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英民:牛运震的《春日兖州览古赋》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584 次 更新时间:2020-06-23 19:07

进入专题: 牛运震   兖州  

樊英民  


牛运震的《春日兖州览古赋》


牛运震的《春日兖州览古赋》是一篇长达三千多字的骈赋。此文以春游为线索,介绍清代兖州府及所属州县的历史人文名胜古迹。其素材多取材于地方史志和经史著作,内容丰富,文字也流畅朴素,可以说是那个时代为宣传普及当地历史文化的专门制作。

《春日兖州览古赋》所写到的有十四个县(州)。即滋阳、曲阜、宁阳、泗水、邹、滕、峄、汶上、阳谷、寿张、济宁、嘉祥、金乡和鱼台。其中滋阳为府治所在,即今之济宁市兖州区;寿张县今名梁山县。以上包括了今山东省济宁市全部,另外宁阳县今属泰安市,滕县、峄县今属枣庄市,阳谷县今属聊城市。

明清两代,济宁曾为直隶州,也曾为散州。直隶州与府无统属关系,下有辖县;散州则隶属于府,没有辖县。《春日兖州览古赋》中有“惟夫济宁之隶于兖也”句,据《清史稿·地理志》,济宁州在雍正八年由直隶州降为散州,属兖州府管辖。由此可知此赋的创作应在雍正八年(1730)之后。但是赋中也写到了济宁为直隶州时所辖的嘉祥、金乡和鱼台三县。当然,大概是由于材料和格律的双重限制,文中对金乡、鱼台还有阳谷县都着墨不多。但为什么会写到嘉祥县?笔者的理解是,作者并不太看重行政区划的分分合合,他看重的是历史文化传统。兖州是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文化核心区域,而嘉祥县的宗圣曾子是其重要构成内容。所以,此赋中的兖州不单是个行政区划概念,而是个内涵更加宽泛的文化区域概念。

《春日兖州览古赋》全文四十韵,每韵大致五句(一句指一个对偶句,即一个韵脚),1—10韵综叙这一带总体情况,包括星野、位置、民风、历史,尤其重点写了孔子以及其诞生和在后世的地位。11—20韵专叙府城及附郭滋阳县的人文历史,具体体现为滋阳八景和县内其他古迹,并且写到了曾活动于此的李白和杜甫;21—30韵分写所属各县,其中曲阜县、宁阳县、邹县、泗水县、滕县、济宁州和嘉祥县各占一韵,邹县境内的峄山占一韵,峄县、金乡县、鱼台县、阳谷县、寿张县五县合占一韵;最后一韵综叙兖州府风土民情。31—37韵泛叙春游,写到了所见山水、花木和禽鸟以及所思所感。最后三韵为总结性质。统观全文,从“彬彬然三千礼乐,亲逊成风”,到“士皆颜闵,人尽由求”,“惟鲁道之亲亲,尚周文之郁郁。户习诗书,风钦朴樕”,等等,贯串始终的主题意旨是表彰这里尊儒崇古的民风,宣传这里悠久丰富的历史文化。从这样的篇幅安排也不难看出,作者是以兖州府城为核心和基点,来构思和创作这篇作品的。

按之牛运震的生平,他从雍正十一年(1733)中进士到乾隆三年(1738)赴甘肃秦安做官,这中间四、五年里除赴京应鸿博之试外大部分时间在家闲居。尤其在雍正十二年(1734)前后,新科进士,才气勃发,在游山玩水、学琴弈棋之余,很可能有兴趣有时间来完成这样一篇长篇骈赋。

赋的本义是铺陈其事。在汉代,赋是最主要的文学形式。此后魏晋六朝以迄隋唐的千余年中,这一文体越来越注重外在形式,过分地堆砌典故,雕琢字句,致使内容越来越空虚无聊,反映社会生活和人的真情实感的作品越来越少,引起了有识之士的强烈批评,最终被韩愈等所倡导的古文所取代,失去了在文坛的正统地位。

班固说过,赋是“古诗之流也”,指出了赋是从诗歌衍化而来。从形式上看,赋既有诗的韵律,又有散文的自由,可以说是界于两者之间的文体。六朝以后,又出现了以四字句和六字句的对偶为主要形式的骈赋,又称“四六”或律赋。

关于律赋,刘麟生《中国骈文史》说:“自唐以律赋取士而赋法始严……沿及于明清,赋仍为考试之必要条件,然后作赋始趋于标准化,法度日密,限制日严,亦真如律令森严,不可逾越。然文人因难见巧,亦往往有佳句酬世,特气格日卑,赋体日陋,终不足语于大雅宏达耳。”又说:“律赋与古赋最不同之一点即为限韵。在唐时已如此,……降至后代,且有限定某字应押于某字之末者。原意固在防弊,而束缚重重,焉能产生佳作品?律赋至此,可云一劫。”

中国汉字单音的特点,是形成骈俪形式最根本的基础。骈体文庄重典雅的特点本身就具有审美和修辞功能。格律的森严,在高明的作者手上反而成为逞才炫技的工具,仿佛戴着脚镣的舞者,束缚和障碍更能展示其技艺的高超,这就是刘麟生所说的“因难见巧”。由于成为科举考试的科目,使无数读书人自幼便浸淫其中,他们中进士成翰林进入仕途后,以骈俪之体撰写庙堂诏告、官员章奏以至民间碑版等应用文字,又反过来强化塑造了社会审美意识和习惯,更推动了这种文体的普及和社会认同。所以这种远离世俗生活的唯美型文体,千百年中不绝如缕,也产生了不少名家名作。

律赋是和八股文有同类性质的体裁,其最高标准是中规中矩,文字典雅,音调谐靡,内容却大都是颂圣应制,这样的文字,如要求其能生动活泼地反映现实,那是几乎不可能的。

在牛运震的时代,做律赋是读书人的必修课程。他参加的博学鸿词考试,题目中的《五六天地之中合赋》(以“敬授人时圣人所先”为韵)就是律赋。《皇清文颖》一书收有此题作品多篇,今天人读起来,难免会感到味同嚼蜡,不知所云。奇怪古人为什么会把才能和精力用到这上面去。

《春日兖州览古赋》就是一篇律赋。不过不是应试的作品,而是以此形式写一个较轻松的题材,有一点炫才逞技、游戏笔墨的意味,因此较一般律赋要生动自由一些,读起来也令人感到清新流畅,并不像大多数骈赋那样诘屈聱牙,艰涩难解。此赋限定以杜甫《登兖州城楼》诗为韵。杜甫此诗五言八句,共40个字,要求以原诗每字的次序,押40组韵,每组韵都属于杜诗中那个字的韵部;如上引刘麟生文之所说,杜诗中的那个字还要在这赋那韵里最后一句出现一次。检查此赋,可以发现除倒数第二韵的最后一字略有变通外,其余完全符合这一要求。而这里的变通也是无可奈何的事:杜甫诗中倒数第二字是“踌躇”的“踌”字,“踌躇”是个双声连绵词,两个字不可以分开使用。所以只能从“踌”字所属的韵部“尤”韵中选了一个同音的“筹”字来代替——从这里可以看出律赋对格律的要求有多么严格。

赋这一文体的特点之一,是铺张扬厉,堆砌罗列,不嫌夸饰,不怕言过其实。这从《春日兖州览古赋》中也可以看出来。例如写兖州八景中的“龙山环照”一景时,有什么“峦岫千里而蜿蜒”

“仰峻宇之摩天”之类,都与事实相差甚远,其实是不必当真的。

牛运震的著作除了学术专著外,单篇诗文均收入《空山堂文集》和《空山堂诗集》。文集是按文体编的,赋属于第十一卷,是辨、议、策等文体的合集,但只收有《峄山赋》和《东鲁毓祥麟赋》两篇,却没收入《春日兖州览古赋》。这是为什么呢?

