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知常:我心中有猛虎在细嗅蔷薇

—— 澳门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建设中的文化命运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3190 次 更新时间:2019-12-18 21:24

进入专题: 澳门  

潘知常 (进入专栏)  



内容提要:作为特别行政区,澳门有着自己的特别之为的“特”,也有着自己的特别之位的“特”, 更有着自己的特殊特色的“特”。 不同於曾经的“视窗”、“敦煌”、“遗址”,澳门至今还鲜活地存在着、发展着,至今还充盈着属於未来的无限启迪以及可以发扬光大的文化经验。 澳门过去、现在、将来,都始终在先行、先试,进行着中西文化的交流、对话的实验。 澳门亟待定位为“国际未来岛”。 在“有氧文化”的基础上实现“有氧奔跑”就是澳门的文化命运。 因而,澳门既是天堂岛,让一部分人在澳门先爱起来;又是幸福岛,让一部分人在澳门先幸福起来;还是快乐岛,让一部分人在澳门先快乐起来。 澳门应该是“亚洲不夜城”;成为世界级的“快乐”生产平台,世界级的“不夜城”,理应作为 澳门的战略方向


                     一


我从2008年开始,曾经长期在澳门工作达十年之久,相继任澳门科技大学特聘教授、博导(2007-)、 澳门科技大学人文艺术学院创院副院长(主持工作,2010-2012)、澳门电影电视传媒大学筹备委员会全职委员(2013-)、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文化产业委员会第一届、第二届委员。

2019年开始,因为事业发展的需要,我的工作重点开始转回了内地。 但是,一则由於我的工作除了美学研究以外,还长期从事战略谘询策划与研究,并且完成了大量的各省市以及地区的发展战略的谘询策划工作,二则日久生情,私下一直窃以澳门作为自己的故乡之一。 因之,澳门的发展仍时刻牵动着我的视线。

在我看来,澳门,始终是一座充满传奇的城市,也是一座充满希望的城市。 这是一个中国的异数,也是一个中国的奇迹。 人们常说,台湾是中国的"东方宝地",香港是中国的"东方之珠",那麽,澳门,就是中国的"东方之钻 "。 尤其是目前正值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讨论,澳门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建设中的文化命运问题,就更为国内引人瞩目了。

而且,当下还即将迎来澳门回归二十周年。 抚今追昔,更应该意识到:在讨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候,关於"澳门"的讨论,理当在其中占据一个重要的位置。

更何况,长期以来,“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问题,在我们思考澳门的长期发展战略的时候,也确实并没有引起我们的足够的重视。

鉴於此,我想借此次国际论坛之良机,将自己在澳门工作十年中的所思所想所言所议,不避重复,也不揣浅薄, 再一次集中予以说明,并且期待能够引起有关方面的关注。

确实,东望香港,北倚广州,蕞尔小城澳门难免尴尬。 尽管人称"港穗澳"金三角,但是,"广州(省)城,香港地,澳门街",却道尽了澳门的辛酸。 面对直线距离只有105公里的广州,过去尚且可以把去那里叫成"返乡下",现在,却不得不把去那里称为"返上面"。 面对直线距离仅仅61公里的香港,生活在它的阴影之中,对於殖民历史要比香港漫长得多的澳门来说,早已成为习惯。 还在上个世纪的70年代,"吨位"是 澳门的四十倍的香港就已经成为亚洲之都,可是,直到那个时候,澳门却仍旧像是一个刚刚步入现代世界的边陲小镇。 整个澳门只有一栋13层的楼房,澳门人说,那时约会时只要说在"13楼",彼此就已经心照不宣了。 而全年最吸引眼球的事情,也唯有每年11月举行的澳门大赛车,难怪,1999年的澳门回归,比起两年前香港的盛大典礼,要实在是低调得太多。

也因此,人们往往会因为急於为澳门自身找到一个定位而饥不择食地把目光投向"赌城"。 然而,香港和广州当然都不是"东方拉斯维加斯",也不是"东方蒙地卡罗",可惜,以"赌城" 名世,带给蕞尔小城澳门的,仍旧是难免尴尬。 一方面,澳门确实是"赌城",人们喜欢说,走在澳门街头,如果一块招牌掉下来砸死了十个人,那麽,其中七个一定是" 荷官"(赌场发牌员的俗称)。 而且,借助赌场的收入,澳门的人均GDP收入也早就超过了香港,另一方面,澳门又并不全是"赌城"。 澳门尽管赌场林立,但是,其自身却毕竟还有其更为重要的内涵。 而且,一项调查表明,所有接受调查的专家,83%的专家都认为澳门必须多元化发展,但是,却没有专家认为澳门可以单靠博彩来发展。 而在另外一项调查中,也有46%的市民认为澳门应该是一座适宜居住、工作及玩乐的城市,可是,认为澳门应该是世界级博彩旅游城市的市民, 却只有14%。

何况,认为澳门是"东方拉斯维加斯"、"东方蒙地卡罗",其实也充其量只是一种因为隔岸观火而必然产生的欲望投射。 由於距离的间隔,澳门也就成了大部分的来澳门旅游的欲望投射的想像空间。 因为是为赌博而来或者是慕赌博的名而来,他们所看到的,当然也就只是澳门能够满足自己欲望的那个方面,至於真实的澳门,作为游客的他们,则是完全不屑一顾的。 可是,作为澳门的研究者,却无论如何都不能如此轻率而且任意。

