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祖陶:巴黎散记之十——塞纳河上第一桥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4859 次 更新时间:2024-01-22 23:13

进入专题: 巴黎散记   塞纳河  

杨祖陶 (进入专栏)  

2011年的二度巴黎之行给我带来了亲情、游历、散记三合一的收获。我的第一篇巴黎散记题为“如影随形塞纳河”;末篇为“塞纳河上第一桥” 。一切似乎又回到原点——塞纳河。这一近于圆圈式的活动,包含着多少难忘的亲情记忆;实实在在地开阔了自己的眼界、丰富了自己的阅历、提升了自己的精神境界。

有人说,没有巴黎就没有法国;没有塞纳河就没有巴黎。这是千真万确的。塞纳河蜿蜒曲折,如诗似画,充满浪漫色彩。令人惊讶的是,还有塞纳河上如此密集修建的桥,塞纳河在巴黎市区内的桥梁竟多达37座,尤以俄国沙皇赠送的亚历山大三世桥最为辉煌壮观。塞纳河两岸密布着巴黎的许多举世闻名的宏伟文物建筑。如: 卢浮宫、荣军院、先贤祠、奥赛博物馆、爱丽舍宫、埃菲尔塔和凯旋门等,建于13世纪的巴黎圣母院就坐落在法兰西民族的发源地、塞纳河的西岱岛上;塞纳河还孕育了许多世界闻名的文化名人,塞纳河不愧为巴黎这座文化名城的母亲河。而将巴黎塞纳河两岸连成一体的正是那有如串串珍珠的、千姿百态的塞纳河上的桥。

“塞纳河上第一桥”记下的是我们探寻塞纳河源头之旅,它是在法国西部诺曼底之游、亲历塞纳河流归大海的壮丽之后进行的。也就是说,当我们置身于塞纳河的最后一座大桥——诺曼底大桥(Pont de Normandie)时,就非常向往和渴望了解塞纳河的源头(La Source de Seine)。女婿女儿终于不辞辛苦地、热忱地驱车带我们来到数百公里之外的法国东南部勃艮第地区——神秘的塞纳河源头,终于见到了塞纳河上“第一桥”。原来这第一桥与最后一桥竟然是天壤之别,不可同日而语。感谢这横跨法国东、西部之行带给我如此新奇的感受,使我对情有独钟的塞纳河有了近乎全方位的游览,获得了明晰的印象。

我在“巴黎散记之四——诺曼底的呼唤” 中曾提到了有幸观赏到塞纳河注入英吉利海峡的壮观,那种经历是奇妙的。我们在海滨城市乘巨型轮船游览了塞纳河入海口,当游轮由远到近、由近到远来回穿过全景观赏塞纳河上的最后一座桥——诺曼底大桥时,真是无比激动。蓝天白云下,河海交汇,无限广阔,气势磅礴,天海一线。只见一座无比的雄伟、挺拔,又是那样的修长、典雅的大桥的全景图耸立在浩瀚的水面上,那高高的桥塔,一排排整齐的呈伞形、扇形展开的斜拉索仿佛为正在注入大海的塞纳河披上了美丽的嫁衣。当游船正在桥下通过时,我的脖子后仰90度还不足以看到高高在上的桥面下方。可贵的是,不仅这座桥本身的造型独具魅力,还在于它与当地景观十分完美协调,充满一种令人赞颂的、纯粹的和谐美。难忘的是,我们不仅在游船上充分领略了桥的美丽倩影,还往返驱车在诺曼底大桥上,不仅如此,我们还徒步行走在桥上的行人道上,眺目远望,大桥两侧一片水茫茫,还近距离仰视那伸向蓝天的成排的斜拉索,更是令人赞叹!桥长车快,两公里的路程一眨眼就过去了。诺曼底大桥不愧为法国西部一道无比亮丽的风景线。我们不禁为美丽的塞纳河有如此壮丽的归宿而欢呼,以至达到忘我的境地。

