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兴保:让科学的春天在中华大地永驻

——纪念改革开放二十周年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252 次 更新时间:2018-03-22 15:40

进入专题: 改革开放  

梅兴保 (进入专栏)  


人类社会的实践告诉我们,科学技术的重大突破,给整个社会包括人们的思想观念都会带来革命性的变化。当今世界,科技日益成为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科技领域也是经济社会生活中最有活力和创造力的领域。因此,具有远见的政治家往往从科技领域的新变化来观察世界、展望未来,把科技领域作为推动观念更新和经济社会变革的突破口。


二十年前,我国刚刚结束十年“文革”,百废待兴,百业待举。邓小平同志在重新出来工作之后自告奋勇抓科技和教育。他在1978年春天召开的全国科学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重新确立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的指导思想,澄清了束缚科学技术发展的重大理论是非问题,打开了“文革”以来长期禁锢知识分子的桎梏,迎来了科学的春天。邓小平的讲话,以非凡的勇气和胆略,从科技、教育战线入手拨乱反正,成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解放思想、确定工作重点转移的先导。这一讲话,成为开创我国科技工作新局面的历史转折和新时期科技工作的纲领,发挥了并将继续发挥着重大作用。


(一)


全国科学大会以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邓小平同志作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从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出发,思考我国现代化建设问题。他把科学技术和社会主义紧密联系起来,认为科学技术是巩固我国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和国家安全的可靠保障,强调四个现代化的关键是科学技术现代化。这些重要论述,不仅明确了科学技术在四化建设中的关键地位,而且初步回答了在中国这样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应该如何依靠科学技术来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这一重大问题,成为我们党新时期现代化建设基本纲领的重要组成部分。


邓小平同志始终密切关注科学技术的最新发展,及时把握时代的脉搏和社会发展的趋势,敏锐地指出现在科学技术正经历着一场伟大的革命,各门科学技术领域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他审时度势,就科学技术对经济、政治、社会思想文化的影响进行了新的概括,创造性地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新论断,精辟阐述了科学技术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规律,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学说,正确评价了科技在当今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中第一位的推动作用,是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重要指导思想,也是我们制定新时期科技政策和知识分子政策的重要依据。


邓小平同志在“文革”刚结束就鲜明地提出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一部分的科学论断,明确了社会主义条件下知识分子的阶级属性,确立了知识分子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依靠力量的历史地位。随着实践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知识分子已是工人阶级中掌握科学文化知识较多的一部分,是先进生产力的开拓者和发展科技事业的主力军。邓小平同志又结合时代特征,要求把“文革”时的“老九”提到第一,强调落实知识分子政策第一位的就是科技队伍的管理使用问题,并把知识化、专业化作为对整个干部队伍的基本要求,从而对中国知识分子的历史地位和社会作用作了全新的界定和阐述,科学地揭示了知识分子在现代化建设中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为广大知识分子发挥聪明才智扫除了障碍,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广大知识分子从思想上获得了彻底的解放,极大地激发了历史责任感和爱国热情,调动了为现代化建设建功立业的积极性、创造性。党的知识分子工作和国家的科技事业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可喜局面。


二十年前,邓小平同志从社会主义前途和命运的高度出发,向全党提出建设宏大的又红又专的科学技术队伍,造就一大批世界第一流的科学家、工程技术专家的重要任务。此后,他紧紧抓住人才这个发展科学技术最根本、最关键的要素,多次提出,必须打破常规去发现、选拔和培养杰出的人才,要创造一种环境,使拔尖人才能够脱颖而出。要求科技人员把最大的精力放到科学技术工作中去,只有把全副身心投入进去,专心致志,精益求精,不畏劳苦,百折不回,才有可能攀登科学高峰。正是在邓小平同志的直接关心、保护和鼓励下,一批学有所长的科学家各展其才,一批科学新人脱颖而出。正是在邓小平同志直接领导和支持下,党和政府制订了一系列培养跨世纪人才的计划和措施,为我国科学技术事业的发展奠定了雄厚的人才基础。


邓小平同志高瞻远瞩地预见到,21世纪是高科技发展的世纪。他指出,中国必须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搞科技,越高越好,越新越好。要通过对外开放,引进利用外国的先进科学技术成果和科学管理方法,加快我国的现代化建设。这些论述,对我们当前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趋势调整经济结构、提高对外开放的水平、实现技术和经济发展的跨越,都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邓小平同志明确提出,各级领导干部要当科技工作的后勤部长。这充分体现了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体现了领导就是服务的思想,这是领导观念和领导作风上的一大转变。为了做好领导工作,为科技工作者服好务,邓小平同志还要求党的各级领导干部不能长期甘于当外行,要钻进去,逐渐成为内行。要努力学习科学知识,研究和掌握科学技术工作的规律,全面正确地执行党的各项方针政策。要鼓实劲,切实解决问题,踏踏实实地工作,为各级党委和政府领导科技工作指明了方向。


