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是一种可以以世纪为单位来度量的全局性变化、全球性变化,是人类文明、文化的体系性变动、系统性转折,是影响人类文明、文化替换与演进、冲突与超越的大变动。
什么是文明?什么是文化?这是一个难题,很难有完全的共识。有的国家甚至为文明、文化大打出手,引发人类的重大危机。历史上也曾出现对文明、文化的捍卫却演变成文明、文化的毁灭的重大事件。
用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解释人类文明、文化的本质,可以确认文明、文化是推动人类社会历史存在与发展的基本力量。我认为,就其本质而言,文明是人类客观历史创造的,是塑造人与自然关系的物质力量,其实质是人的物化,是人通过生产生活的物质活动将纯粹的大自然改造为人化的自然,使自然成为人类社会的一部分。
文化的本质应是人的精神显现与传达,是人类理解自然、评判自我、超越物质的主观精神力量。文化是多元的、不可比的。文化不是对文明的直接反映,而是对文明的多元判断。现实的文化依赖于内涵的传续与超越。断然取消传统文化,实际上意味着斩断自身自由显现的历史,荒谬而危险。
文化是多元的,并不意味着文化没有善恶、真假、美丑的终极尺度。评判文化善恶、真假和美丑的终极尺度是人的自由。我认为,自由不是人的物质性、器质性实体,而是人的主体能动精神,是人类的人生意义、生活价值的存在本质。自由就是对物质的超越,对人的确立。历史每一次进展,都为世界营造了更强更新的物质文明,都再一次满足了人对物质的极致需求。
文明应在文化的指引下成为对人的肯定、对自由的确证。从孔子的“克己复礼”、苏格拉底的“人啊!认识你自己”,到路德改宗、康梁变法;从德国古典哲学将先验的人还原为自觉自主的主体,到马克思将物质的异化回归为人的彻底解放;从五四运动的科学民主呐喊,到改革开放、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都是文化的自由精神的实现。多元的文化都有具体的内容,自由的实现也各有不同,所以文化具有特殊性和连续性。
中国共产党不仅有分析问题的智慧,更有解决问题的行动。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历史条件下,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中国为超越文明与文化冲突提供了中国方案、贡献了中国智慧。正是在此意义上,“中国的奋斗,便是人类的奋斗”。
中国共产党所创造的人类文明新形态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立和发展进程中呈现出来的,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支撑下生长起来的,凝结着对人类美好未来的艰辛探索。人类文明新形态既超越资本主义文明,也超越传统社会主义,超越了“文明优越论”“文明冲突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明创造,为人类文明发展提供了新样态,充分体现出一个大国的深邃思考与责任担当,不但对中国推进国内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世界其他文明也会产生启示作用和借鉴价值。
当前,既有的国际秩序在面对越来越多的全球性问题时,已不能最大程度地促进文明、文化的交流互鉴,因此全球化的新时代呼唤新的全球治理理念。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科学把握当今世界发展的总趋势,高瞻远瞩地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倡导树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意识,跳出小圈子与零和博弈思维,通过坚持相互尊重、反对唯我独尊,坚持互学互鉴、反对霸权霸道,坚持同舟共济、反对各行其是,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反对零和博弈,坚持厚植民意基础、反对封闭隔绝,让文明、文化交流互鉴成为增进各国人民友谊的桥梁、维护世界和平的纽带,让世界多样性成为人类社会进步的不竭动力、人类文明多姿多彩的天然形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最根本的还有一个文化自信。”一种文明之所以长期存在,就是因为该文明中的文化精神、价值理念具有与众不同的特色和独特的价值。只有坚定文化自信,坚守本民族的优秀文化,才能发挥自身文明的优势,实现更好的交流发展;只有满怀信心,才会积极地敞开胸怀,与其他文明相互尊重、平等对话,接纳一切文明的优秀成果,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文明交流互鉴,并为超越文明、文化冲突提供中国方案,为不同文明、文化的和谐相处提供一种新的可能,为全球化的未来开出一条正道。
总之,文明是社会客观的物质力量,文化是社会主观的精神力量。文明与文化共生,文明与文化共争,文明与文化共在。文明是文化真正的挑战者,而超越文明则是文化的永恒使命。我们要让文化所表达的自由使物质的文明世界不再冷漠、疏远,我们要让文化所表达的自由成为对生命的礼赞,使每一个人的存在、发展都获得承认、保护,并拥有尊严。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