笔者认为有两种可能。一是编集时文稿佚失,是后来才发现的。牛运震于乾隆二十三年(1758)正月遽然病逝,《空山堂文集》刊于嘉庆八年(1803),距其去世己四十多年。他文集的最后编定者是其次子牛钧。他去世时牛钧只有12岁,直到46岁以后才致力于对父亲遗稿的整理和刻印。所以在几十年中稿子有所遗失是很有可能的。

又一个可能是作者有意删除。他现存的《峄山赋》和《东鲁毓祥麟赋》都是追摹汉魏人风格的,典重古朴,多用僻字,读起来有生涩之感,句法上四六的成分很少;此作文字风格则清新流畅,所用多是常见之典,读起来琅琅上口,通俗处使人想起《笠翁对韵》之类启蒙书。两者风格相差很大,放在一起甚至让人感到不是出于一人之手。在当时人心目中,骈赋属于制艺文字,和八股文试帖诗同一档次。瞿兑之在《骈文概论》里说过:“唐人的律赋,在《文苑英华》里收得颇多,明清人的赋却多半不收入自己文集的,也因为不登大雅之堂的原故”。正如牛运震没有把自己的八股文收入文集(他其实对自己的时文是很自负的,在书信中曾提到),故这篇骈赋不收入文集也不奇怪。

《春日兖州览古赋》只见于光绪十四年《滋阳县志·艺文志》。该书是在咸丰九年县志的基础上增补而成,凡新增内容前均冠以“续增”二字。《春日兖州览古赋》前就有此二字。可见此文以抄本形式流传了150多年,最终未被湮没,亦大幸焉。

此赋不仅是牛运震的佚作,本身也具有地方文献价值和艺术价值,值得珍视。由于二百多年中社会文化环境的巨大变化,现代人读起来已颇有障碍,所以笔者不揣浅陋,作了一些注释,希望为有兴趣的读者节省些翻检之劳,当然错误难免,欢迎指正。


春日兖州览古赋

(以“东郡趋庭日南楼纵目初浮云连海岱平野入青徐

孤嶂秦碑在荒城鲁殿馀从来多古意临眺独踌躇”为韵。)


原夫兖之为域也,星分奎娄,疆拓龟蒙①。气秉济河之秀,壤连海岱之雄②。兖豫青徐,洵版章之厚③;曹滕邾薛,在邦域之中④。洋洋乎百二河山,桑麻遍野⑤;彬彬然三千礼乐,亲逊成风⑥。切拱极之思,云山皆北⑦;抱寻源之志,吾道其东⑧。


①奎娄:指二十八宿中的奎星和娄星。在古代人的观念中,天上的星宿和地上的州国存在着对应的关系,称为星辰分野。《史记·天官书》注:“奎十六星,娄二星……鲁之分野。”

龟蒙:指龟山和蒙山。《诗经·鲁颂·閟宫》有“奄有龟蒙”句。

②济河:指济水和黄河。《尚书·禹贡》:“济河惟兖州。”海岱:指黄海和泰山。杜甫《登兖州城楼》诗:“浮云连海岱。”

③兖豫青徐:为《禹贡》九州之四,豫青徐皆与兖毗邻。版章:版图。

④曹滕邾薛:为春秋时的四个古国。分别在今之曹县、滕州、邹城、枣庄。

⑤百二河山:指山河险固,形势重要。出《史记·高祖本记》:“秦形胜之国,带河山之险……秦得百二焉。”

⑥三千礼乐:指孔子的弟子。《史记·孔子世家》:“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

⑦拱极之思:极指北极星。此用以喻普天下对鲁之儒家文化的推重崇拜如众星拱卫北极。

⑧吾道其东:出《后汉书·郑玄传》。郑玄师事扶风马融,学成辞归时,马融“喟然谓门人曰:郑生今去,吾道其东矣。”指其学术将流布于关东。此处指追溯道统之源,是鲁国所在的东方。

按:以上此赋开篇第一韵,综叙兖州位置及风俗特征。


以故初辟洪濛,聿开景运①。粤稽千载之遥,不越数武而近①。炎帝建都之域,佳气苍苍②;轩辕毓圣之里,休光隐隐③。少昊以穷桑肇邑,史书之记载非诬④;有虞以负夏就时,父老之流传可问⑤。久称太古之遗风,岂第海山之名郡!


①数武而近:武:足迹,脚步。谓以下所叙古迹皆在兖州附近。

②炎帝:即上古传说中三皇之一的神农氏。《史记正义》引《帝王世纪》:“炎帝……都于曲阜。”

③轩辕:即三皇中的黄帝。《帝王世纪》:“黄帝生于寿丘。”按寿丘在今曲阜城东。

④少昊:为上古传说中五帝之一。《帝王世纪》:“少昊邑于穷桑以登帝位,都曲阜。”按穷桑又作空桑,在曲阜附近。今曲阜东有少昊陵。

⑤有虞:即五帝中的舜。《史记·夏本纪》:“舜……就时于负夏。”按,有人说负夏即负瑕、瑕丘,在今兖州境。

按:从此韵起叙兖州之历史。先叙上古传说中的三皇五帝。


迨乎洪荒邈矣,王业焕乎。八载成劳,声振泗滨之磬①;四州厎绩,光流淮夷之珠②。汤冢履济阴而吊古,奄城宅殷土而负嵎③。周室为负瑕之故地,鲁邦兼徐宅之名区④。泰山之势岩岩,元子固乃疆而乃理⑤;泮水之旗茷茷,僖公犹亦步而亦趋⑥。


①八载成劳:见《孟子·滕文公上》:“禹八年于外,三过其门而不入。”

②四州厎绩:四州谓上文之兖豫青徐,泛指九州;厎绩即获致功绩。“泗滨之磬”和下文的“淮夷之珠”是《尚书·禹贡》所载向天子的贡品:“厥贡……峄阳孤桐,泗滨浮磬,淮夷蠙珠暨鱼……”两句叙夏禹兖州。

③汤冢:汤即成汤,为商代之开国皇帝,据说其墓在济阳,有说即曹县。曹县明及清初时属兖州府。奄城:奄为商古国名,西周初年曾叛乱,“负嵎”指此。周公率兵践奄,奄地在今曲阜。

④负瑕:为鲁邑,又称负夏、瑕丘,是鲁国某公的采邑,故址在今兖州城北古城村。鲁邦:即鲁国。按,此句说鲁国在上古时属徐州。明万历二十四年《兖州府志·沿革志叙》:“禹贡之兖界在济河,而今日之境略及海岱,故其东南郡邑属徐州之邑者十之七八……盖宅徐之方而受兖之名也。”

⑤“泰山”句:见《诗经·鲁颂·閟宫》:“泰山岩岩,鲁邦所詹”;元子,指周公之长子伯禽,为鲁国第一代国君。《閟宫》有“王曰叔父,建尔元子,俾侯于鲁。”其中的王指周成王,叔父指周公。乃疆乃理:见《诗经·大雅·绵》:“乃疆乃理,乃宣乃亩。”

⑥“其旗茷茷”:见《诗经·鲁颂》的《泮水》篇。按,《滋阳县志·艺文》载《春日兖州览古赋》中此处茷字作草头加“代” 字,是错误的。检各种版本的《诗经》,均作“茷”,茷茷为旌旗飞扬貌。僖公:鲁僖公,是伯禽第十九世孙。《诗经》中的四篇《鲁颂》,均为赞美他而作。亦步亦趋,出《庄子·田子方》:“夫子步亦步,夫子趋亦趋……”

按:此韵叙夏商周时代兖州事。


洎夫八百载之昌期,重兴瞻于乌止①;十二公之治绩,已绝笔于麟经②。逝水有无穷之碧;残山馀未了之青。汜水升坛,紫电耀汉高之帜③;济宫诞圣,红霞蔚光武之灵④。感孝哀之徒多倖位⑤;幸齐梁之尚有典型⑥。景彼有莘,长流徽于阴教⑦;鄙兹诸吕,枉邀宠于后庭⑧。


①八百载:指东西周共享国789年。瞻于乌止,出《诗经·小雅·正月》:“瞻乌爰止,于谁之屋?”乌即乌鸦,以看乌鸦不知落在谁家屋上,比喻乱世百姓的流离失所。

②十二公:指从鲁隐公到鲁哀公的鲁国十二国君。是孔子编《春秋》所记载的范围。麟经即指《春秋》。该书最后一句是:“鲁哀公十有四年春,西狩获麟。”故曰绝笔。

③“汜水”句:指汉高祖刘邦在汜水即皇帝位。据《兖州府志·山水》,汜水在定陶县。

④“济宫”句:光武指东汉光武帝刘秀。据说他生于其父刘钦任济阳令时,当时有“赤光照室”。有说济阳在今曹县。

⑤孝哀:指汉哀帝刘欣。刘欣之父为定陶王刘康,母丁姬,瑕丘(今兖州)人。因汉成帝刘骜无子,后由刘欣做了皇帝。刘欣即位后丁姬虽被封为帝太后,但十天才能见儿子一面,不久就死去,王莽秉政后、取消了其封号,又派人打开其陵墓,取走陪葬玺绶。故有“徒多倖位”之说。

