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邦和,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博导、中央民族大学首席教授、东京大学外国人研究员
1 妩媚的阿诺河
你的思想和着山壑间的水声、山罅里的泉响,有时一澄到底的清澈,有时激起成章的波动。流,流,流入凉爽的橄榄林中,流入妩媚的阿诺河,流经佛罗伦萨的一条河流。
这是徐志摩在《翡冷翠山居闲话》一文中的句子。
阿诺河碧波清澈,穿过佛罗伦萨城中心,蜿蜒而去。本来罗马人的注意力放在北岸,把那里建设为城市的重心。佛罗伦萨最古老的街道与店铺房屋大都在北岸。后来美第奇家族执政,人口增加,商业日益繁荣,又将城市建筑作统一规格划,河的南面热闹起来。
阿诺河就此被合拢到城市的中间,成为一条贯穿城中的“内河”。河上有座美丽的廊桥,人们习惯叫它旧桥或老桥。这座桥1345年落成,设计者是乔托的弟子哥第。当初桥上出现许多商店,店主人大都是鱼贩子和屠夫。他们素质不够,总把垃圾扔进河里。
1593年以后,大公爵费尔迪南多用强行命令把这些商店赶走,迁入50家珠宝店和金匠铺面,桥面从此变得干净漂亮。走到桥中央,可以一睹本韦努托·切利尼的半身塑像。
本韦努托·切利尼,生于1571年,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金匠、画家、雕塑家,他的一本著名的自传一直流传于世。佛罗伦萨贵族广场旁的一座建筑中,安放着他的一座雕塑作品。只见一个神话中的英雄,右手拿着宝刀,左手提起女妖梅杜莎的头颅,高高举起。脚下踩着女妖的尸体。
佛罗伦萨,这个曾被译成”翡冷翠”的地方,是一个人口仅三十八万多一点的旖旎小城。它位处亚平宁山中部的阿尔诺河谷,清溪潺潺,绿树成荫,仿佛一位罗马美人,从帷幕后面缓步走出,顾盼生风,环佩叮当。
佛罗伦萨是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发源地,但丁、薄伽丘、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等名人都出生于此,或与之交集有缘。 这里也是马基雅维利的诞生地。
佛罗伦萨原来罗马帝国的属国,6世纪中叶臣属于东罗马帝国。6世纪下半叶伦巴德王国入侵该国。8世纪末被纳入法兰克王国的版图,又被并入神圣罗马帝国。
1115年佛罗伦萨建立市政厅机关,实行初步自治。1187年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亨利六世被打败,正式获得自治权,佛罗伦萨城市共和国诞生。并逐步成为托斯卡纳地区霸主。
此后,这个古老美丽的城市被纳入意大利的版图。1865至1870年,佛罗伦萨成为意大利首都,直到1871年迁都罗马。因为佛罗伦萨本是古罗马属地,所以它最后归属意大利也算是叶落归根。
佛罗伦萨市政厅前是名扬世界的的领主广场,马基雅维利所在的年代,这座广场已经存在,其面积大小与我们今天看到的差不多。于今天相比,那时地上一色地铺着红砖,四面彩旗飘扬,可以想像得出的典雅与辉煌。每到晴朗的傍晚,夕阳西斜,照耀林立的楼宇,也把广场染得彤红。
石块铺就的街道,敞开大门的工艺品作坊,这些都保持着当年古风。供旅游者乘坐的敞篷马车响着得得的蹄声擦身而过。让人想起当年作为佛罗伦萨高级公务员的马基雅维利,就是乘坐这样的马车,戴着高帽,一袭黑袍,赶去市政厅上班。
站在市政厅的门廊向右看 ,一座青铜骑马雕像映入眼帘。托斯卡纳大公国第一代大公科西莫·德·美第奇骑着骏马,左手轻勒缰绳,右手紧执一枝犹似权杖的棍棒,免冠的头颅向左侧稍稍倾斜,目光逼人。呈现开国君主特有的威武英姿。
科西莫·德·美第奇(1389 - 1464)原是腰缠万贯的大商人,文艺复兴时期任佛罗伦萨僭主。他留给后人的口碑不错,人们尊称他为“国父”。他的名字与文艺复兴紧紧联系在一起。他慷慨好施,著名的艺术家如多那太罗、吉贝尔蒂、安吉利科等,都得到过他的赞助。
2 大卫的踪迹
乌菲齐美术馆,人们叫它这个名字,是因为它位于乌菲齐宫内。文艺复兴时期各画派代表人物如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丁托列托、伦勃朗、鲁本斯、凡·代克等人的作品收藏于此,此外还珍藏不少古希腊与罗马的作品。