(二)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世界科技的新进展和我国科技发展的新实践,邓小平关于科技和知识分子问题的论述不断丰富和深化,形成了完整的科技理论。以邓小平科技理论为指导,我们党在每一个重要的历史时刻,都制定并完善了发展科技事业和做好知识分子工作的正确方针和政策。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全党工作重点的转移,提出大力加强科技和教育工作。尊重知识、尊重人才逐渐成为社会新风尚。


——党的十二大把科技和教育作为现代化建设的战略重点,确立四个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现代化的指导思想。一靠政策,二靠科学成了经济发展的新口号。


——党的十三大制定了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设,把经济建设真正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的基本方针,我们的经济增长方式开始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党的十四大,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科技工作要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作出了在技术开发和应用、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基础科学研究三个方面合理配置力量,攀登科技高峰的战略部署。科技工作的基本方针更加明确,布局更加完善。


——党的十五大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将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确立为我国跨世纪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国家战略,把加速科技进步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地位。


按照这一系列方针政策,我国先后进行科技体制改革,建立自然科学基金制等有利于培养科技人才和促进科技发展的制度,组织实施科技攻关计划、星火计划、“863计划”等科技攻关工程和技术引进项目,开展科学技术的普及推广,建立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推动了农业、传统产业的技术进步和高科技的发展,取得了一大批在国际上产生广泛影响、对国民经济发展有重大意义的科研成果,涌现出了像蒋筑英、陈景润等一批科学英才,使我国科技发展呈现出一派繁花似锦、欣欣向荣的景象。


二十年来,科技进步使我国产业技术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为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为增强我们的综合国力、帮助数以亿计的贫困人口消除贫困、提高全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做出了重要贡献。我们的科技队伍不断壮大,在现代科学的各个领域,都有自己的学科带头人和科技攻关的骨干力量。我国基础性研究的总体水平已位居发展中国家的前列。现在,科学技术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有了新的提高,我们已经初步探索出一条在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这是我们的事业兴旺发达的重要标志,也是我们对未来充满信心的主要依据。


(三)


二十年来我国科学技术发展所取得的成就,是贯彻邓小平科技思想,实行改革开放和一系列正确方针政策的结果。但我们还应该看到,邓小平科技思想中的许多构想还没有完全变成现实,邓小平同志对我们提出的任务还远远没有完成。在世纪之交,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贯彻落实邓小平科技思想,努力夺取四个现代化建设的新胜利,是对邓小平同志领导我们实行改革开放二十周年的最好纪念。


掌握邓小平同志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充分估量未来科学技术特别是高技术发展的巨大影响,认真思考我国跨世纪的发展问题。现在,世界变化很大很快,正如邓小平同志二十年前预见的那样,科学技术正在经历着一场伟大的革命。以科技和人才为强大推动力量所掀起的知识经济新浪潮来势迅猛。面临新的形势,我们要把握时代脉搏,密切关注和跟踪世界新科技革命的潮流,认真分析研究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新特点、新规律及其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以此制定我国的发展战略。科学技术的加速发展必然引起经济结构的调整,我们要抓住机遇,提高产业的技术水平和产品的科技含量。在经济发展的诸多矛盾和纷繁复杂的社会变革中,要善于依靠科学技术找到缓解矛盾和推进变革的办法。在经济快速增长时,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提高抵御经济风险特别是金融风险的能力。


深入理解邓小平同志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思想的丰富内涵,真正使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建立在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基础之上。邓小平同志早就指出,实现人类的希望靠科学,第三世界摆脱贫困靠科学,维护世界和平也要靠科学,中国要发展,离开科学也是不行的。我们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清醒地认识到,科学需要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更需要科学,只有在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之上,才能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要在全社会进行科学精神、科学思想和科学知识的教育,增强全民的科技意识。认真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把发展科技和教育作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前提条件来看待,把技术开发和人才培养作为国家建设的重要资源准备来认识。运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积极探讨解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现实问题的措施和办法,着力推动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提高国民经济的整体素质和效益。


开拓创新,努力实现科学技术的跨越式发展。我们发展经济和科技,绝不能走一些发达国家的老路,必须在现代化的进程中,迎头赶上世界新技术革命的潮流。要积极学习国外的先进科学技术,重视运用最新技术成果。充分利用我国经济发展在国际上形成的巨大吸引力,采取更加积极、更加开放的方针,创造良好的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的环境,引进高新技术和关键设备,在消化吸收的基础上自主创新。根据世界科技发展尤其是高新技术的突破、应用和产业化的趋势,抓住那些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有重大意义的领域,组织力量,集中攻关,占领科技制高点。对于国外领先的成熟技术,遵循国际惯例和知识产权保护的法规,争取多拿来直接为我国产业技术升级服务。我国已有一定基础的技术,坚持扬长避短,选择合理的技术路线,采取有效方式与国外先进技术结合,实现我国技术的新飞跃;各国的起点和水平相差不大的新兴技术领域,要及时组织力量研究和突破,掌握知识产权,形成我国的技术优势;我国具有独特优势的技术领域,要加大扶持力度,尽快形成产业优势,并以此带动相关技术领域的跨越发展。