于是,又有人将目光转向了遥远的过去。

400多年前,澳门并不以"赌城"名世,而是海上丝绸之路的中转站,海洋中国的出发点。 绵延18000公里的海岸线和300多万平方公里的广阔海洋国土面积,为澳门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舞台,由此启航, " 大陆中国"转向"海洋中国","耕地"转向"牧海",当此之时,作为"农耕文明"的代表,作为"大陆族群",中国人也确实曾经一改"精卫填海"的传统,脱离原先内陆帝国的运行轨道,"头枕东南,面向海洋",跻身世界上最早探索海洋的族群之一。 尽管,後来我们人为地终止了这一伟大的历史行程,蓝色终成往事,不过,毕竟要承认,在长达数百年的时间里,中国确曾拥有东西方交通枢纽--海上丝绸之路的命脉,作为东方的"海上马车夫", 中国也曾在帆船时代写下了一篇又一篇走向世界的蓝色传奇。 为此,越来越多的历史学家相信:人类的现代世界不是开创於欧洲,而是开创於大明帝国,人类的第一次世界经济也不是开创於欧洲,而是开创於大明帝国。 而澳门之为澳门,重大的意义也就在这里。 它毫无悬念地成为了"海洋中国"的历史见证。

不过,这一切也毕竟已经成为过去,也毕竟已经是澳门曾经的辉煌。 在"帆船时代"之後,在"轮船时代",一海之隔的"大香港"早已迅速崛起,也早已成为远东日益繁荣的贸易转口港,这意味着:尽管葡萄牙人入据澳门是自1553年始的,香港则是在1843年才"割让"给英国,其中存在着将近300年的时差,然而,缺乏深水港的澳门的逐渐退出"海洋世界",却是无可改变的历史事实。 何况,457年来,在澳门频繁交流的,远远不仅仅是白银,而是文化。 也因此,与其把澳门界定为"海上丝绸之路的中转站"、"海洋中国的出发点", 当然就不如把澳门界定为"中西文化第一次交流的视窗"、"中国文化宝库的又一个敦煌"、"世界文化的重要遗址",确实,相当的一部分澳门的关注者也就是这样起步的。 可惜,类似的看法却仍旧是令人陡生困惑。 这当然是因为,当澳门一旦成为"窗口"、"敦煌"、"遗址"的时候,它也就偏偏不再是澳门了。 因为它已经"死去",已经进入"博物馆",已经成为了"历史文物"。

在我看来,对於澳门的关注,必须从未来开始。 澳门之为澳门,其中最最重要的,并不在於它是否是 "窗口"、"敦煌"、"遗址",而在於:它是否还存在着、是否还活着、是否还能够满足未来的时代需要。

于是,我们就还有必要再回到前面提到的“人类命运共同体”问题。

不难看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个非常可取的话题。 因为古老的中国毕竟不能老是充当西方国家的学生的角色,不能总是躲在别人的模式後面去谋求发展,而且,中国作为一个古老的东方国家,也完全有能力、有责任通过自己的成功实践,去丰富和发展世界发展模式, 并且为人类文明的不断走向繁荣与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甚至,也完全有能力、有责任通过自己的成功实践,去成为世界发展新思路、新范式的领跑者,从而, 拓宽後发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丰富人类对现代化发展道路的认识,同时,也促进全球化时代人类文明的多样性发展。

而且,中国的古老文化决定了,它必定是一个禀赋着"文化欲求"的大国,也必定是一个有其自身的"文化追求"的大国,也因此,能否在文化特色、文化经验、文化道路上做出自己的建树, 能否向世界提供一种具有普遍价值的文化理念,事实上也正是对於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严峻考验。 只要中国还不能在文化上为21世纪的世界注入全新的价值理念,或者在文化上为21世纪的世界提供全新的文化经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可能梦想成空。

例如,1993年,美国《外交事务》杂志刊登了哈佛教授亨廷顿的警世之作--《文明的冲突》,在《文明的冲突》中,他突出地强调文化因素在塑造全球政治格局中的核心作用,认为一些作为" 文化实体"的文明正在取代冷战集团而成为全球政治的主要活动者和行为者,他预言全球政治的未来是:不同文明的族群之间的文明间的冲突,尤其是三大文明即西方文明、中华文明、 伊斯兰文明之间的冲突。 这无疑是为世界提供了一个文化间交流与对话的模式--冲突模式。 而且,1999年的科索沃危机、2001年发生的"9·11"事件,以及之後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 也都是这一冲突模式的注脚和印证。

可是,更多的学者却认为,当今世界还应该存在一个截然不同的文化发展的模式--和谐模式,不同文化之间,必须平等、双向、互惠、互补。 否则,世界的现代化就不能说是成功的。

于是,我们立刻想到了古老的中国,想到了中国所应该有的文化责任和文化自信。

也於是,我们就立刻想到了澳门。

澳门457年的发展模式,就完全可以被称之为:和谐模式。 在这里,不同的民族、宗教、文化始终是和谐互动、交融相生,在多元中求和谐,从差异中求大同。 多元共生 整合会通,多元融合,多元并存 ,多种文化并置,互相阐释,互相融合。 赌场与教堂并存,教堂与寺庙并存,而且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例如,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琐罗亚斯德教、巴哈伊教、摩门教,等等,就始终和谐有序地在这块土地上和平共处。 在这个意义上,澳门的和谐模式就犹如英国当代诗人西格夫里·萨松的那句警言:"In me the tiger sniffs the rose。 "这警言,台湾当代诗人余光中先生曾精彩地译为:"我心里有猛虎在细嗅蔷薇。 "

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曾经预言说,"西方观察者不应低估这样一种可能性:中国有可能自觉地把西方更灵活、也更激烈的火力与自身保守的、稳定的传统文化融为一炉", "如果中国能够在社会和经济的战略选择方面开辟出一条新路,那麽它也会证明自己有能力给全世界提供中国和世界都需要的礼物。 这个礼物应该是现代西方的活力和传统中国的稳定二者恰当的结合体。 "令人欣慰的是,澳门在过去的历程中,竟然真的做到了。

遗憾的是,即便是澳门人自己,也对於澳门的这一历史贡献估计不够。 现在看来,事实上,这,才是澳门为当代中国、当今世界所作出的真正贡献。

澳门之为澳门,真正的意义就在於:它是中国有史以来的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文化特区,一个已经存在了457年的文化特区。 这个文化特区,有着自己的特别之为的"特",也有着自己的特别之位的"特", 更有着自己的特殊特色的"特"。 放眼世界,倘若要寻找一个中西文化每天都在异彩纷呈地上演精彩的交流与对话的一幕的所在,那麽,除了澳门,也实在别无它属。

