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树凯:万里发动农村改革立足何地?——《中国农村改革史丛书?滁州卷》编撰座谈会发言(下)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2603 次 更新时间:2024-10-20 23:53

进入专题: 万里   农村改革  

赵树凯 (进入专栏)  

 

主政安徽不久,万里发动了农村改革。当然,省委的农村新政面向全省,但是,改革思路的发端启迪,改革经验的探索推进,主要倚重特定地区,这就是滁县地区。在安徽,滁县地区是政策突破先驱,是万里领导改革的立足之地。

在滁县地区,“大包干到组”最早产生在凤阳县,“大包干到户”最早在发现在小岗村。从政策环境来看,“大包干到户”来源于“大包干到组”。也就是说小岗村包干到户,基础条件是因为周围已经搞了包干到组,小岗村分到户此前也是搞了包干到组。包产到组所以被包干到户取代,是因为包产到组手续太繁琐复杂,而且,包产到组还在人民公社体制框架内运行,农民自主权还受到根本制约,感到很不自由。

包产到组最早出现在滁县地区,是因为滁县地区最早探索政策放宽。在滁县地区,最早出现包产到组是来安县和凤阳县。1978年3月,来安县烟陈公社、凤阳县马湖公社同时出现包产到组。但是,在九月召开地委农村工作会上,凤阳县委书记陈庭元没有讲出来,来安县委书记王业美则讲出来了。于是,来安县的包产到组成为上报省委报告中的经验案例,受到万里肯定。至于为什么陈庭元书记没有讲,这和个人施政风格有关。在当时滁县地区的县委书记中,陈庭元长期从事农村工作,称“稳扎稳打”;而王业美是军人出身,被称为“猛冲猛打”。

包产到户的出现,在滁县地区是来安县最早,并非凤阳。1978年9月,王业美到任来安当县委书记一个月,就公开支持包产到组,而原来的县委书记不同意搞包产到组。10月,王业美还私下支持十二里半公社前郢生产队直接搞包产到户,这是滁县地区最早的包产到户。王业美是军人出身,没有农村工作经验,也没有那么多顾忌,他的朴素理念是,包产到户能让农民吃上饭,农民的要求应该支持。在当时滁县地区六个县委书记中,王业美大搞政策突破,旗帜最鲜明,态度最坚决。

当然,谈安徽的农村改革,不能忽略另外一个叙事线索,就是肥西县包产到户。但是,比较可以发现,万里倚重的是滁县地区。关于肥西和凤阳的贡献比较,涉及到安徽内部改革过程的研究和评价问题。但历史考察不难断定,滁县最早在地委层面探索政策突破,推动生产责任制,从而为大包干到组、大包干到户创造了条件。在这种条件下,出现了全椒县、来安县、凤阳县以及小岗村的创新突破。1978年9月,肥西县出现包产到户,1979年2月,省委决定试验。但是,五个月后,肥西县委又发出文件,否定省委意见,理由是省委没有执行中央文件“不许包产到户”规定。从改革后果来看,包产到户起于肥西, 凤阳小岗村首创包干到户,99%的农村选择了大包干到户。包产到户仍以生产队为主体,没有破除人民公社体制的基本框架。包干到户充分还权农民,从根本上动摇人民公社根基。奠定农业新体制基石的是包干到户 ,而不是包产到户。包干到户产生于滁县地区宽松的政策环境之中,说明了这个地区在农村改革史上的特殊重要性。

万里在安徽农村改革过程中倚重滁县,还可以从三件事情说明。

第一件事情:1978年5月,黄海波、齐心、习近平一行到滁县考察。

1978年4月,万里建议即将主政广东的习仲勋,农村工作千万别学大寨,也不要去大寨参观,因为大寨有很多左的东西。万里建议习仲勋到安徽看看,因为安徽农村工作有新内容。习仲勋很赞同万里意见,但因为须尽快到广东上任,不能亲自去安徽,遂决定派出三个人代表他去考察,即齐心、习近平、黄海波(广东省革委会常务副主任,相当于现在的常务副省长)。这个特殊的三人考察小组先到达安徽省会合肥,万里会见了他们,安排去滁县。5月3日,王郁昭向考察组作了介绍,并陪同来到全椒县南屏公社老观陈大队。这个大队在落实生产队自主权和责任制、贯彻按劳分配、鼓励家庭副业方面很突出。第二天,王郁昭因主持地委会议没有陪同考察,安排了地委政策研究室负责人陪同。这个三人考察组到滁县地区考察时,凤阳县和小岗村还没有成为改革典型,来安县、全椒县更加引起万里重视。

