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是我们党的一次伟大觉醒”,“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次伟大革命”。在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诞辰 120周年之际,在全党全国人民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之际,回顾改革开放 40多年的光辉历程,总结改革开放极大改变中国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的伟大成就,对于激励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新时代继续把改革开放推向前进,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而不懈奋斗,具有重要意义。
一、改革开放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迎来从创立、发展到完善的伟大飞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具有蓬勃生命力,就在于是实行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孕育了适合中国国情、符合中国特点、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的理论和实践,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迎来从创立、发展到完善的伟大飞跃,充分彰显了科学社会主义的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
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是推动社会进步最活跃、最革命的要素。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它们的共同作用构成整个社会的矛盾运动。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毛泽东明确提出,“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着各种矛盾”,并且“基本的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不过,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可以经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不断地得到解决”。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们党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从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角度看,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领导人民进行的一场新的伟大革命。邓小平鲜明指出:“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过去,只讲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生产力,没有讲还要通过改革解放生产力,不完全。应该把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两个讲全了。”改革不是要改变社会主义制度的性质,而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邓小平反复强调:“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我们的改革要达到一个什么目的呢?总的目的是要有利于巩固社会主义制度,有利于巩固党的领导,有利于在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下发展生产力”。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我们的改革开放是有方向、有立场、有原则的。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对改革的性质、方向、原则、目的等从理论上作了进一步阐释。他指出:“改革开放是一场深刻革命,必须坚持正确方向,沿着正确道路推进。”“世界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不实行改革开放死路一条,搞否定社会主义方向的‘改革开放’也是死路一条。在方向问题上,我们头脑必须十分清醒。我们的方向就是不断推动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而不是对社会主义制度改弦易张。我们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这个立国之本,既以四项基本原则保证改革开放的正确方向,又通过改革开放赋予四项基本原则新的时代内涵,排除各种干扰,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改什么、怎么改必须以是否符合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目标为根本尺度。”改革开放 40多年的实践充分证明,改革开放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动力和必由之路;同时,坚持以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总目标,有力保证了改革开放的根本性质和前进方向。
开创、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开创的,也是在新中国已经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并进行了 20多年建设的基础上开创的。改革开放前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为在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基于对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深刻把握、对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践的深刻总结、对时代潮流的深刻洞察、对人民群众期盼和需要的深刻体悟,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根本问题,借鉴世界社会主义历史经验,深刻揭示社会主义本质,明确提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科学回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加深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认识,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和基本框架,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开创全面改革开放新局面,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 21世纪。党的十六大以后,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推进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深刻认识和回答了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成功在新形势下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是在全面深化改革的伟大历史进程中开创的。2014年 2月,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专题研讨班上,习近平指出:“从形成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看,我国社会主义实践的前半程已经走过了”,“后半程,我们的主要历史任务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为人民幸福安康、为社会和谐稳定、为国家长治久安提供一整套更完备、更稳定、更管用的制度体系”。这项工程极为宏大,必须是全面的系统的改革和改进,是各领域改革和改进的联动和集成。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对关系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了深邃思考和科学判断,就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等重大时代课题,提出一系列原创性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把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顺应实践要求和人民愿望,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力度冲破思想观念的束缚,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坚决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积极应对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风险挑战,开启了气势如虹、波澜壮阔的改革进程,实现改革由局部探索、破冰突围到系统集成、全面深化的转变,开创了以改革开放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新局面。