⑥齐梁:指南齐高祖萧道成和梁高祖萧叔达。二人皆兰陵人,兰陵在今枣庄一带。

⑦有莘:据说在今曹县。《列女传》载殷汤娶有莘氏之女为妃。阴教:指女子的教化。

⑧诸吕:指汉高祖刘邦妃吕雉及其族人。吕雉为单父(今单县)人,汉高祖死后,独揽大权,把持朝政,多任用吕姓族人。

按:此韵叙春秋至汉代兖州事。以上材料多取自万历二十四年《兖州府志·帝迹志》。


此皆统异天人,风殊文质①。非当周道之兴,不入宣尼之笔②。文献不足,何损益之可知③;荐绅难言,或传闻之失实④。惟史记以春王,亦诗歌乎有駜⑤。土田是锡,在三王继治之年⑥;周公其衰,正五霸迭兴之日⑦。


①天人:天命和人力。文质:文釆和本质。《论语·雍也》:“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②周道指西周礼制。宣尼指孔子。此句说孔子编《春秋》时对材料的取舍全依周道。

③此句化用《论语》二句:《八佾》:“……文献不足征也”;《为政》:“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

④荐绅指士大夫阶层。《史记·五帝本纪》:“……百家言黄帝,其文不雅驯,荐绅先生难言之。”

⑤史指《春秋》。该书第一句为:“春王正月”。反映出孔子尊周朝为正统的思想。

诗指《诗经》,有駜为《诗经·鲁颂》篇名。内容为赞颂僖公。

⑥土田是锡:见《閟宫》:“锡之山川,上田附庸。”三王,指周人发展史上的三个重要人物:太王古公亶父、王季、文王姬昌。

⑦周公其衰,见《礼记·礼运》:“孔子曰:于乎哀哉……周公其衰矣!”五霸,指春秋时的五个著名诸侯: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宋襄公、楚庄王。

按:此韵言上古传说未必全可信,又述孔子删定古文献事,为下韵写孔子事迹作过渡。


懿彼赤绂适昭乎异瑞,玉书载启乎秘函①。超生民而未有,赞天地以可参②。登山仰其峻极,观水得其静涵③。六百祀之后乃有达人,真或源而或委④;七十子之徒莫非贤者,各以雅而以南⑤。


①赤绂、玉书均为孔子诞生时的祥瑞,见《祖庭广记》。

②生民未有:《孟子》:“生民未有盛于孔子也”。天地可参:《中庸》:“……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按,“生民未有”、“与天地参”分别使用,正合乾隆皇帝为孔庙大成殿所题匾额。

③登山、观水:《孟子·尽心》:“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故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

④六百祀:似指从周公到孔子诞生约六百年。达人:见《左传》:“圣人有明德者,若不当世,其后必有达人。”源、委:见 《礼记·学记》:“三王之祭川也,皆先河而后海;或源也,或委也。此之谓务本。”

⑤七十子:指孔子弟子,《史记·孔子世家》:“孔子……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雅:指《诗经》中的《大雅》和《小雅》,为王畿的乐歌;南:指《诗经》中的《周南》和《召南》,为江汉流域乐歌。

按:此韵叙孔子诞生及事迹。


惟时士皆颜闵,人尽由求①。远或适来于吴卫,近亦半集于鲁邹。担簦而至,负笈以游。鼓宓子之琴②,不羡朱弦玉轸;过颜渊之巷③,何殊碧观琼楼。


①颜闵:指颜回,字子渊;闵损,字子骞;由求,指仲由,字子路;冉求,字子有。四人皆为孔子弟子。

②宓子之琴:宓子指宓不齐,字子贱。他鼓琴而治,见《吕氏春秋·察贤》:“宓子贱治单父,弹鸣琴,身不下堂而单父治。”

③颜渊之巷:《论语·雍也》记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曲阜及兖州均有陋巷,传为颜回故居所在。

按:此韵叙孔子弟子。


是以圣经既炳若其常昭;异学难纷然而聚讼①。山河不改,恍接衣冠;风雨依然,如亲章缝②。历周秦汉晋而传薪,逮濂洛关闽而接踵③。守雅言四教之遗,为期月三年之用④。咸矫首于圣关,难追踪于天纵⑤。


①圣经:指儒家经典即六经或十三经。异学:此指非儒家正统的学说。

②衣冠:指儒士、士大夫,章缝:章甫为儒家之冠,缝掖为儒家之服,合称章缝。此处指代孔子。

③濂洛关闽:指宋代理学的四个主要流派:濂溪周敦颐,洛阳程颢、程颐,关中张载,闽中朱熹。

④雅言、四教:均出《论语·述而》:“诗书执礼皆雅言也。”“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期月三年:《论语·子路》:“子曰: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

⑤圣关:儒家门庭。天纵:《论语·子罕》:“大宰问于子贡曰:夫子圣者与?何其多能也?子贡曰:固天纵之,将圣又多能也。”

按:此韵述孔子学说之影响。


宜乎世仰其型,代增其禄。魏称礼士,始荣其封①;秦已焚书,尚求其族②。汉魏祭以太牢③,晋唐致其工祝④。像赞自艺祖而权舆⑤,衍圣为仁宗之袛肃⑥。四配十哲,始于有明⑦;六佾八笾,介兹景福⑧。历世恒隆其仪,更仆可悉其目⑨。


①魏黄初二年(222)有诏封孔子二十一代孙孔羡为宗圣侯,赐食邑一百户。

②秦始皇三十四年(—213)焚书。二世元年(—209),张楚王陈胜聘孔鲋为博士太师,鲋以病谢。

③东汉建武五年(29)十月,光武帝刘秀过鲁,以太牢祀孔子。太牢指以牛羊豕为祭品,是最高规格。

④工祝指掌卜筮祭祀之官。唐有诏祭孔事共十数起,不再详列。

⑤艺祖即太祖。此应指宋太祖赵匡胤作《孔子赞》。权舆:开始。

⑥宋仁宗至和二年(1055)三月,改封孔子四十六代孙文宣公孔宗愿为衍圣公,为衍圣公名号之始。袛肃:恭敬严肃。

⑦四配:指孔庙配享的颜回、曾参、子思和孟轲。按,此四人分别为唐贞观年间、开元年间、宋元丰年间、咸淳年间所定,到咸淳三年始有四配之名,至元延祐三年孔庙才有四配之设(据《山东省志·孔子故里志》),此处说“始于有明”似不确。十哲,又称十二哲,指孔庙祔祭的孔子弟子,为闵损、冉雍、端木赐、仲由、卜商、有若、冉耕、宰予、冉求、言偃、颛孙师、朱熹共十二人。从唐宋至明清代有变化,此言始于有明亦不确。

⑧六佾为祭孔用的乐舞,舞者分六列,每列六人,共三十六人。笾为竹制祭器。介兹景福:见《诗经·周颂·潜》:“以享以祀,以介景福。”

⑨更仆:更番相代,此指数不胜数。

按:此韵叙孔子死后之被尊崇情况。


凡此帝王赫矣,贤圣烂如①。生斯地也,殆有天欤!言升高阜,载望遗墟,乘时独往,携客相于。揽文章于大块,挹清气于扶舆②。志切探奇,都忘尘念:心存怀古,如在皇初③。


①赫矣、烂如:皆盛大辉煌貌。

②大块:即大自然。此句化用李白《春夜宴桃李园序》中语:“大块假我以文章。”扶舆:指风。形容风盘旋而上。汉王褒《九怀·昭世》:“登羊角兮扶舆。”

③皇初:指太初,远古时期。

按:此韵以下写兖州历史风物。此为过渡。


爰是龙湾问渡,泗水溯流①。芹香郁郁,藻影悠悠。细草微风,不碍王孙之马;桃花新雨,欲迷渔父之舟②。童冠偕来,恍沂滨之初浴③;昼夜不舍,如川上乎从游④。锦浪千寻,各兴思于鲲化⑤;斜阳一片,奚致羡乎鸥浮⑥!