尊重知识,尊重人才,造就浩浩荡荡的科技大军,建设高素质的适应现代化建设对各类人才需要的科技队伍。现在,我们正处于世纪之交,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知识经济初见端倪。我国知识分子所处的政治、经济环境已发生了很大变化,他们作为先进生产力的开拓者,其作用和地位将更加突出。知识分子在劳动者队伍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特别是在代表未来发展趋向的高科技产业大军中,知识分子和工人、农民的界限已很难截然分开。在知识分子比较集中的科研单位和高等院校,许多知识分子成功地办起了实业。这就要更新观念,开阔视野,研究新的政策措施,结合经济建设特别是知识经济发展的实践做好知识分子工作,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知识分子政策。一是认真研究新形势下知识分子工作的新特点以及知识分子所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根据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才竞争、流动的特点和出现劳动力市场的新情况,分析不同行业、不同地区、不同研究领域知识分子的状况,制定调动各方面知识分子积极性和创造性的政策措施。个人收入的分配要向贡献大的知识分子倾斜,使他们的复杂劳动得到应有的报偿。二是打破常规,拓宽视野,培养和造就足够数量、适应现代化建设对各类人才需求的知识分子队伍。要打破论资排辈,大胆起用优秀年轻人才。打破部门封锁,让不同行业和单位的知识分子根据需要和自己的专长合理流动,找到能充分发挥自己才能的岗位。三是努力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和科学民主的学术研究气氛,建立健全一整套有利于人才发现、培养、选拔、使用、交流的激励机制,建立健全职称、晋级和奖励制度,让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四是运用大众传媒和各种行政的、法律的、经济的手段,宣传知识分子的先进事迹,保障知识分子的合法权益,使他们的特殊劳动享有应得的利益,让他们的正确意见和合理建议受到重视并成为决策的重要依据。使广大知识分子真正在思想上心情舒畅、工作上各展所长、生活上无后顾之忧。五是要采取切实措施,鼓励科技人员积极参与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欢迎和支持出国留学人员回国,以多种形式为祖国服务,对为国家赢得荣誉的优秀人才和有可能取得重大突破的研究领域与项目,采取特殊政策,给予大力支持,使我国的科学技术研究在世界上占有一席之地,出现一批世界一流的科学家和工程技术专家,使我们的时代真正成为一个人才辈出、群星灿烂的新时代。


坚持邓小平同志关于改革的总体设计和基本思路,改革科技体制和经济体制,解决科技与经济脱节的问题。我国科技体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按照十五大的要求,通过深化改革,促进科技、教育同经济的相互结合,建立国家创新体系,形成有利于科技进步的经济体制和有利于经济发展的科技体制。经过近二十年的探索和实践,有利于科技进步的经济体制和有利于经济发展的科技体制正在逐步形成。要支持和鼓励企业从事科研、开发和技术改造,建立和形成自己的技术开发力量,逐步形成面向市场的新产品开发和技术创新机制,使企业真正成为科研开发、技术投入和创新的主体。选择基础较好的部分科研单位进行知识创新体系建设的试点,建立适应新科技革命潮流和现代化建设需要的新的科研院所制度,推动有条件的科研机构以不同形式进入企业或同企业合作,兴办高新技术产业,走产学研结合的道路。通过科技成果转化、知识产权转让以及各种形式的咨询、服务等活动,使科学技术由潜在的生产力变成直接的生产力。努力解决科研机构社会负担较重、条块分割和力量分散等问题,使科技资源得到优化配置。为了鼓励科技创新,扶植高科技产业的发展,要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研究探索科技风险投资等有关政策措施。允许和鼓励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


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世纪之交的重要历史时期。经济全球化的步伐加快,新科技革命的浪潮汹涌澎湃。我们正在邓小平开创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上逐步摆脱贫困,进入小康,走向繁荣富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恩格斯在谈到16世纪欧洲文艺复兴时曾经说过,那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的时代。今天,我们在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上实现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遗愿,更加需要大批新时代的科学巨人。包括科技工作者在内的广大知识分子任重道远。现在,科学的春天永驻,广大知识分子已经有了过去无法比拟的有利环境和科研条件,有正确的方针政策,相信一定能够勇攀科技高峰,为中华民族的振兴和世界科学技术事业的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本文成稿于1998年10月并入选中直机关纪念改革开放二十周年优秀论文,并荣获中央办公厅机关颁发的二等奖,刘洪海、李平同志参加了研讨)


进入 梅兴保 的专栏     进入专题: 改革开放  

本文责编:川先生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笔会 > 散文随笔 > 往事追忆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08982.html
文章来源:作者授权爱思想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aisixiang.com)。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