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德:告别马英九“九二共识”何去何从?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529 次 更新时间:2015-11-09 23:28

进入专题: 九二共识   台湾选举   马英九  

李志德  

“九二共识”做为一项公共政策,它与台湾民众的关系不是静止不变的,而是必须不断与公民互动,在各种事件里接受检验。

二零一四年十一月二十九日,马英九政权遭到选票歼灭。台湾的“马英九时代”结束了!

二十九日深夜, 仍然被蛇笼包围着的国民党中央党部冷冷清清。回想不过一千天以前,马英九才在这里被群众簇拥着,庆祝自己连任成功,他顶着不小的雨势振臂高唿:“九二共识赢了!”这一句欢唿,第二天立时登上报纸的头版,做为马英九胜选的注脚。

如今回看这一段:如果当时的胜选可以总结为“九二共识赢了”;如今这场九合一地方选举的失败,又该做如何解读?为什么在过去六年,“九二共识”做为选战主张可以无往不利,但到了这次选举却昔日风华尽皆褪去?

从“九二共识”这个概念被创造出来之后,国民党的选战中它无役不与。中央层级的总统、立委选举不必说,即使是这次的九合一选举,它仍然可以在六个直辖市长的选战里找到切入点,例如经济互赖或城市交流,也就是所谓的“两岸牌”,或者与之紧密连系的“经济牌”。

足以证明两岸关系在市长选战中仍然有显着话题性的例子,就是中国国台办主任张志军在投票前五天被媒体要求评论柯文哲的两岸立场时,他说:“希望所有都能认同九二共识,作为两岸和平发展的基础,以确保两岸关系继续向前发展。”

在选战方酣之际,这一段话马上就被端到柯文哲面前要求回应。柯文哲只给出了四个字的一句反问:“那是什么?”

隔天的国台办新闻发布会上,发言人马晓光回答了“那是什么”:“九二共识的核心就是,海峡两岸各自以口头方式表示坚持『一个中国』的塬则。”

这段“两来一往”的隔海交锋,突出了柯文哲如果不是对两岸问题曾经有着深度思考;就是他又一次无意之间展现了自己的非常素朴的“知识份子的智慧”,也就是以非常直白的语言追问议题的本质。而不管做哪一种解读,结果都一样,柯文哲逼得国台办必须在选前亮出底牌:在中国共产党这一方所认知的“九二共识”的“核心”概念里,是只有“一个中国”,没有“各自表述”的。

不管是不是无心插柳,柯文哲都逼出了一个关键问题。作者的看法是,“九二共识”做为一项公共政策,它与台湾民众的关系不是静止不变的,而是必须不断与公民互动,在各种事件里接受检验。也就是说,在“九二共识”刚推出时,由于它成功地成为两岸政府互信互动的基础,这是此前的陈水扁政府做不到的一件事。因此尽管民进党,特别是曾经深度参赞两岸事务的蔡英文,反覆申论“九二年没有共识”、“没有『一中各表』、只有『各表一中』”等等等。但却不怎么能打动台湾的中间选民,公众对于这种言词和概念之争毫无兴趣,最后具体表现在蔡英文二零一二年的竞选失败。

但台湾民众过去对“九二共识”的信任和空间,不等于开给马英九政府一张未来的空白支票。特别是“九二共识”这套论述的本身就有一块“刻意留白的模煳地带”,两岸政府可以在这里头各自提出说法:中国方面强调九二共识的“核心”是“一中塬则”;而台湾一方更强调“各自表述”,以此联系到“中华民国存在的事实”。

然而在过去的六年里,马英九政府对于“九二共识”里“各自表述”的实践力令公众愈来愈不安。眼看着北京方面时不时在这块“刻意留白的模煳地带”里步步进逼:例如从“一中塬则”变成“一中框架”;对“政治议题谈判”的要求不断跃上台面;马英九领导的中华民国政府甚至被擅长炒作民族主义中共党媒指为“地方头头”......

但相对的,对于北京方面在“模煳地带”里大肆放出试探气球,同时建立论述桥头堡,马英九政府始终提不出有力回击;再加上“各自表述”在国际社会的实践成果乏善可陈;更不要说一群聚拢在国民党政权四周的资本家,与蓝营政治人物结合成“跨海峡政商集团”,以“九二共识”为通关密语进出大陆,朋分两岸“和平红利”。

当上头这些现象随着时间的过去愈发突显时,看在相当一部分台湾选民的眼里,“九二共识”的“模煳性”就更多地转变成为“欺骗性”。这样才能够解释何以在马英九任内以“九二共识”为名活络起来的两岸关系,到了今年的太阳花学运到九合一选举却成了“票房毒药”。

将“九二共识”打成“票房毒药”固然不公道,也国、共两党必须警觉这至少是一柄双面刃。而在二零一四年这一整年里,它割伤马英九政权自己的时候似乎比成功砍杀对手的时候多得多。最清楚的例子就是背负着“两岸买办家族”这个名号的吴志扬和连胜文惨遭滑铁卢。

香港“雨伞运动”当前的态势和九合一的选举结果证明:对台、港的公民运动者而言,北京政权固然难以撼动,但歼灭共产党的“在地协力者”还是足足有余的,特别是台湾还拥有一套民主选举体制。

在这种情况下,再追问一个更严酷的问题:在马英九的政治生命临近告终的此刻,国民党内的后起之士还能不能,甚或是要不要,继承“九二共识”这套论述?如果不要,替代论述是什么?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这个问题总是投向民进党和绿营的,但一场选举把这个问题转而抛向了北京政府和蓝营。

世事的奇诡难测,由此可见一斑。


    进入专题: 九二共识   台湾选举   马英九  

本文责编:lihongji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政治学 > 台湾研究专题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93649.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两岸公评网,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