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兴保:以“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指导金融的改革和发展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250 次 更新时间:2024-04-30 09:21

进入专题: 三个代表   金融改革  

梅兴保 (进入专栏)  


金融系统贯彻落实十六大精神,关键要把握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一灵魂,紧密结合金融系统的实际,加深理解,把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落实到金融改革发展和金融党建、精神文明建设等各项工作上来。


一、按照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要求来认识和运用金融,改革和发展金融


现在,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发展阶段。这是我国当今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标志和写照。与我国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金融的地位和在经济发展中的核心作用日益明显,新的金融体制正在逐步建立和完善。一是形成了以商业银行为主体、政策性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等各类金融机构相互补充、分工合作、公平竞争的金融组织体系。到去年底,全部金融机构总资产超过24万亿元。二是取消了贷款规模控制,实现了货币市场利率和外币利率的市场化。强化了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初步形成了由直接调控向间接调控转变的金融宏观调控机制。三是建立了包括货币、证券、保险、外汇、黄金市场在内的金融市场体系。四是建立了对银行、证券、保险行业实行分业经营、分业监管以及行政监管和出资人监管相互配合的金融监管体系。五是对金融系统党的关系和干部实行了垂直领导管理,完善了统一法人的体制。据有关资料,十三年来,我国经济(GDP)平均年增长9.5%,而货币供应量(M2)年均增长23%,各项贷款年均增长19.2%。到2002年末,广义货币(M2)余额为18.5万亿元,狭义货币(M1)余额为7.1万亿元,流通中的货币(M0)余额为1.7万亿元,全部金融机构(含外资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为18.3万亿元,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为17.1万亿元,居民储蓄余额为8.7万亿元,全部金融机构(含外资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为14万亿元,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为13.1万亿元。以上数据与上年同比的增长率在10%至20%之间,均达到了两位数增长。


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奋斗目标和21世纪头二十年经济建设和改革的主要任务,最根本的一条就是要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如何体现先进生产力的要求,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金融支持和服务,在市场配置资源中起核心作用,这是金融改革发展面临的新课题,也是金融行业贯彻落实十六大精神需要认真思考和回答的重大问题。


其一,金融作为调节宏观经济的重要杠杆,要根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和分阶段的要求,灵活运用货币政策工具,通过调节货币供应量等中介目标和一定的传导机制,达到保持货币币值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从近几年看,我国货币政策的重点是防止通货紧缩,但从长期看,仍要防止通货膨胀,从而为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金融环境。宏观调控体系包括计划、财政、金融等多种政策手段,我们要按照十六大报告的要求,注意宏观经济政策的协调配合。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是最重要、影响最大而且也是难度较大的配合。过去,包括我国在内的许多国家,都曾有过“双松”“双紧”“一松一紧”等多种配合。这些配合如果操作得当,能有效地治理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解决需求方面的突出问题。我国近几年实施的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的宏观调控政策组合,实践已经证明是成功的。


其二,金融要体现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就是要在市场资源配置中起核心作用。生产力有多种要素,我们在分析经济问题时讲资源配置,实际上是讲生产力诸要素的相互配置。在计划经济的条件下,各种资源按计划配置,虽然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但弊病很多,资源的利用率不高。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过去资源相对充足,社会需求结构也比较单一,因而生产效率主要讲求投入产出效率,资源的利用主要讲求投资回报,重点在投入产出的经济学问题上下功夫。当今社会,科技日新月异,需求层次多样,资源相对稀缺,生产力的发展在科技进步的推动下,日益讲求配置效率。也就是说,在总投入不变的情况下,不同的资源配置方式能产出不同的效率。发挥金融在资源配置中的核心作用,应主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让市场资金供求关系在更大程度上决定供给和使用的价格。这种价格以中央银行利率为基础,以商业银行不同的存、贷款利率为中心,并连带影响债券、保单等其他金融产品的价格。利率市场化有利于金融市场更优化、更高效地配置各类金融资源,激活其他生产要素,促进经济增长和经济效益的提高。