而且,不同於曾经的"视窗"、"敦煌"、"遗址",澳门至今还鲜活地存在着、发展着,至今还充盈着属於未来的无限启迪以及可以发扬光大的文化经验。 澳门过去、现在、将来,都始终在先行、先试,进行着中西文化的交流、对话的实验。 而澳门为世界所提供的另一种文明发展的模式,则既可以为不同民族、不同宗教、不同文化之间化解冲突提供历史智慧,更又可以为不同民族、不同宗教、不同文化之间和谐交往提供有益借鉴。

显而易见,这也就正是澳门的定位与意义。


                        二


进而,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角度思考澳门的文化命运,还无可避免的关涉到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建设。

长期的澳门研究告诉我,关于澳门的思考,存在着四个基本的、绝对不容忽视的前提,而倘若离开四个基本的、绝对不容忽视的前提,澳门的文化产业发展则无异于"沙砾上的城堡"。 具体来说,它们是:

一、绝对不能离开博彩业的前提

二、绝对不能离开澳门自身发展的前提

三、绝对不能离开海洋生命线的前提

四、绝对不能离开港珠澳大桥的前提

而以第四个前提而言,毫无疑义,港珠澳大桥的建设早已为世人所瞩目。 而且,显而易见,港珠澳大桥最重要的意义就在:它把澳门和它所赖以生存的生命线联系得更紧了。 港珠澳大桥,意味着一个全新的理念的凸显,这就是:珠江口产业新平台。

历史早已证明,珠江口岸历来也是商家必争之地。 例如,有地理研究者和历史研究者对中国历史发展与地理的关系研究後,发现唐宋之後中国历史地理的大门就在珠江口,而且千年不倒。

历史上,唐宋之後的国家强盛,导致的中国历史地理发展的基本路线,就是顺东转南并一路朝南走。 可是,中国人在东边的艰苦努力却一直没有奏效,倒是在国家危亡的时候,外来势力进入中国,却往往从东边破局,显然,这就是上海之所以问世的原因。 同样,过去的很多年里,中国也曾经在东北、在华东华北沿海、甚至在三线谋求发展,但是,却都失败了,为什麽会如此? 岂不是从反面证明只有珠江口才是中国的发展方向?

那麽,中国为什麽会一路向南? 为什麽会在珠江口打开国门? 原因当然是在於中国的海外市场在南边,而不是在东边,这样,珠江口就是最为适宜、便捷的。 郑和下西洋,固然没有选择珠江口而是选择了长江口,但是中国的海上丝绸之路选择的,却是珠江口,鸦片战争中,英国人选择在长江口登陆,可是,他们最终却滞留在珠江口。 还有最早入华的葡萄牙人,众所周知,他们选择的正是身处珠江口的澳门。 香港更有典型意义,这样一个当时的小渔村、小码头,竟然入了英国人的法眼,这说明了什麽? 还不是因为英国人要进军珠江口?!

历史的这一选择,显然绝不是偶然的。

新时代,谁能够在这个珠江口产业新平台的整合方面做出有富创意的策划,谁就能够在未来的命运博弈中抓住先机,抓住胜负手。 这是一个四大特区、七大城市之间"煮酒论英雄"的历史契机。

在这方面,美国军团的对於迪士尼公园,香港大屿山的关注,美国军团的对於澳门路氹与横琴开发的关注,都意味着他们的对於区域整合的清醒意识,理应引起我们的警觉。

而且,港珠澳大桥这个新平台将使得我们第一次解放思想,打破原有的行政区化概念,走向区域经济,从而也就有了一个从全新的整体角度思考澳门未来的可能。 要知道,在这里存在着四大特区、七大城市,实际上,这就是一个未来的产业的新高地。 由此带来的产业带,要求澳门必须从区域整合中去寻求"适度多元化",而不是自我欣赏式地去追求虚幻的多元化、虚幻的小而全。

我们知道,港珠澳大桥连接起来的三城坐拥三"中心",也在谋建港深、广佛、澳珠3个产业发展极,当下,亟待港珠澳三地去共同努力,优势互补,以谋求更大的协同效应。 为此,三城之间务必要避免同构,避免产业重叠,避免过度竞争、互相拆台。

就澳门而言,则务必不能单打独斗地脱离珠江口岸发展自己的文化产业。 毕竟,一个城市单打独斗的时代已经过去,积极寻找区域合作的夥伴将是每个城市发展的必然选择。 作为一个高度国际化、经济高度发达、经济结构单一而又资源匮乏的微型经济体,澳门要突破澳门自身,在广泛、深度的区域发展中寻找机遇和未来,在东亚和珠三角寻找自己的专业分工,通过区域合作发挥後发优势,拓展生存与发展空间。

尤其是在港珠澳大桥把四大特区、七大城市之间的距离空前拉近之後,澳门的文化产业的战略选择,更是必须要在四大特区、七大城市之间进行相关的特色发展、错位发展、梯度发展的差别化战略选择。

这意味着;要从"小珠三角"的概念(广东省内珠三角东西两岸九个地市)发展成为"大珠三角"(小珠三角再加上港澳),乃至於近年的泛珠三角(即9+2省区合作)。

那么,在从小珠三角向泛珠三角的转变过程中,澳门究竟在其中的地位又如何呢? 澳门的乳酪又在哪里呢?

