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理:深刻理解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中心任务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348 次 更新时间:2024-12-19 17:31

进入专题: 中国式现代化   全面深化改革  

陈理  

 

[摘 要]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围绕新时代新征程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中心任务,研究制定《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科学谋划了围绕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部署,该决定是指导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纲领性文件。深刻理解党的二十大确立的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中心任务,对于进一步学习好贯彻好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要从马克思主义深厚的理论渊源、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宝贵经验、新时代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新发展等维度,深刻理解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中心任务,更加坚定自觉地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

[关键词]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中国式现代化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围绕党的中心任务谋划和部署改革,是我们党领导改革开放的一条成功经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围绕新时代新征程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中心任务,研究制定《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科学谋划了围绕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部署,这一决定是指导新征程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纲领性文件。深刻理解党的二十大确立的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中心任务,对于进一步学习好贯彻好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更加坚定自觉地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确立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中心任务,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分析中国发展问题的必然结论

探寻中国现代化之路,建设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确立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中心任务,强调的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对于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具有基础性决定性地位,要求更加坚定自觉地把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为新时代新征程最重要的事情、最硬的道理、最中心的任务摆在事关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战略位置,更加坚定自觉地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这样的认识和实践,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察分析新时代中国发展问题得出的重要结论、必然选择。

在马克思创立的唯物史观里,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决定着人类的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概括地说,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中心环节,是决定其他各方面发展的基础。马克思这里揭示的看似是一个简单的事实,即人们首先必须解决生存的基本需要,然后才能在此基础上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其他方面的活动,并由此产生相应的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但马克思实际上揭示的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矛盾运动推动整个社会发展进程的客观规律,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揭示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这就将长期被唯心史观颠倒的历史还原成原来的样子,是人类思想史上一个划时代的重大贡献。在恩格斯看来,这一发现的意义足以同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相媲美,为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

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过程中,生产力是最活跃的因素,发展居于首要地位。但在阶级社会里,由于生产资料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要实现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必须变革生产关系,变革经济基础,并进而推动上层建筑变革,而这种变革往往是通过社会革命的手段来实现的,这正是无产阶级政党庄严的历史使命,也是马克思恩格斯著作中之所以更多地把社会革命作为无产阶级政党的中心任务的深刻原因。在阶级社会里,无产阶级必须通过社会革命推翻资产阶级政权,才能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就是《共产党宣言》指出的:“共产党人的最近目的是和其他一切无产阶级政党的最近目的一样的:使无产阶级形成为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由无产阶级夺取政权。”或者,更概括的说法是,“共产党人可以把自己的理论概括为一句话:消灭私有制”。但社会革命远不是无产阶级政党历史使命的全部,也不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最终目的,当无产阶级政党领导人民取得革命胜利后,中心任务随之由革命转向建设,由解放生产力转向发展生产力。就像《共产党宣言》指出的,通过社会革命的方式,“无产阶级将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里,并且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也就是说,无产阶级政党领导人民通过阶级斗争、暴力革命推翻资本家政权,消灭资本家私有制,是为了调整生产关系,为生产力发展创造根本社会条件。完成这一历史任务后,无产阶级政党的首要任务还是要回到发展社会生产力上来,促使生产力有更大的发展,为实现理想社会奠定更加扎实的物质基础。对于无产阶级政党来说,只有实现社会生产力的极大发展,实现物质财富的极大丰富,实现人的精神文化的极大提高,才有可能实现共产主义的远大目标,即“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马克思恩格斯这一伟大构想首先在列宁领导的俄国革命实践中变为现实。俄国十月革命取得胜利后,列宁明确指出:“现在我们主要的政治应当是:从事国家的经济建设,收获更多的粮食,开采更多的煤炭,解决更恰当地利用这些粮食和煤炭的问题,消除饥荒,这就是我们的政治。”列宁关于党的中心任务的重要思想,是基于十月革命已经取得胜利作出的重大调整,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俄国实际相结合的生动实践,是马克思关于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这一重要观点的科学运用。因此,无产阶级政党担负的崇高历史使命,并不止步于通过无产阶级革命夺取政权,更重要的是要在夺取政权的基础上集中力量进行经济建设,进一步发展社会生产力,为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理想创造条件。尤其是对于旧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东方大国来说,不仅新民主主义革命肩负的推翻三座大山这一为中国现代化创造根本社会条件的历史任务异常艰巨繁重,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任务也同样异常艰巨繁重。把中国式现代化确立为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同我们党一贯强调的发展是硬道理,社会主义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等,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有着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渊源。

