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嘉健:如果你患有“受虐敏感症”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3240 次 更新时间:2019-01-05 13:34


一个存有偏见的人,可能不喜欢那些与自己不同的人,并相信那些人无知并且危险。偏见非常复杂,而且可能包含某种傲慢的情感成分。负面评价是偏见的标志,它可能源于情绪性的联想和行为辩解的需要,或者源自被称为刻板印象的负性信念。

                                                     —— 戴维‧迈尔斯《他人即地狱?》



一齣开玩笑的广告喜剧意外地引发了很多中国人的集体愤怒,此事件值得深思。


                    抵制:自取其辱的道德绑架


2018年11月意大利D&G品牌广告引发的“辱华风波”,据说曾引发数千万中国人集体愤怒,激烈的“抵制表态”此起彼伏。据说意大利第二大报《共和报》和D&G对此评论道:“D&G风波让品牌损失惨重,但中国人抵制不了多久,他们都是给我们免费打广告的蚂蚁!”20天后,在D&G 推出6折促销活动时,中国人忘记了豪言壮语,蜂拥而至D&G门店排起了长龙抢购,有些人则在网上订购… 在“辱华风波”期间,D&G一星期原本60万的销售额暴增至80万。

抵制行动在中国数不胜数了,单是2018年就有抵制韩国和法国品牌的事件:之前韩国要部署萨德导弹,大批中国民众表示强烈抵制,乐天90%的店面倒闭,免税店销售额下降了25%,乐天集团在华每个月亏损1100亿韩元。

当时记者采访乐天集团会长,他说:

“不用担心,中国人非常市侩,无骨气无血性,我们降价他们就买。我对乐天在中国市场的前景非常乐观。根据以往的经验,他们最多抵制一段时间,像刮阵风。”

果不其然,国庆期间,每天天还没亮的时候,乐天免税店的门口就有大约1700名中国人在排队。2018年销售额突破4万亿韩元。

2018年年中,法国巴黎世家发售老爹鞋,在排队等候时,两个中国人与当地人发生冲突,法国人骂道:“中国人滚出去!”于是中国国内照例愤怒,大批人纷纷表示:这辈子都不会买巴黎世家!

然而截至12月,巴黎世家门口依然排满了中国人,而且2018年的亚太销售额同比增长42.2%,报告显示:大多数中国地区销售加速增长!

历史学家曾经断言:几千年的文化史证明,各民族的根性古今基本上没有本质的变化。

种种冲突风波都会很快淡出人们的注意力中心,愤怒是真的,“抵制”只是一种表态。“表态”在中国文化中是一种重要的惯例仪式。观世者当善于会意。可以预期,中国人在此类事件中不会学到什么,每次发泄一顿愤怒情绪,然后进一步加强中国人固有的一种认知无意识:西方文化总是歧视中国文化!我们只有越来越强势,才能在世界上显示中国的优越性。

显然,无论是法国人、韩国人或者是意大利人,在此类与中国人的民族主义情绪冲突之事件中,都出言不逊,毫不留情地触及了中国人的敏感痛点。打口仗乃市井行为,纠缠于妇姑勃谿的层次,双方都很不堪;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每次中国人的敏感症发作,一个局部小事突然之间就会上升到严重事件的状态。

我们经常发生过敏症,在惯性思维和情绪的支配下,不顾后果地进行道德绑架,祭出“抵制”的绝活,将国人逼到不可回旋的死角,最后尴尬收场。是为“自取其辱”。

一些极端主义者和某些媒体,神经时常处于过度反应状态,一点就着,然后煽动全体国人进入防御形势,打出最高级的抽象高尚的名目,毫不犹豫地就代表国家和民族。他们具有直接的联想能力,将一个细节定义为侮辱我们国家民族的意义,于是成功地绑架了群众的自尊心和运动了他们的自卫反应。始终不放弃上纲上线的政治联想力,始终娴熟地使用“振臂一呼,应者云集”之运动群众的影响力。

尴尬的是:不顾后果的情绪主义运动,一次次地波澜起伏,无一例外反复打自己的嘴巴,一事当前,只为爽气,从不考虑可为还是不可为。既孩子气,又狂热极端;既无道理,又没有修养。

至少有三件事以后需要三思而后行:

其一,凡经济类的事情,抵制和拒绝都无效。物质和金钱关乎民生及享受,当代不会再有不食周粟的伯夷、叔齐和拒绝美国面粉救济的朱自清之类人士,在这方面批评“道德叛徒”只会使人们的脸皮加厚;

其二,在全球化和现代化时代,抵制和拒绝广泛传播的某事物某事情,是自欺欺人的空想故事。话没说完就噼里啪啦扇自己嘴巴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世界,封闭主义就是作死。抵制了圣诞,拒绝不了元旦、星期、公元、手机、足球和情人节,凡是全球传播而人人喜闻乐见的,必然融合了人性和全人类的普适价值,抵制它们,你是在嘲笑你自己。你全身上下都是舶来的科学技术成果,你学习的大部分知识甚至反对“敌人”的工具武器都是你的“敌人”教给你的,你无法抓着自己的头发跳出地球;

其三,在一个高度个人主义的时代,凡号召大众去做的事情,没有一件会步调一致。整齐一律的理想状态早被雨打风吹去。如果很多人在网上跟着你喊一嗓子,只是表态而已,惯例意识附和一下你的高尚,转身TA就寻欢去了。对待别人的口惠而实不至,不要气急败坏,该冷静想一下:

动辄讲被侮辱是否是你的被侮辱点太低了?

你有权利代表全民族和国家去号召国人去反对XX吗?

集体愤怒和暴躁有任何价值么?

煽动群众运动是不是有妨碍社会正常秩序的嫌疑?

如果群众表态了而随后的行为又自我否定了,这种自取其辱的事情是否有损民族尊严?

当你心中充满国家主义情绪时,是否从国家大局利益和形象方面评估一下其正当性和可行性?

媒体不作,天下太平;推波助澜,难辞其咎!


                    偏见:不可通约的文化冲突


在我看来,意大利人这次犯的错误首先就在于不应该和中国人开玩笑。中国人除了表演相声、演小品的时候拿品味低下的对象(贪官、二百五、农民、没文化的、公德差的等)来开讽刺玩笑外,演讲的,授课的,做广告的,都严肃得要命,唯理主义教条布道。中国人有一条面子社交潜规则:陌生人之间不开玩笑,熟人之间开市井玩笑,除了损人或黄色,不会有友好、知性而有艺术性的精致幽默,中国人会将“尴尬”视作禁忌掩藏起来,不像西方人那样喜欢将尴尬捉出来幽默一番。所以,在中国人中,开玩笑几乎带有“损人”的危险性,没有铁杆关系而开玩笑,容易使人产生受辱的感觉。

多数情况下,西方人不会和中国人开玩笑,他们摸不透中国人在想什么,有很多难沟通的障碍,中国人总是一本正经地和他们打交道,保持着距离,更不会和他们开玩笑,他们说的玩笑话,我们多数get 不到笑点。

这次意大利人发了心疯,灵机一动要和中国人开个玩笑。

欧美人都知道:意大利是一个两重性显著的文化国度。一方面有非凡的艺术修养和审美趣味,在美术、音乐、设计上世界一流;但浪漫、热情、虚荣的意大利人却出了名的散漫、不负责任、没有条理和不守规则,特别善于装腔作势地表演。意大利人永远都在演戏,他们倾注在生活表演上的热情与专注,无人能出其右,装模做样得煞有介事,又非常夸张,甚至在街上人们相见欢的那种演出情状,非常自得其乐。

意大利被世界公认为是一个神秘莫测、欺骗性很大的国家。他们表里不一,讲话很少按字面表达意思。灵活的意大利人没有一成不变的法则。公开场合说谎话,私下里说真话,是意大利人的特点。意大利有一句著名的格言:

“信任果然是好,不信任则更佳。”

(巴尔齐尼:《难以对付的欧洲人》,三联书店)

从上述特点来看,D&G广告里的情境就是一种卖弄性的装模做样的表演玩笑,意大利人挺得意的,以为这个广告设计会甚得中国人欢心了。想不到竟招致中国人雷霆震怒的反应!

