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知常:关于生命美学的学术价值与历史定位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615 次 更新时间:2015-08-24 10:30

进入专题: 生命美学  

潘知常 (进入专栏)  

 

范藻教授认为:“进入九十年代以后,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个体生命在历史演进、时代变迁和观念更新中,如何安身立命,以探索人的生命存在与超越如何更富有意义为旨归的生命美学迅速崛起。它肇始于当时在郑州大学工作(后转入南京大学)的潘知常发表在1985年第1期《美与当代人》(即后来的《美与时代》)上的《美学何处去》的美学札记,“真正的美学一定是光明正大的人的美学,生命的美学。”1991年河南人民出版社又推出了他的《生命美学》。迄今为止,收录于中国知网期刊数据库的生命美学主题论文近计700篇,潘知常、封孝伦、范藻、黎启全、陈伯海、朱良志、姚全兴、雷体沛、周殿富、陈德礼、王晓华、王庆杰、刘伟、王凯、文洁华、叶澜、熊芳芳等教授、专家撰写的生命美学主题专著也近40本,其中潘知常就有十余部,以及很多硕士、博士将生命美学的研究作为学位论文的撰写选题。中国当代生命美学的研究,俨然成了继实践派美学之后又一重要的美学流派。”(范藻:《生命美学:崛起的美学新学派》http://www.aisixiang.com/data/84775.html)

 

不过,关于生命美学的学术价值与历史定位,迄今为止,却尽管研究者众多,但却暂时还是没有能够道破其中的奥秘。

 

作为最早的提倡者,我的看法可以简述如下:

 

自中国的原始儒家原始道家之后,后期的中国文化尽管号称渊博,但真正大彻大悟之觉者寡!三百年前,中国的觉者是曹雪芹,五百年前,中国的觉者是王阳明,一千三百年前,中国的觉者是惠能(惠者,爱也。惠能,中国的爱之能者,惠之觉者)。

惠能禅学、阳明心学和《红楼》美学,是后期中国社会的”众书之书”!

 

中国文化,在原始儒家原始道家之后,其实就是两次对话,一次是与“西天”的佛教文化,一次是与西方的基督教文化,前者进行了一千年,后者则从上个世纪刚刚开始。

 

惠能禅学、阳明心学和《红楼》美学,代表了中国文化在与佛教文化的对话中产生的宗教、哲学与美学的最高成果,是在与佛教文化的对话中产生的新宗教、新哲学与新美学。

而今在与西方基督教文化的对话中,中国则正在期待着新宗教新哲学和新美学的出现。

 

新宗教新哲学将会诞生于何处,我暂时还不太清楚,但是,我坚定地希望,生命美学就代表着这一与西方的基督教文化对话后而必将产生的“新美学”!

多年以来,我之所以不厌其烦地在国内呼吁“信仰启蒙”,之所以不厌其烦地呼吁关注西方基督教文化对于中国文化的巨大影响,之所以不厌其烦地提倡美学的信仰维度与终极关怀的建构,原因就在这里。

 

同样,多年以来,我之所以不厌其烦地在国内弘扬《红楼》美学,原因也在这里。

 

今后,我还会在生命美学的研究中倾尽全力并及时推出新著。

 

而且,今后我还会将在国内弘扬《红楼》美学的工作拓展到进而弘扬惠能禅学与阳明心学。惠能禅学与阳明心学将如同《红楼》美学,成为我在国内讲学讲座讲课的重点!

2015,8,23日

进入 潘知常 的专栏     进入专题: 生命美学  

本文责编:张容川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哲学 > 美学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91616.html
文章来源:爱思想首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aisixiang.com)。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