年向国家交售粮食24995斤,超额7倍多。油料统购任务300斤,过去从未交过,这年卖给国家花生、芝麻共24933斤,超额80多倍。全队还第一次归还国家贷款800元。全队农副业总收入47000元,平均每人400元,人均收入比1976年的32元增长12.5倍。这一系列数字充分说明,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实行大包干是解决农民温饱问题的正确选择。小岗村的典型意义,示范作用,正在于此。小岗村的历史定位,应当是一个从贫困走向温饱的先进典型,而不是从温饱走向富裕的先进典型。明确这样的历史定位,有利于我们以科学的态度看待小岗村,既不必苛求,任意拔高,也不应当无视历史事实,加以贬低。

今天我们评价小岗村的意义,不能就小岗论小岗,而应当放宽视野,跳出小岗看小岗,立足全国看小岗。正是小岗人率先实行大包干,打开了封闭已久的历史闸门,为全国亿万农民开出了一条依靠自己的双手,创造幸福生活的历史新路。没有当年的大包干,农村生产力就不能得到解放,就没有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就没有后来的打工潮、创业潮,也就没有今天农村的新变化、新面貌。这一点,全国的农民兄弟没有忘记。江苏省张家港市长江村负责人特地到小岗村参观,感谢小岗人实行大包干的无量功德。当看到小岗村的发展还不快的现状,便无偿援建了一条“友谊大道”,铭记不忘小岗人为中国农民的第二次解放所立下的不朽功绩。这就是富裕起来的中国农民对小岗人的真实感情,从中也可以看出小岗精神的价值所在。

应当承认,与华西、南街村相比,小岗村在经济发展水平上的确有差距。但是,造成这种差距的原因,并不是土地的分与合,而是由地理环境、人才素质等多方面的因素所决定的。华西、南街村地处县城边缘,有发展工业的诸多有利条件。而小岗村地处穷乡僻壤,多少年来连一条像样的公路都没有,加上村民文化素质普遍不高,根本不具备发展工业的条件。人们常说,“无农不稳,无工不富”。华西、南街村的富,主要来自工业,而不是农业。小岗村在致富路上的落后,缺的正是工业,单靠种地和外出打工,只能在全国农村中保持一个中等水平,不可能再继续领先。这样一个浅显的道理,相信任何一个不带偏见的人,都可以懂得。就华西、南街村来说,真正的发展,还是在改革开放以后。如果没有大包干责任制,农民仍然束缚在土地上不能自由流动,那么,两个村办工业的工人从何而来?没有众多的外地打工者在企业里出力流汗,两个村的财富又从何而来?这都是不言而喻的事情,并不需要再作过多的论证。可见,华西、南街的富,是通过工业实现的。如果没有工业,仅仅实行土地的集体耕种,同样不可能致富。否则就不能解释,为什么改革开放以前,这两个村没有富起来。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华西、南街村的富,是改革开放的成果,而不是什么“集体经济的优越性”。富裕起来的华西人、南街人,也应当象长江村人一样,感谢小岗村,感谢小岗人。

清朝人赵翼有句名言:“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这就是说,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历史课题,因而,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才人、英雄和典型。但是,他们只能是各领风骚,而不可能永远独领风骚。小岗人带头实行大包干的历史功绩,已经写入中国改革开放的辉煌史册。尽管小岗人在走向富裕的道路上没有能够再次领先,然而,他们当年那种勇于在困境中寻找出路,义无反顾,大胆改革的精神,已经成为宝贵的精神财富,激励着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的道路上奋勇前行。同时,今天本色的小岗村,正是中国农村的一个缩影,研究中国的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小岗村仍然是一个典型的标本。

(2008年10月23日)

    进入专题: 小岗村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政治学 > 政治时评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21821.html
文章来源:爱思想首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aisixiang.com)。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