①龙湾:在兖州城北泗河向南转弯处,该处水面广阔,风光优美,牛运震有《秋日过龙湾同颜清谷泛舟》诗。

②以上写泗河风光。

③“童冠”句:《论语·先进》:“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④“昼夜”句:《论语·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⑤鲲化:《庄子·齐物论》:“北溟有鱼,其名为鲲……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⑥宋唐庚诗有“ 去就惭云雁,浮沉羡海鸥”句。

按:此韵以下写“滋阳八景”(又称兖州八景)。此为八景中的“泗水流芳”一景。


亦有凫绎之派支未断①,龙山之绵亘无垠②。非孟嘉落帽之场,秋风飒飒③;若坡老骑马之路,春雪纷纷④。峦岫千里而蜒蜿,松杉百尺而芳芬。匹练飞于岩壁,数椽夹于峰纹。仰峻宇之摩天,几层绀阙;瞻夕阳之在地,万里红云。


①凫绎指今邹城境内的凫山和峄山。

②龙山,当指今邹城境内的九龙山。

③孟嘉落帽:是关于龙山的典故。晋孟嘉九月九日游龙山,风吹帽落。见《世说新语·世鉴》。

④坡老:指苏轼,他有“济南春好雪初晴,行到龙山马足轻”句。

按:此韵写八景中的“龙山环照”。


又有玉河泻影①,金柳呈妍。听银鱼之喋喋,赋黄鸟之翩翩②。波分曲水之流,一觞一咏③;春满灵和之树,三起三眠④。白石周遭,阑干十二;碧烟笼罩,气象万千。回轂即已往而又复⑤,芳阴若已断而忽连。


①玉河:即御河,又称府河,穿兖州城而过。

②黄鸟:即黄莺,《诗经·周南·葛蕈》:“维叶萋萋,黄鸟于飞。”

③“波分” 句:此句化用王羲之《兰亭集序》:“此地有流觞曲水……一觞一咏,亦足畅叙幽情。”

④“春满” 句:灵和之树:指柳树。语出《南史·张绪传》:“刘悛之为益州,献蜀柳数株,枝条甚长,状若丝缕……武帝以植于太昌灵和殿前,常赏玩咨嗟……”陆游诗:“楼台到处灵和柳,簾幕谁家子晋笙?”三起三眠:见《三辅故事》:“汉苑中有柳状如人形,号曰人柳,一日三眠三起。”

⑤回毂:《滋阳县志·艺文》毂作“縠”,似误。按縠为丝织品,回縠不词。毂指车,正和“往而不复” 相应,径改。回毂即回车。

按:此韵写“玉河烟柳”一景。


若夫泗流之萍藻弥芳,金口之芙蓉可采①。晚潮带雨,见野渡之萧然②;夜泛乘流,听棹歌之欵乃③。沙明波净,秋色初高;夜静水寒,明月可载。排空之雪浪霏霏,拍岸之银涛皑皑。惟其挟诸水以通漕,是以障百川而入海④。


①金口,即金口坝,在城东泗河上。始建不晚于北魏,隋代兖州刺使薛胄以之截泗水使之西流灌田。坝初以土筑,明代易以石,两石之间以铁扣连之,名金扣坝,讹为金口坝。

②“晚潮” 句:杜甫诗:“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此化用之。

③欵乃:行船时的摇橹声。

④“惟其” 句:金口坝的功能是障泗水西流以济运河通漕,故云。“障百川而东之”是韩愈《劝学解》中语,此化用之。

按:此韵叙 “金口秋波”一景


又若坛墠春深,舞雩烟霭①。长林蔽日而青葱,高树团云而叆叇。阴阴嘉木,涤我烦襟;习习和风,吹人裾带。一声鸣鸟,若鼓瑟之未希②;两袖春衫,亦咏归之可再③。既已地接乎防尼④,何必山登乎泰岱⑤?


①舞雩:指舞雩台,旧址在兖城南今泗河南大桥北端,为古人祭天祈雨处。《论语·先进》有“风乎舞雩”语。

②若鼓瑟之未希:见《论语·先进·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叙曾皙:“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

③咏归:见前引《论语·先进》:“……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④防尼,指今曲阜境内的防山和尼山。

⑤泰岱:东岳泰山在兖州以北百余里。

按:此韵写“舞雩春风”一景。


亦若南楼摛藻,东郡驻旌①。依荣椿而亲乌哺②,歌伐木而赓嘤鸣③。万里登台,无事作风急天高之感④;一樽命酒,乌容仅江东渭北之情⑤。泛汉使之星槎,已早随乎返照⑥;瞻青莲之月色,亦何恨乎秋声⑦!原未逢乎多难,岂遽写其不平⑧?


①南楼:指兖州南门楼,即今少陵台。摛藻:诗文写作。东郡指兖州,驻旌:此指杜甫之父杜闲在兖州做官。两句说杜甫在兖州作《登兖州城楼》诗。

②荣椿,古人认为椿树长寿,因用以指代父亲;乌哺,旧称乌鸟返哺,因以喻子女事奉父母。此说杜甫来兖州省视父亲。

③《伐木》:为《诗经》篇名。此诗首句:“伐木丁丁,鸟鸣嘤嘤。”全诗的主旨在歌颂友谊。此处用以写李白杜甫在兖友谊。按杜甫在兖作《题张氏隐居》诗中有“伐木丁丁声更幽” 句,此两用之。

④“万里登台”句:杜甫《登台》诗:“风急天高猿啸哀……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此化用之。

⑤江东渭北:杜甫《春日忆李白》诗:“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⑥汉使星槎:见《博物志》,有人乘槎到了天河,见到牛郎织女云云。此似指李白奉诏入京为翰林学士,但终被赐金放还。

⑦青莲:李白号青莲居士。兖州城东有青莲阁,塑有李白及其子女像。“亦何恨乎秋声”为欧阳修《秋声赋》成句,此借用之。

⑧两句谓李白事。白因永王璘事流放夜郎,途中遇赦。故曰未逢多难;杜甫怀李白诗有“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等句,是谓写其不平。

按:此韵由“南楼夕月”一景而写杜甫李白在兖州事。


故其为诗也,高瞻岳影,则云荡胸中①;宴集石门,则龙吟泓下②。客窗对雨,惊心于幕燕河鱼③;清渚泛舟,得句于鸣蝉洗马④。张梨杜酒,时过隐居⑤;鲁殿秦碑,方依亲舍⑥。蒲荒菱熟⑦,既其曲之弥高;橘颂莼羹⑧,亦厥音之近雅。浣花溪上⑨,空遥望于南天;挂月城头,幸俯临乎东野。


①云荡胸中:杜甫《望岳》有“荡胸生层云”句。

②龙吟泓下:杜甫《刘九法曹郑瑕丘石门宴集》有“泓下亦龙吟”句。

③幕燕河鱼:杜甫《对雨书怀走邀许十一主簿公》:“震雷翻燕幕,骤雨落河鱼。”

④鸣蝉洗马:杜甫《与任城许主簿游南池》:“晚凉看洗马,森木乱鸣蝉。”

⑤张梨杜酒:杜甫《题张氏隐居》:“杜酒徧劳劝,张梨不外求。”

⑥鲁殿秦碑:杜甫《登兖州城楼》:“孤嶂秦碑在,荒城鲁殿余。”

⑦蒲荒菱熟:杜甫《与任城许主簿游南池》:“菱熟经旬雨,蒲荒八月天。”

⑧橘颂莼羹:杜甫《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向来吟橘颂,谁欲讨莼羹。”

⑨浣花溪:在四川成都,杜甫草堂在其旁。

按:此韵从南楼生发,是点化融会杜甫诗句而成。


至于开觉路于大千,得禅宗于秘笈。古庵之塔影难攀①,石佛之灵泉可汲②。西来何意③?空闻簷铎之丁东;上乘难参④,讵借樽罍之注挹。虚传牛斗之棲,谁启蛟龙之蛰⑤?经中贝叶,勿庸枯坐而求;座底莲花,讵以棒喝而入⑥。


