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几
曾几(一○八四——一一六六)字吉甫,自号茶山居士,赣州人,有《茶山集》。他极口推重黄庭坚,自己说把《山谷集》读得烂熟①,又曾经向韩驹和吕本中请教过诗法,所以后人也想把他附属在江西派里②。他的风格比吕本中的还要轻快,尤其是一部分近体诗,活泼不费力,已经做了杨万里的先声。
①《茶山集》卷五《寓居有招客者戏成》。
②刘克庄《后村大全集》卷九十七《茶山诚斋诗选序》,方回《瀛奎律髓》卷十六陈与义《道中寒食》诗批语;参看杨万里《诚斋集》卷二十二《题徐衡仲〈西窗诗编〉》。
苏秀①道中自七月二十五日夜大雨三日秋苗以苏喜而有作
一夕骄阳转作霖,梦回凉冷润衣襟。
不愁屋漏床床湿,且喜溪流岸岸深②。
千里稻花应秀色,五更桐叶最佳音③。
无田似我犹欣舞,何况田间望岁心!
①苏州和嘉兴。
②这一联用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床床屋漏无干处”和《春日江村》第一首的“春流岸岸深”。
③上句与唐殷尧藩《喜雨》诗里一句全同。在古代诗歌里,秋夜听雨打梧桐照例是个教人失眠添闷的境界,像唐人刘媛的《长门怨》说:“雨滴梧桐秋夜长,愁心和雨断昭阳;泪痕不学君恩断,拭却千行更万行。”又如温庭筠的《更漏子》词说:“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堦滴到明。”元人白仁甫的《梧桐雨》第四折后半折,尤其把这种情景描写个畅。曾几这里来了个旧调翻新:听见梧桐上的潇潇冷雨,就想像庄稼的欣欣生意;假使他睡不着,那也是“喜而不寐”,就像他的《夏夜闻雨》诗所说:“凉风急雨夜萧萧,便恐江南草木彫;自为丰年喜无寐,不关窗外有芭蕉。”
三衢①道中
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①浙江衢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