须知,从澳门的地理位置上看,虽然处於大珠三角的核心地区,但并不是经济的核心,与珠三角、香港之间的投资互动中,资本的流入多於流出,与香港与珠三角的关系资本流出多於流入相反。 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统计暨普查局公开资料显示,2001年外来直接投资在澳门的投资累积额为229.5亿澳门元,而澳门在境外直接投资累积总额为11.0亿元。 前者是後者的20倍。 投资数额最大的地区分别是香港、中国内地与葡萄牙。 而投资的行业则主要有文娱博彩及其它服务业,尤其是批发零售业、其次是金融业与工业。 这反映了澳门对外来资本的吸引力所在。 显然,这与一般的规律不同,按照一般规律,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人均收入4000美元以上时,就成为直接投资的净流出地区,澳门人均GDP远远高於 4000美元,这,也是令澳门发展困惑的问题。

无疑,实事求是说,面积、人口、自然资源和市场规模的限制的"小澳门"要发展"大经济 "困难重重,澳门发展博彩业也并不具有垄断优势,无非只是因为别人没有开而已,因此只是地域垄断。 对於澳门来说,成本优势、历史经验的积累是一个优势,但是也很容易被复制;澳门的自身的建筑品质、人文景观、交通条件、配套服务,其实也不比香港新加坡要好。 而且,在新加坡、南韩陆续开赌场後,赌客可能就会转到南北韩或者东南亚区赌博了。 因此,实事求是地到说,澳门不仅与相邻香港相比缺乏优势,即便与相邻的"小特区"珠海比较, 也没有优势。 珠港澳大桥的建成,有利於加快区域间的经济合作,不过,珠港澳大桥建成後,澳门要吸引内地旅游业会更加艰难。 例如,这可能使原本过夜率不高的澳门,更有可能雪上加霜,成为区域旅游中的"客厅",而不是" 卧室",游客穿堂而过,数量大,但是品质不高,而且,更要命的是,只游览,但是却不消费。

换言之,在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背景下,产业的集群化发展也已经成为大趋势。 这不是一个城市单打独斗、"单兵作战"的时代,积极寻找区域合作的夥伴是每个城市发展的必然选择。 作为一个高度国际化、经济高度发达、经济结构单一而又资源匮乏的微型经济体,澳门要突破自我局限,向外拓展,寻找自己的专业分工,通过区域合作发挥後发优势,拓展生存与发展空间。 而且,要不攀比,不内耗,不恶性竞争,不单打独斗,抱成一团,争团体冠军。 值此时机,成之也小,败之也小的澳门理应意识到"财富金矿"的存在,积极置身其中,既互相竞争,更同病相怜,着眼双赢,借力打力,突破空间狭小困局,走集中化发展路线,积极参与区域分工, 把有限资源集中在重点上,保持自身竞争优势,优势互补、错位发展,再谱一曲高山流水的新探戈。

在这方面,澳门与广东有类似之处。 有人曾说,广东文化形态呈晶体,是一个多面构造,正因为多面,所以才璀璨绚丽。 其实澳门的文化也呈晶体状,广东文化的发展同中原文化分不开,同海外文化也分不开,澳门文化发展与广东文化分不开,更同海外文化分不开。 背依黄土地,面对蓝海洋,在南北文化之间,在黄蓝文化之间,在中西文化之间,澳门也创造了一种有鲜明特色的富有活力的文化:金色文化。

再看香港。 澳门与香港有颇有相似之处,不过,香港是金色商业,澳门则是金色娱乐。 有人说,经济香港、文化澳门。 应该说,此言大致不差。

总的来说,粤港澳都属於蓝色海洋板块,同为三块金色宝石。 相比之下,澳门在商业上难以与粤港相比,唯有娱乐文化,才是澳门自身的特色。 在博彩之外,"小澳门"要发展"大经济",实在难上加难。 唯一的办法,就是:"小澳门,大(娱乐)文化"! 这也就是说,简单而言,其实,即使未来澳门经济转型成功,每年若干亿的GDP,在全球的的那些庞大非经济体面前,也仍然是个微型经济体,澳门要有所突破, 光在经济上作文章远远不够,必须要走向"小澳门,大(娱乐)文化"。

结论是显而易见的:澳门,一定是"文化澳门",而并非"经济澳门" 。

而从文化的角度为澳门定位,事实上也就是从未来的角度为澳门定位。

放眼全球的很多城市,毋庸讳言,其中的大多城市都陷入了疲於应对现实问题的困境,它们的城市定位也往往是从横向对比入手,仅仅站在现在去谋划现在,而不是从纵向对比入手,力求站在未来去谋划城市的现在。

令人遗憾的是,眼睛只盯着现在的结果,是这些城市最终都沦入了问题导向型的城市。 目光如豆,鼠目寸光,全部身心都被眼前的一切所左右,犹豫彷徨、顾此失彼,永远走不出现实,更遑论跳出"三界外"了。 这样一来,由於短视症的一叶障目,资源被提前透支,机会被预先错过,现在的一切努力都因为舍本逐末而成为今後发展的障碍。 顺利之时,未能把握机遇,困难来临,则比困难还要困难。

澳门之为澳门,无疑绝对不能再去重蹈上述城市的覆辙,而应该也必须去从未来导向型城市的角度去为自己定位。 未来,截然区别於现在,它代表了方向,代表了希望。 事实上,所谓现在,其实正是未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没有未来,城市就没有方向,发展就没有支撑,崛起也会失去依托。 因此,世界因未来而改变,澳门也因未来而改变。

而从城市定位的角度,澳门之为澳门,倘若以"未来之城"作为取向,无疑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选择。

澳门建城450多年,曾经创造了辉煌,那麽,下一个450多年如何再造辉煌? 澳门回归也已经二十年,也曾经杀出一条血路,那麽,未来的岁月如何闯出一条新路?

立足未来,恰恰是澳门城市定位的最佳角度。

作为未来之城,对於澳门,这实在是一次历史的契机!