诺曼底大桥的自然地理位置十分优越,这塞纳河上最后一座桥——横跨位于著名的海滨城市勒阿佛尔(Le Havre)和翁佛勒(Honfleur)两地间的塞纳河,将上诺曼底与下诺曼底两个地区连接起来 ,成为法国西北部高速公路的主要通道, 诺曼底大桥于1995年1月落成通车,对世界著名的诺曼底地区的旅游、经济、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起到了如虎添翼般的不可估量的作用。

诺曼底大桥是现代工程技术的一个奇迹,由法国著名桥梁专家米歇尔.威罗什(Michelle.Virlogeux)任总设计师,在设计施工中有许多独创之处。它是当时世界上最长的斜拉桥,诺曼底大桥的建成将斜拉桥推向特大跨径的桥梁领域。诺曼底大桥至今仍然是世界上同类桥梁中极为壮观的一座。整座大桥由33个部分组成。中间一部分是最后嵌进桥中,由下往上提升而成。诺曼底大桥是一座跨径特大的钢索承重桥,桥的重量由总计2000千米长的钢绳支撑,支撑桥身的钢索直接从桥塔连到桥身。两座混凝土桥塔高215米,耸立在相当于20层高楼的基座上。诺曼底大桥的中央跨度为856米,加上两端的引桥,桥的总长是2141米。856米的主跨为混合梁结构,其中钢梁占70%以上。斜拉桥最突出的斜缆由平行钢丝索组成,最大直径为16.8厘米,总计为184根。这座跨越塞纳河入海口的斜拉桥通航净空相当可观,在最高潮位时,净空值达52米,退潮时更高,非常适合远洋巨轮的航行。我们在游历中目睹了海港的忙碌景象。

诺曼底大桥之美人人称赞,桥的造型清新,雅致,富有灵气。它是桥梁建筑与艺术的完美结合的典范。它是桥,也是艺术品,而且是没有任何多余的修饰的桥梁艺术品。这件桥梁艺术品得到权威机构的高度认定。20世纪末,国际桥梁和工程协会组织了“20世纪世界最美的桥梁”评选,从全世界100多个国家的上千座桥梁中遴选出15座,诺曼底大桥胜出,荣获“20世纪世界最美的桥梁”桂冠。我要特别提到的是我国桥梁建筑事业的飞速发展,2008年建成的斜拉式长江苏通(苏州-南通)大桥主跨已达1088米,位居目前世界著名斜拉桥长度之首。有意思的是,诺曼底大桥的总设计师米歇尔正是苏通大桥的高级顾问。苏通大桥2010年荣获美国土木工程协会“2010年度土木工程杰出成就奖”。这是中国迄今为止桥梁工程获得的最高国际奖,令人鼓舞。

诺曼底大桥不仅地理位置优越,还有深厚的人文资源。100年以前,法国印象主义画家.莫奈曾在原诺曼底大桥的所在地画过海港景象并引起名噪一时的争议。现在这个地方的景色被新桥彻底地改变了,但是莫奈的名字仍不可避免地被人们反复提起和颂扬。

在诺曼底之游目睹塞纳河流归大海的最后一座气势磅礴的、20世纪最美的大桥后,心中总是不时想到塞纳河的源头在那里?塞纳河上的第一座桥是怎么样的?幸运的是,第二次在大巴黎地区之外的、往返总路程达800公里的自驾三日游的快乐旅程中,我终于获得了满意的答案。当我来到这异国高原地带古树参天的密林深处,我突然感到自己真的有点像一个长途跋涉的旅行者了,顿时忘记了自己的耄耋老龄与腰疾,对自身生存状态增添了一份珍爱与自信。

这“三日游”是在与诺曼底海滨风光截然不同的美丽富饶的享誉全球的葡萄酒之乡勃艮第地区进行的。我在“巴黎散记之二——那几道风景线”中对沿途的风光曾不时发出自己的感叹,当时独独把“塞纳河源头”这最精彩的一幕暂时藏在心中,容后更清楚地表达塞纳河探源之旅的那一份敬畏与虔诚,希望不枉此行地为“巴黎散记”划下一个圆满的句号。

原来,塞纳河主流源头座落在法国中部偏东的勃艮第(Bourgogne)地区、科多尔(Côte-d'Or 21省)省的首府第戎(Dijon)市西北30公里的朗格勒(Langres)高原(海拔471米)、一个名叫Venarey – Laumes镇的树木繁茂的狭窄山谷里。