乌菲齐宫的一个重要的可看部分是瓦萨里走廊(1565年),它是类似今天从候机楼连接飞机的空中走廊,将韦奇奥宫(市政厅)、乌菲齐宫、韦奇奥桥及碧提宫连成一个完美的整体。它全长一公里左右,也成为科西莫一世可以在紧要时刻使用的安全通道。
随着参观的人群,我在寻找米开朗基罗的《大卫》,然而遍寻不着。原来,《大卫》最后的归宿不在乌菲齐美术馆,而在阿卡德米亚美术馆。这座雕塑曾经矗立在市政厅广场。1873年为了安全保管而将它移到阿卡德米亚美术馆。在雕塑原来的位置上安放了一座复制品。
阿卡德米亚美术馆成立于1563年,原是一个学校,欧洲第一家从事绘画素描和雕刻教育的学校。从1784年开始,学校搜集珍贵艺术品,向校内学生及市民展出。米开朗基罗29岁的时候完成《大卫》,这使他名闻宇内。在这里还陈列着米开朗基罗的其他作品如《4座高大的奴隶》(1521-1523)。
站立在大卫雕塑的面前,遐思飞扬。想起了在欧洲家喻户晓的“大卫的故事”。
大卫所属的部族与敌对的部族发生了战争。两军对垒,敌方派出哥利亚出阵,他是一个巨人,力大无比,武功超強。站在对面的山坡上,高大的身躯,像一座山岳,气势压人。一棵山毛榉,在他的身边,变成一棵小草。
见此情景大伙儿吓得不行,无人敢站出来应战,眼看败局已定。这时队伍里一名小战士挺身而出,向首领请战。他就是大卫,还没有到参战年龄,是来给哥哥送饭的。眼前的这一幕情景,让他吃惊,于是勇敢地站出来。首领看他年少,但苦于手下无人出战,也就同意了他的要求。
首领颤抖着手,把自己头上戴着的头盔摘下,头盔上的一颗红色宝石,在阳光下闪闪发光,这是权力的象征,其形状为心形,表示武士决战决胜的决心。大卫接下了头盔,捧在手里,将唇贴在宝石上,深深地亲吻。然后郑重地交还给首领。他没有戴上,这可能是头盔太重,作战时不方便,也可能他把首领的这番举动,看作是庄严的仪式,如同授旗,把部族生存的意志交付自己。
战鼓雷鸣,号声嘹亮,双方对峙。交战的时刻到了,巨人一手握长竿大刀,一手置于眉上,只見一个孩子朝他蹦跳着过来。他就是大卫。
没有搞错吧,这毛头小孩是我的对手吗?正在巨人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的时候,大卫用力拉开弹弓,一颗石子向巨人飞去,打中要害,硕大的身体轰然倒地,大卫冲上前去,斩下巨人的首级。
3 马基雅维利
佛罗伦萨市政厅设在一座宫殿里面。宫里窗户不少,然而从细窄的窗棂投入的日照毕竟有限,靠近窗户的地方尚有亮光,再往里面走则有幽暗之感。桌子、墙壁和房柱上都设有灯柱,为了减少办公支出,灯柱上的千百支蜡烛平时不会点亮。
1498年6月19日,佛罗伦萨共和市政厅韦奇奥宫灯火辉煌。白昼举烛,必有大事要做,即召开“共和国议会会议”,选出共和国第二秘书厅的秘书长。这位走马上任的新秘书长年轻有为,他的名字叫马基雅维利。
跟随前面的游人,望着不远前晃动着慢慢移动的绿色旗帜,不知不觉走进市政厅的一个房间。这是马基雅维利当年的办公室。低头查看地图,“Antica Cancelleria”秘书厅旧址,这样的字眼十分醒目。
房间里有一尊马基雅维利的木制胸像,眼光直射,嘴角挂着一丝狡猾的微笑。使人想起他那则关于“狮子与狐狸”的有名格言。
春暮黄昏,昏鸦鸣叫,站在马基雅维利的墓前,石碑镌刻着一文字:“这位伟人的名字使任何墓志铭都显得多余”。马基雅维利(Niccolò Machiavelli,1469-1527年),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的政治哲学家、历史学家和喜剧作家。他留给后人《君主论》、《论李维》、《佛罗伦萨史》等一系列鸿篇巨制。除此外,又有大量诗歌、散文、信件及使节书函等,流传今世。
盐野七生写作《我的朋友马基雅维利》时,把马基雅维利的一生分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马基雅维利1469年诞生直至1498年。这29年里。马基雅维利走过童年、少年,直到成为一个稳重成熟的大龄青年。
作者用大量篇幅记述马基雅维利早年的历史背景、家庭情况,及没有学历却自学成才的经历。可以用一句话概括这个时期的特点:“马基雅维利看到了什么?”