历史,把澳门推到了一个命运的制高点上。

澳门,置身於未来的晨曦,属於美好的未来,无疑应该先行、先试,率先进入人类未来的生活方式,以人类未来的追求为追求,以人类未来的目标为目标,以人类未来的生活为生活,成为人类的未来日不落产业的孵化器,日不落美好生活的孵化器。

澳门,应该是一个被未来的阳光照亮的岛屿。

澳门,应该把自己定义为:澳门国际未来岛。

不难看出,倘若从"国际未来岛"的角度去为澳门定位,那麽,它将绝对不是一个响亮空洞的口号,也绝对不是一个凭空捏造出来的幻梦,而是一个从澳门历史趋势出发、立足於澳门未来而制定出来的"澳门文化复兴"战略。

而且,如果把过去那些关於澳门文化发展的思路、计画、战略等等都统称为"澳门文化复兴的1.0版本"的话,那麽,"澳门国际未来岛",这个全新的蓝图,就应当被称为:"澳门文化复兴的 2.0版本"。

天将降大任於斯城!

也因此,时值澳门回归二十周年的日子,我们特别期望澳门能够认清自己的历史使命。 澳门,这个曾经是中国走向世界的地方,今天,又一次处在了走向世界的新起点。 今天的澳门,正在为中国(也许是为世界)从事着一项最为伟大的试验。 这个试验,将深化、丰富"人类命运共同体",并且作为中华民族具有真正的精神生命力的内在要求,在中国文化复兴的道路上,留下璀璨的一页。



具体来看,作为国际未来岛,澳门首先应该是一个天堂岛。

所谓天堂岛,简单而言,就是:澳门必须关注自身的城市精神的建设。 人最需要的是灵魂,城市也是如此。 灵魂的塑造,说到底,是一种精神的塑造。 因此,“城市精神”,就是城市灵魂的呈现。 它所书写的,应该是城市的底蕴、城市的韵味、城市的品位,也是一个城市对於自己所肩负的历史使命的高度自觉。 当一个城市不满足于普通的物质繁荣或成就,而是进而想到自己应该承担的历史责任的时候,我们就说它有了一种精神,有了一种追求。

   世界之大,历史之久,城市之多,不计其数,不过,真正令人难以忘怀的,必然是具有独特精神的城市。 也许城市被一毁再毁,或早已荡然不存,但城市精神却久绵不衰。 例如,雅典的伟大在於雅典精神的伟大,罗马的永恒也离不开独特的罗马精神。 因此,国有国魂,城有城魂,城市精神,是一个城市区别于其他城市之所在,是一种社会、历史、文化的积淀;它从社会、历史、文化上升到了更高一个层次,是一种与城市同命运、与市民同呼吸的精神力量。

事实证明:目前国家与国家的竞争正在转化为城市与城市之间的竞争,而城市与城市之间的竞争则正在转化为文化与文化之间的竞争,也就是“城市精神”与“城市精神”之间的竞争。 也因此,城市发展固然需要壮观的高楼、便捷的交通和优美的绿化环境,但是,“城市精神”才是城市崛起的“精神高地”,也是城市自身的“发动机”。 一座城市所呈现的,不应该仅仅是靓丽的“外貌”,更应该是内在的“灵魂”,不应该仅仅是耀眼的“成就”,更应该是诱人的“魅力”。 不是“物质”,而是“精神”,才是真正能使城市硬体“硬”起来,也能使城市形象靓起来的“秘密武器”。 假如说,城市是一曲神奇的乐谱;城市精神,就是跳动的音符。

城市精神是城市发展的动力之源、方向之舵、品位之衡。 离开了它,繁华就会变成浮华,甚至,浮华就会成为浮尘。 所以,斯宾格勒才会说:“将一座城市和一座乡村区别开来的不是它的范围和尺度,而是它与生具来的城市精神。 ”列宁也才会说:城市是人类精神文化活动的中心。

   因此,没有形象的城市就没有个性,没有个性的城市就没有灵魂,没有灵魂的城市就没有内涵,没有内涵的城市就很难在激烈的竞争中取胜。 “城市精神”,就是城市的根本内涵。 例如,现在人们谈论比较多的是环境美,可是,它毕竟只是城市的外在美;精神美,才是城市的内在美。 外在的环境美,只能吸引人们的目光;内在的精神美,才能真正留住人心。 这个内在的精神美,就是“城市精神”。 也因此,我们经常说:希望我们的城市“可望、可游、可行、可居”,其中,最根本的是“可居”,“可居”,需要的正是“城市精神”。

   尤其是,“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城市精神的发展, 很多东西也都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其中,最重要的,是文化建设。

在城市发展当中,文化的作用日益凸显,而且已经成为当今的共同趋势。 回首千年,城市建设有着自身的发展历程。 农业时代的城市是为神和君主而存在,所谓城市,也无非就是放大了的“庙”和“宫殿”。 工业时代的城市是为机器设计的,所谓城市,摇身一变,又称为放大了的“厂房”。 当今之世,城市开始为人而存在,体现的是“以人为本”,成为人的精神家园。 这样,文化的内涵也就日益引起高度的重视。

   城市作为人类社会空间结构的一种基本形式,是人类文化发展的平台,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视窗。 通过这个“平台”和“视窗”,展示的是自己最美好的劳动成果。 而重视城市的文化特色建设,提升城市的文化品位,以文化品位来塑造城市形象和展示城市精神,以文化氛围来凝聚市民人心,推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恰恰正是当今城市发展中的成功经验。

   例如,物质的城市化与文化的城市化可以以弓与弦来比喻:把物质的城市化比作弓,把文化的城市化比作弦,把城市建设比作箭,无疑,城市的竞争力来自它们的相互作用。 弓和弦品质越好,搭配越恰当,所形成的力越大,城市建设之箭射的就越远,城市的竞争力也就越大。

   换言之,城市发展必然要经历一个从“形态文明” 到“功能文明”再到“素质文明”的转换。 所谓“形态文明”,主要表现在城市的形体和外貌层面。 这就是城市的“硬体”建设和市民的行为举止。 所谓“功能文明”,主要体现在城市管理和服务两个方面。 所谓“素质文明”,主要指市民的思想境界、精神品格和自我修养。 它是城市整体文明的基础。 而“素质文明”的建设,正是城市文化建设的根本 ,也正是“城市精神”建设的根本。