我们从塞纳河畔“农家乐”(我们留宿的农民家)出发,沿N71公路南下,顺着塞纳河旁行驶,尽享塞纳河的风姿和一派绿色的法国最富饶的田野,比比皆是的葡萄架枝叶繁茂,硕果累累,仿佛闻到一种醉人的酒香。虽然女婿一路辛苦地上坡,由于路况很好,车开的平稳,我们的兴致一直不减。在途中,最有意思的是与塞纳河形影不离,河的两岸绿树成荫,河水清澈,没有任何一点污染。有意思的是,公路是直的,河流是蜿蜒曲折的,我们时而行驶在河的左侧,时而又在河的右边。凡是有桥的地方总要下车在桥上驻足观赏。当看到一座17世纪的古代石桥,还有连带的调节水量的简易磨房式的小型水库,真不知其中蕴含着多少故事。途中经过的小城市不计其数,教堂很普遍,很古老,有的旁边就是墓地,有一个墓地引起我的注意,碑上有个本地年轻士兵的画像,在60多年前的二战中牺牲了,他的灵魂在这里得到安息,我们一行为他献上一份敬意。

所经过的城市环境优美,建筑各有特色,市容整洁,人口很少。自驾车从盆地向丘陵高原行驶,越向上游,塞纳河变得越来越窄了。后来根据一个“塞纳河源头”的指路牌驱车离开主干道进入一条通向塞纳河源头的乡间公路,就再也看不见那秀美的塞纳河身影了,不多久就到了盼望已久的目的地。来这里观光的游人极少,都是自驾而来的深度游历,已经有3个英国人(从车牌看出的)捷足先登。当我们从车上下来后,撑撑腰,下了十几个台阶就到了塞纳河源头风景区了。整个景区可供游历的地方相当小,一个小小的管理亭关闭着,一个宣传栏储窗有一些关于此景区图片展示,平地上有一排供游人用餐的木制的连在一起的桌椅。看到一对德国老年夫妇正在吃自己带来的饮料、香肠、面包,非常友好地与我们打招呼。这令我非常羡慕,他们生活的多么健康、潇洒、快乐,高龄还能自己远道开车而来。这一刻,无比寂静的塞纳河源头一共迎来包括我们在内的、3个不同国度的9个虔诚的顶礼膜拜者。

每一个城市都有自己生命的源头,城市通常依水而建,探求一个城市的故事,通常也从河流的源头开始。在这个意义上,塞纳河(La Seine)的源头实际上也是巴黎的生命的源头。狭义的巴黎城区在建制上属于省(75省),包括内环线以内的1-20区,外加内环线之外的巴黎的两个肺——茂密的布洛尼森林、万森森林(善解人意的女儿女婿在我们快要回国前专门开车带我们深入到这两个辽阔、神秘、美丽的原始大森林,感觉非常奇特美好,我感到巴黎政府太会建制了,巴黎市民太幸福了。)。

如前所述塞纳河源头远在距巴黎约300公里之外的外省、外市、外镇。但我们却看到了“塞纳河源头——巴黎之城” 这样显赫的标志。原来塞纳河源头这几公顷面积的土地,是属于巴黎市的,由巴黎市管辖,成为巴黎之外的巴黎唯一的省外特区,这一举措引起我极大的好奇和兴趣。我想巴黎市政府的手伸的好长啊!

巴黎垂涎这块相距遥远的外省小面积的土地由来已久。19世纪,一位男爵建议巴黎政府市购买塞纳河发源地这块土地。这可不是中央政府下令征用的事,为了这个购地合同,各届政府前后竭诚努力了近30年之久,直到1864年巴黎政府才正式完成购买手续,将这个弹丸之地划归为巴黎城的一部分,可谓来之不易。

