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孟伟: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内涵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139 次 更新时间:2019-02-11 10:48

进入专题: 人类命运共同体  

阎孟伟  


自15世纪末16世纪以来,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封建社会母体中逐渐成熟,同时,随着“新大陆”的发现和欧洲“商业革命”的爆发也开始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开拓,由此开启了经济全球化的历史进程。从根本性质上说,经济全球化就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突破民族国家的界限在世界范围内的拓展,并逐渐形成了由追求价值增殖的资本逻辑决定的“竞争博弈”式的全球化模式。发展到今天,这个模式使世界经济体系本身充满了矛盾、竞争和对抗,给世界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如全球范围内的贫富分化问题、国际政治秩序问题、文化冲突问题、生态环境问题、全球资源的分配问题等,造成全球范围内经济对抗、政治冲突、文化冲突,导致了两次世界大战以及直到今天还在频繁发生的军事冲突等,使这个世界变得越来越不安宁,以至于不少国家对经济全球化这个历史潮流充满了忧虑和疑虑。

中国共产党提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力图为解决这些重大国际问题作出努力。习近平总书记在各种国际外交场合和国内重要会议中多次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进行了详细阐释,并用这一重要理念向世界传递对人类文明走向的中国判断。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国际社会日益成为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不管经济全球化给一个民族国家带来什么样的后果,是受益,还是受害,还是利害并存,都必须面对这个历史潮流。因此,问题不在于一个民族国家能否避开经济全球化的历史潮流,而在于如何面对这个历史潮流的挑战,如何积极地参与到这个历史潮流中,更在于如何通过世界各国的共同努力来克服数百年来经济全球化进程中所包含的内在矛盾和严重弊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提出,旨在把握人类利益和价值的通约性,在国与国关系中寻找最大公约数,建构相互合作、公平竞争、和平发展的新的世界格局,逐步实现人类对和谐共存的美好世界的愿望。为达此目标,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本身包含了足以引导世界走出经济全球化困境的基本价值理念,这些价值理念至少体现在如下五个方面:

其一,针对经济全球化过程的“竞争博弈模式”,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倡导“合作共赢”模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的事业是同世界各国合作共赢的事业。”“合作共赢”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核心理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你输我赢的零和游戏不再符合时代逻辑,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成为各国人民共同呼声。”也就是说,经济全球化不能再沿着以往那种丛林法则和零和游戏的模式走下去了。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才是世界发展的大势。一个国家要发展繁荣,就必须把握和顺应这个世界大势。

其二,追求国际公平正义。当前的经济全球化是在资本逻辑支配下进行的,资本逻辑本身所关注的是“利益的最大化”而不是公平正义。这种价值取向在当今已经赤裸裸地呈现出来,“没有永恒的敌人,也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似乎已成为公认的通则。在这个通则之下,很多人已经不相信有什么普遍的国际正义,不相信正义原则可以引领世界潮流。针对这种情况,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强调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一律平等,尊重各国人民自主选择发展道路的权利,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反对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反对干涉别国内政,反对以强凌弱,“让发展繁荣、公平正义的理念践行人间”!

其三,追求国际关系民主化。针对目前少数西方发达国家主宰经济全球化过程以及由此形成的单边主义、霸权主义,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世界命运握在各国人民手中,人类前途系于各国人民的抉择,因而“我们要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不能搞‘一国独霸’或‘几方共治’。世界命运应该由各国共同掌握,国际规则应该由各国共同书写,全球事务应该由各国共同治理,发展成果应该由各国共同分享”。他强调,“中国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支持扩大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代表性和发言权。主张世界上的事情应该由各国人民商量着办,要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坚决摒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要坚持以对话解决争端、以协商化解分歧,统筹应对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

其四,追求持久和平。持久和平,自古以来就是各民族国家饱受战乱之苦的人民梦寐以求的理想。和平与发展依然是当今世界的主题。中国始终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并把追求持久和平作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本价值理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和平是人民的永恒期望。没有和平,发展就无从谈起。从历史上看,有着五千多年历史的中华文明,始终崇尚和平、和睦、和谐的生存状态,自古就提出了“国虽大,好战必亡”的箴言,“以和为贵”“和而不同”“化干戈为玉帛”“睦邻友邦”“天下大同”等理念更是世代相传。因此,“我们将坚定维护亚洲和世界和平稳定。中国人民对战争和动荡带来的苦难有着刻骨铭心的记忆,对和平有着孜孜不倦的追求。中国将通过争取和平国际环境发展自己,又以自身发展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中国人民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也真诚希望世界各国都走和平发展这条道路,共同应对威胁和破坏和平的各种因素,携手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为此,习近平总书记代表中国人民向全世界发出铿锵有力的誓言:“让铸剑为犁、永不再战的理念深植人心。”

其五,彻底打破国强必霸的逻辑。从历史上看,在现行的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的确存在着国强必霸的现象,英国、德国、美国、日本等,这些国家一旦强大起来,就必然谋求世界霸权,扩充自己的势力范围,甚至直接侵犯其他国家的领土和主权。国强必霸显然是竞争博弈式经济全球化模式的一个基本表现。对此,有人危言耸听地抛出一个所谓“修昔底德陷阱”的论调,认为新崛起的大国必然会威胁现存的大国,现存大国也必然会起而应对这种威胁,从而使大国间的战争难以避免,就像古希腊史学家修昔底德曾经描述的雅典挑战斯巴达导致伯罗奔尼撒战争那样。因而,有人担心,中国发展强大起来,会不会也走国强必霸的老路。一些西方国家更是渲染“中国威胁论”,视中国的发展壮大为对自身的威胁,认为中国发达起来之后,也必然会谋求霸权,从而处心积虑地贬损和歪曲中国的发展战略,千方百计地遏制中国的发展。事实上,世界上并没有什么“修昔底德陷阱”,国强必霸也不是历史定律。中国人民自古以来就倡导“强不执弱,富不侮贫”的道理,所谓“中国威胁论”,完全是出于对中国历史文化和现实政策不了解,或者是出于一种误解和偏见,或者是有着某种不可告人的目的。中国始终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这不是权宜之计,而是中国的战略选择和郑重承诺。因此,“中国不认同‘国强必霸’的陈旧逻辑”,走殖民主义、霸权主义的老路一定会碰得头破血流。只有和平发展道路可以走得通。因此,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代表中国人民向全世界作出永不称霸的庄严承诺。他说:“中国从一个积贫积弱的国家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靠的不是对外军事扩张和殖民掠夺,而是人民勤劳、维护和平。中国将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无论中国发展到哪一步,中国永不称霸、永不扩张、永不谋求势力范围。历史已经并将继续证明这一点。”

坚持合作共赢、追求国际公平正义、追求国际关系民主化、追求持久和平、彻底打破国强必霸的逻辑,这五个方面成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本价值追求和精神实质。因此,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所要达到的目的,就是“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显然,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提出,就是力图从根本上改变现今经济全球化的固有模式,克服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始终存在的内在矛盾和严重弊端,把人类始终追求的和平、安全、合作、互利、共赢、共享、平等、自由等理念完整地注入世界文明的发展进程中。


(作者:阎孟伟,系南开大学当代中国问题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进入专题: 人类命运共同体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国际关系 > 国际关系时评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15024.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光明日报,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