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玉圣:把书评当作学问来做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446 次 更新时间:2013-05-22 10:33

进入专题: 书评  

杨玉圣 (进入专栏)  

“现在我们的书评多半是捧场,没有权威, 英美等国有的书评非常有权威,像《泰晤士报》、《纽约时报》的书评很有权威。我们不行, 今后要解决这个问题。 ”已故德高望众的老一辈理论家胡乔木10年之前的这些警世之言,至今依然不失其大度与智慧,值得我们深长思之。   

先举一个突出的例子:厚厚两巨册、重达7.5公斤的《语言大典》,现已被公认为“荒谬的东西实在太多了”(于光远语)的伪劣之作, 但在前几年,却被不少以“书评”身份登场的文章加以爆炒和吹捧, 称该《大典》系“20世纪90年代的换代性新产品”、 “当代中国的辞书之最”, 其“主编”王同亿被宣扬为“著作等身”的“奇人”、“超人”、 “超韦伯斯特”、“没有军衔的将领”、“辞书大王”,不一而足。可是, 这些白纸黑字很快就成为“铁证如山”的笑料了; 此类“书评”其实是书评名誉的十足的败坏者。   

可惜的是,眼下相当多的书评仍然令人寒心。 撇开一般报刊的吹吹打打的“书评”文字不算, 即便是严肃的学术刊物登载的一些书评也照样让人失望,其中随心所欲地说“大话”、 下“结论”就是常见的通病之一。 以在我国国际问题研究界享有盛誉的《美国研究》为例, 该杂志近期发表了这样两篇书评:一是1995年第4期发表的《新方法、新内容、 新观点》, 称所评的《美国和拉丁美洲关系史》一书为“我国学术界拥有的第一部独立成篇的美拉关系史专著”、“我国首部美拉关系史专著”, 其实 “第一部”、“首部”之谓都是很不准确的, 因为该书出版于1995年4月;而在此之前半年即1994年10月, 山西高校联合出版社即已出版了篇幅比之大近8万字的《冲突与合作--美国与拉丁美洲关系的历史考察》(洪国起等著)。 二是1996年第2期发表的《从“新政”研究到美国现代经济制度研究》, 称《塑造美国现代经济制度之路》一书“对新政的全面阐述和研究, 可以说达到了国内著作对这一问题认识的最高水平”,又说该书“达到了这一领域研究高峰”。在这里, “最高水平”、“高峰”之类,显然不是严谨的学术语言; 因为至少本世纪30年代中期起,我国学人对新政的研究不绝如缕,硕果累累, 特别是80年代以来, 这方面研究已有的深、广度更是人所皆知的;即使单以著作而论,该书之前已有《美国经济与政府政策--从罗斯福到里根》(陈宝森著)、 《富兰克林•D.罗斯福时代》(刘绪贻等著)等,这些书的主题无不以新政研究为中心,且均自圆其说,独树一帜。   

在学术界,书评的名声欠佳、地位不高,简言之,书评“没有权威”。原因可以举出很多,但从主观上来诊断,如今写书评的人缺乏学术的自尊、自信和良知,应是不能回避的源头。书评之没有权威, 首先就在于它自身缺乏学术的尊严。“书评的根本功能在于鉴别作品的高低、优劣、 真伪,向读者作出公正、客观的鉴定”, 《世界历史》评论员最近著文呼吁说,“为向读者负责起见,书评应当讲真话,讲实话,好则讲出好的理由, 不 足要说出不足在何处。提倡书评的争鸣和讨论性。 应当唤回真诚与良知,停止庸俗的捧场和廉价的叫卖,书评不是广告,书评也应当打假。”   

武汉大学教授刘绪贻认为,书评应当实事求是、敢于褒贬, 但现在的情形远不能尽如人意,“以褒而论,往往流于过份吹捧。至于贬, 一般不敢问津,或者轻描淡写,难以认真。”如何提高书评的信誉和质量, 应当引起学界的充分关心和重视。辽宁大学出版社副编审刘雪枫指出, 书评在新闻出版界业已享有很重要的一席之地,但在人文社科界尚不被看重, 不少人对书评还存在一些误会,好像写书评不是做学问。“事实上, 写出好书评难度很大。按我的看法,真正能胜任书评的人, 必须有相当的思维敏感、理论素养和学术功力,同时还须有公正无私、与人为善的气度, 德、才、学、识兼备,谈何容易!现在的许多书评之所以写得不地道、 看着不 舒服,正在于缺乏这些品质。”在人际关系照样错综复杂的学术界, 刘雪枫认为,尽管书评之旅艰难困苦,但仍应全力扶植、倡导真正的书评, “为了学术环境的净化、学术风气的匡正,总得有人敢于站出来, 总得有人敢于说出来,江湖公道,总得有人主持。 ”书评事业的前景可以说是天宽地阔。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赵世瑜本身即是一位颇富成就的书评作者, 其现身说法是,“谁都知道真理是越辩越明的, 但寻找辩理的地方却难于攀蜀道。这自然主要不是因为缺乏认真写评论者,有人愿意奉承, 有人害怕得罪人,但总有人愿作董狐、南史的继承者, 关键在于社会和学术界的导向和报刊编者的勇气。”据赵氏观察, 许多有成就的美国学者都以发表书评为荣,其履历表上总把一大串书评文章放在重要位置上; 而中国学者在申报职称时往往将书评弃而不列,原因在于评委们对此根本不屑一顾。 这一 正一反,的确值得玩味和反思。   

看来我们不仅需要呼唤严肃的学术书评, 而且尤其需要唤回书评的良知与尊严;唯有如此,日积月累,持之以恒, 才有可能逐渐建树起书评应有的权威。这是一项艰巨的学术工程。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责任、 有权利、也有义务为之添砖加瓦。

进入 杨玉圣 的专栏     进入专题: 书评  

本文责编:jiangxl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爱思想综合 > 学术规范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64186.html
文章来源:作者授权爱思想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aisixiang.com)。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