这样坚持不懈的努力是为了什么?实际上就是为了圆一个美丽愿望:让那条美丽蜿蜒穿行巴黎的母亲河有个完整的桂冠,于是塞纳河发源地便成为巴黎唯一的省外特区。我为巴黎对塞纳河的钟爱、敬仰与虔诚而感动,这是一种敬畏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大爱。为塞纳河源头树碑立传是一件高尚的、有远见卓识的创举。男爵的倡导、政府的实施彰显了一种人与自然、现代化与生态保护的和谐美。通过“省外特区”这一独特纽带,巴黎与塞纳河联系更紧密了,甚至有一种戏剧性的大团圆的美好结局之感。

塞纳河源头景区给人最深的印象是它的自然原生态面貌,这是我们最向往的。源头的象征性标志是一尊女神雕像。没有任何刻意的园艺的痕迹,是我们见到过的唯一没有鲜花、人工草地、喷泉的景点。供游人走动观赏的内容并不多,它的几公顷土地上的古树密布的大山、狭谷、湿地、溪流构成一幅自然画卷。置身于此,顷刻之间有一种让你屏住呼吸的对大自然的崇高的敬畏。在异常的静谧和庄严的气氛中,我们来到一个人工建筑的山洞,洞口不高,门前没有栅栏,洞壁看起来与天然的溶洞一样真切。洞里有一尊真人大小的女神石雕像—— “塞纳河女神”,她白衣素裹,半躺半卧,一手托着腮,一手捧着水瓶,嘴角挂着微笑,神色安详,姿态优美。我们久久地凝视着,小溪就是从这位女神的背后悄悄流出的泉水形成的,我们见到的不过是浅显的20余厘米宽的溪流。显而易见,塞纳河是以泉水为源的。当地人传说,这位女神名塞纳,是一位降水女神,塞纳河就以她的名字为名。考古学家推断,塞纳女神至迟在公元前5世纪已降临人间。许多世纪以来这里的泉水吸引着远道而来的朝圣者许愿祈求平安、寻求顽疾治愈。

塞纳河女神雕像赢得了大家的敬仰、喜爱与感恩,她亲切、典雅、庄端、美丽,完全符合人们心目中对女神的想象。这个女神杰作出自于第戎的一个雕刻家的妙手,于1866年从多个竞赛作品中脱颖而出,幸运地成为塞纳河源头的标志。女神雕像具有高高的宽大的富有艺术感的流线型底座,坐落在小水池中,有一小股清泉原原不断地流出,原来塞纳河的源头活水正是来自石灰岩丘陵地带的取之不尽的泉水,泉水从洞内的小水池源源不断的流出形成一片湿地,和一条小溪流,这塞纳河的活水源头在小桥下向西流动。小桥之外的数十米的溪流被高大的铁丝网保护起来,只见一派郁郁葱葱。在这源头小溪流经的途中不断有其它水流欢欢喜喜地汇入。如果说从源头算起全长有830公里,有50千米是溪流和相当窄的河道,一般称具有河流功能的塞纳河的全长是780公里。很难想象,从女神的背后泉水悄悄流出形成的源头涓涓细流,最终竟然形成了宽阔奔放的、注入英吉利海峡的壮丽大河,人类怎么能不为这造福人类的大自然的神奇大河所震撼而倍加珍惜呢!我真切地感到,塞纳河是巴黎的灵魂,巴黎的骄傲,巴黎的伟大的母亲河。以塞纳女神命名的塞纳河带来了巴黎、法国的生生息息和无比辉煌的发展,这也许就是巴黎政府千方百计、历时30年终于把塞纳河源头纳入自己城市的美好的动力所在。

没有想到的是,这塞纳河上第一桥是这样的一座简单的小石桥。石砖砌的桥拱是半圆形的,直径约1.5米,桥高离水面也不过1.5米,桥长不过数米,宽不过1.5米,碎沙土路面,两边有低矮的护墙呈浅人字形走开。但是,当仔细观赏、特别是来回走过,感到这座袖珍小桥与塞纳河源头风貌是如此协调与和谐,在巍峨的大山浓密的森林面前,在源头小溪流上只能建造这样一座非常本色,古朴,实在与之相适应的小石桥。可爱的小石桥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以至我认为,如果在源头修一座豪华点、大点的桥那就是破坏景观的无比荒唐和滑稽的事了。