马基雅维利出生在一个律师家庭。祖上是个贵族,不过到他父亲那一代,已经没落了。家里靠墙摆着好几个书橱,装满藏书,父亲的财产仅此而已。马基雅维利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学校教育,他是一个自学成才的人。在父亲的帮助下,他认真研读古典文化,这为以后踏上仕途打下了基础。
马基亚维利人生的第二阶段从1498年到1513年。这是他从29岁到44岁的时期。美第奇家族统治崩溃,佛罗伦萨共和国成立,历史大势的变化,让基雅维利获得了机会。这15年间,他荣任佛罗伦萨共和国第二秘书厅秘书长,接近佛罗伦萨共和国最高统治阶层,直接为共和国领导核心“十人执政团”出谋划策,同时分管外交及国防工作,跻身佛罗伦萨政治核心行列。
马基雅维利为官任职,表现出杰出的外交能力,当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和教皇发生冲突,剑拔弩张的时刻,他曾作为佛罗伦萨共和国使者积极从中斡旋,缓和矛盾,保障了佛罗伦萨共和国的和平与安全。
他还有军事方面的经历。国家成立军事委员会,他是委员会秘书,曾带兵打仗,身先士卒,前往前线阵地,观察地形,指挥作战。年轻有为的马基雅维利,春风得意,光鲜曼妙。
从经验论的意义上来说,这是马基雅维利一生中的实践时代。知行合一,知来源于行。马基雅维利日后著作中出现的那些“石破天惊”的种种理论,都源起于这个时期的实践和思考。假如用一句话总结这个阶段的特点,那就是:“马基雅维利做了什么?”
马基雅维利人生的第三阶段,1513年到1527年,44岁直到58岁逝去。1511年,教皇的军队攻陷佛罗伦萨,共和国倒台。美第奇家族卷土重来。洛伦佐•美第奇成为佛罗伦萨大公,执掌大权。两年后,马基雅维利被怀疑与一场政治阴谋有关,受审入狱。 百般拷问磨难之后侥幸获释,被驱逐出城,隐居乡间。
这14年间,他失去了公职,无奈中转而专注于写作。这是马基雅维利一生中最重要的时期。如果他一生为官,人们也许很快就会把他忘记,然而他最终成为作家。他以自己的论著让后世记住他的名字。 这个阶段,要叙述的问题是:“马基雅维利思考了什么?”