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作出谋划部署,推动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国家治理和社会发展更好相适应,继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二、改革开放推动中华民族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正是沿着改革开放的历史轴线,党团结带领人民创造了沧海桑田、翻天覆地的人间奇迹,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改革开放的目的是要赶上时代、实现民族复兴。推进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五四运动以来我国发生的三大历史性事件之一,是近代以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三大里程碑之一。“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我国经济濒临崩溃的边缘,人民温饱都成问题,国家建设百业待兴。与此同时,世界经济快速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我国发展同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明显拉大。邓小平深刻指出:“如果现在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我们要赶上时代,这是改革要达到的目的。”“赶上时代”,实质上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现代化,让中国人民富裕起来,振兴伟大的中华民族。回顾改革开放历程,党和国家事业在改革开放中不断开拓前进,我国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在富起来、强起来的征程上迈出决定性步伐,实现了从“赶上时代”到“引领时代”的伟大跨越,中华民族正以崭新姿态屹立于世界东方。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能发生如此深刻的变化,我国能在国际社会赢得举足轻重的地位,靠的就是坚持不懈推进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完善的制度保证。10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所进行的一切奋斗,就是为了把我国建设成为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首先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必须建立符合我国实际的先进社会制度。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团结带领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推进社会主义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邓小平反复强调,要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一心一意搞现代化建设,否则“就有丧失物质基础的危险”;同时强调,“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党和国家现行的一些具体制度中,还存在不少的弊端,妨碍甚至严重妨碍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发挥。如不认真改革,就很难适应现代化建设的迫切需要”。我们党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伟大成就,我国实现了从生产力相对落后的状况到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的历史性突破,实现了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奔向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推进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我国改革从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率先突破,逐步转向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并全面铺开,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历史性转变,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充满新的活力的体制保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如期实现,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在革除体制机制弊端的过程中不断走向成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改革开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精神力量。科学把握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辩证关系,实现二者协调发展,是我们党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经验。邓小平指出:“我们要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发展高尚的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实践中,我们党始终坚持以科学理论引路指向,以正确舆论凝心聚力,以先进文化塑造灵魂,以优秀作品鼓舞斗志,持续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在新时代的伟大变革中,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把握文化建设规律和文化的地位作用,围绕新时代文化建设发表一系列重要论述,创造性提出一系列富有中国特色、体现时代精神、引领人类文明发展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形成了习近平文化思想。在习近平文化思想科学指引下,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发生全局性、根本性转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文化自信更加坚定,党心军心民心昂扬振奋,志气、骨气、底气空前增强,历史主动精神和历史创造精神不断焕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加强大的精神力量。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国大踏步赶上时代,靠的是改革开放。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靠的也是改革开放。新时代新征程上,要开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局面,仍然要靠改革开放。我们要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不断完善各方面体制机制,为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强劲动力。
三、改革开放推动党在革命性锻造中坚定走在时代前列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党的领导,全面从严治党,是改革开放取得成功的关键和根本。”在领导改革开放伟大社会革命的历史进程中,我们党坚定不移加强党的领导、推进自我革命,党在革命性锻造中更加坚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显著增强,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改革开放是在党领导下有秩序有步骤地进行的。在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大国推进改革开放,在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中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其复杂性、艰巨性是前所未有的。1980年 8月,在谈到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时,邓小平清醒地指出:“在中国这样的大国,要把几亿人口的思想和力量统一起来建设社会主义,没有一个由具有高度觉悟性、纪律性和自我牺牲精神的党员组成的能够真正代表和团结人民群众的党,没有这样一个党的统一领导,是不可能设想的,那就只会四分五裂,一事无成。这是全国各族人民在长期的奋斗实践中深刻认识到的真理。”他强调,改革要“有领导有秩序地进行,不能搞无政府主义”。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怎么改、改什么,有我们的政治原则和底线,要有政治定力”,“这里面最核心的是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偏离了这一条,那就南辕北辙了”。40多年来,我们党始终坚持和加强对改革开放的领导,科学谋划改革开放大业,确保改革开放有秩序、有步骤地沿着正确方向前进。我们党加强顶层设计和总体布局,提出“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制定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大政方针政策。我们党坚持系统观念和问题导向,有重点、有次序地稳步推进各领域改革,把化解矛盾、破解难题作为深化改革的突破口,攻克一个又一个难题险关。我们党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把改革力度、发展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程度统一起来,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正是因为始终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我们才能成功应对一系列重大风险挑战、克服无数艰难险阻,才能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持续推进并扩大改革开放。
