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调控是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以来政府干预经济的代名词。其理论依据那就是鼻祖凯恩斯了,因为他的宏观干预经济的理论在20世纪30年代挽救了危机中的资本主义,同时也为资本主义创造了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物质基础,这是历史。我认为近十几年中国政府的经济战略部署每年都强调加强宏观调控。据我们调研,下面许多同志都在说:“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越来越看不见,政府这只闲不住的手越来越闲不住。”管他闲得住也好闲不住也好,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第一条还是加强宏观调控。今年总的基调是稳中求进。稳,就是宏观调控的政策基本要稳定,包括房地产调控一点都不能放松,经济还要平稳较快地发展,物价还要稳定。进,就是要在转变发展方式上、改革开放上、改善民生上都要有新进展。下面围绕宏观调控展开来谈。
一、明确宏观调控的目标
总的来说其目标是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使经济进入良性循环,不大起大落,克服市场经济自由竞争的弊端。这些目标要量化分解的话,大家就有不同意见了。国外宏观调控,主要抓住就业率、利率、汇率、资本市场的指数以及GDP。中国的宏观调控目标体系实际上是以GDP为核心,辅之以CPI、PPI、财政收入、就业率(包括失业率)和进出口贸易这些指标,比外国调控的目标要多,而且更侧重于发展的目标,一直强调发展是硬道理。
今年上半年以来,我们的GDP增长很快,于是把CPI作为直接的、主要的宏观调控目标,就是反制通货膨胀。有些人提出质疑,认为宏观调控主要定在一个物价的指标上,这是短期的调控目标。人民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尽管调整,但是猪肉的价格还是在继续涨。国家统计局近年在统计CPI指标时,另外有一个穷人的CPI指标。低收入群体,如农民工,没有应酬,吃不到海参什么的,所以他吃的猪肉、大米的分量比重大,在今年6月份这些低收入人群的CPI涨幅是6.8%,比社会平均CPI要多1.5个百分点左右,这个数字还不能对外头说。一般讲,低收入人群的CPI要高于社会上公布的CPI1—2个百分点。根据今年上半年的物价涨幅结构构成,主要是食品涨价,低收入人群的恩格尔系数较高,你再调控他也还是得吃肉啊。于是有人提出来,我们宏观调控的目标不能仅盯着物价,而应该有一个长远的目标不放松,就是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物价也是很重要的,它是反映通货膨胀的主要指标。
二、谈谈宏观调控的手段
我们国家这几十年来,计划是第一类手段,具体有计划指标、投资规模等,财税是第二类手段,金融是第三类手段,贸易是第四类手段,贸易是和物价、关税相联系的,还有工商管理等都是手段。过去搞计划经济是以计划为轴心来进行宏观的调控,人为的干扰、长官意志较多。我们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接受的那些不良资产很多归于计划经济条件之下的产物。20世纪90年代,提出政府调控市场、市场引导企业,强调了经济手段调控的重要性。近几年进一步强调要求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计划的手段以及与之相关的手段就处于次要的调控地位了,现在财税、金融、贸易是最主要的调控手段。财税主导的是二次分配,不宜对经济干预太深。如果财政的手段干预太深,资源的配置就失去效率,影响效率,所以财税的手段在保民生这个侧重点是比较好的。贸易就是要促进扩大内需、促进消费,在保公平竞争、促消费方面还是要好好利用贸易手段。
三、如何运用金融的手段调控经济
邓小平同志讲,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当然,现代经济的核心还是要服务于实体,不能去喧宾夺主。讲它是核心,是讲它的神经中枢的作用和血脉桥梁作用,现代新经济没有它做不大。但是,它是围绕实体经济来服务的。下面重点来解读一下金融来如何来调控经济。
现代经济发展史上,金融促进经济有两种不同的路径。在中国,金融促进经济发展从某种程度上是通过钱庄、票号开始,当然盐铁论、货币等价交换很早就有,那是在封建社会。就现代经济来说,运用金融促进经济,欧美是从资本市场开始,信托早于银行。欧美人遗产的继承引发了信托业,遗产税很高嘛,大家都看过《资本论》,马克思说过,如果没有资本市场,不发股票不发债券那铁路到现在都修不成,至少要延后几十年。美国修运河的债券发到英国去了,修铁路先发了股票,资金问题就容易解决了。
