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并非要向马英九主席说再见,而是说又见到马主席重作冯妇,再度当选中国国民党主席。上次,马主席因为台北市长特别费案遭到起诉,所以愤而辞去国民党主席一职。这次卷土重来,时空环境都已不同,特别费案已经无罪判决确定,而马也当选了总统一职。如今党权、政权在握,大权集于一身,一统江湖,未来大家倒要看看他是如何施展抱负,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
7月26日,一如预期,马英九总统当选中国国民党主席,得票率为93.87%,投票率为56.95%,和选前的预期并无太大出入,都在预估范围之内,和过去的连战、吴伯雄的竞选结果看来并无统计学上的显著差异,因此也没什么太多好解读的。总不能为了解读而解读,强说其中带有多少政治意涵,或由此可以得出什么重要结论。其实这不过就是一次国民党内的同额选举,选民也未必特别重视。
避免令出多门的现象
但是就像马英九自己说的,当选不是权力的扩大,而是责任的承担,未来马英九没有任何推托、搪塞的藉口,完全执政就要承担所有的责任。未来更没有所谓一线、二线之别,施政不良也不能再说党人制肘。马英九当选党主席之后,大家立刻要看的是,他是否能够妥善处理国民党的黑金、党产、派系问题、酱缸文化、官僚习气,而这些都会对台湾未来的政治发展产生影响。对此,咱们暂且拭目以待。
除此而外,马英九的两岸政策也是一个观察重点。笔者仍然相信,马英九之所以决定要接掌党权,主要是出于内政的考量,两岸关系只是次要的因素,而且还是出于负面的考虑。对马来说,这只是其巩固权力的开始,并非结果,未来还有好长的一段路要走。过去,府、党两岸政策的不同步调或许让马英九政府为难,其中有人觉得有必要加以适度的调整,以免党方失去节制,反而让政府为难。
对马英九政府来说,党权、政权合一之后,两岸关系至少就不会再有令出多门、党政协调不足、党的步调太快的问题。就正面来说,这可以减少中国大陆上下其手,分而治之,施展分化离间的统战手法(如果有的话),台湾可以按照既定的步调、统一的意志来和大陆方面进行交涉谈判,以追求自己最大的政、经利益,党不至于再给政府增加任何不必要的困扰。谁曰不宜?
两岸政党接触会降级
但若从负面来看,国共之间的对话平台和管道虽然让反对党大肆批评,让异议人士猜疑责难,但对于增加两岸高层的互动,彼此的了解与互信也发挥过正面的功能,如今马英九接掌党权之后虽然多了一顶帽子,但在可预见的将来,马英九的大陆之行几乎绝无可能,从过去到目前,国共两党对话的主角都是主席与总书记,未来看来只有降低层级一途,国共平台将会弱化已属必然。
有关各界期望的马胡会,其实大家只要用平常心来看,就知道这是一个可望而不可及的想法。中国大陆当然有一定的坚持或前提,马英九则有自己的政治时程算计,强要两人目前相见,恐怕还真是相见不如不见。吴伯雄主席日前在大陆参加两岸文化经贸论坛接受访问时,不是也说这不是当务之急、条件还不够成熟吗?与其一头热地瞎鼓吹,大家还不如务实处理当前可以处理的问题。
进一步来看,两岸领导人会面当然具有强烈的象征意义,需要高度的政治智慧与技巧,大陆自有其考虑,马英九也会有所算计。从台湾的角度来看,当前两岸关系的改善有目共睹,马英九自己也承认,从外交休兵到台湾参加世卫年会,从大陆观光客赴台到马英九以总统身份宣布高雄世运开幕,北京都展现了很大的善意与容忍,台北的要求几乎都能得到满足,既然如此政治问题自然也就不急在一时加以解决。
马英九的政治日程表
这也就是为何台北一再主张先经济后政治、先易后难的道理。如果年底前能处理好台湾最在意的两岸经济合作协议架构、签定金融合作备忘录,已是重大成就,两岸军事互信这种政治方面的议题,就让其慢慢地酝酿、增温,如能在2011年下半年达成比较重要的共识,并讨论签署两岸结束敌对状态,这时大家可以想见,2012年的总统大选会是怎样的局面,届时大概没人可以和马进行有意义的竞争。两岸和平协议最好的时机当然是在小马的第二任期,目前不急。
胡锦涛总书记已经致电马英九表达祝贺,马总统也行礼如仪地回电致谢,但马英九当选后所发表的两岸关系十六字诀,其中强调的仍是尊重现实,这些高来高去的政治语言当然有表达立场的象征意义,但大概也仅仅如此。整体来看,若说两岸关系目前是在朝向良性的方向发展、回到正常轨道并不为过,但更重要的是还要看双方高层后续的实际作为,这才是大家应该关切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