习近平指出,发展是硬道理,把经济建设搞上去,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基础,也是国家繁荣、社会稳定、人民幸福的重要基础。经过多年接续奋斗,我国社会生产力已经有了巨大发展,已经胜利实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2023年经济总量已经达到126万亿元,稳居世界第二。但还有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在等待着我们,按照党的十九大作出的“分两步走”的战略安排和党的二十大对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两步走”战略安排作出的宏观展望,我们要在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要实现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大幅跃升,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形成新发展格局,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建成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文化强国、体育强国、健康中国;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好,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全面加强,基本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等等。在此基础上,到21世纪中叶,还要进一步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届时我国将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领先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中华民族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所有这些令人鼓舞的宏伟目标,都要通过发展特别是高质量发展来实现,舍此别无他途。这是我们党立足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从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这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出发,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谋划新时代中国发展的基本依据,也是新时代新征程确立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必须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深刻现实依据。

二、确立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中心任务,是党和人民事业发展宝贵经验的深刻总结

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在一百多年奋斗历程中,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归结起来都是为了把中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中国共产党成立伊始,就明确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但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在若干个生产力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基础上建设社会主义的设想不同,中国是在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落后东方大国基础上建设社会主义的。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基本国情,决定了要实现我们党的奋斗目标只能“两步走”。第一步是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为现代化建设、民族复兴创造根本社会条件。在这一时期,我们党的中心任务是推翻三座大山,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党的一大党纲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目的,是“把工人、农民和士兵组织起来”,以社会革命“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消灭资本家私有制”。在党的七大上,毛泽东进一步明确我们党的总路线是,“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我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强调“这就是我们党的路线,我们党的政治路线”,并进一步指出,“我们党历来就是这样的路线”,“我们的路线,我们的纲领,拿一句话来概括,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反帝反封建之所以成为我们党新民主主义革命历来的路线、中心任务,这是我们党用马克思列宁主义之“矢”去射中国革命之“的”,尤其是深刻总结近代以来种种救国方案主张之所以都最终归诸失败的结果。近代以来的实践一再证明,在一个半殖民地的、半封建的、分裂的中国,要想发展工业,建设国防,福利人民,求得国家富强,其失败是不可避免的。毛泽东深刻指出:“一个不是贫弱的而是富强的中国,是和一个不是殖民地半殖民地的而是独立的,不是半封建的而是自由的、民主的,不是分裂的而是统一的中国,相联结的。”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运用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创立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明确提出,“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必须分为两步,其第一步是民主主义的革命,其第二步是社会主义的革命”。这两个革命尽管性质不同,但却是紧密联系、逐步递进的,前一个是为后一个创造条件的,后一个只有在前一个基础上才能得以实现。毛泽东指出:“在新民主主义的政治条件获得之后,中国人民及其政府必须采取切实的步骤,在若干年内逐步地建立重工业和轻工业,使中国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

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我们党的中心任务由武装斗争转变为经济建设。早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向全党提出,随着革命形势发展,党的工作重心将由乡村转移到城市,党的中心任务“是动员一切力量恢复和发展生产事业,这是一切工作的重点所在”。要求全党必须适应这一变化,“必须用极大的努力去学会管理城市和建设城市”。其后,在《论人民民主专政》这篇著名文章中,毛泽东郑重告诫全党随着革命战争的基本胜利,“严重的经济建设任务摆在我们面前”。这就是说,随着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到来,“我们的根本任务已经由解放生产力变为在新的生产关系下面保护和发展生产力”。1950年6月,毛泽东在七届三中全会上向全党提出“为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而斗争”的中心任务。1954年9月,毛泽东在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把“为了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作为党的总任务的重要内容,周恩来进一步把这个目标具体化为“四个现代化”。我们党在这方面的重要认识成果,集中反映在党的八大关于政治报告的决议对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重要判断和党的中心任务的提出上。该决议明确指出,“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并据此提出党和国家新的中心任务,强调,“这一矛盾的实质,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建立的情况下,也就是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党和全国人民的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要集中力量来解决这个矛盾,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党的工作重心将相应地“由阶级斗争到向自然界斗争,由革命到建设,由过去的革命到技术革命和文化革命”。这样一个转变对于中国共产党人来说,是一个十分深刻的历史性转变。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我们党提出了事关国家重大发展的一系列战略举措,包括第一个五年建设计划的基本任务是“首先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基础”。要用几个五年计划的时间“基本上完成国家工业化”,“准备在几个五年计划之内,将我们现在这样一个经济上文化上落后的国家,建设成为一个工业化的具有高度现代文化程度的伟大的国家”,并提出四个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和基本实现四个现代化“两步走”的战略安排,等等。所有这些都是围绕在社会主义条件下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这样一个重要认识的基础上得以提出并组织实施的。