现代社会是信息社会,运用金融手段促进并调控经济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决策最迅速。香港调利率,银行工会会员在午餐、早餐会上就定下来,所以说决策很迅速。内地也迅速,国务院定下来第二天就宣布,利率、汇率下降,采购成本就立马降下来了。所以说反应最灵敏,多则一天少则几分钟,交易的价格就不一样了。二是影响很深远。现在市场化的程度高,金融的政策主要是通过货币政策工具和市场组织体系进行政策的传导,形成有效的传导机制,不仅影响企业法人行为,而且影响股民和众多自然人的经营与生活。下面具体分析一下几种主要金融政策手段与宏观调控的关系。
第一,利率与宏观调控。利率是资金的价格,运用利率手段能够高效地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加息会直接推动成本上升,在通货膨胀出现后,总量调节等手段不奏效时,会加息。但是,加息容易引起经济紧缩和放慢,应该很审慎。减息又助推通货膨胀。所以政府近几年利息杠杆用得很少。
既然利率配置资源的效率高,那么利率市场化的改革应加快。今年夏秋时节,温州出现了企业主跑路事件,中小企业普遍融资难。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必须放开利率,温州的情况就是部分企业资金链断裂,同时民间又有大量的高利贷和民间融资的地下钱庄。当地对民间融资、地下钱庄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市委书记说,利率不放开、资本不放开、土地不放开,如何要欧美承认我们是市场经济?他的意思就是要放开利率,让地下钱庄在有效监管之下阳光化。我认为利率的放开难点是存款利率。上海的隔夜拆借利率是放开的,但受到严格限制。谁能拆借,有身份的限制,必须在中国人民银行网上加入注册。贷款的利率早就有浮动,在农村信用社浮动幅度更大。存款利率放开除了涉及银行、企业外,还直接涉及老百姓的利益,放开后就不好去调控。贷款利率放开后,相对来说,人民银行和金融监管部门容易调控。当然,利率完全放开会引起银行的激烈竞争,肯定要压缩银行的利润空间,现在就是存款利率低、贷款利率高嘛,所以中国的银行效益好。据我们调研,人民币贷款的净息差有2.5—2.8个百分点,利差这么大,怎么不赚钱呢。外币贷款的利差只有一个百分点左右即1.0—1.1个点。有的银行的股票为什么低,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它的外币资产配置比较多。你们也看到,2009年中国银行在国内的业务拓展很猛,它新增了贷款一万多亿,全国只有9万多亿,从战略上调整它的本、外币资产的结构。在外国贷款确实不容易赚钱,贷款利差很小。还有信用卡以及其他的电子银行业务,虽然火爆在商场,但赚钱还是在银联和银行。银行最欢迎企业老板使用信用卡了,稍微耽误一点,罚息就来了。
所以说利率市场化主要是设计好存款利率市场化,现在是好时机,银行的利润很高,可以先试点,让东莞、温州这些民间资本比较活跃和地下民间融资活跃地区先干。在步骤上,先贷款利率市场化、后存款利率市场化:存款利率市场化可以先长期、后短期,先定期、再活期,并且配套推出存款保险制度,发展利率期货,等等。同时我们在一些措施上要防止资金向发达地区富集,引起马太效应,要引导民间资本向中西部地区流动。
第二,汇率与宏观调控。汇率是不同货币的交换价格。人民币价格对于国家来说非常敏感,涉及外贸出口和资本进出。以前很多年我们国家一直是鼓励出口,现在进出口总量很大,汇率变化会引起全球资本市场波动。我们总的政策取向是今后逐步实现人民币自由兑换,放松管制,逐步把资本项下的汇兑放开。现在贸易项下已放开,资本项下不容易。我们国家人民币汇率是与一揽子货币挂钩,我认为主要是与美元挂钩,港币是跟美元联系的,美元涨它就涨,美元跌它就跌。我们国家要以我为主,不要被别人牵着鼻子走。一是我们的出口贸易量大,几千万甚至几亿人在为外国制造商品,他们的就业牵动国家神经,牵动每一个地方政府领导神经,所以不能轻言外贸出口可以少点,要保持一定的外汇储备,保持一定的出口速度;二是国家已有三万多亿美元储备,合20多万亿元人民币,主要以美元的形式储备。既是我们手里的牌也是别人手里的牌。美国国会一个会议,第二天就可以把你的外汇资产的大部分冻结,虽然不能这么说,但是我们处事要举一反三。总地判断是:只要美国、欧洲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中国也同时保持出口的稳定增长,有外汇顺差,那么人民币的汇率升值是必然的,经济学和政治结合起来就是这样的。明年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到年底,要升值到大约6.1元左右。因为美国、欧洲根据现在的债务危机一定是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美元的利率现在只有0.25左右。但是我们还要保出口,也不能升得太厉害。升得太多,出口也不行。最近一段,人民币的汇率出现多日跌停,我看这是一个很好的消息,你美国经常说我们操纵了汇率,现在不是贬了吗?说明没有操纵人民币汇率,汇率是有弹性的。这两年来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也太大了,让它回落一下也为下步的升值让出了一些空间。现在从国家进出口来说,出口形势还是比较严峻,用出口来拉动经济这个不能松,贬一点值对出口有利。现在投资拉动已经减缓下来了,但是也不要贬得太厉害了,否则也会带来一些麻烦。有一个公式,即我们的贸易顺差与GDP的比重在4%—5%左右比较合适。现在我们的贸易顺差是几千亿美元了,与GDP的比值正好是5%左右,这个很合适。我们国家外汇管制,外汇不能流通,只能储备,有人说通货膨胀的根源在贸易顺差太大,引起超发货币,这种说法有一定的道理。因为外汇要到商业银行结汇,商业银行到人民银行去换人民币。我记得在一次中央经济工作会上,大概是1995年,通货膨胀较厉害,当时李鹏总理在讨论时问在座同志:“外汇储备增加与通货膨胀有什么关系?”当时有人说明了这个经济学道理,李鹏同志很谦和。
