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全面、充分、具体、有针对性、直面问题,对哲学社会科学更好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意义重大。在第二部分“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指导地位”中,指出:“对待马克思主义,不能采取教条主义的态度,也不能采取实用主义的态度。如果不顾历史条件和现实情况变化,拘泥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特定历史条件下、针对具体情况作出的某些个别论断和具体行动纲领,我们就会因为思想脱离实际而不能顺利前进,甚至发生失误。什么都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语录来说话,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没有说过的就不能说,这不是马克思主义的态度。同时,根据需要找一大堆语录,什么事都说成是马克思、恩格斯当年说过了,生硬‘裁剪’活生生的实践发展和创新,这也不是马克思主义的态度。”[1]
习近平总书记这里强调两种“不是马克思主义的态度”:一是教条主义的态度,二是“实用主义的态度”。这两种态度虽然表现不一,但本质是一样的。教条主义是把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特定历史条件下、针对具体情况说的话作为不变的、不分时间地点、到处适用的真理。实用主义是用经典作家的话为自己所用,来证实自己的观点。二者都是把经典作家语录为自己所用,为自己的观点开辟道路。在学术研究中提出自己的观点是学术研究正常的事情,但用经典作家的语录不分时间、地点、不同的情况和条件来验证自己所说的观点就是马克思、恩格斯说过的观点,似乎自己提出的观点经典作家早就说过了,这就不实事求是了。至于这是不是马克思、恩格斯本人的观点只是自己的主观臆断,但给人的感觉是马克思说的观点就是他的观点。所以,教条主义和实用主义的态度都是用经典作家的语录为自己的观点服务,实际上是在忽悠读者。这两种都不是马克思主义的态度,是今天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最大障碍。
教条主义的特点是以马克思主义者的面貌出现,具有很大的迷惑性,往往以“真正”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自居,把马克思主义信仰者的桂冠戴在头上,把自己打扮成马克思主义的正宗,实际上是僵化的马克思主义者,在他们身上看不出一点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本质。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要跟上时代前进步伐,就不能身体已进入二十一世纪,而脑袋还停留在过去”。[2](P147)我们今天的马克思主义研究,不能停留在100多年前的状态,看不到今天的实际,看不到世界和时代的变化,把马克思主义看成静止的,把经典作家当时的看法原封不动搬到今天。马克思主义理论不能实现中国化、时代化发展,就一定不能解释现实,就没有说服力、生命力。这样的结果只能导致马克思主义被边缘化。
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不能采取教条主义和实用主义的态度,对其他理论和思潮同样如此。以新古典经济学为代表的西方经济学在很长一段时间占居经济学的主流地位,也在很大程度上被当作经济发展的指导理论。但是,在实践中人们很快发现,这一理论没有把实践发展和时代进步的许多新元素融入其中,理论自身存在的诸多缺陷日益暴露出来。西方主流经济学在假设前提、目标函数最大化、具有充分的信息,以及变量设定的高度抽象、分析工具的过度数学化和模型方法的单一性等方面还停留在几十年前的理论框架。这样的主流理论的致命缺陷是不符合中国国情,不能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虽然其揭示的市场经济运行一般规律我们需要认真研究,实事求是分析并吸收其合理成分。但是,我们决不能再迷信于西方主流经济学,更不能把它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
今天教条主义和实用主义的另一表现还反映在对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潮上。目前,“西马”思潮和理论比较热,尤其是青年人中以研究“西方马克思主义”为傲。这一思潮是以20世纪80年代以前资本主义发展的现象为依据而形成的,对他们的总体判断属于左派思潮。对此我们不能不研究、不重视、不分析、不借鉴。但也不能盲目照搬,更不能当作教条来引导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研究。这一思潮在西方社会有一定影响,但不占主流,并且影响在衰弱。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在对待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上,有僵化倾向;二是没有切实从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变化的实际出发,没有看到经济全球化引起世界出现的新特点,更难以从中国实际出发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问题。把“西方马克思主义”吹捧为今天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正宗,我们要抑制这样的势头,不能扩大这样的市场并作为一种学术时髦。“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潮”最大的缺陷是不能解释现实,对资本主义采取过度批判的态度,批判资本主义本身并没有什么错,但马克思主义不能只是具有批判功能,更重要的是在实践中证明自己的理论是科学,我们按照自己的理论集中精力做好了自己的事情,这才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精要。而不是按照不切实际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去做无法实现、带有理想主义色彩的美好愿望。
无论是教条主义还是实用主义,在观念上的根源是思想不解放,没有实事求是地研究问题,自觉不自觉地把自己的思想禁锢在某种框框中,不以实践和时代发展为依据,把自己的观念作为第一位的标准,分析什么问题都把经典作家的语录挺在前面,只要在经典作家的语录中找到为自己所用的依据就认为是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而不是把事实和实践作为检验标准。这样的思想观念根本就谈不上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
教条主义和实用主义不仅是理论研究的态度,还是理论引领和指导实践的问题。理论和实践是分不开的,理论一旦形成,一定会对实践产生影响,甚至是关键性的影响,理论研究出现了偏差,势必对实践产生误导,给实践发展带来损失。民主革命时期教条主义和实用主义给革命造成损失的教训尤为深刻,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这方面所犯的错误也有几次反复,对革命和建设带来的危害也记忆犹新。教条主义和实用主义不仅对理论发展产生致命打击,实践上付出的代价也是巨大的。教条主义和实用主义的态度既影响理论,也危害实践。我们强调用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理论,这既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本质要求,也是我们事业实践发展的客观需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最终要落实到怎么用上来。”“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新形势下,坚持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这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和活的灵魂。马克思主义是随着时代、实践、科学发展而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它并没有结束真理,而是开辟了通向真理的道路。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把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结合新的实践不断作出新的理论创造,这是马克思主义永葆生机活力的奥妙所在。”[1]总书记这里所说的马克思主义永葆生机活力的奥妙所在,就是要能够符合实际,解释现实中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各种现象。马克思主义如果不能最终落实到怎么用上来,只是停留在口头上的马克思主义,是没有生命力的。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从我国改革发展的实践中挖掘新材料、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观点、构建新理论,这才是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真正要做的事情。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坚持问题导向是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点。问题是创新的起点,也是创新的动力源。”[1]坚持问题导向必须抛弃教条主义和实用主义的态度,把着力点落实到研究我国发展和我们党执政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上来,落到提出解决问题的正确思路和有效办法上来。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5-19(2).
[2]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