但社会主义建设作为一个新生事物,对于年轻的共和国来说,是一个全新课题。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既取得了了不起的成就,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在不长的时间里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但在探索中也出现一些曲折,认识和实践逐渐偏离了党的八大对形势和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正确判断,把阶级斗争扩大化,甚至“以阶级斗争为纲”,后来还发生了“文化大革命”这样全局性的错误,使党、国家、人民遭到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们党深刻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正反两方面经验,科学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对社会主要矛盾的判断和党的中心任务的认识又重新回到正确轨道上来。邓小平明确指出,“我们的政治路线就是搞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强调,“社会主义首先要发展生产力。讲社会主义,首先就要使生产力发展,这是主要的”,“社会主义阶段的最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搞社会主义,中心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类似这样关于社会主义首要任务、根本任务、中心任务的论述,在邓小平著作里还有许多。邓小平还使用了“我国当前压倒一切的任务”“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全国人民压倒一切的中心任务”“必须一天也不耽误,专心致志地、聚精会神”“我们整个工作的重点”等表述来强调要一心一意、同心同德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那种要把过去耽误的时间抢回来,使中国尽快赶上时代,尽快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急迫心情和责任担当跃然纸上、力透纸背。邓小平还直接使用了“最大的政治”的表述来定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明确指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我们当前最大的政治”。并强调,“搞四个现代化建设这个总任务,我们是定下来了,决不允许再分散精力”,强调,“其他一切任务都要服从这个中心,围绕这个中心,决不能干扰它,冲击它”。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作出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基础上,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重大历史性决策,成为这一时期最根本的拨乱反正,并由此开创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新局面。

按照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战略部署,在总体实现小康的基础上,党的十六大进一步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即要在21世纪头20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党的十七大、党的十八大分别进一步提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人民,为了把中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接续奋斗,创造了一系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基础,成功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使当代中国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中国大踏步赶上了时代。

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新时代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中心任务的新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习近平指出:“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长期探索和实践基础上,经过十八大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我们党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新时代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中心任务有许多新的重要发展。

(一)坚持发扬历史主动和担当精神,更加自觉坚定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习近平一再强调,必须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把人民生活搞上去。这在两件大事上体现得尤为充分。

第一件大事,是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伟大胜利,如期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需要一棒接一棒的接力长跑,如何把阶段性与连续性更好地有机统一起来,更好地推进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考验着我们党治国理政的能力与水平。习近平指出:“历史的发展,总有一些关键的时间节点。”回顾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可以发现,发挥历史主动精神,通过抓住历史进程中的关键时间节点顺势而为、奋发有为,是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实现奋斗目标、创造历史伟业的重要经验,也是我们党发扬历史主动精神和担当精神的集中体现。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胜阶段,党和人民事业发展又来到一个重要关头。在党的十八届一中全会上,习近平郑重表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首要政治任务,就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为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目标任务而努力奋斗”,这当中很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全面推进建设小康社会各项事业”,并强调,“今天,历史的接力棒传到了我们手里。我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一定要不负重托,以自己的最大智慧、力量、心血,做出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业绩”。

这种强烈的历史主动和担当精神,有着深刻的内涵和底蕴。一是源于中国共产党人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担当和重大意义的深刻把握。习近平指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向人民、向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步”,强调,“我们所有奋斗都要聚焦于这个目标”。二是源于中国共产党人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历史进程的深刻把握。习近平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已进入“决定性阶段”“决胜阶段”,“需要一鼓作气向终点线冲刺的历史时刻”等表述,对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历史进程关键时间节点进行准确定位,并以此来确定党和国家中心工作。三是源于中国共产党人对国家、对民族、对人民始终不变的初心使命。习近平强调,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就是要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战略任务,是我们的历史责任,也是我们的最大光荣。

