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振东:从两位北大校长在天津的塑像谈起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5101 次 更新时间:2008-12-08 11:26

进入专题: 严复   马寅初  

王振东 (进入专栏)  

天津市有两位北大校长的塑像,一是严复的塑像。在河西区银河广场上的天津博物馆内,有严复站着的塑像,它与梁启超、李叔同的塑像,作为天津近代史上的三位重要人物一同站立在大厅里。另外,在南开区古文化街上还有严复坐着的铜像。

天津古文化街铜像后面墙上的碑文是:

严复(1824-1921)

严复,福建福州人,字又陵,又字几道,近代中国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和翻译家。“中国共产党出世以前向西方寻求真理的一派人物”。历任天津水师学堂教习、总办等职。为挽救民族危亡,在宫北大街大狮子胡同居住期间,精心翻译《天演论》,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观点,号召人们“自强保种”、“与天争胜”,又创办《国闻报》,大力宣扬维新思想,晚年从事翻译工作,系统介绍西方社会科学理论。所译八种世界名著,被尊为“严译八经”。

另一是在天津大学北洋广场上的马寅初半身铜像。

塑像后面的碑文,系时任全国政协主席的李瑞环1995年所写,内容是:

马寅初(1882-1982),浙江绍兴人,著名经济学家,人口学家,教育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1903年考入北洋大学矿冶科,在学四年,成绩优异。1907年被母校保送赴美官费留学,先后就读于耶鲁大学、哥伦比亚大学,获经济学和哲学博士学位。1916年谢绝美方聘请,毅然回国效力。在旧中国,马寅初先生不畏强暴,口诛笔伐,痛斥官僚资本,反对内战,反对独裁,主张民主,向往光明,虽身陷囹圄,而不改其志、其言、其行,令反动派切齿,令万民抚掌称颂。在新中国,先生热爱社会主义,拥护共产党领导,献身教育,指点经济,著人口新论,以主人翁的态度参政议政,进言献策,坦率陈词,气节忠贞,德高望重。先生一生,学识渊博,著作等身,治学严谨,实事求是,疾恶如仇,刚正不阿,其见识与为人,堪称学界泰斗,世人典范。适值母校百年华诞,追昔抚今,无不视先生为母校之荣耀,后辈之楷模,特塑像以志。

这两座铜像的碑文中都没有提及他们担任过北京大学校长,但作为北大学子自然会想起他们这个未提及的经历,而且也为在北大校园里见不到他们的塑像(法学楼门口有马寅初的头像,但不是半身以上的塑像,也不在校园显著位置)遗憾。还自然会问:北大校园里己有了中外一些名人的塑像,最近还立起了抽象派的雕塑,为什么不能在校园里树立这两位校长的塑像呢?

北大要争创世界一流大学,目前最缺的是什么?笔者认为最缺的,一是开放和世界潮流相合,一是坚持真理而不媚俗,这两位校长正好是我们这两方面的精神偶像。

严复是京师大学堂改名北京大学后的第一任校长,在中西文化交流上有过卓越贡献。

关于严复的历史地位,有过各式各样的评价。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的一段话:“自1840年鸦片战争失败那时起,先进的中国人,经过千辛万苦,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洪秀全、康有为、严复和孙中山,代表了中国共产党出世以前向西方寻找真理的一派人物。”严复早期批判旧学、倡导学习西方、向西方寻求救国真理,晚期主张保存中国文化、回归传统文化,体现了其中西文化观逐渐走向成熟。严复对如何保存“民族精神”、“国魂”的考虑,至今仍是发人深省的问题。现在人们己认识到,中国的现代化必须建设在“中国特色”的基础上,如追求“全盘西化”,其后果正如严复所言:“虽极意步趋欧美,终是膛居其后,不能与欧美并肩,而为一等之强国。”没有本民族深厚的创造源泉,只去模仿别人,必然只能永运落在别人后面。

1998年5月北大百年校庆时,笔者曾在校庆礼品展览室看到过一座严复的半身塑像,但2008年4月22日参观北大校史馆时却没见到这座塑像。笔者提议,应当将严复的塑像放到北大校园的合适地方,以让大家纪念、了解这位北大校长,这对北大开放和世界潮流相合,发挥在中西文化交流上的历史传统、争创世界一流大学显然是很有意义的。

笔者在北大学习的时期,有幸赶上马寅初担任北大校长。马寅初校长每年除夕在新旧年交替的时候,总是带着微醺,走上大饭厅讲台,用浓重的浙江口音向大家祝贺新年。那时马校长寥寥数语的新年致辞,如同家常。在同学们的回忆里,内容讲些什么,现在多半记不住了,倒是‘兄弟我今天多喝了几杯酒’、‘兄弟我给大家拜年了’,却是印象深刻,历数十年而不忘。

对马寅初的评价,李瑞环1995年对天大北洋广场塑像所写的碑文,应是对这位传奇的世纪老人,比较全面、确切的评价。

马寅初是校长,更是学者。笔者曾亲眼看到他要在大饭厅作报告的通知,曾去听过他讲人口新论的报告。学理而不太懂经济学的笔者,至今还记得他在大饭厅报告时讲“我不是马尔萨斯的马家,我是马克思的马家……”。马老在答辩对其讨伐的文章《重申我的请求》中说“我虽年近八十,明知寡不敌众,自当单身匹马,出来应战,直至战死为止,决不向专以力压服不以理说服的那种批判者们投降。”

马寅初在人口新论上,为国为民坚持真理,不畏批判,直至社会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后,才证明了他是正确的,使得以恢复名誉,担任北大名誉校长。北大校友们常在一起议论,马寅初校长这种实事求是、追求真理、坚持真理的勇气和精神,代表了“北大精神”。在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今天,北大不正是需要马寅初校长这种坚持真理而不媚俗的勇气和精神吗!我们许多校友都认为,应该在校园的显著位置树立马寅初校长铜像,并在碑文中介绍他的事迹和精神。

进入 王振东 的专栏     进入专题: 严复   马寅初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爱思想综合 > 学人风范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23016.html
文章来源:爱思想首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aisixiang.com)。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