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成仿:文化与文明及其相关问题辨析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2442 次 更新时间:2016-06-28 01:36

进入专题: 文明   文化   真假   善恶   高低  

储成仿  

什么是文化?什么是文明?文化与文明的同一与差分是什么?文化和文明有真假、善恶、高低之分吗?对于这些问题,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理解。


什么是文化?


较早给文化下定义的是英国杰出人类学家、英国文化人类学创始人爱德华•泰勒(Edward Burnett Tylor,1832-1917)。泰勒在他的名著《原始文化》一书中写道:文化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和任何人作为一名社会成员而获得的能力和习惯在内的复杂整体。[1]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开发和使用,一种旨在为人们提供相关信息的搜索引擎相继出现。百度百科有关“文化”词条的表述是:笼统地说,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确切地说,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是人类之间进行交流的普遍认可的一种能够传承的意识形态。广义的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的文化特指意识形态所创造的精神财富,包括宗教、信仰、风俗习惯、道德情操、法律、学术思想、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各种制度等。狭义的文化,排除人类社会历史生活中关于物质创造活动及其结果的部分,专注于精神创造活动及其结果,主要是心态文化,又称小文化。[2]


维基百科的表述:文化是(拉丁语:cultura;英语:culture;德语:Kultur)指生物在其发展过程中逐步积累起来的跟自身生活相关的知识或经验,是其适应自然或周围环境的体现,是其认识自身与其它生物的体现。不同的人对“文化”有不同的定义,广义上的文化包括文字、语言、建筑、饮食、工具、技能、知识、习俗、艺术等。[3]


那么,什么是文明呢?


胡适先生在他的《我们对于西洋近代文明的态度》一文中说:“现在高谈‘精神文明’‘物质文明’的人,往往没有共同的标准做讨论的基础,故只能做文字上或表面上的争论,而不能有根本的了解。我想提出几个基本观念来做讨论的标准。第一,文明(Civilization )是一个民族应付他的环境的总成绩。第二,文化(Culture)是一种文明所形成的生活的方式。第三,凡一种文明的造成,必有两个因子:一是物质的,(material )包括种种自然界的势力与质料;一是精神的,(Spiritual )包括一个民族的聪明才智,感情和理想。凡文明都是人的心思智力运用自然界的质与力的作品;没有一种文明是精神的,也没有一种文明单是物质的”。[4]


百度百科的表述:文明是指人类所创造的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也指社会发展到较高阶段表现出来的状态。是人类审美观念和文化现象的传承、发展、糅合和分化过程中所产生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的总称。是人类开始群居并出现社会分工专业化,人类社会雏形基本形成后开始出现的一种现象。是较为丰富的物质基础上的产物,同时也是人类社会的一种基本属性。[5]


维基百科的描述:英文中的文明(Civilization)一词源于拉丁文“Civilis”,有“城市化”和“公民化”的含义,引申为“分工”、“合作”,即人们和睦地生活于“社会集团”中的状态,也就是一种先进的社会和文化发展状态,以及到达这一状态的过程。其涉及的领域广泛,包括民族意识、技术水准、礼仪规范、宗教思想、风俗习惯以及科学知识的发展等等。[6]


从上可见,学术界对“文化”和“文明”的界定尽管具有较强的解释力,但这个问题留给人们的进一步探索空间仍然相当宽阔。


首先,让我们来考察一下文化和文明的内涵,学术界一般认为文明的内涵具有物质的和精神的两种属性,对于此点几乎没有争议。但文化是不是与文明一样同具精神的和物质的两个属性呢?这个问题争议较大。


从上所引看,爱德华•泰勒是从精神层面表述文化属性的,而百度百科以及维基百科分广义和狭义两个层面定义文化:广义上,文化既是物质的也是精神的;狭义上,文化则是精神的。


对此,我倾向支持文化仅具精神属性的观点。我的理解是:文化是对应于人类政治、经济生活的一种生活;文化与物化既相联系又相分立,由此,文化生活的本质不是物质的,而是精神的、心灵的、观念的或理念的。我以为:文化是人类历史生活和现实生活的投影以及投影的累积,而投影依赖于实体但不是实体本身。如:当人们谈茶文化时,茶叶、茶壶、茶杯、茶楼、茶水等,不是茶文化,只是表现茶精神、饮茶者心灵意念的物质载体;又如:当人们谈学校文化时,教室、实验室、图书馆、运动场等,不是学校文化,它们只是形成和展现学校文化的物质设施。以此为依据,我以为,作出文化的本质是精神的而非物质的判断是比较合理的,也是比较合乎实际的。


其次,文化和文明有真假之辨吗?