这种强烈的历史主动和担当精神,在我们党领导制定并贯彻实施“十三五”规划中得到有力体现。“十三五”时期与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时间节点高度契合,在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历史进程中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我们党专门召开十八届五中全会重点研究“十三五”规划并提出建议,阐明党和国家的战略意图,明确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重点任务、重大举措,擘画未来五年发展的宏伟蓝图,对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行重要的顶层设计和全面部署。习近平指出:“今后五年党和国家各项任务,归结起来就是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伟大胜利,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强调:“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党全国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就是深入贯彻落实全会精神,把《建议》确定的各项决策部署和工作要求落到实处。”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砥砺前行、开拓创新,如期胜利完成“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跃上新的大台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伟大历史性成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向前迈出了新的一大步,社会主义中国以更加雄伟的身姿屹立于世界东方。

这种强烈的历史主动和担当精神,在脱贫攻坚工程中体现得同样十分充分。党的十八大后,习近平第二次到地方调研,就是到河北阜平考察扶贫开发工作,并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从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出发,明确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并把扶贫攻坚改成了脱贫攻坚。习近平强调,以更大决心、更精准思路、更有力措施,采取超常举措,实施脱贫攻坚工程,确保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党的十九大提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要坚决打好包括精准脱贫在内的三大攻坚战,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脱贫攻坚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组织实施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力度最强的脱贫攻坚战,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全国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近一亿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脱贫攻坚任务的完成,为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

第二件大事,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上,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乘势而上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的征程。中国共产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紧密联系、有机衔接,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我们还要继续奋斗,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百周年时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在“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点的重要历史时刻,党中央专门召开十九届五中全会重点研究“十四五”规划并提出建议,将“十四五”规划与2035年远景目标统筹考虑,明确“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思路、主要目标以及2035年远景目标,对“十四五”时期我国发展作出系统谋划和战略部署,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宏伟蓝图和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向更高目标进发的共同行动纲领。习近平指出,“经过几代人接续奋斗,我们即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从明年起将开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十四五”时期成为与“十三五”相衔接、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我国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发展新阶段。

(二)坚持“两个结合”,认识上进一步深化,理论上进一步成熟,构建起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指导。坚持理论创新,加强思想建党、理论强党,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显著优势,是我们党把握历史主动,带领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关键所在。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能够成功拓展和推进,取得巨大成功,根本原因在于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始终立足中国实际,坚持“两个结合”,创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提供了科学指引。

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深刻复杂变化的国内外形势,习近平在领导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伟大实践中,坚持观大势、谋全局、干实事,提出包括坚持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坚持适应我国经济发展主要矛盾变化完善宏观调控、坚持问题导向部署经济发展新战略、坚持正确工作策略和方法等在内的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了以新发展理念为主要内容的习近平经济思想。随后又进一步提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立足新发展阶段、构建新发展格局、发展新质生产力、实施创新驱动、推动高质量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实行更加积极主动开放战略、提出全球发展倡议等新的重要思想内容,进一步丰富发展了习近平经济思想,引领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尤其是习近平围绕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大时代课题,深刻论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本质要求、重大原则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科学构建起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了根本遵循,是中国式现代化攻坚克难、行稳致远的强大思想武器。

(三)坚持战略思维和系统观念,从全局上驾驭中国式现代化更为娴熟,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有力的战略支撑。习近平指出:“战略问题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的根本性问题。战略上判断得准确,战略上谋划得科学,战略上赢得主动,党和人民事业就大有希望。”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战略策略问题,坚持系统观念,始终从全局、长远、大势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一是作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分两个阶段来进行的战略安排。新时代“两步走”战略安排,不仅把原来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时间提前15年,并且提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更高目标作为引领,明确了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时间表、路线图。

二是作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顶层设计,从全局上确立了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规划和总体部署。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明确了新时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总体架构和路径,强调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促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各方面协调发展,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发展、全面进步。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明确了我们党在新时代治国理政的总方略,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需要集中力量抓住的重点工作。

三是明确提出新时代新征程的中心任务。党的二十大全面论述了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明确提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习近平强调,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接力棒,历史地落在我们这一代人身上。这就要求我们要按照党的二十大的战略部署,聚焦中心任务,加快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为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作出我们这一代人应有的贡献。

四是提出并组织实施一系列重大发展战略。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目标任务,提出并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军民融合发展战略,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战略支撑。党的二十大把科教兴国战略从原来经济建设中单列出来,以专章的形式进行全面部署,以便更好地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基础性、战略性支撑。这在党代会报告中是第一次,反映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