D&G广告的设计师显然缺乏对中国人文化心理的常识性认知,带着很多西方人固置的不自知偏见在与今天世界上“弯道超车”的头号种子选手去调情。“弯道超车”的挑战者肯定是火爆十足、不可一世的牛逼战士,你没想好怎么去和他玩,就轻薄地秀西式幽默,天真。艺术家都是理性方面的二百五。

偏偏中国人就是在文化自尊心方面斤斤计较的敏感者。筷子是中国的国粹,被中国人誉为“中国式聪明”的创造性工具,这是中国人的骄傲,连符号学大师罗兰‧巴尔特也曾专门阐释过筷子的文化功能,不过是为日本文化张本(《符号帝国》)。意大利设计师任性而不好学,心血来潮想到什么就玩什么,不知道与谁开玩笑和玩什么有风险的物事会招惹是非。更不知道拿中国人的尊严象征物开玩笑会被上纲上线,刺痛民族主义的大条神经。

按常识推测,在大上海这样首屈一指的奢豪国际大都市开时装发布会,中国人吃披萨早吃腻歪了,还不会拿手捏着来吃?所以他们是故意找了一个节点来逗一下中国人的骄傲罢了:

筷子号称神奇,但用两根细小的棍子去夹大块的食材,就不灵活了!

结果D&G设计师调情调错了对象。我不相信意大利人是傲慢,是辱华,常识就是理由:既然要来宣传他们的品牌和做生意,怎么会故意“辱华”?找死吗?又要赚钱,又要倒米,不合逻辑。只能是“不可通约的”两种文化发生了不自知的偏见之冲突而已。

我们有没有过度反应了呢?

“改开”40年了,你还不知道西方人喜欢拿无厘头的东西来开玩笑么?尤其是意大利人,弱智玩笑当幽默,你斤斤计较恐怕说明你比他还不堪。

我想反思一下中国人在这个事件中应该明白些什么。

非此一文化的外邦人,对彼文化的神圣物事,既没有感情,颇感陌生或拙于使用,还会带着不可思议的心理去琢磨,你们为什么发明了这个东西?多数西方人在潜意识里会寻思:两根棍子夹食物,力矩长,棍子细,筷子端传递的力量太微弱了,不好使啊!拿个叉子摁着去切,去扎、去刺,那才实在而有力量。殊不知,中国菜肴在烹饪之前已经把食物切割成杂碎了,然后享用时可以拿筷子从容细气地挑选捡拾,中国人玩了几千年了,自是出神入化。非我族类,打死他也无法领悟其中奥秘。

文化这类东西,隔行如隔山。力量型骑士出身的西方人与文士型习气泛滥的中国人,在吃东西上面就有这样的对立范式。

是什么使中国人愤怒了呢?他们竟然以为我们很死板,除了用筷子夹,就不会用手抓着食物吃!——凡是被人认为不够聪明或者做事笨拙的,就立马会激起熊熊无名火:我就这么笨吗!凡说人无知或笨蛋,就是在挑战对方的底线,你严重地损害了他的好胜心了。好胜心是人类冲突的三大原因之一。

使中国人更怒发冲冠的还有:那个指导性的敎訓式画外音,真是揶揄轻佻得充满了轻蔑性,单是这个声音,就令中国人怒火三千丈:我们要你们来教吗?!

在伟大复兴感爆棚的新时代,中国人的心中回响着一个声音:

“我们要你们来教么?!你们正在衰落,我们正在崛起,该是你们拜我们为师的时候了!”

但是不作就不搞笑,不理解的嘲笑就是幽默的好素材。什么东西都理解了,没有误解误读就不成戏剧性,不刺激不能引发心理波澜。设计一个从来没有见识过披萨和意大利卷的女孩,以不知所措的神态和笨拙的动作来处理面前的食材,这便是尴尬情境的艺术思路。凡喜剧都是围绕着尴尬来设计情节的。

何况艺术情境中的人物都是特殊的角色,“她”不代表整体的中国人或者一个民族。“她”没见过披萨就是没见过。

可是中国人的神经并不往那方面去想,同样面对着一种尴尬,意大利人想的是:真不知所措啊,真为难啊;中国人想的是:你说“我们”笨拙和无知!岂有此理!你辱华!差点就会喊出对韩国人骂过的声音:“我操你祖宗!”