如前所述,巴黎的这块省外特区是1864年买下的,两年后建立塞纳女神雕像,作为塞纳河源头的标志。而这座小巧玲珑的石桥则是20世纪70年代建造的,比女神雕像晚了一个世纪,比塞纳河的最后一座大桥——诺曼底大桥要早15年。比起巴黎的几十座宏伟精美的桥梁来,这塞纳河上的最后一座桥与它的第一座桥从桥龄来看都是晚辈后生了。而塞纳河上第一桥的命名却是本世纪初的2002年12月8日的新近的事,桥的建立与命名的时间间隔也是30年了。由此可以看出,这样一座袖珍桥肯定有着十分感人的故事。

塞纳河源头的神圣标志是人工洞穴内的、位于清亮的泉水池中的塞纳女神雕像,泉水是从女神身后流出的,池中永不停歇地溢出一股股清清泉水形成大片湿地与潺潺小溪,这里本来是没有桥的。源头泉水区有一位名叫保罗.拉马赫歇 (Paul Lamarche)的忠诚的管理员。毕生奉献给塞纳河的事业,致力于维护保养塞纳河的源头,实际上他就一直在间接地为巴黎工作着。起先保罗经常看到有工程师对源头区进行维护修缮和管理,天长日久,他不仅参与献计献策,还经常为入不敷出的源头管理慷慨地提供资金帮助,而不求任命回报。

保罗是个有心人,他注意到那些热情而又冒失的游客们在穿过塞纳河源头时常常双脚陷入水中。于是保罗向工程师建议在这里修一座桥。这就成为塞纳河的第一座桥梁的诞生地。保罗的高尚的精神和品格深受大家的尊敬和喜爱,他的点石成金般的建议为塞纳河的源头增添了天人合一的完美意境。

2002年12月8日,这是个周日,也是这位忠诚的源头管理员先生百岁生日。于是这一天塞纳河上第一座桥梁被洗礼并冠名为PAUL LAMARCHE 桥。这座小桥与塞纳河女神雕像相对应,在桥的面向女神的一侧设置了一个牌子,写着“PONT PAUL LAMARCHE”( 保罗.拉马赫歇桥)醒目字样。当我们站在这座由源头管理员出自爱心和责任心提出修建的小石桥——塞纳河上第一桥上时,真是无限感慨与景仰,向宣传栏陈列的保罗先生照片再三致敬。保罗先生与塞纳河上第一桥的故事,值得人们永远记住和颂扬。

塞纳河上第一桥以源头管理员保罗的名字命名,而命名日恰好是保罗的百岁诞辰,这是何等喜庆的大事!保罗长年生活、工作在塞纳河源头,汲取了大自然的灵气的滋养,得以长命百岁,这也是大自然对他的一种回报吧!保罗对大自然、对塞纳河的忠诚、对塞纳女神的守望赢得了他意想不到的崇高荣誉——以他的名字命名巴黎的母亲河的第一桥。

我为巴黎的塞纳河上的众多千姿百态的桥梁而倾倒,我把塞纳河的最后一座大桥视为塞纳河荣归大海的礼赞,我更为塞纳河上这小小的第一桥感叹不已。饮水思源,水有源,树有根,探寻塞纳河源头之游,看到了与世界名城巴黎息息相关的塞纳河源头的神秘态势,看到了巴黎人对大自然的钟情与敬畏,对敬畏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人的尊重,这是一个社会文明进步和持续发展的成功的表征。特别是,塞纳河上第一桥以一个普通管理员的名字、在他百岁生日时命名,这实在是太耐人寻味了……。

2011年巴黎之行,有幸与塞纳河如影随形。塞纳河这一头一尾的各有千秋的两座桥梁形成的巨大反差令人难忘,特别是目睹带有神秘和传奇色彩的塞纳河源头,给我留下深刻而鲜明的印象,此行的收获与感受超出了预先的想象,我的确是满载而归,受用余生。

再见了,我的亲人!

再见了,美丽的巴黎!

再见了,美丽的塞纳河!

(2010-02-23于珞珈山麓)

进入 杨祖陶 的专栏     进入专题: 巴黎散记   塞纳河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笔会 > 散文随笔 > 域外传真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50609.html
文章来源:爱思想首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aisixiang.com)。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