第二件事情:1979年3月,全椒县委书记王杰参加中央农村工作座谈会。

1979年3月,国家农委在北京召开农村工作座谈会,全国安排了七个省和三个县(四川广汉县、广东博罗县和安徽全椒县)。这三个县当时在政策突破方面受到高层关注。会议长达半月,包产到组问题争论激烈。时任中央主席华国锋、国务院副总理王任重听取了会议汇报。在讨论会议纪要时,针对文件稿否定包产到组问题,全椒县县委书记王杰发言明确反对,言辞激烈:“你们写你们的,我们干我们的。”(杜润生主编《中国农村改革决策纪事》,中央文献出版社1999年1月第1版,第90页。)在会上引起震动。王杰参加此次会议,是由安徽省委同意,滁县地委派出,他的发言体现了地委书记王郁昭、省委第一书记万里的意见。在会议期间,华国锋当场安排王任重用长途电话与万里沟通。

第三件事情:1979年3月,万里在看到人民日报批评包产到组后首先来到滁县地区。

3月15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文章,批评包产到组是破坏人民公社体制,要求各地纠正,措辞相当强硬,在基层引起恐慌。3月16日一早,万里合肥出发,没有与地委、县委联系,直接来到滁县地区全椒县古河区。17日,万里考察来安县、天长县,18 日,来到嘉山县。19日上午,万里在嘉山县四级干部会上讲话。

在此前一个多月,2月6日,万里主持省委常委会,决定在肥西县山南公社进行包产到户试验。但是,看到人民日报批评之后,万里并没有去肥西县,而直接到了滁县地区。这是因为肥西山南公社是带有偶发性的、公社范围内的点上政策试验,而滁县地区,则是万里到任以来着力支持的整体性政策突破,改革分量不能同日而语。

万里关于农村改革的一些著名言论,特别是在人们所耳熟能详的“狠话”,主要是在这次有特殊意义的滁县之行中说的。

一些基层干部对人民日报的批评感到恐慌,万里说:“报纸就好比公共汽车一样,你可以打票乘车,我也可以打票乘车,你可以写读者来信,我也可写读者来信”。

一些基层干部看到人民日报批评后对包产到组态度畏惧,万里说:“究竟哪种办法好,要秋后看结果,要由实践来检验嘛!如果到秋后老百姓没有饭吃,饿肚子,是找你们县委,还是找报社,报社是不会管饭吃的。要告诉老百姓,报纸上可以发表各种不同的读者来信,讲的是他个人的看法,我们不要受它的影响,该怎么干就怎么干。”

一些干部说怕被戴上“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帽子,万里说:“哪有那么多的资本主义,怕什么?经营管理方法,应当因地制宜。责任到人什么时候都要有,就是全盘机械化了,也要责任到人。公共汽车也要分组,责任到人,驾驶员总不能今天开这个车,明天又开那个车。”

谈到人民日报指责包产到组是倒退,万里说:“农民为什么要求包产到组,要求包产到户,因为能增产,能增加收,这是对‘左’的政策的抵制。我们看的那个生产队产量高的是1955年。现在要倒退20年!”

万里还说,“人民公社下的农民就像奴隶,没有自由”。“农民说在人民公社劳动,还不如给地主当长工,当长工还知道得多少东西,在公社就不知道”。

当然,万里对安徽所有地区的农村发展同样重视,但是,从关注总结不同地区的改革创新来讲,万里高度倚重滁县地区。不论是来安县、全椒县,还是凤阳县,都属于滁县地区。安徽省最早的政策放宽,起源于滁县地委提交的调研报告对于省委的启发,起源于省委在滁县召开经验交流座谈会并讨论起草文件。在省委六条政策颁布后,滁县继续走在贯彻文件、创新政策的前边,提供了更多经验案例。万里在安徽两年半,来滁县地区考察九次,在省委有关会议上多次讲滁县地区的创新经验,成为他依重的改革根据地。更为难得的是,万里调任北京以后,省委政策导向发生大逆转,滁县地区而坚持改革,成为安徽农村改革的中流砥柱。1981年3月,已经担任国务院副总理并主管农业的万里主持农国家农委党组会,要求农口部门关注滁县地区经验,多听王郁昭的意见,指定王郁昭作为地委书记参加了中央一号文件起草。1983年3月,万里代表中央书记处会见新任安徽省委领导班子时说,谈到王郁昭将担任省长,说:“王郁昭同志有一个最大的贡献,在农村改革中带了头,创造了很多好的经验。”万里的话,充分说明了滁县地区在安徽农村改革中的先驱作用。

(2024年9月)

注:2024年9月24日,“十四五”国家重点出版规划项目《中国农村改革史丛书?滁州卷》编纂座谈会,在安徽滁州学院召开。本文中的滁州,是指原安徽滁县地区(1992年12月滁县地区撤地改市,滁县地区就是现在滁州市)。

进入 赵树凯 的专栏     进入专题: 万里   农村改革  

本文责编:SuperAdmin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经济学 > 经济学读书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55853.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