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青杨:我为什么不支持“约架”?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308 次 更新时间:2012-07-09 10:15

进入专题: 约架   包容   纠纷  

风青杨  

近期,微博约架好像成为了潮流,一对网民因为在微博上意见不合,竟然“约架”成真,一方是四川电视台记者,一方是中国政法大学的副教授,一个是女流之辈,一个是为人师表,双方都是文人。而北京朝阳公园似乎成了“文人”们的约架胜地,在此之前360董事长周鸿祎与小米科技董事长雷军也在此约架。在公众眼中,一般情况下,混混、痞子才是街头打架斗殴的主要角色。董事长、教授、记者之类的公众人物,怎么会跑到街头,在光天化日之下,甩开膀子打架干架呢?

约架双方有什么目的?

如今微博约架,让人联想起中世纪骑士公开决斗。这好像为“文人”们找到了一些复古的味道,当时决斗的双方,曾经为争情人争老婆,一枪放倒另一个,一剑刺死另一个,活下来的拿走战利品。而在那个时代,也有些喜欢捍卫自己思想的人,为了捍卫脑子,不惜动上拳头,此种行为曾被视为高贵。

可悲的是,两个文人要用武力去解决思想上的问题,仿佛谁打赢了,谁就能站在正义的那一方。约架就好像是用暴力消灭你的发言权。约架的一方吴法天甚至在南门高喊“要文斗不要武斗”,多么熟悉的字眼,又多么可怕的记忆,三十多年前我们的长辈也这样呼喊过,但他们把嗓子喊破了,也没有谁来听。

如今,谁要是通过微博约架这种特别的形式来炒作自己,好像很容易获得民众的眼球,在自媒体时代的今天,谁获得眼球,谁就无疑就获得了竞争优势。他们或许想效仿曼德拉,或者昂山素季,想恐固左右两边阵营中自己的位置,但不要忘了,人家是为了自由和民主而墩的“黑狱”。约架让本来并非什么了不起的大事,却吸引了所有媒体的注意力,并且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收获。约架的双方,就好比一个是周瑜,一个是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他们或多或少的希望自己所付出的代价,换来一些什么。 

谁在为约架和暴力叫好?

不得不承认,因政治观点分歧而“约架”,继承的是人类文明进程中最脏的东西。所以,无论“约架”或“应架”,都与“勇敢”不相干,也与“风度”或“敢作敢当”风马牛不相及。一个人如果只要自己的自由,却容不得别人的自由;哪果只容许自己高尚,却不能接受别人低俗的混乱社会,非此即彼,我活你亡,那跟十年文革无二异。然而,很多微博上的名人却出来站队,或在事后为这场“架”的结果叫好。中国人向来喜欢看热闹,看戏不怕台高。

约架危害是让左右两派的旁观者,都不关注于事实本身,正所谓事情对不对,先要站好队。约架让很多右们很尴尬,如果不站出来支持打架,自己就变成了五毛,这种逼人出来站出的势头,让很多人放下良心去说话,中国就像又回到了文化大革命中,那种非黑即白的状态,逼着人出来表态,逼着人放弃沉默的权力,而约架并非文明社会的一部分。如果有人站出来反对,左右两派会一起围攻,这让国人再次放弃了独立思考。

有人认为在微博上“约架”完全是个人行为,只要没打伤谁,社会就不必干涉,当戏看就可。我不赞成此种看未能,当前的“约架”双方,基本都来自普通人认为的“左”和“右”两个知识分子群体,“约架”跟价值判断搅到了一起。每次“约架”都成了撕裂社会的一个契机,它们在鼓励人们通过暴力解决政治分歧,用在肉体上打倒对方谋取政治和舆论优势。

解决观点之争靠什么?

我们需要一个包容的社会环境,而微博约架不是解决观点纠纷的最好办法。让拳头彻底远离中国的互联网辩论,让脏话和诅咒也渐渐远去。文革时期曾重伤中国社会的一些狂热做法,有的又在悄然回来,并受到部分舆论的欢迎。比如大批判,为对手编造罪名,搞立场串联和站队等等,这些又在互联网社区里司空见惯了。

微博上的争议多是观点上的争议。观点争议,不能依靠暴力解决,应该借用非暴力的方式解决。若是微博约架变成解决彼此争议的主要形式,很容易在存在争议各方,造成一种仇视情绪。日子久了,因仇视情绪的不断膨胀,彼此之间的包容精神也会越来越少。这种行为要是变成一种社会潮流,也会让社会越来越缺乏包容精神解决政治分歧的方式必须是文明的,中国知识分子应当共同维护这道底线。

    进入专题: 约架   包容   纠纷  

本文责编:banxian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笔会 > 散文随笔 > 众生诸相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55217.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一五一十部落,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