   因此,对於一座城市而言,经济决定地位,文化决定品位;文化多麽发达,城市就多麽发达;文化能够走多远,城市就能够走多远。 文化,已经而且仍将深刻影响着一座城市发展的进程,已经而且仍将改变着一座城市的命运。 文化,必须成为城市发展中的新资源要素,成为统筹城市的经济、社会各项发展的灵魂,成为城市可持续性发展的强大支撑。

而就澳门而论,它的城市精神,无疑应该呈现为:“有氧奔跑”。

"有氧奔跑" 源于"有氧文化",也就是"爱的文化"。 它开放多元、包容和谐、创新拓展、能够自我反思和调解、有张力并且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文化。

在我看来,"有氧文化"就是澳门文化的精髓所在,它充分体现和反应了澳门的文化特色,既能适应和保证澳门经济的快速发展,又能保住城市文脉;既有国际化又有本土化,既有集中化又有多样化。

"有氧文化",结晶於澳门458年的奋斗历程,同时又注定会带领澳门开辟出新的未来天地;同时,"有氧文化"虽深深根植於澳门本土,但在四百多年的外来文明的冲击下,更早已形成一种最为开放的形态, 就像是一棵大树,虽然紮根於深深的地下,然而枝枝叶叶却努力的向周围的世界不断伸展,汲取着天地日月的精华。

“有氧文化”,也就是“爱的文化”,就是让一部分人在澳门先爱起来!

而澳门在未来发展的最具魅力之处,就是能够借助这样一种"有氧文化"在中西文化交流与对话中,创造一幅美好蓝图,在经济发展中迅猛地"有氧奔跑"!

也因此,从"经济GDP"--"绿色GDP"--"文化GDP",以"文化GDP"开发快乐 、以"文化GDP"挖掘幸福,全力培育"有氧文化",进而在"有氧文化"的基础上实现"有氧奔跑",这, 就应该成为澳门之为澳门的不二选择。

其次,作为国际未来岛,澳门还应该是一个幸福岛。

有人曾说:"人们是为了活着而聚集到城市,但却是为了生活得更美好而居留於城市。 "无疑,作为国际未来岛,澳门当然也不是为了让人"活着",而是为了让人"生活得更美好",换言之,澳门之为澳门,能够给人以惊艳之感的当然是它的五彩缤纷,但是,能让人们放慢脚步甚至停下脚步的,却是这座城市带给人们的幸福感。

幸福,对於一个城市来说,实在是非常重要。

专家统计,从1958年开始,直到1987年,十年时间,日本的人均实际收入出现了5倍多的增长,但是, 幸福指数却不但没有增加而且反而有所下降。 而且,这种情况在当今世界也并非偶然,在美国、在加拿大、在东亚四小龙的发展过程中,也都屡见不鲜。 人们把它概括为:"收入-幸福之谜"。

而在当代世界,人们所普遍遭遇到的难题就是:有发展,无幸福;不差钱,差幸福。 有学者统计发现,近半个世纪来美国人和日本人的经济大大提高,但是,美国人和日本人的幸福指数却并没有提高。 而中国人最近十年中快乐指数也是下降的,1990年中国的快乐指数为6.64,1995年提升了一点,是7.08,到了2001年,却下降为6.60。 显然,十年中,中国经济增长有目共睹,可是,快乐指数却并没有相应提高。

原来。 幸福的获得,其实并不像人们直观观察的那样,仅仅与物质消费有关,事实上,还与闲暇时间更加相关。 准确地说,具有边际报酬递增的特徵。 在脱贫的阶段,幸福的获得确实与收入提高有关系,但是,在收入提高之後,情况就有所不同了。 有学者提出,总体幸福度由工作满意度、健康满意度、生活满意度、闲暇满意度、环境满意度和财务满意度等6个域幸福度决定,而且,在这6个"度" 之间还存在互补功能。 其中,幸福和生活满意度之间的关系呈现完全的正相关,这意味着,闲暇满意度的提高与幸福的提高是完全正相关的。

因此,闲暇时间足以增进幸福感,并且通过增进幸福感来提高工作效率和引发全部城市的创新。

由此我们发现,闲暇也是生产力。 据统计,1987年至2003年间,我国休闲时间与城镇居民消费之间的积极影响是:休闲时间每增加1%,就刺激消费增长0.93%,这意味着:休闲的消费弹性已经趋於1。 可见,在城市有了相当发展之後,闲暇时间、休闲活动的重要性就变得异常重要。 闲暇,开始异军突起,在微观上影响着个体的幸福和效率,也影响着个体的生活品质,而且通过这种影响,成为创新的个体基础和策动之源,最终对整个经济系统产生影响。

也由此,我们认为,最为适合澳门的发展道路,正是这样一条通过增加闲暇时间去增进幸福感,并且通过增进幸福感来提高工作效率和引发全部城市的创新的道路。

澳门,应建设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把让每一个人生活得更幸福作为城市的奋斗目标的城市。

在澳门,每一个人都可以领到通往幸福的签证!

在澳门,幸福会被作为珍贵的礼物,交给每一个懂得珍惜的人!

在澳门,我的幸福我做主!

澳门应该被打造为幸福天堂,让一部分人在澳门先幸福起来!

