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政委:强势人民币不利“平天下”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191 次 更新时间:2015-04-11 06:47

进入专题: 人民币   国际化   汇率   SDR   布雷顿森林体系  

鲁政委  

虽然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巨大,虽然美元已然进入长期升值周期,但人民币仍然保持不可思议的强势。2014年,人民币对一篮子货币的升值幅度在6%以上,为2005年以来第四高的年度升幅。

一种流行的猜测是:人民币不顾经济下行压力保持强势,是为了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包括为争取加入SDR篮子。对于这种认识,人们多不假思索地以为当然,但细思其逻辑,却是大谬不然的!

一般来说,货币的国际化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在贸易结算中的使用,第二阶段则是资本输出中的使用。

在贸易结算阶段,的确是本币升值有助于国际化,因为贸易商自然的偏好是“收硬付软”(收取有升值预期的货币,付出有贬值可能的货币)。目前人民币在中国贸易结算中的比例已达2-3成,与当年日元和德国马克在贸易结算中曾经达到的最高比例基本相当。这意味着,指望继续依赖贸易结算,已不可能把人民币国际化程度带到新的高度,未来人民币国际化将需要更多以来资本输出。

在资本输出推进国际化的阶段,则恰恰与贸易结算阶段相反,软币更容易成为国际金融市场所偏爱的融资货币。在刚刚过去的六年里,国内企业大量借用美元负债、当下开始转向欧元负债的现实,就清晰显示了软币负债、节约成本的逻辑。金融领域的一个常识就是,几乎所有债务人都会躲避强势货币。

如果我们认同当前人民币国际化已进入到了资本输出阶段,那么,贬值对于未来人民币的进一步国际化来说就是必须。特别是在亚投行成立之际,未来可能主要通过人民币长期贷款支持他国的基础设施建设,如果人民币继续升值,就会不断加重负债国家的债务负担,导致这些不愿意接纳人民币。

对于当下人民币所希望加入的SDR来说,SDR所要求的两个条件:一是货币母国应是全球主要贸易国,二是该货币在全球被广泛使用,特别是在金融交易中。近似地,前者意味着贸易阶段的国际化,中国已然无可争议地达标了,而后者则还容易招致一些好事者的疑问。究其原因,后者之所以目前仍然未能达到无可争议的程度,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人民币汇率仍然缺乏弹性、近年来总体一直升值,导致在国际金融交易中不活跃(波动率极低、总体升值的货币,怎么会有其衍生品市场的繁荣呢?),由此构成了他国可能刁难的口实。其实,对于进入SDR篮子的货币来说,最重要的是要是一种汇率高度市场化的货币。

纵观国际金融史,自1945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美元登上国际舞台的中央开始,就是一部美元总体持续贬值的历史。二战结束后,美国成为全球最强大的国家,占有全球73.4%的黄金储备(远远高于目前中国占有的全球1/3的外汇储备),其他经济体都是一片战后瓦砾,如果不实施固定汇率,美元一定是对其他货币大幅飙升的。通过“双挂钩”逻辑(美元与黄金挂钩,其他货币与美元挂钩),美国巧妙规避了美元持续大幅升值的风险。此后,美元多次对黄金贬值,从1944年的1盎司35美元贬值到40多美元,此后继续贬值。1970年,《史密森协定》要求西方十国货币对美元集体升值10%。1971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美元对主要国家货币汇率再度大幅贬值。1985年,“广场协议”美国继续要求日本、德国等经济体货币对美元大幅升值。到了1990年代,美国要求韩国、台湾等亚洲四小龙对美元升值。2005年之后,要求人民币对美元大幅升值。纵观这些历史,基本上哪一个经济体成为美国贸易逆差最大来源国,随后美国就会将大棒挥向它,要求其货币对美元升值。

所有这些贬值,不仅没有削弱美元的国际地位,反倒使其国际地位更加巩固(2000年之后,IMF统计中美元在国际储备中的占比下降,这主要是受到了中国外储大幅增长、但中国并未向IMF申报储备币种,因而中国外储被计入“其他币种”所造成的美元占比下降);同时,贬值不仅没有恶化美国产业结构,反倒使得美国企业的竞争力得以持续保持,由此带来的企业较好的利润水平,也使得其能够进行大量科研投资,从而持续保持科技领先。一直独霸全球的强大的科技和综合国力,成为了美元汇率无论如何波动,其国际地位岿然不动的最牢靠根基。

我们兴业银行的数据分析清楚地显示,当下的强势人民币,已经严重损害了中国企业的盈利能力,侵蚀了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根基,有效汇率高估造成经济低迷,迫使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不得不持续保持扩张,造成财政压力持续加大,货币大量投放,这使得中国经济的风险不断积累。一旦中国经济丧失了持续增长的强大动能,人民币国际化也将行而不远,日元就是前车之鉴。  

综上所述,汇率强势的人民币实则是“平天下”的最大障碍!

    进入专题: 人民币   国际化   汇率   SDR   布雷顿森林体系  

本文责编:郑雷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经济学 > 经济时评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86581.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