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兆佳:香港未来经济发展系于政府与工商界协同发力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525 次 更新时间:2024-11-14 00:55

进入专题: 香港问题  

刘兆佳 (进入专栏)  

 

11月8日,中央港澳工作办公室、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在深圳召开2024年香港工商界人士座谈会。夏宝龙主任出席座谈会,同与会29位香港工商界代表进行深入交流。香港特区行政长官与部分主要官员也出席了该次座谈会。此次规模庞大的座谈会罕有地让中央、香港特区政府和香港工商界头面人物有机会面对面坦率表达立场和交换意见,其政治意义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

此次座谈会在香港面对经济?复苏乏力、经济竞争力下滑、政府财政拮据、产业转型升级困难和国际政治和经济形势愈趋严峻的环境下召开,清晰反映了中央对香港未来经济发展的忧患感和迫切感。为了加快推动香港经济发展,中央自然希望长期植根于香港并与香港休戚与共的香港工商界能够展示爱国爱港情操,更加积极参与香港的经济建设。

夏宝龙主任表示,建设美好香港,需要大家坚持以港为家、倚港兴业,巩固住、提升好香港传统优势;需要大家开拓创新,积极探索新产业、新业态,为香港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需要大家坚定支持特区政府,众志成城,共同推进落实长远发展规划,为香港拓展发展新空间。

李家超行政长官也呼应了夏宝龙主任对香港工商界的呼吁和期许,强调香港的商界和企业家都是香港发展的参与者和受益者,更应该是贡献者,而不是旁观者、不只要做评论员,面对经济转型期,香港每一个行业都应由自身做起,坐言起行,积极把握变革良机,以实际行动建设香港家园,与香港同发展、建未来。

其实,夏宝龙主任和李家超行政长官今年已经多次发表类似立场,显示中央和特区政府都热切希望通过政府与香港工商界携手合作打好香港长远持续发展的根基。毕竟,没有工商界的积极和踊跃参与,特别是对新产业作长期投资和营运,中央和特区政府擘画的香港长远发展蓝图根本缺乏足够的资源来实现。

为了稳定和提升工商界对香港未来经济前景的信心,夏宝龙主任表示,相信工商界一定能够在国家新一轮改革开放和香港由治及兴进程中找到更大舞台、发挥更大作用、作出更大贡献,相信特区政府一定会切实履行当家人职责,以更大决心、更实举措、更强执行力积极稳妥推进各领域改革,巩固提升香港传统优势,探索开拓发展新赛道,不断激发香港社会蕴藏的巨大创造力和发展活力。

社会各界形成新的强烈共识

事实上,在美西方坚持打压中国和香港、环球经济阴霾密布、全球经济重心东移的大环境下,香港工商界难以在香港和内地以外其他地方找到更合适的投资机会,对此香港工商界应该了然于胸。尽管香港工商界目前面对不少困难和挑战,但相信他们仍会积极响应中央的号召和期望。进一步讲,如果连香港工商界对在香港投资兴业都抱持消极态度,则特区政府在内地和海外招商引资必然会遇到难以克服的障碍。

夏宝龙主任对工商界与特区政府携手合作、共谋发展和休戚与共的论述,在香港社会获得广泛共鸣。这个现象其实透视出一个重要和微妙的思想上的转变。不过,由于这是一种渐进性的转变,不少人尚未察觉。

事实上,长期以来,很多人对于政府与工商界合作感到困惑和不安。在港英时期,它鼓吹和奉行的管治哲学是“放任主义”、“积极不干预”或者“小政府、大市场”。港英政府和部分华人精英笃信那套管治哲学乃过去香港经济“奇迹”的主因。

这套管治哲学主张政府和工商界在功能上分工。政府的功能主要是行政管理、维持法治、维护私有产权、为经济发展建构必要的基础设施和提供有限度的社会福利。政府不会从事经济活动,也不会偏帮个别产业和企业。与此同时,政府也不容许工商界插手或干预政治。当然,实际情况较为复杂,但港英政府确实不愿意担当推动经济和产业发展的主导角色,而且也缺乏相关经验和人才。工商界也鲜有要求政府在经济事务上发挥领导作用。