① 古庵塔影:古庵指兖州城内兴隆寺,寺内有兴隆塔,光绪十四年《滋阳县志·古迹》说“宝塔高数十丈,耸立云表。”据说始建于隋代。现为省文保单位。

②石佛灵泉:光绪《滋阳县志·古迹》:“宋石佛寺……有大石佛像。殿前有圣水井,井有灵石,方不盈尺,一面刻咒水变成甘露真言……”

③西来何意:是佛教禅宗斗机锋常用话头。指达摩从西方来中土的意思。

④上乘:指大乘,是佛教中较小乘高一层次的教义。

⑤“讵借” 二句:此联上句写兴隆塔,下句写石佛灵泉。牛斗指二十八宿中的两颗星,以此形容塔高。

⑥贝叶:指贝叶经。西土佛教典籍往往以贝叶写成。莲花,指莲座,佛教神祗座位往往饰以莲花。棒喝:以棒击打或大声喝叫以警醒愚顽,是佛教禅宗促使修行者开悟的手段。

按:此韵合写“兴隆塔影”、“石佛灵泉”二景,此二景均与佛教相关。


他如阳峰崇其祀①,甑阜象其形②。济洸浩浩,漕沂泠泠③。耕郭外之田,贤关伊迩④;过柳下之墓,圣域曾经⑤。疏氏里中,可指某丘某水⑥;韦公园里,亦曾为英为灵⑦。此皆由一时之建白,乃以传千古之汗青。


①阳峰:指城西三十里的嵫山,嵫山又名嵫阳山。该山东峰之巅有太玄观,故云“崇其祀”。

②甑阜:指甑山,为城北一土阜。此二句出康熙十一年《滋阳县志》卷一引《通志》:“邹鲁之间,汶泗之会,阳峰据其西,甑阜枕其北。”又,《滋阳县乡土志》:“甑山,在城北五里石马村后。无石,地势所聚,高若大阜。”

③“济洸” 句:济、洸、漕、沂皆兖州水名。

④郭外之田:指城南兴隆庄镇火神庙、三官庙等村,清代时称陋地。光绪十四年《滋阳县志·古迹》:“……故老相传,颜子为邑人……城南八里南砂堆社为颜子郭外田。”贤关:出《汉书·董仲舒传》,董仲舒上书有“太学者,贤士之所关也,教化之本原也。”伊迩:不远。

⑤柳下之墓:《滋阳县志·古迹》:“柳下惠墓在城西八里进贤社。”按其地即今高庙村。柳下惠,春秋时著名贤人,《孟子》称其为和圣。

⑥疏氏:指汉代疏广、疏受叔侄二人,曾为汉宣帝太子太傅。康熙十一年《滋阳县志》记:“二疏故里,在县西北四十里高吴社。”

⑦韦公园:指韦园,故址在今兖城中御桥南路东。韦公指韦贤。《滋阳县志·古迹》:“韦园在县东百余步。汉丞相韦贤受诗于瑕丘江公,为就业之所。”

按:此韵叙滋阳县范围内的其它古迹。


又如娄庄之在赤汉①,钟离之得素书②。垂绿阴于檀城,上古之遗踪可溯③;飘红云于桃岸,东门之故址未墟④。泉名蒋翊⑤,冢记茂舒⑥。虽陟遐之自迩⑦,已推类以尽馀。此俱秉周礼之遗,观易象春秋之在鲁⑧;宁第夸幅员之广,控海岱及淮而为徐⑨。


①娄庄:在县城西南王因镇,又名娄公集,康熙十一年《滋阳县志》记:“汉建信侯娄敬之居于齐,至敬始迁居于邑之西辛王社,遂号其地为娄公庄。”赤汉:指汉代。按古代流行的五德终始说,汉主火德,色赤,故云。

②钟离:指东汉钟离意。曾任瑕丘令,又任鲁相。《搜神记》卷三记其为鲁相时发夫子瓮,“得素书,文曰:后世修吾书,董仲舒;护吾车,拭吾履,发吾笥,会稽钟离意……”康熙十一年县志记:“钟离意得素书处木坊,在滕村店。”按滕村店即今新驿镇店子街。

③檀城:遗址在今大安镇二十里铺。檀为春秋侯国,汉为檀乡。康熙十一年《滋阳县志》引《地志》:“瑕丘檀城,古灌檀也。”瑕丘为滋阳古称。

④“飘红云”句:李白《鲁东门泛舟》二首中有“水作青龙盘石堤,桃花夹岸鲁门西”句,此所谓东门之故址,当指青莲阁。

⑤泉名蒋翊:清李中和作《滋阳十四泉记》,其中有上下蒋翊泉。蒋翊字元卿,为西汉时兖州刺史,以廉洁著称。

⑥冢记茂舒:康熙十一年县志记:“董茂舒墓,在城南十里马青社。”据说董茂舒为汉董仲舒之兄。

⑦陟遐之自迩:《尚书·太甲》:“若升高,必自下,若陟遐,必自迩。”指做事应循序渐进。

⑧秉周礼之遗:见《春秋》昭公二年:“春,晋侯使韩君来聘”条,《左传》:“观书于太史氏,见易象与春秋,曰,周礼尽在鲁矣!”

⑨控海岱:《尚书·禹贡》:“海岱及淮为徐州。”

按:此韵叙滋阳古迹,总结其地位之重要。


尔来川航圣渎,域履子驹①。九仙山峙,五老峰纡②。犹有乡人之饮酒③;乃知国史之浚洙④。鲁壁之金丝未寂⑤,灵光之石阙已渝⑥。何处趋庭,问诗问礼⑦?此中植楷,几荣几枯⑧?春雨杏坛,幸会心之不远⑨,秋风蒲圃⑩,亦相赏之不孤⑩。


①子驹: 鲁国城门名。见《左传》文公十一年:“十月甲午,败狄于鹹,获长狄侨如,……埋其首于子驹之门”。

②九仙山、五老峰:据乾隆甲午重修《曲阜县志》:“县北四十五里有甑山,俗名九仙山。”“尼山在县东南六十里……山有五峰相连,曰五老峰。”

③乡人之饮酒:《仪礼》有《乡人饮酒礼》篇。

④国史之浚洙:《春秋》庄公九年:“冬,浚洙。”

⑤“鲁壁”句:秦始皇焚书时孔鲋藏书于壁,后被发现,即古文尚书。孔尚任《阙里新志·古迹志》:“鲁壁,即金丝堂也。……汉鲁恭王余封于鲁,欲坏孔子宅以广其居,闻壁中金石丝竹之声,乃得藏书。”

⑥“灵光”句:灵光指鲁灵光殿。汉代鲁恭王所建。王延寿曾作《鲁灵光殿赋》。

⑦“趋庭”句:见《论语·季氏》:孔子“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学礼乎?……”按,鲤指孔子之子孔鲤。

⑧“植楷”句:按此处楷似应为桧之误。植楷为子贡庐墓事,并无几荣几枯的事;植桧为孔子事,《阙里志》载孔子手植桧:“世谓之再生桧。晋永嘉三年枯死,隋义宁三年复生。”以下叙数次荣枯事。

⑨杏坛:在孔庙大成殿前。孔继汾《阙里文献考》:“杏坛在宋以前,本为殿庙旧址。宋天禧间,四十五代孙道监修祖庙,移殿于北。不欲毁其古迹,因庄子有孔子游乎缁帏之林,休坐乎杏坛之上语,乃除地为坛,环植以杏,名曰杏坛”。

⑩蒲圃:是屡见于《左传》的地名,如襄公四年:“初,季孙为己树六槚于蒲圃东门之外”;

十九年:“公享晋六卿于蒲圃”;定公八年:“将享季氏于蒲圃而杀之”。其地在曲阜东门外。

按:此韵写曲阜县古迹。


其在宁也,则居岱之阳,在汶之上。践梁父之故墟①,揽菟裘之盛况②。春城之花雨缤纷③;蛇渊之珠光滉漾④。山名虎尾,乃不咥人⑤;岫矗凤屏,浑如列嶂⑥。


①梁父:汉设梁父县,属泰山郡,后改岱山县。据《泰安历史文化遗迹志》,有东良父、西良父、南梁父,南梁父在今宁阳境。

②菟裘:见《左传》隐公十一年:“使营菟裘,吾将老焉。”按,不只宁阳,泗水、新泰等均有所谓谓菟裘。

③春城:光绪十三年《宁阳县志·沿革考》:“春城:侯国。班书王子侯表有春城,侯允,东平炀王子。而地理志不载春城,盖偶失之。此地应属大河郡,后隶东平国。旧志云:故城在今县西北三十里汶水之阴。”