大家都知道,文明,不管是物质文明还是精神文明,一旦被人类创造出来,就变成一种实在或存在。文明成果作为一种实在或存在的最突出的特性,是经验的而非超验的,因此,文明成果的这种经验性和非超验性,决定了文明的产品不存在真假问题。


然而,文化就不一样。如前所论,文化是人类历史生活和现实生活的投影以及投影的累积,文化的本质是精神的、心灵的、意念的或理念的。这些投影、理念、意念的边界不能超越历史的和现实的物化存在,一旦超越了现实的以及历史的物化存在的边界,那么,这些投影、理念、意念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就是子虚乌有,就失去客体事实的或物质实在的依据,因而就是虚假的。据此,我以为,文化有真假之辨。


概而言之,一个文化理念如果是经验的、既可证实亦可证伪的,是有历史的、现实的、或事实的依据的,那么,这个文化理念就可判别为真;反之,如果一个文化理念是超验的、既不能证实也不能证伪,是没有事实的、现实的、历史的或物质的依据的,那么,这个文化理念就可判断为假。有关假文化的例子,如:神话故事里杜撰的妖魔鬼怪,宗教里假设的天国、来世,包括对人类社会未来的许多“乌托邦”式的构想等,这些都是超验的而非经验的,既不能证实也不能证伪,是纯粹的思维推想或幻想的,因而,这样一类文化现象就只能归之于假或暂时归之于假。


第三,文明和文化有善恶之分吗?


正如胡适先生所说的,文明(Civilization)是一个民族应付他的环境的总成绩。据此,我以为,这些总成绩是人类通过自己的劳动创造出的物质的和精神的正积累,这些正积累在本质上是良善的而非邪恶的。


而文化就不一样,如前所述,文化是人类历史和现实生活的总投影。大家都知道,人类历史的和现实的生活既充满着真善美也充满着假恶丑。既然文化是人类生活的总投影,那么,人类文化中也就不可避免地充满着真善美以及假恶丑。人类文化中邪恶的典型例子,恐怕要数法西斯文化。法西斯文化搞种族灭绝,反人类。据此,我以为,文化不仅有真假之辨也有善恶之分。


第四,文明和文化有高低之别吗?对于这个问题存在争议:一种观点认为文明和文化没有高低之别,另一种则认为人类文明和文化有高低之别。


正如本文前面提到的英国杰出人类学家、英国文化人类学创始人爱德华•泰勒在他的名著《原始文化》中不仅给文化下了一个定义,而且,受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的影响,他在这部著作中回溯了人类从野蛮到文明状态的进化过程,描述了原始人如何运用理性去理解和解释他们尚不能了解和理解的自然和社会生活,展示了人类原始生活与现代生活相互关联的图景,得出了“野蛮和文明作为一种类型的低级和高级阶段是互相联系的”结论。泰勒的进化理论把人类生活的历史进程划分为蒙昧、野蛮和文明三个阶段,认为每一阶段是前一阶段的产物,又对未来阶段的形成起着巨大的影响作用。泰勒通过收集大量资料,分析全世界数百个不同社会的情况,最后得出结论,即:人类社会的进化与体质的进化相似,均经历了由简单到复杂、低级到高级的过程。


