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起
2020年8月14日,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主持例行记者会。有记者提问,蓬佩奥发表声明称,美国务院将孔子学院美国中心列为“外国使团”,确认其为推动中国政府在美校园进行宣传和恶意影响活动的实体,是中国共产党扩大全球影响力宣传机构的一部分。中方对此有何评论?赵立坚表示,美方有关做法是对中美合作项目正常运作的妖魔化、污名化,对此中方表示强烈不满,坚决反对。我认为,在汉语中用“外国使团”翻译foreign mission虽无不可,却失去了原文固有的文化和宗教色彩,故作以下讨论。
讨论
词典里这样解释foreign mission:“1. a group sent by a church to live in a foreign country for a period of time, especially to seek converts. 2. a permanent office established by a nation to represent its interests in a foreign country.”问题是,如何选择词义?不妨先看看mission一词的确切含义。在此次外交事件中,mission当然可采取第二个词义,译为“使团”,并显然不是中性的,而是有敌意 — 把一个教育机构指为政府派驻的政治机构,等于认定其可疑甚至非法。但mission还可采取第一个词义,译为“传教团”或“传教机构”。在西方世俗化思维早已成主流的情况下,说某种语言文化活动是“传教”、相应的教学机构是“传教团”或“传教机构”,也决不可能是友好的,其恶意比将其译为“外国使团”有过之而无不及。自从我国在海外开办孔子学院以来,某些西方人以其地方性思维来附会中国人的做法,认为从事汉语教学活动的孔子学院所从事的实质上是基督教式的“传教”。但无论译为“使团”,还是“传教团”“传教机构”,这个词在蓬皮奥的语言里,都是敌意的,都会产生政治化、妖魔化一个语言教学机构的作用。任何以英语为母语者或熟悉英语者,都不可能不注意到foreign mission的上述两个含义。
问题是,译成“外方传教团”或“外方传教机构”合适不?如果译为后者,可能会增加中国人理解此事件的难度;但优点是,西方人对全世界的不公就更突显了。几百年来,他们往欧洲以外其他大洲和地区不知派遣了多少传教团,不仅整个南美洲中美洲基督教化了,而且目前仅中国据说就有六七千万基督徒。相比之下,中国刚刚在欧美办了一些教授汉语言文化的孔子学院,他们就以为自己遭受“文化侵略”,受到了莫大的伤害。只准自己对东方传教,不许东方人在西方教授自己的语言文化。这是什么逻辑?中国人何曾传教了?就算教授了一些儒家文化观念,那也是学习汉语所必须的,怎么就成了传教?显然,中国人和西方人对宗教有非常不同的理解,西方人很可能以已之心度君子之腹了。所以,使用“外国使团”之译名,虽能传达美方将中方教学活动政治化这层含义,但也丧失了中西理念冲突的重要信息,尽管使用这个译名,中方仍恰如其分表达了其愤怒。
另一方面,考虑到中西之间不仅有文化理念的冲突,还有政治上的龃龉,而中国以国家名义搞孔子学院,甚至免费送课上门,难免不让西方人生疑。事实上,现在的反弹已经非常大,欧美很多孔院已经被迫停办。几年前,在朋友圈子里就讨论过,如果不以国家名义办孔院,而以个人或企业的名义办,甚至不以“孔子”名之,情况会好很多。若冠以“孔子”之名,以西方固有的传教传统,以西方人固有的宗教思维,孔子难免被理解为一个教主,一个东方的耶稣,孔子学院很容易被猜疑为中国派驻西方的传教机构。同样需注意的是,西方人本来就不信任国家和政府,以为政府天生限制个人的自由,是个人自由的对立面,故他们对自己的政府从来都是怀疑和批评的,何况是他们眼中外国政府的派出机构 — 它怎么可能不执行外国政府的政治意图,怎么可能只搞纯粹的语言教学活动?而中国方面的问题是,在涉台、藏、港、疆等问题上,政府及派驻人员有一个基本定调,不可能接受在汉语课堂或汉语教学场所讨论相关问题,甚至视之为敌对。这怎么可能不让西方人生疑?
所以,看似一个简单的外交和翻译问题,至少存在两个层面的冲突,一是文化理念层面的冲突:西方人不可能不以自己的宗教思维来附会中国文化;二是政治层面的冲突:中国人对政府的信任与西方人对政府的不信任反差太大。两种因素加在一起,便是孔院目前所面临的尴尬。从长远效果看,中国文化走向世界,应该是自发的,应更大程度凭靠经济实力和其他软实力,政府应尽量少作为。这是应当汲取的教训。几年前,瑞典关闭了该国所有孔院,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和其他西方国家的孔院也关闭了不少,尚未关闭者也面临着各方面极大的压力。我认为,孔字缩小规模甚至完全撤回不是什么大事,交点学费吧。从长远看,不仅中国政府,而且全体中国人,甚至海外华人,都应该提升自信。足够自信了,遇到不同意见就能包容,中华文化的空间就能顺利扩大。
“外国使团”之翻译虽可接受,但它不仅抹去了中西理念冲突的重要信息,而且现存问题也决不会因此就自动消失。很难说,有政府背景的孔子学院一点不具有政治色彩;但另一方面,包括蓬佩奥在内的西方人对孔院的敌意也决非纯粹由于政治的缘故,而丝毫没有一点文化、宗教因素在起作用。有关方面已经认识到了问题,故而孔子学院大会已于2019年更名为国际中文大会。我以为,最干脆的解决办法是,将所有孔子学院更名,进而停办这些官办语言文化学校,改为由非政府组织甚至私人企业来办。这么做,短期内似乎中国方面吃了亏,做出了让步,但从长远看,中国文化可藉此更有效、更可持续地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