第三,公开市场操作与宏观调控。公开市场操作,就是央行发行票据或者利用国债来进行回购交易,正回购就回笼货币,逆回购就吐出货币,央行通过这样一个公开市场操作来控制、调节社会货币的流通量。这几年,央行使用频率也高,数量也不大,主要在金融机构进行。定向发票据,然后就进行回购,或者是逆回购,调控资金流动性。
第四,各种存款准备金与宏观调控。银行的存款准备金已经很高了,各个大商业银行把存款的21%存到人民银行去,这对压缩资金的流动性是很有效的,使贷款更加紧张,而且其利率比较低,直接影响商业银行的利润。国家宏观调控的这种手段最直接影响的是中小企业的资金流动性。因为银行的流动性收缩以后,保国家电力、通信等大企业、大项目,中小企业就没有钱了。实际上,我们的准备金调控是把法律手段当成政策手段来用,作为货币政策,作为调控手段,这实际上是不对的。法定准备金它是按法律办事的,商业银行吸收了多少存款就要有多少比例存到人民银行去,这是为了防止支付风险,当银行在支付困难的时候把它拿出来支付给存款人,我们现在把它作为货币政策工具,国际惯例都有存款准备金率。所以政府这只闲不住的手拿起法律作行政手段来挥舞就是这样。此外,还有风险准备金率,银行、保险、证券都有风险准备基金,这都是政策规定。准备金一是调节流动性;二是防控风险的。还有资本充足率的要求,是监管防控风险的。
第五,监管政策与宏观调控。监管政策很多,比如说对金融主体、创新产品和人的市场准入,都是由银监会、保监会、证监会管的。一个创新产品出来也得要有市场准入。近年来放松了对中小金融机构、草根金融的发展,理财产品发行也很多,比存款利息要高。各个大银行发的一般没有风险,一般是5%左右。信托发的利息高达8%—10%,甚至更高,得小心点。今年是火了信托、租赁,银行业和他结合起来搞,许多理财产品都是用信托产品包装起来,然后就发给符合一定要求的投资者。这种理财,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间接融资的压力。
第六,谈一谈各种金融手段如何引导房地产的发展。房地产牵动大家的神经,我只是从金融的角度来讲这个问题。我认为现阶段房地产发展是城镇化发展进程中的一种必然现象,这个过程还要延续几十年。城镇化势不可挡,2011年是一个伟大的转折,中国的城镇人口超过农村人口,但是这个城镇人口是按照国家统计局口径统计的,城镇化率达51%。按公安部门的口径即有城镇户口的数量来算,城镇化率40%,农村8亿人,城镇6亿人不到。国家统计局的51%,我认为从对房地产的影响角度来算还是科学的。今年还有一个现象是农民工的工资在全国范围内第一次超过大学毕业生的起薪工资,由此使企业可以得到一些相对低成本的创新型人才,企业招聘高素质人才的成本相对降低了。还有一个与房地产相关的就是老龄化进程,老龄化的进程和死亡率下降的曲线没有交叉,老龄人的房产还比较多,我们的计划生育政策还在坚持,所以独生子女可以处置的房产还没有到那条交叉线。就是说今后四个老人去世以后,他们留给一对儿女的可能会有六套房子,到那个时候处理起来就要降价了,现在还不是时候。简单来说城镇化和老龄化的过程对房地产来说其正面效应还在继续。我们在重庆调研时,他们力求低端有保障、中端有市场、高端有约束。我认为明年房地产价格会出现一个结构性的变化,一是区域结构。比如说北京,三环二环以内房价不会变,五环六环以外就可能降一些。二是房地产公司的实力差异结构。有实力的房地产公司挺得住,地也拿得好,没有实力的公司后拿地的价格也高,那就会有问题。三是功能结构。房子是做什么用的,高档、低档,住宅、商住有不同。高档特别是别墅之类的价位还是难以调下来。现在房地产老板挺在这里,许多房地产商靠信托来融资,市场上那个百分之十几回报率的产品理财,除了房地产,就是矿业。信托怎么跟房地产商结合起来融资呢,房地产一个楼盘就画一个饼,说今后预期有收入,然后由信托公司做一个信托产品,高回报率,大家来买。回报哪里来呢,地产商就说你只要把钱弄来,我们这个楼盘半年、一年后就可以开盘,一开盘,资金、利润绰绰有余。有的房地产商用股权作为质押。2012年,我认为是结构性的问题,有少数是顶不住的。金融支持房地产调控,主要是贷款首付和按揭的规定。如果首付是零,那就成了次贷。零按揭贷款,房地产就有了危机。现在有些银行打擦边球,把房地产作为资产支持类贷款来运作,规避有关固定资产贷款的监管,在刺激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不会管,当经济紧缩时肯定会查,这取决于宏观调控政策的导向。
(本文是作者2011年12月16日在中国青年企业家协会读书会上的主旨演讲)
2011年12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