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景安:幸福哪里找?

——在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公司百家讲坛的演讲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4792 次 更新时间:2008-08-01 11:00

进入专题: 幸福  

徐景安 (进入专栏)  

今天演讲的题目是幸福哪里找?我先调查一下,大家找到幸福没有。找到幸福的,请举手!噢,一个没有!没找到幸福的,请举手!噢,一半人举手。还有一半人,可能不清楚,自己究竟幸福还是不幸福?好,不必气馁,不是你一个人没找到幸福,全世界都没找到。但幸福是可以找到的,现在我们就来讨论。

找幸福成了世界头号热门话题

有钱就幸福,是当今世界的主流看法。然而,现实世界却验证有钱并没得到幸福。

英国未来基金会的迈克尔.威尔莫特和威廉.纳尔逊在《复杂的生活》一书中指出:“在过去50年里,物质财富的极大丰富并没有使人们增加多少快乐。这是进步的悖论。今天的一代人比以前更富裕、更健康、更安全,享有更多的自由,但他们的生活却似乎更压抑……”。

美国的一位名叫麦克马洪的历史教授花了6年时间写了一本研究幸福的书,他的结论是“你永远不可能幸福”。他坦言他所研究的幸福植根于西方文化和比较富裕的社会。他说:“很糟糕,花了6年时间研究幸福的历史,我原以为能找到答案,但是,我没有。”(1)

一个国际研究调查组织对25个发达国家的国民进行的一项“你是否每天愉快”的抽样调查表明,60%以上的人已经做不到每天都有愉快的感觉了,其中20%的人明确表示“我每天都不愉快”,还有人强调说:“我不知道怎样才能愉快,我就是不愉快。”

现代人找不到幸福,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掀起了一股找幸福热。不丹、泰国、英国、澳大利亚先后提出了幸福指数。幸福经济学成为最新学课。英国选举以“幸福政治”作为竞选口号。世界研究幸福问题的专家最近在罗马开会讨论幸福是否可以度量。

幸福问题同样尖锐地摆在中国人面前。经济快速增长,人民并不幸福,反映在精神健康上迅速恶化。中国有严重精神病患者1600万,在疾病排名中已超过心脑血管、恶性肿瘤,居于首位。全国每年有28.7万人死于自杀,每2分钟自杀9人,其中8人未遂,自杀率是国际平均水平的2.3倍。深圳是全国最富裕的城市,每年2000人自杀,精神障碍率十年间增加了100倍。前不久,在杭州开了一个快乐和幸福的研讨会,中国也开始关注幸福问题了。

找不到幸福的原因在哪里

当今人类求幸福步入了误区。

一是重物质,轻精神。专家们达成一个共识:超过一定的收入门槛后,收入与幸福就无关了。然而现代人以金钱作为价值尺度、成功标准,一味地追求金钱,甚至不惜以牺牲幸福为代价,比如损害身体、忽视亲情、抛弃友谊、不讲道德、违反法律……不少人,把幸福定位于拥有别人所没有的,人家没有手机,我有了就幸福。人家都有了,我就不幸福。这样追求幸福,怎么找得到幸福呢?美国《新闻周刊》一篇题为“金钱与幸福,哪个更重要”的文章说:“事实上,真正重要的并不是我们拥有什么,而是我们拥有别人所没有的东西。”“我们看到的都是富人和名人的生活方式,这不断地提醒我们,别人拥有的东西比我们多,从而让我们深感不快。”(2)

以金钱与财富为幸福,就永远得不到幸福。人对欲求的无限性追求,永远处于预期与现实、目标与途径的矛盾之中。每个人的资源、条件、禀赋、机遇不同,再加上社会的不公平,在物的占有上无法攀比。攀比的结果一定不幸福。在现实中,有的为得不到的失落而不满、而自卑,有的为得到的竞争而心绞、而疲惫,有的为得到的瞬间而亢奋、而狂躁,有的为得到的过后而空虚、而自大。财富与幸福的正相关很小、负相关却很大。结论是每个人为了获得必要的物质条件,应尽力去致富,但没有必要为金钱而不择手段,更不应该本末倒置地以牺牲幸福为代价去追求金钱。

二是重利已、轻利他。现代人往往把幸福看作是自我的满足。表现为吃好、穿好、玩好的感官享受。这固然无所指责,但当作幸福来追求,就发生了问题。感官的满足只能快乐一时,需要不断的刺激来维持,而刺激的效果递减,结果还是不快乐。物欲的满足还只能限量,过度就有害而无益、乐极而生悲。还表现为名誉、地位、权力的追求。这需要算计、竞争、夺取。这个过程有可能伤别人,也可能伤自己。其结果是不确定的,争不到肯定不幸福;争到了是否幸福,取决于有没有正确的人生观,可能带来祸害或灾难,也可用来造福社会。过于利已,必然患得患失,心胸狭窄,不顾及别人,人际关系不好。现实世界不可能围着他转,他怎么幸福得起来?结论是利己可以理解,自我应该承认,但是人生活在人的世界中,生活在意义的世界中,人顾及他人、服务他人、奉献他人,才活得有意义、有价值,才活得充实、活得幸福。