④蛇渊:《春秋》定公十三年:“夏,筑蛇渊囿。”《水经注·汶水》:“蛇水又西南径铸城西,《左传》所谓蛇渊囿也。”按铸为东周候国,《路史》谓在兖之龚丘治。龚丘即宁阳。

⑤虎尾山:光绪十三年《宁阳县志》云“在告山北,上有虎峪。”虎尾咥人,见《周易·履》:“履虎尾,不咥人。亨。”

⑥凤屏山:光绪十三年《宁阳县志》云“俗名老鼠山。”

按:此韵写宁阳县之古迹名胜。


其在邹也,则四基之山恒峙①,三迁之里常新②。泰岳岩岩,如睹养成之气③;机声轧轧,犹钦劝学之人④。诸若冈陵之巍峻⑤,难方峄孔之嶙峋⑥。树抚孤桐,高山流韵⑦;云生古洞,素练无垠⑧。尼父之威仪肃穆⑨,纪王之城阙沦湮⑩。笑郗鉴之潜踪,世也犹知有晋⑾;辨李斯之篆刻,客亦何负于秦⑿!


①四基山:在邹县东北,孟子墓所在。

②三迁之里:相传孟子幼时,家庭居住环境不利于学习,孟母曾三次迁居。事见《列女传》。

③泰岳岩岩:见《诗经·鲁颂·閟宫》:“泰岳岩岩,鲁邦所詹”。养成之气:见《孟子·公孙丑》篇有:“吾善养吾浩然之气”。

④机声:为孟母教子故事。见《列女传》:“孟子之少也,既学而归,孟母方绩,问曰:学何所至矣!孟子曰:自若也。孟母以刀断其织。孟子惧而问其故。孟母曰:子之废学,若吾断斯织也!”

⑤冈陵:指冈山,在邹县城北。

⑥峄孔:指峄山,在邹县南,因山多孔洞,故名峄孔。

⑦孤桐:峄山上有孤桐寺。按《禹贡》所载之贡品有峄阳孤桐。桐木是做琴的材料,故有“抚孤桐”,“高山流韵”语。

⑧古洞:指峄山上的白云洞。

⑨尼父:指孔子 。孔子诞生地尼山,清代属邹县。

⑩纪王城:在邹县峄山附近,实为春秋时邾国都遗址。后名纪王城村。

⑾郗鉴:晋末兖州刺史,曾率部在峄山一带避难并抗击后赵。《水经注》谓峄山有大峄,名郗公峄。“犹知有晋”,化用陶潜《桃花源记》中语:“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⑿李斯之篆刻:指峄山上的秦始皇东巡时李斯所立颂功碑。“亦何负于秦哉!”是李斯《谏逐客议》中语。

按:此韵叙邹县古迹名胜。


其在峄山上者,南北有大小之目①,左右见岩穴之奇。大宋锡之侯爵②,有明祀之神祗③。书门纪于丞相④,灵岩祭于有司,五花莲峰⑤,跗萼之始开何日?妙光名洞,慧珠之普照无私⑥。问遗稿于茂陵,仅存败箧⑦;歌新诗于杜甫,已少完碑⑧。


①大小之目:《水经注》记峄山有“大峄”;明人曾在山阳刻“大峄”二字。《邹县志》记有“小峄山”,说白龙洞中有石似峄山形,即为小峄山。

②大宋锡之侯爵:指宋延祐时遣官祭峄山,封灵岩侯。

③有明祀之神祗:明景泰四年遣刑部尚书薛希琏祭峄山神,立碑于百步石上。

④书门纪于丞相:指秦始皇东巡时李斯颂功勒石,谓之书门。

⑤五花莲峰:又称五华峰,为峄山主峰。

⑥妙光洞:为峄山名洞,夕阳西照时,霞光万道,绮丽无比。

⑦“问遗稿”句:茂陵指汉武帝。司马相如死后,武帝遣人去其家,仅得封禅书一卷。宋林逋诗有“茂陵他日求遗稿,犹喜曾无封禅书”。

⑧杜甫《登兖州城楼》诗,有“孤嶂秦碑在”句。又,杜甫有《李潮八分小篆歌》:“峄山之碑野火焚,枣木传刻肥失真……”此诗亦曾刻在峄山,后毁。

按:此韵专写峄山史迹及风光。


其在泗也,当蒙费之交冲①,资泗洙之灌溉②。卞明建国,旧登鲁史之编③,陪尾穷源,已历有虞之代④。难问其详,聊存其概。访书台于孔氏,吾道未湮⑤;赐采邑于卞庄,其人斯在⑥。


①蒙费:皆地名,《兖州府志》:“泗水,古之卞国也……其北为蒙,其南为费。”

②泗洙:泗水、洙水。古时二水自泗水县北合流而下,至曲阜城北分为二水,洙水在北,泗水在南。孔子在洙泗之间聚徒讲学,后因以之代称儒家。

③卞明:古卞城在今泗水城东五十里,为古卞明国。鲁史指《春秋》,该书襄公二十九年“夏五月,公至楚”条《左传》“公还及方城,季武子取卞……”。

④陪尾:泗水县城西陪尾山,为泗水发源处。有虞,即舜。有说泗水有漏泽,即舜渔之雷泽。

⑤书台:即孔子读书台。《兖州府志·山水》载泗水有圣公山:“在县东南六十里,山颠有孔子书台遗迹。”

⑥卞庄:指卞庄子,鲁大夫,卞城为其采邑。卞庄以勇武著称,《论语·宪问》以其勇并称于冉求之艺。

按,此韵写泗水县名胜古迹。


其在滕也,则黄叶青莲①,山钟其秀;郳犂於莬②,代袭其芳。墓修奚仲③,祠祀孟尝④。陶朱情殷于居积⑤,文公志切于尊王⑥。居休于薛⑦,代祀城梁⑧。洵幅员之式廓,繄止旅之允荒。


①黄叶山:在滕县城东北。青莲山,应作莲青山,在城东北。

②郳犂於莬:《兖州府志·古迹》记滕县有郳犂来城。《左传》庄公五年:“秋,郳犁来来朝。”於莬:《左传》庄公五年:“斗穀於菟为令尹,自毁其家以纾楚国之难。”按斗穀於即斗子文,楚国令尹。

③奚仲:夏代人,官车正。《水经注》:“漷水又西南,经薛县故城北,夏车正奚仲之国也。城南山上有奚仲墓。”

④孟尝:指战国齐贵族孟尝君田文,封薛公。《兖州府志·祠庙》记孟尝君墓在薛城东门外。

⑤陶朱:指范蠡。刘向《列仙传》记他弃官后曾在兰陵卖药,居积致富。按滕县羊庄有陶朱公庙,《滕县志·侨寓》有范蠡。

⑥文公:即滕文公,《孟子》有《滕文公》篇,阐发其王道政治思想。

⑦居休于薛:《兖州府志·古迹》记滕县有故休城,“孟子去齐,居休即此。”又有故薛城。

⑧代祀城梁:明万历十三年《滕县志 古迹志》:“梁城,在县东漷河之阳,止有一台,旧城基也,号‘古梁城’。”万历四十二年《兖州府志·古迹》亦记滕县有梁城。

按:此韵写滕县古迹名胜。


至于峄有熊耳夹谷之遗躅①,鄫城偪阳之称名②。金有于李龙蛇之迹③,范张鸡黍之情④。既观鱼于棠之贻诮⑤,亦筑台于郎之未更⑥,阳谷纪齐桓之会⑦,汶上速闵氏之行⑧。寿更播夫百忍⑨,言难尽乎六城⑩。


①熊耳山:在峄县北六十里。夹谷,指夹谷之会,见《春秋》定公十年,“公会齐侯于夹谷”。《兖州府志·古迹》记峄县孟壤城北有夹谷山,“土人亦相传为齐侯城”。按,夹谷之会的所在,有多种说法,此说只可算其中之一。本赋中有很多此类情况,不再一一说明。