两种不自知的偏见刹那间就对撞了。

意大利人的不自知偏见在于偏偏踩到了中国人已经藏起来了的一条尾巴,这是中国人一百多年来的“种族敏感性”。发达了的中国人现在最忌讳别人说他闭塞、土、落后、无知、愚蠢和笨蛋,中国人已经骄傲得可以买下全世界了,认为自己已经事事领先国际了。意大利人的偏见还在于不自觉地流露出西方文化的优越性:“我们要向大家展示,如何用这种小棍子状的餐具,来吃我们伟大的玛戈列特披萨。”完蛋了,这么一对比,把筷子鄙俗化,而对披萨神圣崇仰,两种文化代表性意象之对比性较量,猛烈地刺激到了中国人内在交织着的复杂之自卑心-优越感了。

其中似乎暗示着“你们的文化没法对付我们的文化”之意思,有些中国人肯定会这样感觉到了。

其实在欧洲呆过的人都会知道,欧洲各国人常常就是这样互相拿别国人来幽一默的。英国人在 Benny Hill搞笑电视剧中,总是拿法国人和德国人来开玩笑。他们瞧不起法国人之不守规矩太任性,嫌德国人太严肃刻板,讥笑意大利人情绪化,揶揄俄罗斯人郁闷透顶,批评美国人强势,觉得东方人危险和像谜一样神秘,但是他们自己也被别国人嘲讽其似乎还生活在维多利亚时代!

从此要记得了:文化的不可通约性始终是存在着的。库恩在《科学革命的结构》(1962)中提出了“不可通约性”的概念,认为不可通约性这种思维方式把世界分割成不同的认同群体。在不同的范式之间不存在判定二者优劣的共同的价值标准,即没有共同的尺度。不存在共同的“中立性观察语言”,故不可通约。

什么叫做不可通约性的文化?举个例子:西方的媒体是“批判性公民+权力监督义务+追求商业利益”的三合体结构,那么媒体必然是政治正确的左派当道和传播批评性内容为主,西方媒体的故事,总是问题加黑暗面,没有歌功颂德,不像中国只有光明永远是主流倾向这一个声音。西方揭示负面信息,这是以逆反的方式治理社会,媒体就是一个“反对党”;中国告诉你好消息,是害怕国人心理脆弱,这是“王道仁慈”。治国方式不同,这是文化的不可通约性。

西方人什么都可以开玩笑,包括基督、上帝或者国家、政治家也可以嘲笑一番,中国人你试试看?这也是不可通约性。

面对不可通约性,除了宽容,还有其他出路吗?你总不会对所有“不可通约性”都开战吧?宽容就是容许他者有TA自己观察和思考问题的立场,即使是在讨论你的问题时。站在对方的立场和视角上反思一下,可以产生认同。

意大利人的调侃未必幼稚,它反映了别的族群人士看待中国文化的另一种视角:灵活的筷子也有不灵活的时候,看用在什么对象上。他告诉你:如果用斯文细气的工具去处理大体积的对象,是无效的。假如你这样去理解,可能你会心平气和了。

凡抱持着唯我主义思维,即看问题只有“我”一个视角时,就必然陷入“不自知的偏见”,偏见而不会认为自己是偏见。正像多数中国人在英国和澳大利亚,习惯了靠右行走或站立,就经常与他人相撞或阻塞,而如果你不会立即改正,而习惯了等待别人来让道,那就会产生“不自知的偏见”。又多数海外中国人都怀抱着“祖国情结”,有“身在曹营心在汉”的集体无意识,于是吃着移民国的福利面,却唱着故国的大宣调,于是该移民国的主体便认为你们不认同本地的价值观,不会融入本国的文化主流,自然便有了分别心,不会信任你,在很多事情上就有了微妙的态度,于是海外华人就有了“排华”或者“辱华”的感受。

用筷子的和用刀叉的,在种种细节中,隐藏着很多微妙的文化差异,一个轻佻的玩笑会产生不能得到宽容的偏见和误解,如果你患有“受虐敏感症”,你就容易自取其辱。

这既是不可通约性,也是缺乏从自我内在归因反思之障碍。


                    敏感:固定型思维模式的反应


一齣开玩笑的喜剧意外地引发了很多中国人的集体愤怒,此事件应该使西方人意识到“中国式的政治正确”之严重性,由此该知道什么是中国人敏感心理的红线。

从此他们就决意不和我们玩了。

心理分析学家A‧阿德勒指出:

我们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人类的全部文化都是以自卑感为基础的。如果我们一直保持着我们的勇气,便能以直接、实际而完美的方法改进环境,来使自己脱离掉自卑感。如果一个人已经气馁了,他不再设法克服障碍,反倒用一种优越感来自我陶醉或麻木自己,那么他的自卑感会愈积愈多,问题依旧存在,将他自己导入自欺之中,于是自卑感会变成精神生活中长久潜伏的暗流,是为“自卑情结”。企图达到优越地位的努力,成为了整个人格的关键。(《自卑与超越》,作家出版社)

中国人进入近代和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中,充满着许多不堪回首的自卑感。在辉煌的历史记忆与近代耻辱的对比下,对于记忆犹新的失败,倾向于外部归因而耿耿于怀着一种仇恨敌意心态。

当人处于劣势时,他会将敌意隐藏起来,一旦他获得成功和立于高尚地位之后,潜在的自卑感会转化成寻求优越感来获得补偿。这时候他的自卑-优越感交织的“受虐敏感症”会变得非常强烈。这是一触即发、过度反应的神经。

尤其当它将“民族的伟大复兴”之旗帜高悬在国门的时候,外人就要十分当心了。

西方人早就忘记了曾经摁着清朝的脑袋赔款、火烧圆明园和割地强租的故事,但是中国人却时时刻刻念兹在兹地声讨着“八国联军入侵”和“文化殖民”的屈辱。意大利人一点儿都没有感觉到中国人潜在而强烈的敏感警戒心和执着的敌意。

意大利人没有看过中国人拍的电影《火烧圆明园》,里面有一个镜头:慈禧对着满朝大臣和光绪帝歇斯底里地喊道:

“向英吉利国开战!向法兰西国开战!向德意志国开战!向奥地利国开战!向美利坚国开战!向意大利国开战!向俄罗斯国开战!向日本国开战!”

很多西方人一点儿都没有注意到中国正是借助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作为国家治理和外交对待的战略战术方式,民族主义情绪恰恰是一根自卑-优越感交织的斗争性神经。

西方人甚至经常没有意识到中国人从他们的政府和社会生活中习得的是一种“权威主义人格”。“权威主义人格”具有不安全感的警觉性,倾向于特别关注权力和地位,容易形成非对即错的敌我思维方式,难以忍受模糊性。一旦产生误解,就会定义为歧视和侮辱,进而激起暴躁的反应。他们只服从于权力高尚和直接管控自己的人,而对那些不构成直接威胁和地位在自己之下的人表示蔑视或者实施攻击。

这种人格认为优势群体应当抱持种族歧视的偏见。于是自己一面要跻身于优势群体的行列,一面对曾经欺负过自己的优势者保持着警戒心。 “歧视归因”和“侮辱归因”也是一种刻板印象。

刻板印象是一种预期的认知过程,只要某个敏感点被点燃了,就会将某一事件纳入潜意识中的预期,加以发酵,使先前的看法得到验证。

塞缪尔‧亨廷顿说:

在我们的头脑中隐藏着一些假设、偏好和偏见,它们决定我们如何看待现实,留意什么事实和怎样判断它们的重要性和价值。(《文明的冲突》,新华出版社)

忧虑的预期固置为一种猜疑和恐惧,只要行迹近似,猜疑就会在认知无意识中立即归因,引发预期验证,从而产生敌意反应。是为“刻板印象的唤醒”。

饱受挫折的人公然表现出较高的偏见。(戴维‧迈尔斯)

憎恨那些伤害过我们的人,这是人类的本性。(塔西佗)

憎恨是人之常情。为了确定自我和找到动力,人们需要敌人。(塞缪尔‧亨廷顿)

过度反应是自卑-优越感发泄的潜意识需要。认知无意识主导着,你无法克制。即使你发觉自己很无聊,你还是需要发泄,因为潜意识执着地冒出来,控制了你的神经系统。你很不痛快。

