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中国改革三十年。严格地说,是农村改革三十年,因为农村开了中国改革的先河。俗话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今天的乡镇,名称还是那个名称,牌子还是那个牌子,但是,其生存方式,其运行机理,甚至于其组织架构,都已经迥异于从前了。改革初期,关于基层政权曾经有比较明确的建设方向,现在,对照原来的设想,虽然不能说南辕北辙,但确实事与愿违。乡镇改革依然在“摸着石头过河”。现在,管理农村的基层政府究竟应该怎样设计?或者说,今后的基层政府该是什么样子?这个问题还横亘在我们面前。
上个世纪末,三农问题陡然突现。有一位乡镇党委书记上书高层,惊呼“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这个时候,高层和社会似乎幡然惊觉,发现状况堪忧:农业生产徘徊,土地撂荒剧增,农民负担扶摇直上,基层政府常有横征暴敛,农民进城谋生频遭打压,社会冲突事件经常发生。这其实是一种社会经济危机,并且有演进为政治危机的势头。此时,三农问题成为公共话题。人们在疑惑,也在探讨:三农问题为什么这样严重?或者说,三农问题的症结在哪里?对这个问题的探究,目前仍在过程之中。
从根本上,三农问题缘何来,乡镇政府向何处去,属于同一个问题。三农问题突显于农民与基层政府的冲突。诸多讨论都将乡镇政府指责为祸首,将改造乡镇政府作为出路。这样的思路并不能说错,因为,研究问题总要从特定现象入手,而突出的现象是,农民集怨于基层政府。但是,进一步的问题是,乡镇何以成为祸首?在乡镇和村庄、政府和农民的互动乃至对立中,乡镇政府的行为逻辑是什么,乡村干部的行为逻辑是什么?这些行为逻辑是怎样生成的?为什么中央文件和领导讲话发出“这样的”号令,而基层干部却发生出“那样的”行动?所有这些问题,是总结以往改革所必须探究的,同样,要研究今后如何改革 ,也需要从探究这些问题开始。
我们看到,这些年来,三农研究吸引了众多学者,涌现出许多成果。我们还看到,进入三农领域的研究者,来自不同的学科,使用不同的分析工具和分析语言。为了解释三农何以成为问题,研究者总结出不少新的理论和概念,有不少新的“说辞”。但是,问题在于,生活本身只有一个,或者说,问题的核心和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只有一个。因此,不论什么样的学科范式和理论方法,都需要聚焦并观照同样的生活,必须面对同样的现实。生活并不为理论和学术而存在。这种理论那种理论,这个方法那种方法,其实说的都是同一件事情,描述的是同一种生活。必须肯定,不断繁荣的研究,为我们理解三农问题提供了丰富的启发。理论的发展正在成为实践进步的重要推动。但是,观察这些研究,也可以发现不足:在众多“研究成果”中,理论层面的抽象概括多,现实生活层面的深入观察少;关于当前问题的考察多,关于历史发展过程的考察少。研究者往往不愿意花工夫对现实生活进行持续深入的观察,也不愿意花工夫在历史的纵深方向上探索问题的发生过程,而是热衷于提炼新理论新概念,热衷于出主意提建议。实际上,脱离了对于现实问题的深入观察和历史考究,缺乏对于研究对象的观察积累,轻而易举地进行理论概括和开出政策药方,研究结论难免轻浮。因此,我个人认为,研究农村问题,特别是研究基层政府问题,数据分析和理论抽象固然重要,但是对于现实生活的深入观察和细致描述,则更加重要。因为,生活之树常青,理论是灰色的。关注考察社会生活的发展演变,是理论创新的根基所在。
基于这种理解认识,我特别赞赏田毅和赵旭的《他乡之税》。这本书立足现实问题,描述现实生活,通过改革演进过程的考察来透视基层政府的生计活动,研究资料丰富,刻画手法细腻,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意味深长的乡镇政府三十年生活史。
《他乡之税》以中国西北的一个普通乡镇——平城为研究对象,围绕这个乡镇的财政活动展开了系统考察。考察的时间跨度是三十年。作者围绕平城镇进行的考察活动,手法丰富而且历时持久。作者进行了大量的访谈,这种访谈活动长达数年,访谈对象数量众多而且角色广泛,既有过去的干部,也有现在的干部,既有乡镇干部,也有县的干部和村庄干部,还有普通的村民;访谈内容系统而细致,涉及乡镇财政生计的所有主要方面,在系列故事中展开问题,这些故事蕴涵着深刻的社会经济内容。把一个乡镇作为研究对象,投入的访谈活动如此巨量,观察的角度如此丰富,以本人的研究视野,还没有专业研究人员能够企及。不仅如此,作者还获得了弥足珍贵的第一手资料,有基层干部二十几年的工作日记,有乡镇政府在三十年间的文件档案,有普通农民的账本等等,这就使得叙事显得更加翔实丰富。在村庄个案研究方面,本人知道有上海学者在资料收集方面下过很大工夫;在乡镇个案研究方面,最近几年也有研究人员在资料收集方面做过很多工作,但是,拥有如此丰富资料者还未曾与闻。由于访谈和资料的独特优势,本书在乡镇研究领域无疑占有重要位置。这两个作者并非专业研究人员,但在研究方面有如此作为,实在令人赞叹。
《他乡之税》勾画了一幅改革三十年乡镇财政活动的历史画卷。这个画卷主要着墨于平城这个普通的西部小镇,展开的却是农村改革的宏大叙事。活动在这个画卷之中的,是中国最末端的公共权力组织,即乡镇政权和村级组织。组成这些组织的,是一个个职位角色不同的干部个人。与这些组织及其干部互动的,是乡村社会中的农民。在这幅画卷中,我们发现,围绕财政活动,或者更直白地说,围绕着政府的钱和农民的钱,三十年间上演了若干故事。在这些故事中,上级组织与下级组织,上级干部和下级干部,乡镇领导和乡村干部,村庄领导和村民,都在尽情地表演。通过这些故事,我们可以品味出改革三十年中国农村政治经济的变迁。通过这些故事,我们可以理解,改革怎样改变着基层政权,怎样改变着农民,怎样改变着农村的经济和社会结构,怎样改变着政府和农民的关系。阅读这些故事,思考三十年间的制度演变和社会发展,玩味三十年间农民和政府的恩恩怨怨,心头会涌动起一种沉甸甸的历史感。我们可以慢慢地品味出:为什么20世纪90年代以来,三农成为“问题”并且爆发出来;在应对三农问题的过程中,中国的基层政权建设,中国乡村社会的治理,又在经历怎样的挑战?
*田毅、赵旭 著,《他乡之税:一个乡镇的三十年,一个国家的“隐秘”财政史》,中信出版社2008年10月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