②鄫城、偪阳:《兖州府志·古迹》载峄县有故鄫城,在县东八十里;故偪阳城,在县南五十里。

③于李:指唐人于志宁、李白。《兖州府志·古迹》载于志宁书庾子山《枯树赋》石刻和李太白书“壮观”二字碑在金乡县儒学内。

④范张鸡黍:为金乡著名故事。范为范式,他与张劭为友,感情深厚,生死不渝。范式曾炊黍杀鸡招待张劭,习称范张鸡黍。《兖州府志·古迹》载金乡县有鸡黍城,在县西南三十五里……其旁有范巨卿(即范式)墓。

⑤观鱼于棠:事见《春秋》隐公五年,“春,公观鱼于棠。”《公羊传》:“何以书?讥。何讥尔?远也。”《兖州府志·古迹》载鱼台县有“武棠亭,在县北二十里……今谓之观鱼台,县所由名。”

⑥筑台于郎:《春秋》庄公三十一年“筑台于郎”。《兖州府志·古迹》载鱼台县有郎亭,在县东南。

⑦齐桓之会:《春秋》僖公三年,“秋,齐侯、宋公、江人、黄人,会于阳谷。”《兖州府志·古迹》记阳谷县有会盟台,在县治以南。

⑧闵氏之行:闵氏指闵子骞,孔子弟子,《论语·雍也》:“季氏使闵子骞为费宰,闵子骞曰:善为我辞焉,如有复我者,则吾必在汶上矣。”

⑨百忍:唐寿张人张公艺九代同居,唐高宗曾问他何以能如此,张公艺在纸上写了一百个忍字。事见《旧唐书·孝友传》。寿张,今梁山县。

⑩六城:指本韵所涉及的峄县、金乡、鱼台、阳谷、汶上、寿张六县,清代均属兖州府。

按:此韵述六县古迹。


夫惟济宁之隶于兖也,旧是樊城,亦称亢父①。千尺高樯,几声柔橹。杜子美放舟之处,皓月弥妍②;贺知章骑马之场,青帘欲舞③。灌婴骂座,气吐虹霓④;太白登楼,杯传鹦鹉⑤。樽开竹叶,不辞佩解金龟⑥;梦入梨花,何啻山摧玉树⑦。摩遗碣于蔡邕,寄新诗于杜甫⑧。吹竽鼓瑟,不妨为之歌齐⑨;酌醹饮醇,岂必因之去鲁⑩。


①樊城、亢父:万历《兖州府志·古迹》记济宁州有“故樊城,在州北,汉置”;“故亢父城,……在州南”。

②杜子美:即杜甫,有《与任城许主薄游南池》诗,作于济宁。南池在济宁城南运河岸。

③贺知章:唐代诗人。李白《饮中八仙歌》有:“知章骑马似乘船”句。按,曾任任城县令,在济宁与李白有过交往的贺公,旧时多以为是贺知章,其实应是他的从祖弟贺知止。见钟振振《关于李白任城县厅壁记之本事与系年》。

④灌婴骂座:灌婴,西汉时人,济宁城西有贯庄,亦称灌庄,《兖州府志》载有“灌婴墓,在州东三十里。”按《汉书》所载使酒骂座的是灌夫而非灌婴,此为作者之误。

⑤太白登楼:济宁有太白酒楼。鹦鹉,指鹦鹉杯,一种名贵酒杯。

⑥佩解金龟:李白《对酒忆贺监》诗序:“太子宾客贺公,于长安紫极宫一见余,呼余为谪仙人,因解金龟换酒为乐……”竹叶,指竹叶青酒。

⑦山摧玉树:形容酒醉。《世说新语·容止》:“嵇叔夜……其醉也,傀俄若玉山之将崩”;杜甫《饮中八仙歌》:“宗之潇洒美少年,举觞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树临风前”。

⑧摩遗碣于蔡邕:当指相传为蔡邕所书的《汉庐江太守范式碑》,见《兖州府志·古迹》。

寄新诗于杜甫:似指李白《沙丘城下寄杜甫》诗,诗实作于瑕丘(兖州),但古人不解沙丘何在,而坚信李白长期住在济宁,故云。

⑨歌齐:见《礼记·乐记》:“齐者,三代之遗声也,齐人识之,故谓之齐……明乎齐之音者,见称而让……”。

⑩去鲁:指孔子离开鲁国周游各国。按孔子55岁时开始离开鲁国,在外共14年。

按:此韵写济宁州古迹,清代济宁为直隶州。


亦惟宗圣名区,嘉祥古县①。小邑试贤宰之牛刀②,天山传将军之羽箭③。山无曲径,澹台之芳躅非遥④;瓜莫断根,曾子之遗徽如见⑤。千峰倒影,俨虎踞而龙蟠;一岫摩空,皆兰宫而桂殿⑥。


①宗圣:指孔子弟子曾参,嘉祥人。元代封郕国宗圣公,明改称宗圣。

②贤宰之牛刀:贤宰指孔子弟子子游(言偃),曾为武城宰。《论语·阳货》:“子之武城,闻弦歌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武城在嘉祥县。

③“天山”句:指唐薛仁贵事。乾隆三十五年《兖州府志》卷三十二《辨误》:“嘉祥城东北相传有薛仁贵墓。明万历间县令重修之,树一石门,题曰唐名臣薛仁贵之墓。按唐史,仁贵绛州龙门人,从征高丽有功,封平阳郡公,永淳二年卒。官给轝还乡里。是仁贵葬处亦在绛州龙门。此地有墓恐误。”薛仁贵有三箭定天山的传说,时人歌曰:“将军三箭定天山,壮士长歌入汉关”。又,唐人李益《塞下曲》有“莫遣只轮归海窟,仍留一箭定天山”句。

④澹台:指澹台灭明,字子羽,孔子弟子。为南武城人。

⑤瓜莫断根:《孔子家语·六本》:“曾子耘瓜,误斩其根。曾皙怒,建大杖以击其背……”《兖州府志·古迹》载嘉祥有耘瓜台。

按,此韵写嘉祥县古迹。


此数邑者,要皆山分岳色,水济漕渠。奇兽游于郊薮,珍禽祀于爰居①。治尚挥弦而理②,士多带经而锄③。茧丝成为綦缟,玉质重乎璠玙④。承庄子禽孙之后⑤,得周情孔思之馀⑥。


①爰居:海鸟名。《国语·鲁语》:“海鸟曰爰居,止于鲁东门之外三日,臧文仲祭之,展禽讥焉。”

②挥弦而理:即鸣琴而治,宓子贱事,见前注。

③带经而锄:汉倪宽好学,家贫,田间耕作亦带经书。见《汉书·倪宽传》

④“茧丝”句:綦缟为丝织品;璠玙为美玉。

⑤庄子禽孙:《诗经·閟宫》:“周公之孙,庄公之子。”指鲁僖公。禽指伯禽,周公之子。

⑥周情孔思:唐李汉《韩昌黎集序》:“日光玉洁,周情孔思。”指周公和孔子的思想感情。

按:此韵综叙兖州风土民情。即明《兖州府志》所说的“其俗温厚驯雅,华而不佻,有先圣贤风”;清《滋阳县志》说的“土风和厚,家多弦诵,民俗驯谨,无狙犷气” 。


当此阳和已遍,冰雪销溶。惠风荡荡,乐意雍雍。十里香尘,游千家之士女;一犁新雨,听四野之歌农。未醒春眠,早入周公之梦①;尽成薄醉,非关鲁酒之醲②。游将焉往?吾愿相从。


①周公之梦:为孔子事。见《论语·述而》:“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周公!”