2.选择发展不同的融资方式。融资方式对资源配置的效率有很大影响。目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融资方式仍以银行体系的间接融资为主,直接融资比例偏低。现在,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已超过10万亿元,直接融资有巨大发展空间。要按照十六大报告的要求,推进资本市场的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通过减少行政干预、加强监管、完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提升会计准则、强化信息披露、大力发展机构投资者等多项措施,促使资本市场更好地为国民经济服务。要在发展间接融资的同时,通过资本市场的稳步发展,提高直接融资的比重,满足不同投资者不同层次的投资需求,使社会上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的比例以及不同投资产品的比例更加合理,从而使资源配置更有效率。


3.通过信贷规模和结构调整,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信贷业务是我国银行业乃至整个金融业最主要的业务,信贷的规模和结构状况对资源配置是否合理,关系很大。我们必须按照十六大报告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和经济建设任务的要求,在信贷政策的引导下,保持合理的信贷增长规模,在国家产业政策的指导下,确定正确有效的信贷投放。以合理的信贷规模和结构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从产业发展来看,信贷投放要支持优先发展信息产业,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支持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支持继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实现我国的新型工业化。从地区发展来看,信贷投放要特别关注和支持农村经济的发展,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同时,积极支持西部大开发,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4.发挥政策性金融在资源配置中的特殊功能和作用。政策性金融是金融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就几家政策性银行来说,主要以国家信用为基础,通过发行金融债券筹集资金,严格按照国家政策的规定,以银行的运作方式,集中资金投向国家的重大基础建设、基础产业建设,支持粮棉收购和国家储备,支持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等。这些领域的建设和发展,事关现代化建设的全局。由于投资回收期限较长或者其他政策性原因,商业银行一般不愿投入,通过政策性银行的运作,使资源的配置既符合国民经济发展总体布局的要求,同时,由于按银行的方式经营管理,也不至于影响配置的效益。


其三,金融要体现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必须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确保安全高效稳健运行。金融是高风险行业,一旦发生大的风险特别是系统性风险,将会给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引起生产力的倒退。因此,必须加强金融监管和内控。要根据权利、义务和责任相统一,管资产和管人、管事相结合的原则,建立健全金融资产的管理体制。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需要监管部门、经营主体即监管对象和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相互配合,在全社会营造诚信、规范和法治的环境。就金融企业,特别是对国有独资银行、保险公司来说,由于历史的原因和新时期面临的挑战,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责任更为重大,任务也非常艰巨,这些金融机构全体员工必须增强风险意识,把防范风险的责任落实到每个人的具体行动之中。各级分支机构之间以及机构内部各部门之间,建立起防范、控制和化解金融风险的机制,努力降低不良资产的比例,提高新增资产的质量,切实保障金融系统的安全,促进经济的良性循环。


其四,金融要体现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必须坚持金融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金融企业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源泉。当今社会,科技进步日新月异,服务领域也在拓展。金融服务于经济,金融创新也可以说是现代经济对金融的迫切要求。因此,金融要顺应时代潮流,把握金融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坚持与时俱进,重点在制度创新、产品创新和服务手段的创新上下功夫。当前,要深刻理解十六大报告关于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内涵,紧跟大力推进信息化的浪潮,充分发挥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在金融产品创新和服务创新中的支撑作用。通过金融创新,一方面,使金融工作上台阶、上水平,提高金融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另一方面,满足企业和其他各类客户不断增长和变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需求,使企业降低经营成本,方便社会大众的消费,进而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其五,金融要体现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必须很好地发挥神经中枢和“晴雨表”的作用。我国全部金融机构24万亿元的总资产特别是其中12万多亿元的贷款,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支撑。这些资产的结构比例关系、收益率和流动性状况等,是国家宏观经济决策的重要依据。另外,汇率的变动状况和上海、深圳两家证券交易所的股票指数的变化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并影响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稳定。因此,金融机构应该及时准确地向宏观经济决策部门上报金融运行的重要数据,并且建立健全信息披露制度,有的信息要按规定向社会发布。要利用金融的核心地位,依托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向企业和社会各界提供资金汇划、转账、结算、各种咨询和投资组合服务。要利用金融的有利条件,组织研究、分析、预测经济金融形势和发展动态,为科学制订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调控经济的运行提供支持和服务。