基于泰勒的论述和分析,我以为,认为人类社会发生、运行的过程是发展、进步、上升的,而不是循环反复、混乱无序、停滞徘徊乃至堕落倒退的,是得出人类文化和文明有高低之别的逻辑的、历史的以及事实的依据。或者说,如果你认为人类社会发生、运行轨迹不是发展、进步、上升的,而是循环反复、混乱无序、停滞徘徊乃至堕落倒退的,那么,你就可能得出人类文明和文化无高低之别的判断。我以为,认为人类社会发生、运行的过程不是发展、进步、上升的,而是循环反复、混乱无序、停滞徘徊乃至堕落倒退的,是一种历史虚无主义或历史相对主义的观点。对于那些持历史虚无主义或历史相对主义观点者来说,他们认为人类文明和文化无高低之别是自然的。


作为文化人类学的创始人,显然,泰勒的主要贡献是从纵向整体上论证了人类文明和文化在其进化过程中所呈现出的由低到高的进步、上升状态,然而,我以为,在此基础上需要进一步提出的是,不同地域的文明和文化由于其产生和创造于人类历史不同发展和进化阶段,在横向上也相应表现出水平和层次的高低差别。对此,中外学术界一般认为:农耕社会文明和文化落后于工商社会文明和文化,工商社会文明和文化落后于现代信息社会文明和文化,或者说,信息社会文明和文化高于工商社会文明和文化,工商社会文明和文化高于农耕社会文明和文化。


关于横向的、不同地域、不同历史时期文明和文化之间有高低差别的论述,我以为,著名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其《全球通史》中有所论述。他在谈到中国历史上曾经受到外来文明和文化的入侵和冲击,结果,外来文明和文化不仅没有征服和取代中华文化和文明,反而被中华文化和文明所同化时所作的解释,比较具有解释力和说服力。斯塔夫里阿诺斯在他的著作中是这样论述的:历史上“曾有许多游牧部族侵入中国,甚至还取某些王朝而代之;但是,不是中国人被迫接受入侵者的语言、习俗或畜牧经济,相反,是入侵者自己总是被迅速、完全地被中国化”。[7]


事实确实如此:当时中国的农耕文明和文化相对于周边入侵的游牧民族的文明和文化在层次上要高。打个比方说,当时中华文明和文化是一块高地,而入侵中华的野蛮民族的文化和文明是一片洼地,在一般常态下,高地的水只会向洼地流,而洼地的水不可能向高地流,这样,野蛮民族的入侵和占领不仅不能使它们的较为低级的文化和文明取代较为高级中华文明和文化,反而被中华文明和文化所消解、所同化。


令人痛心的是,1840年鸦片战争后,面对来自西方的工商文明和文化,中国传统农耕文明和文化由原来的高地沦为了洼地,对此,斯塔夫里阿诺斯先生论述道:“由于中国人闭关自守、骄傲自满,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他们受到了巨大的刺激:第一次是1839―1842年同英国的战争,第二次是1856―1858年同英、法的战争,第三次是1895年同日本的战争。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受到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结束他们对西方的屈尊态度,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8]对于这一点,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等著作中作了明确论述,胡锦涛在十八大报告中也指出:中国共产党“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十分落后的国家探索民族复兴道路,是极为艰巨的任务”。


在西方工商文化和文明的强力冲击和压力下,1840年之后的中国人在精神上一直处在焦虑、彷徨状态。一方面,满清统治集团为了保护自己的垄断特权,提出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来对抗“欧风美雨”;另一方面,在“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口号下也接纳和吸取了许多西方文化和文明的先进成果。客观坦诚地说,自鸦片战争到现在170多年来,中国社会文化和文明的发育和成长一直在自身传统与西方元素的相互碰撞、相互吸纳中徘徊、摇摆和生成。


综上所述,我以为,文化的本质是精神性的、观念性的,而非物质性的、可感可触的实在性的;文明既是物质的也是精神的;文化有真假、善恶之分,文明则无真假善恶之分;文化和文明都是运动的、进化的而非静止的、停滞的;文化和文明有高低之别。


参考文献:

[1]爱德华・泰勒. 原始文化. 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2][5]参见百度百科“文化”、“文明”词条.

[3][6]参见维基百科“文化”、“文明”词条.

[4]胡适选集.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

[7][8]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第7版修订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128、584.



    进入专题: 文明   文化   真假   善恶   高低  

本文责编:chuchengfang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笔会 > 散文随笔 > 民权理念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00430.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北京教育》2015.07,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