4 贤妻玛丽埃塔
马基雅维利已经32岁,中等个子,颜值尚可,面相有点滑稽,但不失忠厚。他27岁那年母亲逝世,过了4年父亲也接踵而去。父母生前感情很好,父亲是不是因为看见母亲在天堂里想他,向他招手,于是也跟着走了。
马基雅维利的两个姐姐早已出嫁,弟弟也常年工作在外,留下房子空空荡荡,剩下他一人。晚上读书,老鼠从屋角的洞穴里出来,爬到他的脚边,抬头看他,骨碌碌转动眼睛。他竟一阵惊喜。夜深人静,有一个活物伴他。
这时,他突然想起什么,不由地嘴角下垂,露出一丝苦笑。是呵,年届而立,已经工作三年,各方面条件也不错,为什么苦守孤独而不考慮自己的婚姻大事呢?虽说是个官迷,然而仕途重要,也该有个人陪伴相助了。他轻轻发愿:成家不是坏事,我要找个女人。
山野七平老太太,做了考证,说马基雅维利的婚事,不是自由恋爱的结果,而是别人觉得有个淑女和他般配,介绍给他。他也满意,于是进了洞房。女方叫玛丽埃塔·科尔西尼,长得好看,也贤慧。
所有与马基雅维利有关的信件中,有一封是他妻子的笔迹。这是玛丽埃塔留给世人的唯一文字。今天看来多么宝贵,字里行间流露出一位贤妻良母对丈夫的真诚爱意和无微不至的关心。寄信日期为1503年11月24日,他们结婚的第二年。此信寄往罗马,当时马基雅维利住在在那里。信的内容如下:
“親愛的尼可羅:您不該笑話我是一個傻女人,因為只有您在家,我才會感到滿足。現在都在傳說羅馬流行瘟疫,您想想我吧,我白天黑夜都擔心得不能休息。我最先要告訴您兒子出生的好消息。您能不能多給我寫些信,到現在為止我才收到您三封信。
不過,請不要怪我不寫信。直到今天,我还在发烧,写不了信。我也没有因为收不到您的信而生气。孩子现在很好,他长得可像您呢,皮肤雪白,头发像黑色的天鹅绒。他还像您一样汗毛很重。他不管什么都像您,在我看来就是个美男子。他像一岁多的孩子,满屋子都是他的哭闹声。可我们女儿的身体不怎么好。
不要忘了早些回来,我盼的就是那一天。愿上帝保佑您。我给您寄去一件棉短上衣、两件衬衫、两块手帕和一条毛巾,这些都是我亲手缝的。您的玛丽埃塔”
笔者在《文明的河口》一书英国系列中写过毛姆,顺便读过他的几部不太有名的著作,其中一本小说写马基雅维利,题目是《彼时此时:马基雅维利在伊莫拉》。1946年出版。
此书记载马基雅维利出差伊莫拉这个地方,与伦蒂诺公爵切萨雷·博尔贾交往周旋的故事,其中有对马基雅维利私生活的披露。
此书出版时,毛姆已逾八旬。为写作本书,他不辞辛苦,差不多将马基雅维利档案及有关信函统统翻阅一遍。毛姆是一个小说家,本书固然不乏虚构成分,然而透过以下情节描写,依然可以推断马基雅维利的生前情况。
毛姆在书中这样写道:马基雅维利离开佛罗伦萨的日子是1502年10月6日。说好过八天就回来。直到10月18日,时间已过去10天,依然音信全无。
被委托照看玛丽埃塔的比亚焦·博纳科尔西接受马基雅维利妻子的吩咐,写信给身在罗马的马基雅维利,转告她的心情。
信中说:莫娜·玛丽埃塔在家焦急地等着你,要你办完事情后,赶快回家。她已让弟弟去市政厅打听,问自己的丈夫何时可以回来,有没有遇到生病或其他不测的事情。信的结尾,加重语气,说她日夕思念,都快“发疯了”。
其实,马基雅维利的公事已经办完,他滞留不归,是有其他原因。毛姆用小说家的笔端,记录马基雅维利那次浪漫的“罗马艳遇”:
书中有这样的记录:莱莉亚的美貌使他惊艳,但使他动心的还不仅仅是她的美貌,他还从来没有遇到过让他一见倾心不能自持的女人。强烈的欲望甚至让他感到胃痛。他对自己说:“哪怕赌上一条命,也要把她弄到手。”
马基亚维利与韦托里的通信很“私人”,甚至互相通报各自的私情隐秘。韦托里在信中写道:
“如果您问我有没有女性朋友,我会告诉您,刚来的时候是有来串门的。但后来我受不了夏天的炎热,决定谢客了。她是一个相当美丽、说话风趣的女人。此外还有一个住在附近的,她嫁给了贵族,现在守寡,人不赖。”
《我的朋友马基雅维利》的作者盐野七平,在写作本书时,曾把马基雅维利与韦托里的来往书信一篇篇读过。这是盐野七平的风格,她是一位作家,更是一位学者,以严谨的治学态度,写作人可皆读的历史“通俗读物”。他对马基雅维利的私生活,也进行了考证。
所得的结果令其惊讶。她说:“我们的主人公马基雅维利即使在失意时期,也许正因为失意,还爱上了一位寡妇,委托朋友在罗马购买她想要的东西寄回来。不消说,他的朋友很快满足了他的要求。韦托里也恋爱了,对象也是一位寡妇。两个40来岁的男人都不钟情于年轻女子,有点奇怪。”
5 好友韦托里
想了解一个故去的人,最好读它的遗著、日记和书信。他有后人,则探访相谈以追往事。与此同时,弄清他生前好友线索,也是一个好途径。盐野七生写作《我的朋友马基雅维利》,检索与研究他与友人的通信,以还原真实的马基雅维利。
有一个通信人进入人们的视野。他名叫弗朗切斯科·韦托里,比马基雅维利小5岁。韦托里家族在佛罗伦萨本是人所皆知的贵族。韦托里的母亲来自鲁切拉家族,与美第奇家族沾亲带故。他的妻子属于卡波尼家族,也堪称名门。显然,与中产阶级的马基雅维利相比,韦托里的出身高高在上。
不可思议的是,两人相遇相知,竟然成为好朋友。飞鸿来往,所遗信函留存至今,清晰可辨的多达43封,成为今天人们研究马基雅维利的宝贵文献。由于通信时间恰与马基雅维利执笔《君主论》和《论李维》的时间吻合,更使得这些书信披上一层神秘的光泽。
索德里尼政权的一夜倒台,让春风得意的马基雅维利走上万丈绝壁的边缘。一连串的打击,让他喘不过气来。经济上也遭受重创,被罚巨款相当于他10年薪金的总额。马基雅维利走出监狱,展现在他前面的唯是西风古道、落日昏鸦,一片殘破景象。
悲凉落寞之余,他想到了好友韦托里。他铺纸挥笔给好友写信,像海难沉船发出求救的信号。马基雅维利入狱期间,韦托里曾四处奔走,为他早日出狱倾心尽力。为此,马基雅维利在信里表示由衷的感谢。这封信写于1513年3月13日。同年的3月15日,仅仅时隔2天马基雅维利收到韦托里的回信。
韦托里在信中说:“亲爱的朋友:您发生变故后的几个月里,我也饱尝了人生中最大的苦恼。……当初令弟托托来通知我的时候,我什么也做不了。新教皇当选之后,我乞求他的只有一件事,那就是恢复您的自由。现在我只有一句话可以说:拥有一颗坚强的心吧!冬天不会永驻。”
其实,时局的变化让韦托里也吃足了苦头。他与马基雅维利一样,那场推翻美第奇执政的阴谋政变牵连到他,被投入监狱,也被拷打审讯。想不到,命运在刹那间发生转折,新教皇上任后,他被释出狱,还当上了大使。看来这位朋友也许会帮上马基雅维利的忙。
结果事与愿违,当马基雅维利再次去信求助的时候,韦托复函,口气冷淡不少:“希望您能明白,我帮不上您的忙,只不过是我连自己的愿望都无法实现的缘故。您提到是否该与索德里尼枢机主教商量的想法,我认为现在并不合适。”
马基雅维利一心想回归公职岗位,可惜历史总是残酷,梦境残破,像一面闪光的镜子掉在地上,剩下无数碎片。他给韦托里复函,写下悲哀的诗句。
时而的欢笑,
时而的歌唱。
而今只剩下,
苦涩的泪光。
目下,马基雅维利唯一可做的,只有乡居写作。作为一个官僚,他穷途末路,而作为一个作家,他峰回路转。他命里注定的不是高官厚禄 、金堂玉马,而是青灯黄卷、后世传名。他一生中的写作时代就此开启帷幕。红尘嚣嚣,彷佛他经历的所有的快乐与磨难,都在为这个时代做准备,是这个时代的预演、阶梯与铺垫。《君主论》、《论李维》等所有的传世重典,都在这个时代完成。
6《君主论》与《论李维》