二、按照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要求,坚持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金融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金融是一个特殊的部门和行业,有其自身的具体利益和特殊目标要求。金融工作要始终做到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人民群众的整体利益和各方面具体利益的关系,也就是要按照十六大报告的要求,在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一致的基础上,调节好各种具体利益的关系和内部矛盾。金融企业包括股份制的金融企业,有企业自身的集体利益、员工的利益和股东的利益,但一切工作的基本着眼点必须是全国广大人民的最根本利益,不能本末倒置。如何才能做到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呢?应该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一)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金融系统全体干部员工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坚持“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自己的岗位上,实践“三个代表”。中央金融系统作为特殊行业,在这里工作的每一位领导干部都是党组织直接委派或推荐并经过一定法定程序后上任的。大家都要牢记江泽民同志的告诫:“党和人民把你放在哪个岗位上,就要在哪个岗位上兢兢业业地履行职责,真正干出成绩来。绝不能老是去琢磨自己怎样升官、怎样出人头地、怎样捞点好处。”要坚持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结合本系统本单位的实际,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此外,有关金融机构在制定政策规定和讨论决定改革发展的重大问题之前,一定要深入研究国情,了解民意,使金融政策和改革发展的措施符合国情,顺应民意。金融机构体系比较复杂,运行过程中的变数多,调控难度大,一定要注意处理好自身防范风险和支持经济发展的关系,处理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关系,努力做到部门利益、行业利益服从整体利益,集体利益服从国家利益。金融行业特殊,主要是就经营特点和管理体制而言,绝不能以行业特殊性为由,在国民收入的分配等方面谋取自身的特殊利益。


(二)努力使经营的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同时为国家多交税收(利润)。代表人民的根本利益,并不是抽象的口号和概念,而是有具体的内容和奋斗目标。中央金融系统经营管理的数额巨大的国有资产是全国人民共同所有的财产,即使其中有的资产不是中央政府直接投资,而是由金融企业靠借贷和积累所形成的,也不会改变其国有即属于全民的性质。金融企业的领导者和管理人员是否能真正践行“三个代表”,其最重要的标志就是看其经营的国有资产是否保值增值,并且通过这些资产的经营,给国家上缴税收,为国家做贡献,为人民谋福利。如果一家银行或其他金融类企业由于自身原因连年发生经营性亏损,甚至资不抵债,把国家和人民委托其经营的本钱都花光了,这样的金融企业领导干部和高级管理人员,即使天天喊着为人民服务,也没有资格代表人民的根本利益。因此,要通过改革、加强监管和内部管理等措施,降低不良资产比例,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夯实全国人民的家底,同时,向国家多交税收,通过国民收入的二次分配,使广大人民得到实惠。


(三)与时俱进,创新产品,提供优质服务,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金融的需求。金融是服务性行业,要做到代表人民的根本利益,必须以满腔热情,利用金融这一窗口,为人民服好务。首先,在服务的对象上,要面向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要注意关心农民、工矿企业职工等弱势群体。要改善农村金融服务,金融机构基层网点的适当调整是必要的,但必须有合理的分工和布局,不能使农民的金融服务受到影响。金融企业现在注意营销自己的产品,发展优质客户、大客户,这是必要的,但是要根据国家的产业政策,支持中小企业、支持西部地区的发展,不能简单地把为客户服务等同于为人民服务,因为接受服务的人群,并不都是金融行业的客户。其次,在金融服务的方式和手段上要方便人民群众。当今社会,信息化是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金融行业经营货币、票据,数据处理业务量大,必须加快信息化和产品创新步伐,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满足企业客户和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最后,要考虑到我国存在二元经济结构,农村信息化程度还很低、而且发展较慢的实际情况,传统的金融服务和手工操作也不能偏废。农村金融工作中面向广大农户推行的小额贷款,很受农民的欢迎,风险发生的概率也比较小,应该予以推广。


