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剑雄:高校智库:突出特色发挥优势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980 次 更新时间:2015-05-28 19:47

进入专题: 高校智库  

葛剑雄 (进入专栏)  


当前,智库建设蔚然成风,如火如荼。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健全决策机制和程序,发挥思想库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到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并将其作为国家软实力的重要部分。今年年初,中办、国办印发了《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再次把我国智库建设推向新高度。如何建设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需要深入思考。

高校智库一定要坚持服务国家的战略需求。智库不同于一般的学术研究机构。我国高校智库是国家的智囊团、思想库,高校智库建设首先要满足国家的战略需求,多提供对国家当前和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研究成果。当然,学校和学者都需要处理好学术成果和智库成果的关系问题,例如纯粹的理论性研究就不应冠以智库成果之名。对高校而言,首先需要明确:建设智库不是为了获取名誉、提升排名,而是真正从国家的战略需求出发,肩负起资政建言的使命。

高校智库要充分发挥学科和人才优势。高校智库研究一般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针对某个领域的专题式研究,提供的多是实证类成果、研究报告等,这类成果往往需要投入较多时间精力,适合用于中长期战略性问题研究;另一种是利用高校的学术资源和人才优势把一些本身基础扎实的研究转化为短平快的智库成果,可以是思路性、纲领性的报告、建议或提示等,学理性不一定强,但能够切合当前国家需求,为国家解决切实问题。这需要发挥高校优势,多学科多角度地开展研究,提供决策思路。当前国家的经济问题、外交问题等,都是高校智库应当聚焦的方向。

高校智库要遵守“智库职业道德”。智库参与者要时刻以国家利益为重,出于公心来进行相关研究,而不是通过智库来满足一己私利。智库成果不同于个人的学术成果,比如多数重要的战略性研究需要保密,即使成果被采纳,个人也不能轻易使用,有时甚至不能证明这是自己的成果,这就是我国知识分子以国家利益为重的具体体现。高校智库在建设过程中,要接受我国智库的规则,遵守“智库职业道德”。

高校智库要进一步畅通资政渠道,建立信誉。高校智库的首要功能是资政,一方面,智库应该同政府建立起畅通的渠道;另一方面,政府各部门也要为迎来智库时代做好思想和机制准备。除了建立渠道以外,还需要建立智库信誉。智库若能够很好地为国家解决亟须的问题,就有可能被国家和相关部门倚重,其决策影响力也就随之建立起来。除了上报机制,高校智库建设还需要有反馈渠道。当前,内参的采纳、领导的批示因为国家密级规定,基本上不能与作者本人见面。事实上,在不涉及国家机密的前提下,让智库研究者本人了解批示内容,有利于智库研究者下一步研究,避免盲人摸象。

高校智库建设要充分利用大数据,共享数据库。现在的智库建设存在重复劳动现象。尽管智库的相当一部分战略研究成果需要保密,但智库需要的研究数据和资料基本上都是公开的,例如美国兰德公司所使用的研究材料大多都是通过公开渠道获取的。高校智库建设应避免重复劳动,通过共享国际上大数据平台的研究数据,实现高效与节约相结合,也可以考虑由国家统一建设一批数据共享平台,实现信息共享、数据共享。例如复旦大学的社会科学数据平台、中国历史地理信息系统等都是公开共享的。此外,当前高校智库建设不只要跨学科,还要整合各方面数据资源,这样才能在研究上带来创新和突破。

高校智库人才需要发掘引导和政策支持。对于高校智库人才,需要“慧眼”来发现、引导。智库建设需要有领军人物,也要有优秀的组织者。很多学术成果本可以转化为决策咨询建议,但由于研究者自身缺乏自觉性、缺少沟通渠道,往往错失良机,造成资源浪费。因此,高校智库人才需要发掘和引导。智库人才不必讲资历,比如有些目光敏锐、信息灵通的年轻人,虽然资历不深,但能够较好把握国家和政府的需求,应当支持和引导其参加到智库中来。现在智库研究在社会科学领域较为集中,其实人文学科、理工科中也有部分研究可以转化为决策咨询成果,应该鼓励该领域学者积极参与智库建设。当然,对于智库人才培养,还需要学校提供政策支持,以免影响正常的职称评定和绩效评价。

总之,高校智库建设要努力发挥优势,避免重复建设,抓住要害,突出特色,进行前瞻性研究,用过硬的研究成果建立智库信誉。

(作者系全国政协常委、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教授)


进入 葛剑雄 的专栏     进入专题: 高校智库  

本文责编:张容川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教育学 > 高等教育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88433.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光明日报,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