适应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党对各方面工作的领导不断加强。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就反复强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核心,是坚持党的领导。”“这是四个现代化能否实现的关键。”同时强调:“为了坚持党的领导,必须努力改善党的领导。”改革开放后,我们党为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而持续努力,提出并始终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党和国家领导制度,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发展提供了根本政治保证。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是党的领导的最高原则”,“党的领导是全面的、系统的、整体的,必须全面、系统、整体加以落实”等重大论断。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不断建立健全党对重大工作的领导体制,提高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更加完善,党的领导方式更加科学,全党思想上更加统一、政治上更加团结、行动上更加一致。
在领导伟大社会革命的同时,坚定不移推进党的伟大自我革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勇于自我革命,是我们党最鲜明的品格,也是我们党最大的优势。”我们党之所以能够成功推进改革开放的社会革命,根本原因在于持之以恒推进党的自我革命。党的伟大自我革命与伟大社会革命紧密相连、相辅相成,统一于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改革开放后,党所处的环境和条件发生了重大变化,党的队伍和自身状况也发生深刻变化。我们党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聚精会神抓好党的建设,开创和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党制定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有计划有步骤进行整党,按照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方针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先后组织开展“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教育、“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等集中性学习教育;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提高到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高度,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党的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找到了自我革命这一跳出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坚持打铁必须自身硬,以自我革命精神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先后组织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党纪学习教育等党内集中教育,提出和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以党的政治建设统领党的建设各项工作,一以贯之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开辟百年大党自我革命新境界。经过坚决斗争,全面从严治党的政治引领和政治保障作用充分发挥,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显著增强,管党治党宽松软状况得到根本扭转,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并全面巩固,风清气正的党内政治生态不断形成和发展,确保党永远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党的领导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保证。必须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用改革精神和严的标准管党治党,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四、全面深化改革是一场深刻而全面的社会变革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划时代的,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也是划时代的,开启了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系统整体设计推进改革新征程,开创了我国改革开放全新局面。”回顾改革开放 40多年的光辉历程,我们更加深刻认识到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必须以自我革命精神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改革开放走过波澜壮阔的历程,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随着实践发展,一些深层次体制机制问题和利益固化的藩篱日益显现,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遇到的阻力越来越大,面对的暗礁、潜流、漩涡越来越多。改革到了一个新的重要关头,改革涵盖的领域愈加广泛、触及利益格局的调整愈加深刻、涉及的矛盾和问题愈加尖锐、突破体制机制障碍的任务愈加艰巨,继续推进改革的复杂性、敏感性、联动性前所未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开放也永无止境,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改革开放中的矛盾只能用改革开放的办法来解决”。“现在,推进改革矛盾多、难度大,但不改不行。我们要拿出勇气,坚持改革开放正确方向,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既勇于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又勇于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做到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坚定的信心和决心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打响改革攻坚战,加强改革顶层设计,敢于突进深水区,敢于面对新矛盾新挑战,坚决破除妨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全面深化改革为主要议题,对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国防和军队改革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作出部署,确定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战略重点、优先顺序、主攻方向、工作机制、推进方式和时间表、路线图,是全面深化改革的一次总体擘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作出全面依法治国的部署,推动改革与法治同频共振、相互促进。党的十九大作出新阶段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战略部署。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专门研究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并作出决定。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个主题擘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战略举措,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历史主动,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开辟中国式现代化广阔前景的坚强决心。