而要把澳门打造为幸福天堂,必须从 "品质生活"开始。

品质生活,与生活品质不同,一般指对於日常生活状态的一种质性描述,是人们对於生活品质的一种预设的努力目标。

对於品质生活的强调,意味着从市民幸福生活的需求角度审视城市,是以人为本、以民为先的体现,是把每一个市民的当下愿望与城市发展的长远目标结合起来的需要, 也是从终极意义对於城市的一种把握。 品质生活是城市的价值追求,是城市发展的气质与标杆,追求品质生活也是城市的根本动力。 我们知道,生活方式和生活内涵的创新密切关联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因此,抓住了生活品质这一关键,也就抓住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 可见,它是应对经济社会发展新趋势的一个重大的战略抉择。

对於品质生活的强调,也意味着城市经营的重大转型。 能否真正跨入发达城市"门槛",人均GDP是否超过10000美元当然非常关键,但是市民是否真正享受到了发达城市的品质生活,则是另一关键。 罗斯托的发展阶段理论提出,到达人们追求品质生活的阶段,共建品质生活,共用品质生活,就成为新的追求。 品质生活,成为城市竞争中的"制高点"。 城市的发展是为了市民的生活,政府的努力要围绕市民的生活,品质生活,也使得市民对於自己的城市产生认同感、归属感和自豪感,同舟共济、荣辱与共,进而以主人翁姿态投身自己的城市建设。

把澳门定位为"品质生活之城", 反映了澳门之为澳门的现实特点和整体优势,更符合现代城市发展的趋势和时代发展的要求,同时,也源於对於澳门深厚历史文化积淀与特色的洞察。

澳门是一座适合生活的城市,也是一座讲究品质生活的城市。 澳门人懂生活,求精致、讲素质、讲品位,生活内涵丰富,生活方式新颖,善於将创业与生活彼此融合,善於在发展中创新生活,也善於生活。

也因此,作为幸福之岛,澳门也必须将自己打造成为"品质生活"之城,也"让市民生活得更美好"。 让市民过上更有品质的生活,让每一个市民都享受到高品质的生活,都能在澳门收获幸福,应当作为澳门城市发展的最高目标。

最後,作为国际未来岛,澳门也应该是一个快乐岛。

快乐,自古以来就为人们所关注。 在古希腊哲学家那里,被看做与痛苦共同的人类生活的两大最高体验。 快乐,是对於乐於接受、乐於接近、乐於欣赏、乐於对话的世界的接受,同时,快乐也是乐於接受、乐於接近、乐於欣赏、乐於对话的世界满足快乐主体的积极後果,因此,快乐又是创造的。

而在当代世界,人们所普遍遭遇到的难题就是:有发展,无快乐。

就城市而言,也是如此。 经济最发达的城市往往并不与最快乐的城市同步,现代化程度最高的城市也往往并不与最快乐的城市同步。 四大直辖市,北京、上海、天津、重庆,都没有成为人们心目中的快乐城市。

然而,快乐又确实与城市密不可分。 快乐,应该被理解为一座城市为人而存在并且日益 "成为人"的标志,也应被理解为衡量人类进步的标准和人类生存的真正目标。

幸而,建设快乐城市,已经成为国内外众多城市的追求,也为我们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无疑,建设一个幸福指数较高的快乐型城市,无论基础还是条件,都已经成熟。 推进快乐型城市的建设,是提升城市品质的必然选择,顺应市民追求幸福生活的必然选择,也是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用的必然选择。

例如迪拜,这是一个原本除了石油再无其他的贫瘠的城市,最终却把根深深的紮在了快乐文化的土壤里。 在这方面,澳门的快乐之路要比迪拜简单易行得多。 迪拜的发展尚需要被赋予快乐文化的内涵,而澳门,本身就处处禀赋着快乐文化的内涵。

因此,澳门亟待进行全城总动员,把这座迅速成长的城市建设为一座快乐的城市,让澳门都"全城快乐"起来, 让人们在澳门忘却现实的烦恼,在每一处都可找寻到快乐的印记。 感受快乐,消费快乐。 澳门,应该是一个到处都能够生产快乐的城市,也应该是一个到处都能够享受快乐的城市。

同时,快乐产业也为澳门提供了无限的商机。 澳门应该抓住这个机遇,精心打造"快乐澳门"的的品牌,也精心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未来的澳门应该让快乐无孔不入,不论消费者消费什麽,都能够在其中享受到快乐,每时每刻在处处都可以邂逅快乐。 并且,借此以促进澳门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造福澳门人民。

着名诗人海子在诗歌中说:从明天起,做一个快乐的人

从明天起,澳门也要做一个快乐的城市! 应该让一部分人在澳门先快乐起来!

为此,在澳门工作的十年中,我始终坚持认为:澳门之为澳门,它的地位必须是也只能是:亚洲不夜城(当然,最终应该成为世界级的“快乐”生产平台,世界级的“不夜城” )!

我的具体建议则是,澳门文化产业的发展战略应该是:一岛蓝图、两极驱动、三翼展开、多元共生。 即:

   一岛--国际未来岛蓝图;

   两极--博彩业与休闲旅游业两极驱动;

   三翼--新休闲新娱乐新产业三翼展开;

   多元--丰富多彩的的文化产业业态多元共生

其中,首先是澳门未来的发展目标:建设国际未来岛

如前所述,国际未来岛是澳门的未来蓝图,其中的关键是:有氧文化。 即:能自我反思和调解、能创新和拓展、能包容、有张力且充满生机活力的文化;既保证澳门经济快速发展,又能保住城市文脉;既有国际化又有本土化,既有集中化又有多样化的文化。 而澳门在未来发展的最具魅力之处,就是在经济快速发展中能够“有氧奔跑”!

