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英九来了,时隔36年,从1987年台湾「解严」一直到2023年的当下。这是清明「祭祖之旅」,在中国文化中,「慎终追远」是美德,甚至是做人的基本资格,而「数典忘祖」则是恶行,是人的价值的自我否定。台湾社会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是有历史、有根据、有特色的,马英九先生也是熟知并谨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政治家与实践家。
3月28日上午,中国国民党前主席马英九一行拜谒南京中山陵。这是在中山陵祭堂,马英九向孙中山坐像敬献花环。新华社记者 才扬 摄
祭祖既是「修身」,也是「齐家」,「一个中国」传统与框架下的政治家明晰此道,并在此基础上「治国」乃至于「平天下」,知行合一地践行完整的君子人格与实践责任。在共同的历史文化传统基础上,两岸和平发展可以重回「九二共识」的一个中国轨道,可以继续以大交流、大交融沟通民心、增进认同、凝聚共识并逐步积累和平统一的综合条件。
在马英九执政八年期间,两岸和平发展进入了某种「黄金期」,外交休兵、ECFA以及服贸协议等,是两岸经贸合作与融合发展的重要进展。但这一切却是在台湾社会「本土化」风潮狂飙与外部干预势力阻挠下发生和发展的,其风险性可想而知。2014年3月,台湾先于香港「非法占中」而发生所谓的「太阳花学运」,其目的在于阻断两岸服贸协议并为民进党「青年世代」的政治出场做预演和动员。「太阳花学运」造成了两个严重政治后果:其一,两岸经贸合作与融合发展进程受阻;其二,国民党选情危困,支持率和政治认同度下降,民进党出现全面执政的趋势和挑战。
马英九曾在《八年执政回忆录》中指责太阳花学运误台,对两岸和平发展造成严重负面影响,但也对这场运动背后的深层次社会心理与青年人认知形态给出了某种「同情的理解」,即大陆与台湾是大型经济体和小型经济体的关系,两岸深度交融走得太快给台湾带来不安全感,台湾社会有强大势力要拉开两岸距离,冷静思考并保持安全感。但冷静之后呢?是反方向的「台独式」狂飙突进吗?作为台湾地区民选领导人及笃信民主价值的政治家,这种换位思考的理解实在是太过善意了。从民进党2016年全面执政以来否认「九二共识」与倚美谋独的恶劣态势以及对台湾社会青年人的思想与人格误导毒害后果来看,2014年的那场运动被反思检讨得还不够深刻,其对台湾民主的民粹化及青年人「去中国化」的长远负面影响未能得到合理评估与矫正。民进党利用并放大了那场运动的政治遗产,对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与和平统一进程造成了严重损害。
马英九先生此行首要的是祭祖之旅,本质是和平发展之旅。为了回避民进党的肆意指责和阻挠,以及珍惜此次两岸互动的历史契机,大陆方面的议程制定和活动安排尽量降低了「政治能见度」,而以历史文化、抗战精神、青年交流等偏软性的主题为主。马英九先生将个人与大陆的「血缘联系」跟国民党对抗战的民族性贡献及台湾青年与大陆的社会文化联系有机结合起来。尽管刻意降低政治能见度,但马英九先生本身就是富集多种符号与意义的政治家,其祭祖之旅的政治内涵与影响是无可回避的。这可以视为两岸长期历史互动的一种特定智慧,即以非正式的方式尝试沟通解决正式的问题。「九二共识」就是这样诞生的。尽管历史来看两岸存在正统性之争,存在对「一个中国」代表权的竞争,但对「一个中国」本身并无异议,且可以在这一前提下以授权模式的「两会」(海基会与海协会)机制达成二十余项两岸经贸文化合作协议。这不是外交,不是国与国之间的国际法实践,而是中国人的文化与政治智慧的实践运用。
两岸同属一中,在历史文化的深层心理上认同「大一统」与民族复兴的正当性,具体的意识形态与社会制度的分歧可以暂时搁置,未来解决也可以通过「一国两制」这种创造性的宪制方案加以灵活处理。「一国两制」本为台湾问题提出,但长期以来实践条件不完全具备,而在港澳的先行先试给台湾方案带来了信心与可能性。「一国两制」一直是两岸之间政治竞争和话语权斗争的核心概念,即便是国民党执政也未直接认同「一国两制」,民进党更是对「一国两制」予以全盘否定和污名化,并利用香港修例风波进行政治操弄,阻挠台湾社会特别是青年人接触和认同完整的「一国两制」。但实际上,面对两岸之间的统一问题和治理问题,全世界的政治经验中唯有「一国两制」是最符合整体国家利益并对两岸各自制度存续最为有利的。当然,「一国两制」在港澳与在台的历史背景和社会条件有所不同,台湾作为规模与国际影响更大的民主化和现代化社会,对「一国两制」的接受需要有一个心理建设过程,需要有对「历史中国」和「现实中国」的连续一致的理解和认同,需要对大陆的政治与社会发展道路和方向的基本理解与肯定。「一国」发展得越好,其政治文明程度和国际地位愈凸显,总体上对台湾社会包括青年人的吸引力就会愈大。