潜意识里的自卑感弥漫性地滋长着,时刻需要用优越感来补偿。惩罚和报复可以快意地获得虚拟的优越感。拒绝和抵制是优越感补偿常用的方式,因为自己拥有较大的资源和强势力量,我的抵制和拒绝会造成对方的严重损失。我收获到了主导性的地位和控制力。

刻板印象的认知无意识秉持着一种“固定型的思维模式”。卡罗尔‧德韦克指出:

固定型思维模式让你更关心别人如何看待你,而成长型思维模式让你更关心你能否提高自己。

当人们拥有固定型思维模式的时候,他们感到自己被评判了,被他人的拒绝贴上了标签。这个标签是永久性的。所以他们会去猛烈攻击那个抛弃他们的人。(《终身成长》,江西人民出版社)

人一旦过度关注了“评估”,就陷入了固定型思维模式,做什么都为了证明自己是什么、不是什么,和可以得到什么结果,于是时刻患得患失。一旦期待失落,得不到别人的赞扬性定义,就很不高兴,甚至暴躁、愤怒以至发起攻击。在一个应试教育和GDP进化的国度,会大量产生这类人格的族群。

自卑的固定型思维模式者怀抱着固有原则和感情的、历史积淀的、视为理所当然的知识和信念作出判断反应和直接得出结论,不会根据变化的形势和情境的信息而改变视角加以分析。

成长型思维模式者则没有既定的前提、没有惯例的推理和预设的结论,没有路径依赖的推理,TA需要对所有事实、信息、背景作周详调查了解,特别要站在他者的立场尝试体验,用常识和平常心加以理解,还要对自我直觉反应的结论加以证伪反思,推敲和判断证据的真实性和因果关系,假设种种可能性,还要了解各种异己的观念,以改变自己固有的“信念决定结论”之思维模式。

对D&G广告可作如下假设:

意大利人对中国文化确实傲慢无知,这个广告设计确实是刻板印象造成的失误:包括他们对筷子的好奇兼儇薄的搞笑,包括他们以为中国人除了钱之外什么都不懂的刻板印象。

意大利人可能真的还保持着强烈的刻板印象:中国人虽然经济腾飞了,但是文化还是前现代的。我们西方依然是世界文明的优秀种族。

这种潜意识本来不好求证,我们偏偏去撩拨对方把这类无意识的判断在吵架的时候毫无顾忌地喊出来,本来没有意思的搞笑就坐实成了刻意的攻击了。

归根结底,“自取其辱的受虐敏感症”作祟和敌我冲突思维惯性模式决定我们制造了很多敌人!你越紧张把幽默当重大危机,别人越会挑逗你,结果你们又不能坚守贞操,那就真是自动献身为人家的嘲讽作证据了。

对于一切不自知的偏见确实需要有充分的包容心:你要知道所有人都没有兴趣和耐心去深入了解他者,人总是站在自己的立场去想当然的。

如果你患有“受辱敏感症”,你真的就会按照固定型思维模式的自我定义去理解别人的意思,你被自己定义了,再去启发对方下这个结论。你的受辱反应告诉对方:一个轻佻的玩笑就可以侮辱我了,你请继续!“抵制主义”暴露了我们脆弱的恐惧心理、强烈的敌意和孩子气的人格特征。

只要你的心中尽量减少那些负面的信念,那么你的受虐敏感症就会渐渐地消失。即使遇到不如意的“不可通约性”之乱弹,对待不乐意看到的搞笑,高明的策略就是像英国人那样让对方冷场。斯大林说:“我们不理睬他!”

英国人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对于外国的批评,英国人不会义愤填膺,政府也不会在意去反驳。即使世界上其他民族怎样批评他们如何冷漠沉着、死气沉沉、保守古板和不与人合作,英国人从来无动于衷。在英国人看来:只有那些缺乏自信和有缺陷的民族,才会大肆地鼓吹自己;只要有根深蒂固的优越感,就不需要大张旗鼓地吹嘘。

自信的人不关心别人来评判和定义自己,甚至不怕别人的否定。所以本文的结论就是:

受辱乃始于自我侮辱,然后被人侮辱。



进入 吕嘉健 的专栏     进入专题: D&G广告风波   受虐敏感症   文化冲突   固定型思维模式   刻板印象   社会心理  

本文责编:lvjiajian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最新来稿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14381.html
文章来源:爱思想首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aisixiang.com)。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