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永年:东亚走向“准冷战”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652 次 更新时间:2014-02-04 21:23

进入专题: 东亚  

郑永年 (进入专栏)  

 

近来中日关系持续紧张,没有任何迹象显示在今后数年内,两国关系能够得到有效改善。中日关系从小泉纯一郎任首相之后就一直没有正常过,两国针对对方的民族主义也始终处于高涨状态。只有在日本民主党鸠山由纪夫当政的短暂时间,两国关系才略有缓和。自民党的安倍再次当选首相后,两国关系在不长的时间内全面倒退和恶化。两国纠纷尽管是围绕着钓鱼岛展开,但冲突领域远远超出领土纠纷,涉及历史问题、教科书修订、靖国神社、慰安妇、经济贸易、军事战略等各个方面。并且各个领域的问题都紧密相关,一个领域的问题会引发另一个领域的问题,互相激化,互相恶化。从目前的状况看,人们看不到在哪一个领域,两国关系可以得到改善。

同时,中日关系牵一发动一身。中日关系不仅仅是简单的双边关系,而是涉及中、美、日三大国的关系,也涉及这三大国和其他国家的关系。在经济层面,中、美、日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三大经济体,东亚已经成为世界的经济重心,这种局面今后很长时间里很难改变。无论中日之间还是中美之间,一旦发生严重的公开冲突,世界经济势必遭受严重甚至是毁灭性的影响。中美两国都是世界核大国,日本也是具备核武能力的国家。一旦发生热战,后果不堪设想。因此,中日关系的恶化已经引发了世界范围内的忧虑:如何保障东亚的和平?有人甚至提出来,东亚需要一场类似美国苏联之间的冷战,来遏制热战的爆发,保障和平。

这种逐渐流行开来的情绪,与上世纪80年代以来的围绕着东亚整合主题所出现的乐观情绪,形成了鲜明的对比。1980年代以来,中国实行开放政策。1990年代初,苏联解体,美国成为世界唯一的霸权。一个开放的中国和一个在全球急剧扩张的美国,有效推动了经济的全球化。在国际舞台上,中国领导层一直实行邓小平所提出的“韬光养晦”战略,提出了各种政策话语例如“和平崛起”和“和平发展”等展示其做一个责任大国的决心。所以,一直以来,东亚的人们一片乐观情绪,相信一个自由贸易、区域全面整合的时代已经来临。

不过,也早有人提出,随着中国的崛起、日本的滞长和美国的相对衰落,东亚即将面临一个无政府状态,各种冲突会浮上台面,战争的威胁不可避免。持这样观点的大都是美国的现实主义者,或者受现实主义影响的学者和政策研究者。他们喜欢把东亚和一战前的欧洲作比较。因为一战前的欧洲也曾经面临类似的情形,经济区域化和全球化以及贸易大幅度的增加,都没有限制得了各国间的战略竞争和争霸的努力,最终导致了战争的爆发。

中日之间的持续紧张关系,会不会导致东亚地区的冷战?在很大程度上,东亚格局仍然是冷战的延续。二战结束后,美国和苏联之间陷入冷战,此后的东亚秩序便是美苏冷战的产物。东亚一分为二,即美国体系和苏联体系。这对中日关系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尽管美国对日本进行占领,但为了对付属于共产主义阵营的中国,美国对日本政策多有妥协,例如保留了天皇体制、没有彻底清算发动和支持发动战争的日本右派,战争犯罪者在冷战情形下又粉饰登场,成为可以决定国策的政治人物等。美国为了自己在远东的的长远利益,过于自私,并没有在任何意义上考量到其他国家,尤其是中国的利益。