全面深化改革取得历史性伟大成就。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不断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向广度和深度进军,改革全面发力、多点突破、蹄疾步稳、纵深推进,从夯基垒台、立柱架梁到全面推进、积厚成势,再到系统集成、协同高效,许多领域实现历史性变革、系统性重塑、整体性重构,全面深化改革取得历史性伟大成就,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党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提供有力制度保障,推动我国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在思想理论上实现深刻变革。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全面深化改革发表一系列重要论述,坚持以思想理论创新引领改革实践创新,以总结实践经验推动思想理论丰富和发展,形成了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科学回答了在新时代为什么要全面深化改革、怎样全面深化改革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根本遵循和科学指南。
在改革组织方式上实现深刻变革。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加强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集中统一领导,将全面深化改革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全局观念和系统思维谋划推进改革。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成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负责改革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形成党对改革工作集中统一领导的决策体制机制。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适应改革工作面临的新任务新要求,将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改为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进一步加强党对全面深化改革工作的领导。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担任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组长和委员会主任,谋划领导改革工作,确定改革总体方略、指导方针和战术打法,推动蹄疾步稳、有力有序解决各领域各方面体制性障碍、机制性梗阻、政策性创新问题。
在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上实现深刻变革。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将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确定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强调必须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系统集成了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后全面深化改革的理论成果、制度成果、实践成果,同时对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作出更加清晰的顶层设计。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主轴,把制度建设和治理能力建设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不断健全制度框架,筑牢根本制度、完善基本制度、创新重要制度,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实现了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的深刻变革。经过全面深化改革伟大实践,各领域基础性制度框架基本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党和国家事业焕发出新的生机活力。
在人民广泛参与上实现深刻变革。广大人民群众是推动改革的主体力量。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进改革,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加强党的领导和尊重人民首创精神相结合,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推进重点领域改革,不断增强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全社会形成改革创新活力竞相迸发、充分涌流的生动局面。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空前凝聚振奋了党心军心民心,激发了奋发向上、改革创新的精气神,增添了自信自立自强的信心勇气,焕发出前所未有的历史主动精神、历史创造精神。
全面深化改革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持续注入强劲动力。党的二十大明确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心任务。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实现新时代新征程的目标任务,必须把全面深化改革作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动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紧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个主题,突出改革重点,把牢价值取向,讲求方式方法,为完成中心任务、实现战略目标增添动力。
聚焦中心任务,紧扣中国式现代化主题谋划推进改革。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是新时代最大的政治。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式现代化成败的关键一招。新起点上,必须自觉把改革摆在更加突出位置,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科学谋划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重大举措,锚定继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个总目标,聚焦妨碍中国式现代化顺利推进的体制机制障碍,明确改革的战略重点、优先顺序、主攻方向、推进方式,为中国式现代化源源不断注入新的动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要深化经济体制、科技体制等改革,着力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建立高标准市场体系,创新生产要素配置方式,让各类先进优质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顺畅流动。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突出现代化方向的人民性。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抓改革、促发展,归根到底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更好的日子。要从人民的整体利益、根本利益、长远利益出发谋划和推进改革,做到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要抓住什么、推进什么,多推出一些民生所急、民心所向的改革举措,让改革和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要充分调动各方面改革积极性,进一步凝聚改革共识,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和建议,及时总结基层和群众创造的新鲜经验,汇聚改革磅礴力量。
掌握和运用科学方法,推动全面深化改革行稳致远。要坚持守正创新,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确保改革始终朝着正确方向、沿着正确道路推进,同时要敢于创新,寻求有效解决新矛盾新问题的思路和办法。要坚持系统观念,更加注重系统集成,坚持以全局观念和系统思维谋划推进,推动各领域各方面改革举措同向发力、形成合力。要突出问题导向,奔着问题去、盯着问题改,从现实需要出发,从最紧迫的事情抓起,在解决实践问题中深化理论创新、推进制度创新。要以钉钉子精神抓改革落实,抓好重大改革任务推进和落实,当好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坚定行动派、实干家。
改革开放已走过千山万水,但仍需跋山涉水。在新起点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是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践续篇,也是新征程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新篇。中国式现代化是在改革开放中不断推进的,也必将在改革开放中开辟广阔前景。前进道路上,我们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高举改革开放旗帜,弘扬伟大改革开放精神,紧紧围绕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新征程上谱写改革开放新篇章。
执笔:戚义明、肖鹏、王真真、吴涛
来源:《党的文献》2024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