(四)金融工作的各个领域和环节都要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权益。金融机构的网点遍布城乡,广大民众在银行有存款,都是银行的储户,也可以说是债权人。数千万股民在证券公司存有保证金,投保人向保险公司交有保费。这些储户、股民、投保人的权益直接体现在存款是否按规定兑付、其保密性是否受到侵害、股民的保证金是否被挪用、保户投保的财产在发生风险以后能否得到赔偿等。过去,这些方面都程度不同地出现过问题,也就是说,部分民众在金融行业的权益受到了侵害。有的金融机构以欺骗、造假等违法违规的手段吸纳民众和企业的钱财,最后资不抵债甚至破产,使企业和老百姓遭受损失。因此,我们实践“三个代表”,就要在实际工作的每个岗位和环节,讲求诚信,取信于民。有的金融企业遇到经营困难包括资金流动性困难,甚至资不抵债、破产时,要按规定首先向自然人兑付,让民众不受损失或少受损失。金融监管机构在制定规范性文件和政策措施时,不但在具体内容、而且在出台时机上都应首先考虑广大人民群众是否能够承受,他们的权益是否受到损害。


(五)艰苦奋斗,勤俭办事。我们的金融事业是靠艰苦奋斗起家和发展的。作为共产党人,能不能大力发展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是能不能做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代表的试金石。一段时期,有的金融机构领导同志在金融快速发展的进程中忘乎所以,讲排场,摆阔气,大手大脚花国家的钱,人民群众很有意见。最近,中央领导同志反复告诫我们:要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即使将来我们的国家发达了,人民生活富裕了,艰苦奋斗的精神也不能丢。


实际上,我们国家现在并不富裕,人均国民收入还比较低,农村还有3000万贫困人口,城镇还有1000万低保对象和1000万离退休人员。我们每花一分钱,都要与这些基本国情联系起来,精打细算,争取少花钱,多办事。金融企业少花了钱,节省了开支,就能相应增加积累和多上缴税收,为人民造福。有的同志认为,金融业经营货币,办公楼修得标准高一点,设备好一点,可以增加客户的信誉感,甚至认为花钱大方、阔绰可以向客户展示实力。这种逻辑是不能成立的。金融机构的信誉和实力是业绩铸就的。一个经营不善甚至亏损的金融企业,越讲排场、比阔气,在人民群众和客户心目中的形象越差。即使是经营业绩好、实力雄厚的银行、公司,也不能奢华,如国外一些著名的大金融企业,做事也很节俭,其办公楼和用车,并不很讲究。国外一些银行家、企业家,虽然个人收入丰厚,但要看到,这些国家国力雄厚,平均国民收入较高,另外,许多高收入者都采取捐赠等方式支持社会公益事业。我国金融行业从业人员的收入已高于各行业的平均水平,部分金融机构高级管理人员个人收入较高,不仅对社会公益事业没有捐赠,甚至在许多个人消费特别是高消费方面又花公家的钱,在社会上影响很坏。有的同志就是从这些大手大脚花钱的日常事情开始,走上了贪污、腐化甚至犯罪的道路。要做人民根本利益的代表,必须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首先,领导干部要带头,一事当前,心里不仅要想着本单位、本系统的员工利益,而且要想到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时时处处以身作则,做出表率。其次,我们的许多规章制度特别是财务制度、工资分配和福利制度、内部审计稽核制度和金融企业的营销方式,要体现艰苦奋斗、勤俭办事的原则,不该花的钱,坚决不花。收入分配要分档次、有差距,但差距过大特别是与社会平均水平的差距过大,也容易脱离群众。再次,在住房、办公条件和个人待遇方面,不能相互攀比,而要比贡献、比业绩。最后,要加强监督,大力弘扬艰苦朴素、勤俭办事的精神,纠正铺张浪费、大手大脚的不良习气,从严惩处贪污犯罪行为。


三、按照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要求,加强金融系统的精神文明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为金融改革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思想政治保证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一个整体,是统一的科学体系,三者互相联系,缺一不可。我们学习贯彻“三个代表”,不仅要通过我们各自的工作来反映和体现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体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而且要通过我们的工作来体现先进文化并代表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不能把先进文化混同于一般的业余文化生活和文娱活动。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金融行业也要和其他行业一样,通过思想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金融企业文化的发展,使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金融创造力和金融企业凝聚力之中。