回归后,部分政府人员和社会经济精英都仍然是“小政府、大市场”的信徒,但工商界在香港政治上的影响力却在“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格局下明显有所上升,而随之而来的是一些人产生了“官商勾结”忧虑,担忧政府与商界合作可能衍生贪污腐化、公私不分、假公济私和经济垄断等情况。为了避免引发“官商勾结”的批评或怀疑,特区政府往往刻意与商界尤其大财团保持距离,一些本来对社会整体有利的公私合作项目因此难以顺利推行。为了破坏或阻挠香港的发展和特区的管治,香港的反中乱港势力更不断对政府的施政提出“官商勾结”的质疑,进一步拦阻了“官商合作”的进行。

然而,随着美西方对香港的打压不断升级,香港传统产业的优势下降、而越来越多人又认识到香港需要加强与内地合作和实现产业的转型升级方能达至长远和持续的经济增长,“小政府、大市场”思想在香港已经越来越成为明日黄花。越来越多人要求特区政府担当领导和推动香港经济发展的角色,其中最重要和迫切的工作是要建构一个更有利于工商界营运和发展的环境,强化工商界在香港投资和兴业的诱因。他们不希望特区政府因为担忧“官商勾结”的批评而怯于与工商界合作,反而应该更加积极回应工商界的诉求和顾虑,为香港工商界营造更优越的环境。

工商界对特区政府提出的比较具体的诉求包括大力开拓香港的国际经济发展空间,特别是在开拓美西方国家以外的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市场;加快香港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尤其是加快建构粤港澳大湾区的“共同市场”;简化法律和规则,为经济活动营造更宽松和便捷的营商环境;建构更加公平和合理的竞争环境,让更多工商业者获得发展机会;在政府采购、工程外判和服务购买上多点惠及本地机构和专业人士;扶持一些对香港经济长远发展有巨大潜力的产业和行业;开发和提供充裕的土地降低新产业发展的成本;与工商界一起共同擘画香港未来发展路向;积极培训和输入对香港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有利和必须的人才;强化政府在制定长远发展策略、培育新产业和强化旧产业上的能力;推动“产、学、研”的结合;提升政府的工作效率和公职人员的责任承担,等等。

着眼宏观全力推动产业转型

就以发展创新科技产业为例,夏宝龙主任忠告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科学技术越来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创新已成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今日之世界非昨日之世界,香港也不能仅靠传统优势“一招鲜、吃遍天”,必须锐意改革,主动作为,在变局中打开香港新天地。要大力推动创科发展,加大创科资源投入,壮大创科产业规模。

深圳之所以成功发展创科产业,是因为它能够打造一个对创科产业发展有利的生态系统,包括政府支持、人才聚集、产业积聚效应、开放的市场环境、创新创业氛围浓厚、地理位置优越和政府决策快速和果断。坦白说,香港在发展创科产业上起步较晚。香港虽然在这方面拥有一些优势比如在融资、知识产权保护及产品推广和销售等领域,但仍有不少短板,尤其是香港工商界对创科产业缺乏认识、经验和信心,对长远投资于创科产业有顾虑。因此,特区政府和工商界便更需要从宏观和长远着眼,加强与深圳和其他大湾区城市优势互补、同心协力营造一个对创科产业发展有利的更庞大和高效的生态系统。在美西方对国家和香港持续进行科技封锁的大环境下,香港创新科技的发展更加离不开与内地的协作。

特区政府的积极有为十分重要,但香港工商界的积极参与和配合更必不可少。工商界追求利益是无可厚非,中央也不会要求他们做亏本生意。工商界人士也明白到自己对香港社会有一份责任和承担,会愿意在能力范围内为香港和国家做出贡献,并积极支持和配合特区政府的发展策略。中央现在是希望香港工商界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短期盘算”,改变“high-tech揩嘢、low-tech捞嘢”的旧思维,从较长远角度对香港的未来积极和多元化投资,特别是投资在那些回报期比较长的新产业上,当“耐心的资本家”和新产业的领头羊,并因此而在日后随着国家和香港的不断发展获得丰厚和持续的利润。

总的来说,经过多年来的变迁和考虑到未来的严峻挑战,越来越多香港居民对政府和工商界的关系在认知上已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事实上,“官商合作”正成为政府内和社会上的主流思想,为日后特区政府和工商界联手推进香港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良好的思想氛围。

香港中文大学社会学荣休讲座教授、全国港澳研究会顾问

进入 刘兆佳 的专栏     进入专题: 香港问题  

本文责编:SuperAdmin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政治学 > 港澳研究专题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56543.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