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勇:中国式现代化的基层治理逻辑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2988 次 更新时间:2024-08-13 11:51

进入专题: 中国式现代化   基层治理  

徐勇(华中师大) (进入专栏)  

 

很高兴,在中共湖北省委社会工作部和学校的支持下,华中师范大学基层治理研究中心于今天挂牌。这标志着我们的基层治理研究有了新的平台,并会在这一平台上有新的作为。

值挂牌之际,谈点感想。有两个数字:一是9亿人的实践与9个人的研究;二是1个人的14年。

第一个数字是说40年前农村人民公社体制被废除,设立乡镇政府,乡镇以下实行村民自治,基层治理发生了重大变革。但学界对此研究不多,有人因此讲9亿农民在进行村民自治实践但只有不到9个学者进行研究。如今这9个学者中只有我还在从事相关研究,但在全国从事基层治理研究的学者已不计其数,就是我们一个院,也远远超过了9个人。

基层治理是当下社会科学界的热门领域。这是时代所然。在中国,从未像当下这样重视基层治理。中央专门下发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的文件。这是由中国式现代化的路径决定的。我国是近代被席卷进世界现代化浪潮中的。开始是少数先知先觉的先进分子引进先进思想,后来建立新中国,由国家政权自上而下重组基层,改造社会。基层是传统社会的根基,也是现代化进程中变动最大的领域。我国改革的特点是基层和社会充满活力,但也伴随着一系列新情况新矛盾和新问题。这是现代化与传统社会的结构性碰撞的产物,也需要通过现代化的推进加以解决。基层治理领域得到高度重视,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在世界上,很少像中国这样专门成立一个社会工作部,主抓基层治理工作。

第二个数字是1个人的14年。最近碰到一个在沈阳工作的学者,说到你们湖北省的书记从广东云浮开始,到福建厦门、辽宁沈阳、住建部,直到湖北,坚持抓共同缔造。我想这也是时代所然。共同缔造一开始便与基层治理创新相联系。在中央还没有正式提出共建共治共享时,云浮就有了类似的提法。中国改革发展的重要路径,是先有基层和地方的探索,创造好经验。大量矛盾在基层,需要基层和地方积极探索解决矛盾的好办法。共同缔造从开始提出历经14年时间,是对基层治理的不断探索过程。我们有幸全程参与了这一探索实践过程,从中受益良多,加深了我们对基层治理的认识。正是通过共同缔造这一载体,我们从农村走向城市,从社会走向政府,从历史走向现实,从表层现象进入深层结构。在实践中,我们深刻感悟和体会到实践是理论的不竭源泉的真理。

今天挂牌基层治理研究中心,体现了长期以来我们与时代同步,与实践同行的精神。从四十年前人民公社废除,基层治理体系发生重大变化,我们便一直从事相关研究,从未中断。中央社会工作部成立不久,我们便设立了专门面向社会工作部的硕士、博士专业,以政治学部为依托,设立了“基层治理交叉实验班”,将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紧密结合起来。我经常讲,我们做农民研究出身的,具有农民精神:起得早,人勤快,天帮忙。“起得早”就是要有适应国家发展战略要求的学术自觉和敏锐感,先行一步。“人勤奋”,就是要不断提升研究水平,产出高质量成果。“天帮忙”,就是得到政府和学界各方的支持。民政部最初 设立基层政权工作机构,我们建立了联系,并一直得到关注。如今这一方面的工作转交社会工作部。我们现在与省社会工作部共同建设基层治理研究中心,期待继续得到支持。

刚成立的社会工作部在推进基层治理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蒋部长上任后深入实践,重视理论,是学者型领导。担任中心主任的军亚教授有很强的事业心,既有丰富的调查经验,又有独到的研究见解,还有开阔的学术视野。近期到日本考察,“人在日本,心系湖北”,专门结合湖北实践,考察日本的地方政府运行,为湖北正在开展的基层治理体系重构提供镜鉴。

我国的基层治理还在变化之中,基层治理现代化的路还很长,还有大量问题需要研究。通过设立中心可以进一步加强理论与实践的联系,更好地听取时代呼声,更好地把握实践脉搏,更好地服务政府决策。

设立基层治理研究中心标志着我们的研究正在进入一个新的起点,一个更高的平台。我们有多年调查和研究的经验,现在正在完善基层与地方治理数据库、兴建基层与地方治理实验室,提升我们的研究能力。中心成立后,更加聚焦,加强规划,集聚人才,立足湖北,面向全国,争取成为全国一流的研究中心。

相信在省社会工作部的指导下,在学校、院党委的领导下,基层治理研究中心一定能取得丰硕成果!

 

(本文是作者2024年8月4日在华中师范大学基层治理研究中心挂牌仪式上的讲话)

进入 徐勇(华中师大) 的专栏     进入专题: 中国式现代化   基层治理  

本文责编:SuperAdmin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社会学 > 组织社会学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54203.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