三是重获得、轻付出。他们认定获得是幸福,付出是辛劳、吃亏、无奈。为了获得而不得不付出时,很不情愿、很不认真、很不主动。对待工作,敷衍了事,挑肥拣瘦,有利就干,无利不干。对待家人,斤斤计较,图己快活,不做最好,多干就怨。对待朋友,势利看人,亲疏过分,有用者拍,无用者蔑。这样的人怎么会受同事、家人、朋友的欢迎,这样的人又怎么会得到幸福?人要为获得而付出,这是一种交换。而人还需要以付出来证明自己、确认自己,付出本身就是获得,体验人生的价值。这就是奉献。结论是人与人不只是交换关系,付出不只是为了获得物质的一种手段,而是人的精神需要。

四是重求外,轻求内。现代人重物质、重利己、重获得,都是把幸福寄托于外部世界,而外部世界是不能掌控的。这就把快乐与幸福的钥匙交给别人,随环境而左右,随他人而波动。人可以掌控的是自己,“你不能左右天气,但你可以改变心情。你不能改变容貌,但你可以展现笑容。你不能控制他人,但你可以掌握自己。你不能预知明天,但你可以利用今天。你不能样样胜利,但你可以事事尽力。”改变自己以获得幸福的途径、方法有很多,可改变心态、心情、心境,改变思维的方式、看问题的视角、处事的方式。只要牢牢记住一条,我的命运由自已来掌握。

幸福的钥匙在自己手中

找幸福,求人不如求己,舍远不如求近,舍难不如求易。我们来做一个试验,5分钟内帮你找到幸福,信不信?你现在打电话给你母亲,说:“我好长时间没打电话了,妈身体好吗?我在这里一切都好,正在听幸福讲座呢?”你妈会十分高兴,说“不用掂记家里,只要你身体好、工作好,妈就放心。我不听什么幸福讲座,只要你多打几个电话,妈就幸福!”你放下电话,心情怎么样?你对妈妈付出那么一点点孝心,她老人家就深感幸福。她幸福的情绪就会感染、传递给你,你心情就很好。这说明什么,幸福不难找到,幸福就在人与人的关系之中。

第一、孝敬父母。所有的事中唯一不能拖延的是孝敬父母。人生一世,时不再来。等父母离去,再补也补不回来。这个世界上生我、养我的是父母,最爱、最疼我的也是父母,怎么能不感恩、不回报?在忙碌的生涯中,只要拿出一点点时间、一点点精力去回报父母,父母就高兴万分。你就会感受到幸福与快乐。

第二、教育子女。所有的事中唯一不能忽视的是教育子女。工作、事业故然重要,但教育子女更重要。子女走不上正路,你事业再成功,也不会幸福。可是,中国的绝大多数人已不知道怎么教育子女了,把一味地满足子女当作爱,结果培养出只知获得、不愿付出的狭隘的利己主义者,再加上社会的诱惑、污染、毒害,其后果不堪设想。对子女的教育,从中国传统的孝道入手,是最实际、最有效的。懂得爱父母的人,有颗感恩的心,就打好了人生的根基。可是,中国几代人都不讲孝了,要教育子女孝,首先自己懂得孝,孝要从自己做起。

第三、夫妻和睦。所有的事中最难处的是婚姻家庭问题,没有现成的公式答案,没有可照搬的经验。但有一条,人要有爱心,矛盾就容易处理。所以,选择对象最重要的是看这一点。不是看爱不爱你,这很难检测真假,而是看他(她)对父母、兄弟、朋友有没有爱心?成了家,就要尽丈夫、妻子的本分,做好自己,感恩对方,容忍缺点。修建一个和睦的家是幸福的源泉和保障。

第四、敬业工作。人的一生化在工作中的时间最多最长,把工作看作痛苦,那就一生痛苦;把工作当作幸福,就一生幸福。每一个人面对的工作各不相同,有的满意,有的不满意;有的简单,有的复杂,但都应该敬业去做,不仅仅是为了一份工资,而是为了一种寄托。再平凡、再简单的工作,只要用心去做,把它做好、做出色,就可以体验人生的乐趣,并升华、提高自己。淘粪工人时传祥、卖糖店员张秉贵所做的工作是最底层的,但是他们都实现了人生价值。工作不分贵贱,岗位不论高低,全在自己的态度和心境。

