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到内地和香港的问题,大家用一个词叫做“共赢”,我愿意把“共赢”换成一个词叫做“同甘共苦”。
以“重建改革生态”为主题的2015网易经济学家年会今日举行,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鲁政委在香港分论坛中表示,谈到内地和香港的问题,大家用一个词叫做“共赢”。这个词是不妥的,如果两个人做了这个生意,香港人觉得不挣钱或内地觉得不挣钱怎么办,还做不做?这就变得跟欧元区一样,住在一起却没有婚姻,从而没有承担共同的义务,这样导致的结果就会像欧元区和美国之间的差别一样,美国各州同甘共苦美国先走出危机,而欧元区同床异梦而今仍然挣扎于泥潭之中,所以我愿意把“共赢”换成一个词叫做“同甘共苦”,鲁政委称。
以下为文字实录:
鲁政委:我把香港的新机遇归纳为“从‘通道’到‘推进器’”。这主要是从两个方面来说,一方面是从香港发展的历史,另外一个方面是现在的机遇。
首先,回顾一下香港和内地关系的历史,刚才刘兆佳教授已经回顾了很多了。我觉得,有一点是很清楚的,那就是最早香港是作为内地与外地联系唯一的通道而发展起来的,所以,这是我用“通道”这个词的原因。随着内地走出去的需要和引进来需求的不断增加,香港的地位也因此而不断地提升。但是总体上,香港还是得益于这个独一无二的咽喉要道地位,是以这样的一种方式实现香港早期的发展和地位的提升。
可是,正是这样的一个独占的通道地位,在内地不断地开放的背景下,让一些人担心这个地位是否会被削弱。特别是提出要在上海建设自贸区之后,我是常住上海的,我经常接到来自香港媒体的电话,每当有上海自贸区的任何消息,香港媒体打来电话的第一件事情就是问,这个对于香港有什么影响,会不会削弱香港的地位?现在不仅仅是上海自贸区了,广东、福建和天津都有自贸区了。如果我们还是抱着这个通道的想法的话,这个担忧变得更加严重。为什么有“边缘化”这个词出来?我想就与此有关。
但是,我们需要想一想,1978年之后,中国内地比过去更加开放了,到底香港的发展是不是比过去更好了?香港在国际上的地位和1978年之前到底是提升了还是下降了?这个答案不用我们回答,大家应该是非常清楚的。我觉得像中国这么大一个经济体,随着它的发展,未来需要的不只是一个金融中心,而是很多个金融中心,我们看到美国、英国,都不止一个金融中心。
其次,对内地与香港之间关系与发展机遇的思考,让我想起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两个最大经济体美国和欧元区的对比。你会发现,从经济规模的角度,美国和欧元区相当;如果从政府的负债率说,美国比欧元区还要重;如果把欧元区中的各个经济体当作美国的一个州,其结构也非常相似,欧元区内的经济体和美国的州都具有很高的独立性。而现在的状况呢?美国一枝独秀,而欧元区仍深陷泥潭无法自拔。美国的负债水平这么高,为什么美国没有出现像欧元区那样的问题?其中一个重大的不同就是,美国的各个州虽然相对于联邦具有很强的独立性,但是对这个国家的义务是不容讨论的,内部同甘共苦,我们可以把美国的各个州跟联邦关系比喻为“两个人的婚姻”,在婚前和婚后两个人都是独立的,但结婚之后需要承担对家庭的共同义务。但是,如果仍拿婚姻作为比较,那就是欧元区内的这些经济体只是在一起,而没有结婚,他们心里没有准备要对婚姻承担共同的义务。几年前我去了德国,德国人都觉得,希腊就是一帮懒汉,老在想着用我们德国纳税人的钱去救他们。法国也是这么想的。所以,这些欧元区的经济体,他们只是住在一起,而没有结婚,没有对于这个家庭共同的义务。我们经常谈到内地和香港的问题,大家用一个词叫做“共赢”。我一直认为这个词是不妥的,“共赢”是生意,能赚钱我才干,不赚钱我就不干了。香港和内地之间的关系,如果只是一桩生意,那么,如果香港人或内地人觉得不挣钱,怎么办,我们还做不做?这样我们就变得跟欧元区一样了,我们只是住在一起,而没有结婚,我们没有准备承担对这个家庭的共同的义务。这样导致的结果最终就会像欧元区和美国天壤之别的结果一样。所以,我更愿意把香港和内地之间的“共赢”这个词换成一个词,叫做“同甘共苦”。
最后,谈谈新的机遇。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到下一阶段我们要“高水平引进来,大规模走出去”。我想,“高水平引进来”其实是对欧美和发达经济体的进一步的开放,这个中间香港是有优势的。不仅仅是国际化的人才和内地相比有势,其中特别重要的是香港是海洋法系,而内地是大陆法系,在法律层面内地和国际的思维不太一致,这得香港在未来内地的开放中有着不可或缺的地位地。内地其他地方可以开放,但是在对发达经济体法律的理解上,跟香港还是会有一些差距的。“大规模地走出去”,我们要出到哪里?就是以“一带一路”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香港和东南亚的很多经济体都有着不错的密切的联系。这个对于我们走出去也是非常有利的,我们下一步可以抓住这样的机会。
同时,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还提到未来“要平稳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过去中国官方的语言通常只是说“人民币贸易结算”或“人民币跨境使用”,这一次是首次在官方语言明确使用了“人民币国际化”这样的字眼。由此折射出高层对于人民币在全球的使用更加自信,也有更高层次的考量。在我们兴业银行里讨论我们自己的国际化未来要走向何方时,我们最终结论是:人民币走在哪里我们就走到哪里,中国的企业走到哪里我们就走到哪里;我们绝不追求为了好看,一下子到纽约,一下子到伦敦等等。基于相似的逻辑,我觉得只有本币成为了全球本位体的经济体,其才有真正的全球金融中心。随着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推进,我相信香港有朝一日可以跻身为真正全球的国际范围的金融中心。
在当前,从人民币离岸市场来看,我一直对香港媒体讲,我说你们的竞争对手不是上海,而是新加坡。人民币离岸,离岸的特征就是“三不管”。这决定了在上海市没有办法真正发展出人民币的离岸市场的,我说在中国主权范围内只有香港有这样独特的地位。而与香港相比,新加坡这么多年,没有中国内地的扶植政策可以依赖,他们就跟着市场走,市场需要什么人民币产品就做什么。目前新加坡的人民币离岸市场已经比较走在了香港的前面。我们在人民币的产品上,NDF是新加坡在创设的,以国内A股为标的的股指期货也是新加坡创设的,而香港创新了什么,这我们应该反思的。刚才冯效忠先生说我们香港是“随波逐流”,“随波逐流”多少带有被动的特征,但要作为“推进器”光“随波逐流”是不行的,而是要主动寻找发展的机会,这样才能飞得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