(四)中国式现代化取得巨大成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世界百年变局带来的外部环境深刻复杂变化,面对我国改革发展稳定异常艰巨繁重的任务,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采取一系列战略性举措,推进一系列变革性实践,实现一系列突破性进展,取得一系列标志性成就,在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方面取得一系列历史性成就、发生一系列历史性变革,大大推进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进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新时代的伟大变革实践充分证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不仅走得对、走得通,而且走得稳、走得好,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

四、新征程上要聚焦中心任务,把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不断推向前进

党的二十大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宏伟蓝图,并把前进道路上必须牢牢把握五个方面的重大原则,作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要求。在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进一步指出,必须在党的统一领导下,团结最广大人民,聚焦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工作和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把中国式现代化宏伟蓝图一步步变成美好现实。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作《决定》说明时,习近平从“四个迫切需要”深刻论述了这次全会专题研究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深刻考虑。其中位列第一的是“凝聚人心、汇聚力量,实现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的迫切需要。”强调要把党的二十大战略部署落到实处,把中国式现代化蓝图变为现实,根本在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不断完善各方面体制机制,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制度保障。这些重要论述,为新征程上更加坚定自觉地聚焦新时代新征程的中心任务,把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不断推向前进,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一)要把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中心任务落到实处,必须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共产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习近平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这一重要论断,深刻揭示了中国式现代化最本质的特征、最大的优势。习近平在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上进一步指出,“这是对中国式现代化定性的话,是管总、管根本的”,并从党的领导直接关系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方向、前途命运、最终成败等方面,深刻论述了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的深刻原因所在。

从新征程上面临的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来看,当前百年变局加速演进,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必须准备经受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与此同时,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正进入关键时期,我国改革发展稳定依然面临不少深层次矛盾,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就我国经济发展而言,还面临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社会预期偏弱、风险隐患仍然较多,推进高质量发展还有许多卡点瓶颈,科技创新能力还不强,重点领域改革还有不少硬骨头要啃等突出矛盾和问题需要下大气力加以解决。实践证明,越是形势复杂,越是任务艰巨,越是要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越是要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必须切实体现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全过程和各方面。重中之重的是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要自觉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经济思想和习近平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紧紧围绕党的二十大的战略部署,把党的二十大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的战略谋划,对未来五年的战略任务和重大举措作出的重点部署,严格按照“不折不扣抓落实”“雷厉风行抓落实”“求真务实抓落实”“敢作善为抓落实”的要求,认真抓好贯彻落实,一步一个脚印把中国式现代化的美好蓝图变为现实。

(二)要把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中心任务落到实处,必须始终聚焦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工作和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习近平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没有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就不可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聚焦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要求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促进解决发展中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

聚焦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要求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加快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不断提高我国发展的竞争力和持续力,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把握主动、赢得未来。

(三)要把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中心任务落到实处,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团结最广大人民,凝聚起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磅礴伟力。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亿万人民的创造伟力是中国式现代化不竭力量源泉。回顾过去,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创造了发展奇迹;展望未来,我们要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更加离不开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参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牢牢把握的重大原则。习近平在主持中央政治局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专题民主生活会时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的共同事业,也是一项充满风险挑战、需要付出艰辛努力的宏伟事业,必须坚持全体人民共同参与、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紧紧依靠全体人民和衷共济、共襄大业。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30周年座谈会上,习近平进一步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中国人民的事业,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汇聚蕴藏在人民中的无穷智慧和力量,才能不断创造新的历史伟业。这些重要论述,是坚持人民至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集中体现,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在新时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运用。

要汇聚亿万人民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力,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充分尊重人民所表达的意愿、所创造的经验、所拥有的权利、所发挥的作用。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历史活动是群众的活动”。习近平指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是真正的英雄。”中国式现代化是亿万人民自己的事业,人民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主体力量,必须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尊重人民创造精神,汇集全体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才能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提供最可靠、最深厚、最持久的力量源泉,才能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在攻坚克难中不断向前发展。

要汇聚亿万人民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力,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习近平指出,“我们的目标很宏伟,但也很朴素,归根结底就是让全体中国人都过上更好的日子”,“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这既是我们党领导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新发展理念的‘根’和‘魂’”。这就要求我们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历史进程中,必须始终坚守人民立场这一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把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注释从略,完整版请参考本杂志纸质版)

(作者系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学术和编审委员会原主任、编审)

(来源:《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24年第6期)

    进入专题: 中国式现代化   全面深化改革  

本文责编:SuperAdmin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政治学 > 中国政治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57926.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