人生还有很多事,但只要把上述4件事处理好,就可以获得幸福。这4件事都是可以做到的,能够做到的,容易做到的,既没有人与你争,也没有人与你夺,一切取决于你自已。可是我们往往忽视身旁的很容易得到的幸福,去追求遥不可及的冒很大风险而未必得到的幸福。

道德与幸福同在

幸福是人的主观感受,但对人生幸福进行抽象,可归纳为:身心健康、情感满足、潜能发挥、必要财富四大要素。从而得出以下结论:一是有钱是幸福的必要要素,但不是唯一要素,人要幸福,除了追求金钱之外,还需要追求别的要素;二是幸福的诸要素中,有比钱更重要的要素,比如身心健康、情感满足、潜能发挥,一个人有了这三个要素,即使钱少一些,但也会感到幸福。相反,一个人钱很多,但缺少这三个要素,也是不幸福的;三是前三个要素与幸福成正相关,一个人身体越健康、情感越满足、潜能越发挥,就越幸福。而钱与幸福的相关关系,是不确定的,未必钱越多,人就越幸福,这取决于前三个要素的增加还是减少。如果财富增长的同时,前三个要素也增加,人就会越幸福,相反,财富增长,前三个要素衰减,人就不会感到幸福;四是要使财富与前三个要素同时增加,人就要处理好对待自我、对待他人、对待自然的关系。这就是说人要有道德。有道德情操的人,往往是幸福的人。不道德一定使人不幸。结论是道德与幸福同在,道德是幸福的源泉。这个道理,浅近易懂。上帝并不存在,但是有那么多人信仰;来世的幸福无人验证,但有那么多人追求。我们为什么不相信,无道德即无幸福的真理呢?对自然界不道德,就会受到惩罚;对他人不道德,也会遭到报应。我们需要像传教士那种赤诚和热情,“给人指出最持久、最实在、最真实的幸福和快乐,并且向人证明应当宁取这种幸福而不要那暂时的、表面的、骗人的幸福。”

关键在修身定位

怎么获得幸福,取决于自己的定位。重物质、重利己、重获得、重求外是一种定位,可称为自我潇洒型,表现为强烈的个人欲望和不顾及他人的自我追求。这种类型中的佼佼者有可能演绎一段精彩人生,在人生的江河中击起绚丽的浪花,但也可能迅速沉没。这种类型中的平凡者则大都感觉不如意,现实与欲求的距离太大,周围的人老是与自己过不去,经常处于郁闷之中。因为,他们的幸福与别人的幸福相冲突,甚至是建立在损害他人的基础之上,必然遭遇反击与反抗,决定了他的人生道路的不平与险恶。重精神、重利他、重付出、重求内是一种定位,可称为利他奉献型,表现为处处为他人着想的优秀品德与将他人幸福作为自己幸福的人生追求。这种类型的人宽厚、善良、豁达、开朗、平静、和蔼,受到家人、同事、朋友的爱戴和欢迎。他们的一生会很快乐、很幸福。

前一种定位,是现代人的价值观、人生观、幸福观。后一种定位是中国传统的价值观、人生观、幸福观。前一种定位是强调自我,后一种定位是倡导无我。承认自我、追求自我、实现自我是现代文明的基石,这没有错。但是,自我离不开他人,没有父母哪有我,我是父母所生,所以不能忘父母的养育之恩;没有他人哪有我,我是社会关系的总和,我的一切是他人所造就,所以不能忘所有有恩于自己的人;自我的实现,取决于对他人的付出,对社会的奉献,被他人所承认、被社会所肯定。所以,一个人既要自我,又要超越自我。现代人过分强调自我,与他人的关系以交换为基准,以物质为目的,以他人为手段,忽视了精神、情感、道德,造成人与人的疏远、冷漠、敌对,结果离幸福越来越远。中国传统文化倡导的无我,现代人难以接受,但告诉人要感恩图报,要孝敬父母,要爱他人,要讲情义,要懂得付出,要心态平和,要知足常乐,最重要的是修身养性。当着客观环境不符合自己的愿望时,不要怨天忧人、暴跳如雷,而要反躬自问、调整心态、修正自己。从道德伦理角度,还是处事哲学方法,从心理适应能力,还是涵养的培育培养,学习中国传统文化都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注释

注1:《参考消息》2007年5月2日第7版

注2:《参考消息》2007年5月8日第6版

进入 徐景安 的专栏     进入专题: 幸福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爱思想综合 > 爱思想演讲稿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9968.html
文章来源:作者授权爱思想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aisixiang.com)。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