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关人大代表关注过问公共事件的新闻,多了起来。比如,全国人大香港地区代表、原九广铁路公司董事局主席田北辰,致信温家宝总理,要求参加国务院组织的7-23动车事故调查组,希望能够以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管理经验,为查明事故真相贡献力量。此举引起舆论关注。在广西北海“四律师伪证案”发生后,前往提供法律援助的律师团,遭到围攻殴打。远在黑龙江的全国人大代表迟夙生律师闻讯后,亲赴北海,向有关部门了解情况,并看望慰问律师团成员。此举受到人们的称赞。本来,人民代表履行代表职责,是一件十分正常的事情。之所以受到关注和称赞,是因为这样的代表实在是凤毛麟角。更多的人大代表成了一种荣誉称号,并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这种状况的存在,与我国改革开放的进程是很不适应的。
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包括经济的、政治的、社会的、文化的各个方面。经济现代化的目标是市场化,而政治现代化的目标则是民主化。前30多年的改革开放,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着重点放在经济体制的改革上。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政治体制改革的任务更为紧迫。尽管有一部分人大谈所谓的“中国模式”,似乎中国经济上去了,政治体制也必然优越,因而无需改革。但是,更多的人仍然认为,政治体制需要继续改革。只是在改革的步骤上要稳妥推进,不可操之过急。笔者以为,从中国的现状出发,以充分发挥人大代表的作用为切入点,让人大代表先民主起来,是当前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一条可行路径。
一、让人大代表先民主起来,是间接民主的必然要求。
现阶段,我国实行的主要是间接民主,除了村民委员会和城镇社区以外,乡镇以上各级都是间接选举,即由代表选代表,代表选行政长官。既然做不到每一个公民都直接参政,那么,充分发挥人大代表的作用就十分重要。目前的现状是,人代会每年召开一次,会期多则十余天,少则三五天。就是在这短短的会期之内,普通代表也很难得到发言的机会,大量的时间被领导的讲话所占用。平时的视察活动极少,而且走马观花,虚应故事的多。人大的工作,往往集中在常委会,以至几个主任身上。普通代表除了作为表决工具之外,并不能真正代表民众的意愿。人民的意愿不能通过自己的代表得到表达,这样的间接民主,实际上远离了民主,更趋向于集中或曰集权。可见,只有让代表先民主起来,间接民主才能落到实处。
二、让人大代表先民主起来,是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必然要求。
实行间接民主,并不排除全体公民的政治参与。但是,公民的政治参与,不能是“文革”期间的人人造反,人人夺权,而应当是通过规范的渠道,有序参与。在这些渠道当中,通过向人民代表反映民意,再由代表通过法定程序表达诉求,解决问题,是一个切实可行的方式。当前,在化解社会矛盾,应对突发公共事件方面,人民代表都大有用武之地。国家要通过建立制度,保障代表与选民的密切联系,吸收代表参与重大公共事件的调查,允许代表就特定问题向政府官员提出质询。由此汇聚民意,对政府形成压力,促进政府更好地尊重民意,依法行政,为人民服务。眼下这一渠道严重堵塞,迫切需要下大力予以疏通。
三、让人大代表先民主起来,是渐进民主的必然要求。
中国要实现民主化,有两条路子可供选择,即激进民主和渐进民主。所谓激进民主,也就是前苏联实施的一次性放开,一步到位的政治改革。这种改革风险较大。所谓渐进民主,就是中国经济改革所采用的方式,先易后难,分步实施。这是一个较为稳妥的路子。但是,渐进也要进,无论如何,不能停滞,更不能倒退。应当看到,让人大代表先民主起来,既是民主操练,也是打牢民主的基础。民主首先是一种实践,不可能先学好了再搞民主,而只能在民主过程中学习民主。通过人大代表的民主操练,可以训练政府官员的民主习惯,影响和带动更多的人增强民主意识,掌握民主技巧,进而推动中国的民主化进程不断前行。
在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提出了一个著名的口号:“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这是中国现代化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30多年后的今天,一部分人先富的目标已经实现,并由此带动了整个国家经济的发展。尽管还存在贫富差距扩大等等问题,但这是发展中出现的问题,而且是政治改革不配套的结果,并非先富方针本身的问题。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市场化。同样,允许一部分人先民主起来,也必将会推动中国政治的民主化。历史经验证明,民主化是一个过程,总是由少到多,由低级到高级。因此,让人大代表先民主起来,是中国实现民主化的一项现实选择。
(2011年8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