马基雅维利在《君主论》中讨论什么是王国,王国有那些种类,君主们如何夺取政权, 如何维护政权, 又怎样丧失政权。主张现代人应当脱离神性的庇护,进入 “人” 的社会,建立 “人” 的国家,免于“神圣”道德对人的单纯性规定。
为了目标的达成,可以不择手段。“目标总能证明手段的正确”。君主应以夺取权力和保持权力为目标。手段再卑鄙也不必在意。只要胜利了,“卑鄙”也会被说成“光明”。不要你亲自说,有人会帮你说。不管你有多少“原罪”,人民照样称颂你。理由很简单,因为你胜利了,你是“胜利者”。
真诚守信,洁净清白,固然值得赞美,然而历史的经验表明,那些建立丰功伟绩的君主们并不重诺守信,他们总是诡计多端,叫人晕头转向,最终把“一本信义”的敌人踩在脚底。狮子勇敢但不能防陷阱,狐狸狡猾但不能御豺狼。一个好君主既是狮子也是狐狸,取长补短,让自己变得既勇敢又狡猾。这才是一个君主的完美“人格”。须知暴力与欺骗、高压与怀柔、刽子手的残忍与牧师的温存,交叉“混搭”,方可收奇效。
法律与暴力,前者适用于人, 后者适用于兽。应以对“人”对“兽”的方法,双管齐下,治民安众。要“适当”提高社会福利,利用人类好利求财、贪生怕死的弱点巧思良谋。不过也要注意:大众即愚众,慷慨解囊,欲壑难填。慷慨美名未得,国库已经空虚。
为了确保王国免遭侵害,要同各国君主保持经常性沟通,力图让他们对自己诚惶诚恐,殷勤扶持,而不敢得罪加害。争取朋友,孤立敌人,依靠武力或讹诈,稳操胜算。被占领国在语言、风俗、文化方面与占领国必有种种相异,长久占据,困难重重。最有效的方法是君主亲自前往,驻守到那儿去,加强统治,长治久安。必须使军队服从又勇敢,建立自己的队伍,毫不犹豫地把那些可能造成威胁的力量铲除灭绝。
马基雅维利的另一部政论大作《论李维》与《君主论》在内容上略有不同,此书论述共和制产生的渊源与背景,探求各种政体之下的权力特征。《 君主论 》中的国家主义蕴涵着共和主义 ,《 论李维 》中的共和主义蕴涵着国家主义,两本书都具有共和思想,一种古典共和的思想光泽。然而,《论李维》中这样的思想体现得更多。
马基雅维利提议在考虑国体建设时,当认识共和体制具有更多的优越性。在这种体制内,凡有符合共同利益的决议,都会受到格外的重视,因获益者众,总可以不顾少数人反对而顺利付之实践。因此那些人民自治的城邦,总能够在甚短的时间取得非凡成就,远超过君主统治的地方。君主国的情形则完全相反,为君主合意的事情的往往于城邦有害,而适合于城邦的则有悖君意,做好一件公益事情不知道有多难。
马基雅维利说:人民总比君主更少犯错,即使有错也不及君主严重,且容易补救。人民掌握权力并得到很好的组织,其坚定、谨慎和感恩的品质超过“明君”。反之,一个不受法律约束的君主往往忘恩负义、变化无常及轻率鲁莽。
在共和制度下,人们不必担心私有财产被剥夺,懂得“人生而自由而非奴隶”,懂得“天道酬勤”,只要努力,就会获取应有的社会地位。执政者日常行事既考虑私人利益,也考虑公共利益,结果利己利人,社会经济发展。
人们依据《君主论》,将马基雅维利看作“邪恶的导师”。在此同时,人们又在《论李维》中看到一个“共和主义的马基雅维利”与“民主的马基雅维利”。卢梭力赞马基雅维利“是在给人民讲大课”,《君主论》是一本“不折不扣的”共和主义“教科书”。 当代美国学者亨廷顿在《变革社会中的政治秩序》论马基雅维利为现代“威权主义”的发端,而其结果将导向“民主”。波考克撰著 《马基雅维利时刻》认为马基雅维利具有人们并不熟知的思想品格,那就是他对民主精神的尊重,对宪政构建的关心及对市民阶级中杰出人物的讴歌与赞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