其次是澳门发展的路径

在我看来,澳门发展的路径,应该以博彩与休闲旅游产业作为两极(两个增长极)来驱动。 《珠江三角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提出澳门未来发展定位是“世界旅游休闲中心”,为此, 澳门应该从博彩产业单极向博彩与休闲旅游产业双极驱动过渡。 其中,增加游客人数和滞留时间是发展澳门的两条腿;大力发展博彩业和休闲旅游则是推进澳门发展的两只手。

第三是澳门发展的重点:三翼

我认为:澳门的发展重点应该是以新业态、新娱乐、新品牌为三翼。 从以“吃”、“住”为重点转向以“玩”、 “乐”为重点,把澳门打造成世界级的“快乐”生产平台,世界级的“不夜城”。

1、一翼是“新业态”。

“新业态”是指让不同的产业通过相互渗透、互补等方式碰撞出新的产业火花,从而激发并发掘出不同以往的产品或服务方式,实现产业结构从“部门经济”到“产业联动”的转变。

“博彩创意化,创意博彩化”,应该成为澳门的发展战略与发展理念。 一方面,澳门博彩业的发展拓宽了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空间。 博彩业的发展可以为文化创意产业提供新的展现平台,以及为文化创意产业拓展新的市场空间。 另一方面文化创意产业可以反哺博彩业。 文化创意产业的融入为博彩产业提供新的丰厚的博彩资源,让澳门的博彩业更有文化、更有创意,摆脱“博彩就是赌博”的偏见,使博彩业成为受人认可的消遣休闲娱乐,把创新意识贯穿于博彩业的各个环节、各个层次。 例如,目前就可以考虑增设的,就有:海上博彩、世界博彩历史博物馆、赛车博彩、博彩主题公园、博彩体验区、博彩嘉年华、选美博彩、赌王大赛、线上博彩等等。

2、第二翼是“新娱乐”。

娱乐时代的到来,娱乐在不同的领域开花结果,延伸出不同的娱乐形态。

第一,娱乐经济是世界未来经济发展的方向。 “娱乐经济”无疑仍旧以“博彩经济”为基础,但是,又比它更丰富、更健康、更全面。 在娱乐中经济,“让消费者为快乐埋单”,就是未来的主题。 娱乐经济将成为21世纪的印钞机,而且娱乐经济还不怕经济危机。 据美国影业联合会统计,美国七次经济不景气,但都并没有影响电影经济,5次票房反而大幅上升,派拉蒙、20世纪福克斯、米高梅、华纳兄弟、环球、哥伦比亚这些大电影公司都是在经济大萧条时期出现的。

   第二,澳门发展娱乐产业具有独特的先天优势。 博彩就是“特殊的娱乐”。 娱乐经济,把从博彩开始的“吃、喝、玩、乐、娱”充分地加以放大。 吃喝上了境界,就是美食文化;娱乐玩出了花样,就是创意。

第三,澳门娱乐业的发展空间诱人,与同是博彩之都的拉斯维加斯相比,2009年游客在拉观看表演的消费已经占到总消费的4.1%,而在澳门这一资料仅为0.42%。 澳门演艺产业向前推进一步,便已商机无限。

对於娱乐业该如何发展,关键是不能离开三个母体。

第一,不能不能离开娱乐的母体--快乐主义导向来发展娱乐业。

其次,不能离开娱乐产业的母体--文化创意产业来发展娱乐业。

第三,不能离开澳门特殊的母体环境来发展娱乐。

澳门需要摸索新娱乐的方式,尤其是大中华特色的娱乐经济。 比如成都休闲产业是很有中国地方特色的:麻将、扑克、瓜子、黄豆、茶叶、白开水。 澳门新娱乐的未来,应该使澳门成为一个世界东方的娱乐中心,尤其是成为世界东方的演艺中心。

澳门首先要发展“创意商业”,将娱乐业融入商业消费领域,使游客在吃穿住行都能感受到创意的惊喜与娱乐快感。 澳门迅速增长的旅游业市场将为广告业、包装业、活动策划业、创意生活业等带来巨大的发展空间

其次,澳门要发展数位娱乐业,以游戏产业为核心,为游客提供如动作游戏、冒险游戏、格斗游戏、体育类游戏、益智类游戏、竞速类游戏、即时战略游戏、射击类游戏等乐趣与数位化体验的文化创意产业。

第三,澳门要发展演艺娱乐业,发展以“秀”为主的大型舞台表演,酒吧表演艺术,在此澳门除了学习拉斯维加斯的成功经验,将演艺娱乐业玩到巅峰,还可以大胆发展明星经济、美女经济、粉丝经济, 以明星演艺来带动澳门发展。

3、第三翼是“新品牌”。

澳门应该可以在创意澳门、慈善澳门、婚庆澳门、美食澳门、节庆澳门、体验澳门、声色澳门、会展澳门、养生澳门、圣地澳门等方面做出品牌,首先初步形成这十大澳门品牌。 例如,在澳门可以大力发展宗教旅游。 不妨在全世界选择十座最着名的大教堂,以十比一的比例,在澳门加以复制,在澳门建一个类似深圳的“世界之窗”那样的“世界教堂之窗”,从而全力打造“圣地澳门”。

最後,也是第四:是多元共生:建立丰富多彩的文化产业业态

关於多元共生,澳门要在“一岛”、“两极”、“三翼”的基础上综合发展。 多业务组合,以分散风险;多元化协同,以增加回报;多种资源充分利用,以增强可持续性。 多元共生的文化产业形态,可以优化生产要素的配置,实现资源分享,突出文化产业与博彩产业、休闲旅游业之间的产业结构关联度,使得市场结构不断趋於合理化。 一方面,提高了博彩业、休闲旅游业进一步获取资源的能力, 使得澳门博彩和旅游市场竞争能力大大提升;一方面,也为文化产业的发展创造出新的市场需求和巨大的市场空间。

因此,我的澳门文化产业发展的总体设想是--







结语

“我心中有猛虎在细嗅蔷薇”--

借助快乐,澳门打造的是城市功能;

借助幸福,澳门打造的是城市品质;

借助文化,澳门要打造的,则是城市本身。

罗马帝国的创始者奥古斯都曾经自豪地对後人说:"我最大的贡献是留下了一个大理石的永恒之城。 "

在未来的世纪,澳门也应该能够自豪地对後人说:我最大的贡献是留下了一个大理石的国际未来岛--天堂之岛、幸福之岛、快乐之岛。

倘如此,应该是澳门之幸!


                                  2019,7,14, 南京大学




进入 潘知常 的专栏     进入专题: 澳门  

本文责编:sunxuqian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政治学 > 港澳研究专题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19503.html
文章来源:作者授权爱思想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aisixiang.com)。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