(一)加强学习和理论武装,提高广大干部员工特别是领导干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和科学文化素质。文化属于意识形态的范畴,发展先进文化,必须把思想理论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坚持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对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无论从事什么工作,领导干部都要带头学习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成为勤奋学习、善于思考的模范;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模范;勇于实践、锐意创新的模范。我们正在从事前人未曾从事过的工作,我们正在开创的伟大事业,不懂的东西很多,许多新的理论、新的科学技术、新的管理手段需要我们不断地学习、借鉴和掌握。因此,我们必须塌下心来认认真真地学、踏踏实实地干。要经常注意抓住影响金融发展的一两个热点、难点问题,认真研究、反复琢磨、找到办法、推动工作。实践证明,被我们说明的问题越多、越准确、越深刻、越普遍,我们的成绩就越大。


在金融行业发展先进文化,要增强员工的文化意识,而文化意识的增强关键在于学习。现代企业,最重要的竞争优势就是智力资源,它比竞争对手具有更快的学习速度和更强的学习能力。一个成功的银行、企业,必须是一个学习型组织。建设学习型组织,关键是银行和企业本身要形成健全的学习机制,让工作本身也成为学习过程。学习和创新是密切相关的,学习是创新的前提,创新是学习的升华。不断学习、不断创新,银行和企业才能保持生机和活力。


(二)结合金融改革发展的实际,大力加强思想政治工作。金融系统的思想政治工作,要从思想教育入手,努力提高广大干部和党员的思想政治素质,特别是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问题,教育员工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要加强对干部的思想信念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纪律作风教育、道德法制教育、科学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的教育,真正打牢思想政治基础、构筑思想道德防线。要注意正面教育,大力宣传先进典型的模范事迹,弘扬正气,同时要注意发挥反面教育的作用,利用重大的典型案件,进行警示教育,做到警钟长鸣。


(三)以思想道德建设为核心内容,加强金融行业的精神文明建设。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是发挥我们政治优势的重要方面。要全面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以创新的精神不断丰富金融系统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积极开展“争先创优”“青年文明号”“业务技术能手”“劳动竞赛”“依法管理金融”“诚实守信经营”“建立金融安全区”“建设社会主义信用体系”和“创新金融服务品牌”等各类创建活动,发挥精神文明建设在推进和支持金融业健康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在金融系统树立“严格、规范、谨慎、诚信、创新”“十字”行风,是公民道德实施纲要在金融系统的具体体现。要通过自上而下的创建,在金融行业培育良好的职业道德,展现金融员工的精神面貌,在全社会树立起金融行业的良好形象。


(四)加强金融企业文化建设,增强金融企业的凝聚力和创造力。金融企业文化是当代先进文化的组成部分,是金融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实践中形成的并被企业员工普遍认同和遵守的思想观念、价值标准、思维方式和工作作风的总和,它渗透于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是企业独特的内涵、素质和风格,是企业的灵魂和持久动力。企业理念是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企业价值观的体现。各金融企业要根据形势和任务的要求,确定发展目标,形成一种追求,用目标来激励人,同时还要用理念来引导人。在市场经济特别是金融全球化的新形势下,要正确处理企业文化的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外来文化与本企业文化的关系。金融的全球化,拓宽了人们的文化视野,创造了当代文化的多样性。同时全球化使得文化更新的速度加快,从而容易引起传统文化的危机与失落,引起强势文化对弱势文化的冲击,因此,我们首先,要有政治敏锐性,自觉抵制自由化、私有化的东西。其次,要诚实守信、遵纪守法。再次,要重视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弘扬“三铁”精神,发挥我们的政治优势,防止用经济标准取代文化自身标准。最后,要以科学的态度认真研究网络经济、电子货币出现以后,金融企业文化的新现象。在全系统普及科学文化知识,弘扬科学精神,形成崇尚科学、鼓励创新的良好氛围。


(本文是作者于2003年1月在中央金融系统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有关会议上的辅导报告稿)

 

进入 梅兴保 的专栏     进入专题: 三个代表   金融改革  

本文责编:SuperAdmin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经济学 > 金融经济学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09028.html
文章来源:作者授权爱思想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aisixiang.com)。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