这就产生了两个重大问题。第一,尽管中国是二战的战胜国,但和日本的战争账并没有清算。第二,尽管日本是战败国,但因为属于美国同盟,有美国的原谅和庇护,日本并不需要清算自己的战争账。一些问题例如靖国神社、慰安妇等,如果当时清算是很容易的,延续到现在成为大问题。这和二战后的德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德国对历史问题的清算,不仅是出于德国一些政治家的智慧和远见,更重要的是出于外在的压力,即以美国为首的西方。犹太人在这个过程中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同时,因为美日联盟的形成,美国能够对日本进行有效控制,这使得日本实际上是一个“准主权”国家,在很多方面,其国际战略受制于美国。整个冷战期间,日本在美国核保护伞的保护下,经济快速成长,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不过,在国际层面,经济上强大的日本一直受制于美国,从来没有、也不知道如何作为一个正常国家的行为。

日本的战争问题一直在美国的“默许”下存留下来。针对战争问题,日本社会,尤其是靠左的政治人物和学术思想界有些反思,但这种反思基本上并没有触及精英面。日本的政治精英,尤其是靠右的政治人物仍然承继着“大东亚共荣圈”的“道德优越感”,并不承认是中国等亚洲国家打败了日本,甚至不承认日本战败,他们只承认美国的两颗原子弹“终止”了战争。另一方面,受日本侵略的亚洲国家对日本的侵略这一事实也没有一致的看法,对日本的态度并不一样。中韩比较一致,因为受害最深,并且两国是日本的邻居,和日本有领土等方面的纠纷。另外一些国家则不太一样,尤其是那些在冷战期间和日本、美国等同属西方阵营的国家。它们因为反共产主义阵营,有意或者无意地淡化了日本侵略历史。此外,作为亚洲第一个成功实现现代化的国家,日本在经济成长之后,也对一些亚洲国家提供了诸多经济上的援助,使得日本在亚洲仍然有相当的外交空间。日本“正常化”影响美国更多1990年代初,冷战因苏联的解体而在全球范围内结束。但在亚洲,中国(与韩国)和日本之间在冷战中没有能够解决的战争问题,反而因为各种因素不时浮上台面。在某种程度上,正是诸多没有解决的战争问题,使得冷战仍然在东亚延续着。日本和亚洲国家的战争问题没有得到解决,日本又在美国的控制下,使得日本成为一个非正常国家。现在日本要实现国家正常化,但绝对不是说,日本会正确面对历史,在卸下历史包袱的基础上,成为正常国家。

日本所追求的刚好相反,即美化日本的战争历史,把战争历史成为其国家荣耀的一部分。在此基础上,再追求国防、军事、外交等方面的发展,追求独立于美国的权力,和美国的平等地位。再者,日本的国家正常化既是对中国崛起的反应,也是对美国相对衰落的反应,即日本恐惧于美国总有一天会保护不了日本,必须自力更生,依靠自己来保护自己。日本的国家正常化必然要对亚洲的权力格局产生巨大影响。对中国(和韩国)来说,必须面对一个正常化了强大的日本,甚至是一个在将来核武化了的日本。但日本的正常化对其盟主美国的影响更甚于对中国。中国对日本并没有什么影响,也没有任何机制可以影响日本。日本做了中国不高兴和很生气的事情,中国所能做的只是口诛笔伐。能够影响日本的只有美国。正是美日同盟使得日本成为一个半主权国家,就容易理解日本正常化对美国的影响。一旦日本变成正常国家,美国还能控制日本吗?日本还需要美国吗?美国还能在东亚呆下去吗?现在美国经常和日本站在一起,对中国施加压力,但等到日本强大到一定程度,美国就不得不回答这些问题。然而,日本的国家正常化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它面临的是一个强大而不会轻易忘掉历史的中国(和韩国)。面对一个不想解决历史问题的日本,中国只会加快其现代化的进程。并且,随着其崛起,中国也做着任何一个大国都应当会做的事情。军事的崛起是中国经济现代化到一定程度的自然结果。无论在南中国海加强活动也好,在东海设立防空识别区也好,对中国来说,这实际上再正常不过了。换一个其他国家,也会这么做。道理很简单,中国如果不这样做,不仅国内的情况不容许,而且最终也会受到国际政治客观规律的惩罚。当然,人们可以指责的是,中国所选择的时间和方法。换一个时间和换一个方法,可能外在的反应会稍不一样。随着中国崛起和日本的国家正常化,两国间的关系越来越紧张,这使得一些人感觉到东亚的冷战正在来临。说中日之间有冷战可能,也并非没有一点道理。人们必须理性地认识中日关系史。中日两国是邻居,但具有实质性意义的交往时间并不多。在大部分时间里,两国实际上都是互相孤立的。中国在唐朝盛世的时候,日本民间向中国学习。元朝的时候,中国的统治者想征服日本,但以失败告终。明朝的时候,中日海上民间有接触和交流,但中国选择的是实行海禁孤立主义。