②鲁酒之醲:《庄子·胠箧》有“鲁酒薄”的说法,醲为味厚,此言尽成薄醉,无关鲁酒之厚薄,更突出春游之惬意。

按:从此韵起转叙春游。


则见千峰烟直,万岫云开。或近瞻乎新甫,或远眺乎徂徕①。茵坐宜阳之草②,香传庾岭之梅③。仙犬吠花村之月④,醍醐催醉客之杯⑤。东岳峰高,既摩空而见碧尽⑥;南山雨歇,亦排闼而送青来⑦。


①新甫、徂徕:皆鲁地山名。《诗经·閟宫》有“徂徕之松,新甫之柏”句。

②宜阳之草:唐李华诗《春行即兴》:“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③庾岭之梅:庾岭即大庾岭,在江西广东交界处,以盛产梅花著名。

④仙犬吠月:宋李拱有“月明无犬吠花村”句。

⑤醍醐:美酒。

⑥明邵宝《青山歌》有:“参差一碧皆摩空”。

⑦宋王安石《书淮阴先生壁》:“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按:此韵写春游所见风光。


亦或携樽古涧,泛棹洪河。两三人乘野航而渡,四五尺添春水之波①。羌朱桥之日丽,抑漕挽之风和。龙角方新②,跃千层之锦浪;鱼苗初上,动两岸之绿莎。幸睹清澜之美,奚辞旨酒之多。


①“两三人”句:化用杜甫诗“秋水才深四五尺,野航恰受两三人”。

②龙角:星宿名。《史记· 天官书》:“ 杓携龙角,衡殷南斗”。此谓阳气上升,春意渐浓。

按:此韵写春游中之泛舟。


时则百卉新,千花吐;秀芝兰,芳蘅杜①。红云烂处,春满杏坛;绿荫来时,行遵桑土②。飘柳岸之微风,过桃林之绿雨。拾芳园之榆荚,何啻万钱③;耸墓道之石楠,独有千古④。


①蘅杜:香草。

②桑土:种桑树之土地。《诗经· 豳风·鸱鸮》:“彻 彼桑土”。

③“拾芳园”句:李白《春感》:“榆荚钱生树,杨花玉糁街”。

④墓道之石楠:《兖州府志·古迹》载颜回墓前有石楠树二株,大可三四十围,传为颜回生前所植。

按:此韵写春游所见花木。


抑观夫雁归已稀,芳禽必至;娇柳争黄,初荷比翠①。无复记六鹢之飞②;时复增林中之媚。斜风细雨,看燕舞之翩跹;斗酒双柑,听莺歌之抗坠③。信唤雨之有由④,讵鸣春之无意?④                  


①娇柳争黄:谓黃莺;初荷比翠:指翠鸟。

②六鹢:见《春秋》僖公十六年:“六鹢退飞过宋都。”鹢,一种水鸟。

②斗酒双柑:《云谷杂记》引《高隐外书》:“戴颙春携斗酒双柑,人问何之,曰往听黄鹂声”。

④唤雨:指鸠。宋高观国词:“云唤阴来鸠唤雨”。

⑤鸣春:指燕子。唐唐彦谦诗:“沙头小燕鸣春和”。

按:此韵着重写春游时所见之禽鸟。


此即小山之下,野水之滨。后思来者,前望古人。写胸中之磊块①,发泽畔之吟呻②。孰越时而不泯,何历世而如新。将情深于凭吊,辄兴寄乎登临。


①胸中之磊块:《世说新语·任诞》:“王大曰:阮籍胸中磊块,故须酒浇之”。              

②泽畔之吟呻:屈原《渔夫》:“屈子既放,行吟泽畔……”

按:此韵及下韵写春游之所思所感。


矧夫于山思孔子之登,观水忆圣人之钓①。仲子有宫②,奚斯作庙③。梁摧侈殿,但剩荒烟;篆蚀丰碑,空馀野烧。衢迷五父④,惊心于夕阳之易残;势□三家⑤,兴感于春寒之犹峭。讵东周为尼父之空谈⑥,宜南楼增少陵之凭眺⑦!


①孔子之登:《孟子·尽心》:“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圣人之钓:《论语·述而》:“子钓而不纲”。

②仲子有宫:《春秋》隐公五年:“九月考仲子之宫。”《公羊传》:“考宫者何?犹入室也。始祭仲子也。”仲子,鲁桓公母。

③奚斯作庙:《诗经·閟宫》:“新庙奕奕,奚斯所作”。奚斯名公子鱼,鲁国大夫。

④ 衢迷五父:孔尚任《阙里新志·古迹志》:“五父衢,在曲阜县东南五里,先圣殡母之所。”

⑤势□三家:印本一字不清。疑为“失”字。三家,指孟孙氏、叔孙氏、季孙氏三家,因皆出自鲁桓公,又称三桓。三家的家臣势力膨涨,对国君构成威胁,孔子当政时曾对其进行打击。

⑥尼父:指孔子。孔子所编《春秋》一书所载为东周前半史事,孟子说过“孔子作《春秋》而乱臣贼子惧”,而事实是春秋以后的战国更乱,故曰“空谈”。

⑦南楼:即兖州南城楼。杜甫登临作诗于此,见前注。

按:此韵写由春游所见古迹已沦为荒烟衰草而引发的感慨。


总之,时各有其兴废,势难凭乎岳渎①。万民是若,虽幸我禽父之有孙②;一变难期③,已肇于成王之命叔④。惟鲁道之亲亲⑤,尚周文之郁郁⑥。户习诗书,风钦朴樕⑦。礼教信义,既得此之已稀;删定赞修⑧,实生是之使独⑨。


①岳渎:指五岳(嵩、泰、华、衡、恒)四渎(江、淮、河、济),此泛指山河地理形势。                

②万民是若:《閟宫》:“新庙奕奕,奚斯所作;孔曼且硕,万民是若”。禽父:指鲁国第一任国君伯禽,是周公长子。有孙谓鲁僖公,因《閟宫》是为颂僖公之作。

③一变难期:《论语·雍也》:“子曰:齐一变,至于鲁;鲁一变,至于道”。                

④成王之命叔:指周成王命其叔父姬旦(周公)佐政。

⑤鲁道之亲亲:《中庸》:“仁者人也,亲亲为大”。

⑥周文之郁郁:《论语·八佾》:“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⑦风钦朴樕:朴樕,即朴素。

⑧删定赞修:指孔子对古代文献的整理。

⑨实生是之使独:《庄子·养生主》:“……天也,非人也,天之生是使独也。”此为借用。意谓孔子业绩是天生之以使其独立完成的。

按:此韵由春游之感慨,回到兖州的风俗特征,照应前文。


歌曰:乘春风兮作春游,溯彼济河兮惟兖州①。景孔颜兮泗上②,羡李杜兮楼头③。悦且服兮三千弟子,盟且会兮十二诸侯④。孰若逝流光兮一瞬,孰若绵道统兮千秋!洵贤与圣之永存兮,原不资乎帷幄之筹。


①《尚书·禹贡》:“济河惟兖州”。

②孔颜:孔子和颜回。此指宋周敦颐所说“孔颜乐处”,为儒家所追求的安贫乐道的至乐境界。《论语·雍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述而》:“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③李杜:李白和杜甫。李白北游齐赵后定居于瑕丘,杜甫于开元二十年到兖州省父,与之相遇订交,结为挚友。两人诗集中都有作于兖州的诗作。

④盟且会兮十二诸侯:《春秋》成公二年:“公及楚人、秦人、宋人、陈人、卫人、郑人、齐人、曹人、邾人、薛人、人盟于蜀”。        


又歌曰:乘春风兮化日舒,如游帝世兮大野潴①。嵫山高兮出器车,洙水清兮现图书②。文教广被兮乐只且③,万里破浪兮藉吹嘘④。琢美玉兮琼琚,笼小草兮茹藘⑤。畅然满志兮意踌躇。


①大野潴:指今巨野县北的大水泽,《尚书·禹贡》:“大野既潴”。          

②出器车、现图书:见《礼记·礼运》:“故天不爱其道.地不爱其宝.人不爱其情,故天降膏露.地出醴泉.山出器车.河出马图……”又光绪《滋阳县志·杂纪》: “ 明嘉靖间,县境孟家庄里许有土 坟起,相传为宝器库。凡民间婚丧须器皿者爇香虔祷,辄有器罗列,称所用数,不知何自来也。事毕舁还故处,转瞬失之,亦不知何往。如是为常,民甚便之……”

③乐只且:《诗经·王风·君子洋洋》:“其乐只且”。只且为语助词,无义。

④万里破浪:《宋书·宗悫传》有“愿乘长风破万里浪”语,此用其意。

⑤茹藘:即茜草。《诗经·郑风·东门之墠》:“东门之墠,茹藘在坂”。



    进入专题: 牛运震   兖州  

本文责编:sunxuqian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文学 > 中国古代文学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21803.html
文章来源:爱思想首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aisixiang.com)。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