与1987年「解严」时刻相比,2023年的中国已是世界经济第二位的强国,在政治制度与社会发展方面进步很大,并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对全人类的和平发展作出越来越大的观念性和制度性贡献。这就使得「一国」不再是刻板甚至「专制」的固化印像,而是开放、民主、负责任、全球化的鲜活形像。但这种「一国」形像的转变,在台湾却是极其困难的,因台湾长期的对抗性政治宣传、民进党「去中国化」的滥权操作以及教育、文化、传媒层面的信息茧房效应,要全面准确认知和认同「一国」还需要大量有耐心和有创意的实践推进。
马英九先生的此次「祭祖之旅」就是带着台湾人看大陆的历史文化沟通之旅,最终逐步达成和平发展与和平统一的最佳目标。此行的有关议程集中体现了如下的和平发展实践推进意义:其一,「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意象确认与认同建构,祭祖之旅的路线、仪式、话语及互动实践将印证和推进对中华民族的历史追忆和认同热爱,并对「一个中国」原则起到修复巩固的效果;其二,对抗战精神的缅怀与肯定,这是对爱国主义与民族主义价值的重申,也是对和平主义与民族复兴的凸显,其中国民党的历史遗产、历史贡献及其精神价值可以得到合理评价与认可,成为中华民族共同体精神的一部分;其三,两岸青年代表的互动交流,谈历史,谈国家,谈民族,谈文化,谈理想,谈创业,谈中国与世界,在台湾青年人的价值观与世界观中催生出冲破本土意识形态桎梏的新共识,激励两岸青年人共同对民族复兴与人类和平发展负责;其四,开启两岸大交流、大交融的和平发展新篇章,民进党台独主义遗毒在台湾社会逐步显露,两岸关系恶化对台湾造成严重的不安全感,美国干预损害了两岸和平统一基础,台湾有识之士不愿意陷入战火,和平统一仍是最佳选项,这些道理和利害关系需要讲清释明,唯有大交流、大交融才能破除民进党台独势力和外部干预势力隔离两岸、固化割据甚至推进台独的政治图谋,而马英九先生的祭祖之旅无疑是两岸和平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整体来看,「祭祖之旅」是破冰,是相向而行的善意,是两岸中国人「相逢一笑泯恩仇」的中国智慧与中国人格的闪光。但我们也要客观看到台湾问题的危险处境和冲突风险。两岸关系在近些年始终存在两种前途和路线的历史与政治竞赛:一种是和平发展与和平统一的光明道路,另一种是长期割据与内外勾结的分离道路。对中华民族的长期文明与历史而言,割据、分离是短期和例外,大一统和民族复兴是长期和常态。民进党「台独」势力活在中国大历史进程的短期例外状态,活在本土主义与外部干预主义的间隙性结合状态,看不到历史大势和正义方向。马英九先生对中国历史文化与统一大势的理解和认同是值得肯定的,其祭祖之旅的和平发展意义也完全值得高度肯定。但台湾问题仍然是「小两岸」(大陆与台湾)和「大两岸」(中国与美国)历史与政治矛盾斗争的最敏感点和最大风险点,甚至美国试图将台湾打造为「东方乌克兰」,实行焦土化的代理人战争模式,以最大程度消耗和阻止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因此,两岸和平发展与和平统一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不可能不经过历史斗争甚至牺牲就轻松达成。马英九先生此行缅怀先祖,纪念抗战英烈,而无论是先祖,还是英烈,都曾为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作出牺牲与贡献。我们要学习传承历史文化精神的精髓,团结两岸中国人为民族复兴共同奋斗,并对两岸完全统一作出积极贡献。
总之,2023年两岸关系整体回暖已揭开帷幕,尽管阻力重重,关山难度,岛内台独势力和外部干预势力破坏阻挠不断,但大道与正义无法阻止。祭祖之路通向和平发展,和平发展通向和平统一,和平统一通向民族复兴,民族复兴通向人类命运共同体。我们善意而智慧地追求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台湾方案给出两岸共同参与的创造性空间,但我们也时刻保持历史与政治的清醒,对一切「台独」势力和外部干预势力保持战略戒备和制度打击的精准性和行动能力。两岸中国人要争气,要努力,要善于合作,要共同对外斗争。「台独」与外部干预的路窄了,和平发展与和平统一的路就宽了。宽窄之间,是人的智慧与民族的智慧,是两岸中国人的心灵契合与自信实践。马英九先生的祭祖之旅正在开启两岸和平发展、和平统一的新阶段与新篇章,我们诚意期待并勉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