总体来看,中日历史上,要不日本实行孤立政策,要不就是中国实行孤立政策。两国间真正频繁的交往发生在近代以后,日本实行开放政策,脱亚入欧,成功实现现代化,演变成帝国主义,加入西方的对亚洲殖民行列。对于中国来说,频繁的交往历史也是痛苦的历史。两次中日战争,日本打断了中国两次现在化的进程,一次是中日甲午战争,一次是日本侵华战争(二战)。

很难说,随着中国的崛起,日本会做出妥协。或许等到中国像唐朝那样强大,或者像美国那样强大的时候,日本会改变对中国的态度。但那是未来的事情,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里没有任何可能。二战以来,日本国内政治力量的基本格局,始终是右派占据优势。这并不是说,整个日本社会转向右倾。但日本社会的总体特征,决定了社会力量并不重要,整个社会还是具有忠诚意识,比较顺从政府,容易受政府的动员。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里,美国对中国的态度也不会有太大改变,即把中国视为竞争者和潜在的敌人。尽管美国也(会)意识到中美关系的重要性,但不会放弃日本,包括通过采取支持日本的手段来控制日本。一个受美国控制的强大日本对美国当然有好处。不过,美国是否能够做到,要取决于美国本身的实力。

中国又会做如何选择呢?对中国来说,一场公开的大战争也难以想象。今后相当长的时期里,中国最高的国家利益仍然是现代化。日本曾经两次中断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过去的两次,中国毫无能力来阻止日本。然而现在情形则大不相同。尽管一旦发生战争,中日双方(加上美国因素)都无完全的胜算把握;但中国已经具备了足够的能力,来避免和阻止日本再一次中断自己的现代化进程。中国本身也不会选择发动一场有可能中断自己现代化的战争。

现实的可能就是选择一场有限的冷战,或者“准冷战”。什么叫“准冷战”?美国和苏联的关系是典型的冷战,两个国家(和两国各自领导的集团之间)互相核武对峙,互相核武威胁;其他的关系包括文化、经贸、社会等方面完全隔绝。冷战作为实现和平的手段,也是一种理性的选择,尽管不是最佳的选择。在美苏冷战期间,毕竟没有发生战争,两大国(或者两大集团)之间所进行的只是毫无休止的竞争。与美苏冷战相比,中日之间只是相对的孤立。由于经济的全球化等因素,中日两国不仅都会继续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不会对其他国家关上大门,而且相互间也不会完全关上大门,贸易和民间往来还会进行。“准冷战”只保障两国间不会发生热战。

随着国内政治环境的变化,中日两国会寻求机会改变关系。但至少从近来的发展趋势看,中日间更有可能演变成为这种“准冷战”状态。如果“准冷战”状态成为中日关系的常态了,人们也不应当对之惊讶。从另一个角度考虑,这也不是一件多么坏的事情,因为准冷战比冷战好,比热战更好。


进入 郑永年 的专栏     进入专题: 东亚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国际关系 > 地区问题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72006.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联合早报,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